|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全2册 | ||
| 定价 | 96.00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营养学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全2册 | |
| 字数 | 全2册 | |
| ISBN编码 | 9787117222143 |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内容介绍:
为了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为使其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求,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同时推出修订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为了方便百姓应用,这次特别推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内容介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一书是近百名专家对我国营养和膳食问题所达成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发布,中国营养学会quan威定制,是中国人的营养实践宝典。书中的6条核心推荐适用于2岁以上所有健康人群。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zui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
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
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
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
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
推荐每周吃水产类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
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zui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
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传承优良饮食文化,树健康饮食新风。
中国营养学会(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CNS)始创于1945年,1950年并入“生理科学会”。1981年在中国科协批准下复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学会挂靠卫生部。
学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沈治平、顾景范、陈孝曙分别任di一、二、三届理事长,葛可佑任第四、五、六届理事长,程义勇为现任第七届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先后加入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和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学会现有会员12000余名,分布在全国有关的科研、教学、防病、医疗、食品、农业等部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目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目录:
书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书号:9787117222143 定价:68元
书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书号:9787117224697 定价:28元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非常人性化,专业版和科普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营养知识体系。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从专业版中获得的深刻理解,回过头来再对照科普版中的具体应用,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专业版详细介绍了各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作用机制,而科普版则会用非常形象的方式告诉你,吃了哪些食物就能获取这些营养素,以及摄入不足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知识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它就像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先让你建立起宏观的认识,然后逐步深入到细节,再通过生动的例子将这些知识落地。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其他的营养书籍,但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套教材,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易读性,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评分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道”那么简单,它更在于“做到”。在通读了这套教材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审视。不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意识地去规划和调整。我开始尝试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增加全谷物、豆类和坚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比例。同时,我也更关注蔬菜和水果的多样性,不再是每天只吃那几种。让我惊喜的是,在做出这些改变后,我明显感觉身体状态有了提升,精力更充沛了,消化也更顺畅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生活态度的重塑。它让我明白,健康饮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选择,是一种对自己的关爱。我也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共同踏上更健康的生活之路。
评分我一直觉得,健康知识的普及,应该从娃娃抓起,而这本书的科普版,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我给家里的孩子看,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能主动告诉我,为什么早餐要吃鸡蛋,为什么蔬菜要多样化。书中那些活泼的插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就学会了基本的营养知识。这比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条条框框要有效得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食物轮盘”的设计,它将食物按照不同种类进行了清晰的划分,让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一个均衡饮食应该包含哪些元素。还有关于“加工食品”的解读,也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要少吃。我甚至发现,连我这个成年人,在看科普版的时候,也能从中获得不少新的启发。它提醒了我,即使是日常认为健康的食物,也可能存在一些我们忽略的误区。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它更是为整个家庭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健康饮食的平台,让全家人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给所有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送上了一份厚礼!我一直对健康饮食充满兴趣,但市面上各种信息真真假假,让人无所适从。这次能入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业版+科普版》,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权威的“导航仪”。专业版那一册,虽然文字量不小,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里面蕴含了多少科学的严谨和深厚的积累。它不仅仅是几条建议,而是背后详尽的科学论证、数据分析,甚至是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差异化考量。例如,在解读特定营养素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时,它会详细说明这个数值是如何通过大量的研究和统计得出的,并且会指出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这方面的差异。读完专业版,我才真正理解了“均衡膳食”的深刻含义,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指导。它让我明白,我们日常的饮食选择,不仅仅是口味的问题,更是关乎身体健康的科学决策。这本书提供的知识,让我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些食物应该多摄入,哪些应该适量,哪些则需要警惕。这种由内而外的知识增长,让我感觉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强的掌控感。
评分这本书的教育实践课程教材定位,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看”的书,更是一本“用”的书。我是一名营养教育的从业者,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教学的材料。这套教材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专业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膳食指南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在课堂上更有底气地讲解。而科普版则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和方法,例如如何设计互动环节,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复杂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受众调整教学内容。我特别欣赏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建议。比如,如何组织一次“健康食谱设计比赛”,如何带领学员进行“食品标签解读训练”。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工具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我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引,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营养教育课程,真正将科学的营养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它让我看到了营养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一领域努力的决心。
评分不错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实用
评分包得很好 没有坏角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
评分正版
评分v好!十分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