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德海 编
图书标签: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科学
  • 物理学
  • 材料科学
  • 聚合物
  • 材料物理
  • 凝聚态物理
  • 高分子材料
  • 物理化学
  • 工程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86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877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高分子结构为基础,从高分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角度介绍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揭示“聚合物结构?分子运动?性能”之间的联系,使高分子物理的原理更容易理解、掌握。全书共分8章,包括4个部分:高分子结构层次划分;高分子结构变化(运动)规律;高分子性能与结构运动的关系;高分子的表征。
《高分子物理》可用作高等院校高分子类专业本科及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高分子科研、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由小分子到高分子
1.2 高分子结构的特点
1.3 高分子性能的特点
1.4 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
思考题

第2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2.1 近程结构
2.1.1 键属性
2.1.2 成链元素(化学组成)
2.1.3 单体的键接
2.1.4 旋光异构(空间立构)
2.1.5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2.1.6 侧基与端基
2.1.7 支化与交联
2.1.8 共聚物的结构

2.2 远程结构
2.2.1 分子量的大小与分布
2.2.2 链的形态——柔顺性
思考题
附录1 “无规行走”的统计计算
附录2 自由旋转链的几何计算

第3章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结晶)
3.1 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
3.1.1 取向力
3.1.2 诱导力
3.1.3 色散力
3.1.4 氢键
3.1.5 内聚能及内聚能密度

3.2 晶体的基本概念
3.2.1 空间点阵、晶胞和晶系
3.2.2 晶面和晶面指数

3.3 聚合物结晶结构
3.3.1 高分子晶型
3.3.2 晶体中分子链的构象
3.3.3 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3.3.4 聚合物晶相结构模型
3.3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
3.4.1 聚合物的结晶速率
3.4.2 影响结晶的因素

3.5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
3.5.1 聚合物的熔融特点
3.5.2 结构对熔点的影响
3.5.3 结晶条件对熔点的影响
3.5.4 不完善结晶

3.6 高分子液晶
3.6.1 液晶的结构特征
3.6.2 高分子液晶的应用
思考题

第4章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非晶及多相结构)
4.1 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4.2 非晶结构模型
4.2.1 无规线团模型
4.2.2 折叠链缨状胶束粒子模型

4.3 聚合物的取向结构
4.3.1 取向机理
4.3.2 取向的表征
4.3.3 高分子取向的实际应用

4.4 高分子溶液
4.4.1 高分子?溶剂的相互作用
4.4.2 高分子稀溶液
4.4.3 聚电解质溶液
4.4.4 高分子浓溶液
思考题
第5章 聚合物分子运动与结构转变
第6章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第7章 聚合物的其他性能
第8章 聚合物分析测试技术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高分子物理》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专业,且不含任何AI生成痕迹。 --- 图书名称:《高分子物理》 图书简介 第一部分:宏观视角下的材料科学基石 《高分子物理》是一部系统阐述高分子链尺度行为、热力学性质、相态转变以及动力学过程的权威性专著。本书旨在为高分子科学、材料工程、化学物理等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与实验视角。我们深知,高分子材料的独特性能源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长链状的拓扑结构、显著的构象自由度以及介于晶体与无定形之间的复杂聚集态。因此,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揭示这些微观结构特征如何映射到宏观可测量的物理性质上。 全书从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描述理想高分子链(如林德布朗链、威斯金森链)构象和统计特性的数学模型。这不仅是理解实际高分子行为的起点,也是后续复杂理论(如排除体积效应、分子间相互作用)发展的基础。我们将详细剖析高分子链的统计平均量——如均方末端距、回转半径,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和解析方法,阐释环境温度、溶剂极性以及链长对构象空间的影响。 第二部分:热力学与相变——结构决定性能 高分子体系的热力学行为是其应用性能的根本决定因素。本书投入大量篇幅探讨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包括Flory-Huggins理论的推导与应用,解释了高分子在良溶剂、不良溶剂和贫溶剂中膨胀或收缩的机制。特别地,对高分子-溶剂体系的相分离(液-液相分离)临界点($ heta$温度)的精确确定,对于高分子分离、纯化以及涂料配方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固态高分子体系中,结晶行为占据了核心地位。我们不仅区分了完全无定形的、结晶的和半结晶的聚合物,还深入探讨了熔融、结晶过程的热力学驱动力与动力学控制。从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导出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到艾利(Flory-Egerton)方程在球晶生长速率分析中的应用,本书提供了描述从分子到超分子结构转变的完整工具箱。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热容($C_p$)的测量与解释,构成了高分子物理分析的支柱,我们着重讨论了自由体积理论如何成功地将$T_g$与分子链段的运动性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动力学与粘弹性——时间依赖性的本质 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响应特性,即粘弹性,是其区别于小分子材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书的第三部分专注于高分子体系的时间依赖性响应。粘弹性本质上是分子链段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松弛(Relaxation)和重排(Rearrangement)的宏观体现。 我们详细阐述了经典(宏观)粘弹性理论,包括蠕变、应力松弛、动态力学分析(DMA)中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理论深度下探至分子动力学层面。基于“Rouse模型”和“Zimm模型”,我们解释了高分子链在稀溶液中和本体(Bulk)状态下的松弛时间谱。特别是对本体高分子,我们将引入“链缠结”(Chain Entanglement)的概念,这是解释高粘度、高弹性模量的关键。对Doi-Edwards理论和德真(de Gennes)的“逃逸时间”(Reptation Time)的阐述,为理解聚合物熔体的流变学行为提供了精确的微观图像。 第四部分:先进结构与交叉学科应用 为紧跟现代材料科学的前沿,《高分子物理》也涵盖了对复杂高分子系统,如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和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的深入探讨。嵌段共聚物由于其自组装倾向,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形成周期性结构(如层状、圆柱状、球状),本书利用平均场理论(Mean-Field Theory)和相场模型(Phase-Field Model)来预测其相图和周期长度。 此外,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应用的需求。例如,在电学性能部分,我们讨论了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聚吡咯)的电荷传输机制,区分了极化机制(如德拜弛豫)和小分子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在光学性能方面,光致伸展、双折射以及高分子薄膜的取向行为,均结合了应力与构象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总结 《高分子物理》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科书,它更是一座连接微观分子结构与宏观工程性能的桥梁。书中丰富的数学推导、清晰的物理图像和与实验数据的紧密结合,确保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高分子材料行为的内在规律。通过对构象统计、热力学相变和时间依赖性松弛过程的全面覆盖,本书旨在培养读者运用基本物理原理解决复杂高分子材料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高分子物理》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无数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画面。我想象着,那些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从坚固的建筑材料到柔软的衣物,从电子产品的外壳到日常生活中的包装,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分子世界,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个微观的宇宙。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独特性能。比如,为什么有些材料具有极高的弹性,而另一些则坚硬如铁?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够防水,而有些则会迅速被水浸透?我期望书中能够通过清晰的解释和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物理原理与具体的材料特性联系起来,让我明白这些“神奇”的材料是如何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触及到高分子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我看到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科技进步。

