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

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佩荣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入门
  • 传统文化
  • 哲学
  • 预测
  • 命理
  • 文化
  • 玄学
  • 光盘
  • 易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467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29021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DVD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易经入门》
1、随书附赠傅佩荣教授易经占卦教学DVD光盘
2、著名国学大师、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教你掌握易上手的占卦解卦法
3、家庭必备易经使用手册,助你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
4、它昭示我们文化的源头
它指引我们人生的走向 它启发我们个人的安顿

内容简介

完整、清楚、简易的易经占卦解卦法
○ 完整的卦辞呈现:详细列出《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辞与爻辞,利于解卦时参考运用。并以时运、财运、家宅、健康四大面向,解析卦辞与爻辞的实用意义。
○ 清楚的卦象图示:明确标示出每一卦的卦象,并设计图文式的索引标签,方便快速查阅。
○ 简单的卦义分析:提供生活化的解卦示范与深入浅出的义理启示,是学习《易经》解卦的较佳参考工具
《易经》的制作,原起于忧患意识,这也是现代人学习《易经》占卜的较大原因——趋吉避凶。《易经》占卦并非迷信,它旨在点出人生中所会面临的各种顺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们,可以从占卦的指点中,学习调整自我心态的方法,进而以健全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机会与困境、成功与失败,避免迷失于表面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潜心专研《易经》多年,以其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领你进入《易经》博奥的世界,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获台湾地区“教学特优奖”“校园热门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著述繁多,范围涵盖哲学、宗教、神话、教育、文化、心理励志等。学术论著融贯古今与中西,结构严谨,迭出创见,是当代新士林学派的重要代表,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年来,每年演讲达两百多场,态度真诚,条理清晰,理融辞畅,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2006年首开大陆问道,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自2007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卫视、上海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主讲国学,获得一致好评。

目录

"◎ 写在前面 1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

◎ 一、《易经》是什么? 4
◎ 二、《易经》的基本概念 6
◎ 三、先天八卦图 9
◎ 四、 后天八卦图 12
◎ 五、基本八卦的象征 15
◎ 六、古代历史的展开 21
◎ 七、君子珍惜《易经》 26
◎ 八、《易经》的智慧 29
◎ 九、我对占卦的了解 32
◎ 十、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35

第二部分易经占卦

◎ 一、《易经》占卦须知 38
◎ 二、《易经》占卦方法 39
◎ 三、《易经》解卦参考 41
◎ 四、数字卦的占法 42
◎ 五、念念有词 43
◎ 六、占卦三不 44
◎ 七、不诚不占 45
◎ 八、不义不占 46
◎ 九、不疑不占 47
◎ 十、元亨之意 48
◎ 十一、利贞之意 49

第三部分解卦手册

1.乾卦 52
2.坤卦 54
3.屯卦 56
4.蒙卦 58
5.需卦 60
6.讼卦 62
7.师卦 64
8.比卦 66
9.小畜卦 68
10.履卦 70
11.泰卦 72
12.否卦 74
13.同人卦 76
14.大有卦 78
15.谦卦 80
16.豫卦 82
17.随卦 84
18.蛊卦 86
19.临卦 88
20.观卦 90
21.噬嗑卦 92
22.贲卦 94
23.剥卦 96
24.复卦 98
25.无妄卦 100
26.大畜卦 102
27.颐卦 104
28.大过卦 106
29.习坎卦 108
30.离卦 110
31.咸卦 112
32.恒卦 114
33.遁卦 116
34.大壮卦 118
35.晋卦 120
36.明夷卦 122
37.家人卦 124
38.睽卦 126
39.蹇卦 128
40.解卦 130
41 损卦 132
42.益卦 134
43.夬卦 136
44.姤卦 138
45.萃卦 140
46.升卦 142
47.困卦 144
48.井卦 146
49.革卦 148
50.鼎卦 150
51.震卦 152
52.艮卦 154
53.渐卦 156
54.归妹卦 158
55.丰卦 160
56.旅卦 162
57.巽卦 164
58.兑卦 166
59.涣卦 168
60.节卦 170
61.中孚卦 172
62.小过卦 174
63.既济卦 176
64.未济卦 178

