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精)》首 先介绍了1870年之前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者,作者 W.W.罗斯托比较了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马尔萨 斯与里卡多,约翰·密尔与马克思。接着作者介绍了 1870年至1939年的经济学理论家,包括熊彼特、科林 ·克拉克、库兹涅茨和哈洛德,并且分析了战后经济 增长的三种模式。作者以**的论点阐释了经济增长 领域中未解决的几大问题,并描述了未来几十年中可 能出现的五种经济领域的任务。本书提出的问题和任 务至今仍构成对当代经济学家的挑战,很有前瞻性。
W.W.罗斯托,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从1940年开始,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授,讲授经济史、经济学与历史。先后担任过欧洲共同体执行秘书助理、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帮办、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顾问和主席、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等。 主要著作有:《十九世纪英国经济论文集》、((经济增长过程》、《经济成长阶段》、《政治和成长阶段》、《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近代经济的起源》、((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1868—1896年英国贸易的波动》等等。
**章 绪论
目的
本书的结构
分析性的视角
与经济史的关联
个性有关系吗?
**部分 六个古典经济学家:从大卫·休谟到卡尔·马克思
第二章 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
背景
大卫·休谟(1711—1776)
亚当·斯密(1723—1790)
第三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第四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卡尔·马克思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第二部分 增长理论的边缘化(1870一1939)
第五章 导言
第六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基本增长方程
人口与劳动力
资本和技术
经济周期
相对价格
增长的阶段与极限
非经济因素
第七章 人口和劳动力
人口的统计分析
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先进工业**
人口与发展
本章小节
……
第三部分 1945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分析: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附录:经济增长模型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读一本关于理论史的书,最怕的就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和生硬的学术术语。我更希望的是,能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经济学思想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生的,它们又是如何被一代代经济学家所继承、批判和发展的。这本书从大卫·休谟讲起,我很好奇,在那个还没有现代经济学体系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经济繁荣的路径的?休谟的思想,例如他关于“勤勉、节俭和秩序”对国家财富的重要性论述,是如何影响到后来的亚当·斯密,并进一步发展成“看不见的手”的?而到了熊彼特,他提出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又为何如此具有颠覆性?这本书能否在梳理这些理论的同时,也展现出这些理论背后思想家的学术争鸣和人生轨迹?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经济学研究的趣味性和人性化一面。这对于激发我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了解不同经济学流派在解释经济增长问题上,各自的侧重点和局限性。例如,重塑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古典主义,在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富裕”这个问题上,与之前的理论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它在引入“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时,是否也隐含了对创新和人力资本的重视?而到了内生增长理论,又如何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可能越来越大,或者相反,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本书如果能详细梳理这些流派的演变,并且清晰地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那将对我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大有裨益。我特别好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经济增长的“诉求”是什么?是追求国民财富的积累,还是更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是强调要素投入的增加,还是更看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本书是否会从这些社会需求的变迁角度,来解读经济增长理论的迭代与更新?
评分这本《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精)》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光看封面和目录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尤其是经济增长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系统梳理这一学科发展脉络的著作。过往阅读的文献,虽然各自精彩,但总感觉像是零散的星辰,缺乏一条清晰可见的银河来串联。听说这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从启蒙时代的思想火花,一路讲到当代经济学家的前沿探索,这种跨越几个世纪的学术之旅,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休谟、亚当·斯密这些奠基者是如何勾勒出经济增长的最初轮廓,他们的思想在后来的经济学家那里是如何被继承、发展,甚至是颠覆的。特别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当时引起了多大的争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又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理论,在这本书里会以何种逻辑关系被展开,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对话与辩驳,这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而且,“精装”二字也预示着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会非常考究,捧在手里也必定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一直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些“未解之谜”感到好奇,不知道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有些国家却长期陷入贫困?人口结构、制度因素、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等,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如何影响增长的轨迹的?我记得在阅读一些发展经济学的文献时,常常会遇到对“制度陷阱”、“追赶困境”等概念的讨论,这些概念的理论雏形,是否能在更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找到踪迹?这本书从大卫·休谟讲起,是否意味着它会深入探讨启蒙思想家对进步和繁荣的早期构想?那些关于理性、自由和市场机制的讨论,是如何为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奠定思想基础的?更进一步,在20世纪,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经济学家们是如何反思过去的理论,并提出新的增长模型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梳理出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让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不断演化和深化的,以及它又是如何试图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均的。
评分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给像我这样还在探索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手”打了一剂强心针。我常常感到,在阅读现代经济学家的论文时,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解起来会格外吃力。那些建立在复杂模型和大量实证分析上的结论,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往往被省略了。这本书,据说就能帮我们打通这条“任督二脉”。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阐述古典经济学如何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均衡。像马歇尔的“企业成长”理论,又是如何将微观企业的扩张与宏观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如索洛模型,又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更不用说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过去对技术外生性的认识。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术困境,促使学者们开始探索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这本书能否揭示这些理论演变的“故事线”,让读者明白每一个重要理论的提出,背后都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挑战?这种追根溯源的解读方式,对我而言,比单纯记忆公式和模型更有价值,也更能激发我对经济学研究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