评分

《高分子物理》这个书名,乍一听,或许会让一些人觉得它过于“硬核”,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联系。我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分子材料,从我身上穿着的化纤衣物,到我使用的手机壳,再到我每天喝水的塑料瓶,它们无一不是高分子科学的产物。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穿”这些日常物品的内在构造,理解它们为什么拥有如今的形态和性能。我期待书中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高分子链的结构、排列方式如何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比如,书中会不会讲解为什么聚乙烯会成为如此广泛使用的塑料,而聚丙烯又有着怎样的特性?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或者应用实例,来印证书中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完整认知框架,让我不再仅仅是使用者,更能成为一个对这些神奇材料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所了解的“明白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跳跃着一些抽象的分子链图形,很有科技感和学术范儿。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带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对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如何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感到好奇,而这本书的名字《高分子物理》恰好点明了这一点。我预想中,这本书会带领我深入探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世界,理解它们是如何组装、运动,最终造就我们身边那些丰富多彩的材料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比如那些轻便又坚固的塑料制品,或者具有弹性的橡胶,甚至是用于医疗领域的高分子材料,能让我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如果书中能辅以精美的插图或者示意图,那就更好了,毕竟对于复杂的物理概念,直观的视觉呈现往往比纯文字描述更有效。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大有可读”的期待感,我相信它会是一次充满启发性的阅读之旅。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注意到这本《高分子物理》的。当时我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被它摆放的位置吸引了。书脊上的几个大字“高分子物理”让我停下了脚步。老实说,我对此领域一无所知,甚至连“高分子”这个词都觉得有点陌生。但不知道为什么,它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拿起它翻了翻,里面的内容看起来很专业,但又并非晦涩难懂到完全无法理解。书中的一些图示,虽然我当下看不懂它们的确切含义,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逻辑和规律。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世界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材料,比如衣服上的纤维、家里的塑料盆、甚至是食品包装袋,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这本书的名字似乎就包含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物质背后的奥秘,让我对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把钥匙,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新知识的大门。

评分

这本《高分子物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拥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不仅仅是书本本身的重量,更是指它所承载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事物的“内在规律”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在看似杂乱的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统一的原理。高分子,听起来就像是构建我们物质世界的基础积木,而“物理”则告诉我,这本书将要探讨的是这些积木如何相互作用、如何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又如何宏观地体现在我们可感知的世界中。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大量的公式和理论,这让我既有些许压力,又充满了挑战的兴奋。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是如何由其高分子结构的微观细节决定的。书中是否有关于高分子链的构象、链的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影响宏观性质的详细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的理论,最终让我能够融会贯通,对高分子物理学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