第四部分解卦案例与启示

1.乾卦 182
2.坤卦 187
3.屯卦 190
4.蒙卦 193
5.需卦 197
6.讼卦 201
7.师卦 205
8.比卦 209
9.小畜卦 213
10.履卦 216
11.泰卦 220
12.否卦 223
13.同人卦 227
14.大有卦 230
15.谦卦 234
16.豫卦 238
17.随卦 241
18.蛊卦 244
19.临卦 247
20.观卦 250
21.噬嗑卦 253
22.贲卦 256
23.剥卦 260
24.复卦 263
25.无妄卦 267
26.大畜卦 271
27.颐卦 274
28.大过卦 288
29.习坎卦 283
30.离卦 286
31.咸卦 291
32.恒卦 294
33.遁卦 298
34.大壮卦 301
35.晋卦 304
36.明夷卦 307
37.家人卦 310
38.睽卦 313
39.蹇卦 317
40.解卦 321
41 损卦 326
42.益卦 329
43.夬卦 332
44.姤卦 335
45.萃卦 338
46.升卦 341
47.困卦 344
48.井卦 347
49.革卦 351
50.鼎卦 354
51.震卦 357
52.艮卦 360
53.渐卦 364
54.归妹卦 367
55.丰卦 371
56.旅卦 375
57.巽卦 378
58.兑卦 381
59.涣卦 386
60.节卦 389
61.中孚卦 392
62.小过卦 395
63.既济卦 400
64.未济卦 404"

精彩书摘

◎ 一、《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翻开《易经》,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 Book of 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

◎ 二、《易经》的基本概念

《易经》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
《易经》又名《周易》,意即周朝的《易经》。据说古代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但皆已失传,无法考究其内容。“易”字所指,除了“变易、变化”,还有“不易”与“易简”。所谓“不易”,是说变化的规则是不变的,譬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所描述的情况是不变的。又如四季不断运行变迁,但其春夏秋冬的顺序是不变的。
至于“易简”,则以易为时间,简为空间。易为乾卦,充满无穷的生命力,在时间中生生不已;简为坤卦,具有无限的包容力,在空间中完成一切。这“变易、不易、易简”三词是对《易经》的初步理解。
由阳爻与阴爻所组成的三条横线,就构成了基本的八卦。为何需要三爻?因为它们象征了“地、人、天”。后来组合为六爻卦时,则由下而上每两爻代表这三才之一。要特别注意“由下而上”,这是《易经》画卦的规则。做人处世不也是如此吗?底下的结构不稳,又怎能往上建设?
基本八卦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八卦的名称是专门术语,必须记住。古代有个背诵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称为“经卦”,表示基础之意。我们即将看到的“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都是由这八卦所组成,只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
真正出现在《易经》书中的是六十四卦。八经卦两两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又称“重卦”,每卦有六爻。这些才是《易经》的主体。以乾卦()为例,六爻皆阳,在读法上,由下而上要念成“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二,三,四,五,上”代表位置。“九”代表阳爻。再以坤卦()为例,由下而上读成“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六”代表阴爻。
九为阳爻,六为阴爻,理由之一是:阳爻为奇数,主动,而九为动之极(一、三、五、七、九)。阴爻为偶数,主静,而六居偶数之中,为静之极(二、四、六、八、十)。理由之二是:在五个生数(一、二、三、四、五)之中,奇数相加为九,偶数相加为六。
由于六爻卦是由两个三爻卦所组成,所以有下卦(内卦)与上卦(外卦)之分。这两卦合成的六爻,代表六个位置,其中以“二、五”为佳,因为它们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居中则前有屏障后有靠山,也表示言行适中,较为合理。此外,阳爻若在刚位(初、三、五),阴爻若在柔位(二、四、上),则较有利。这是“当位”的考虑。
此外还有“乘承比应”。“乘”是上对下,“承”是下对上,阳上阴下较为稳当。“比”是比邻,指邻近二爻的关系。“应”则是指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的对应位置,如“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若是一阴一阳则为正应,两者同为阴或同为阳,则是敌而不应。正应可以互相支持,较为理想。
《易经》六十四卦,可以分为三十二组。每一组都是相连的两卦(如乾与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覆即变”。“覆”是全卦由下而上整个翻过去,又称“综卦”;“变”是全卦六爻皆变(阳变阴,阴变阳),又称“错卦”。
不仅如此,每一卦的中间四爻还形成了两个“交互卦”,或皆称“互卦”。譬如谦卦()的交卦是震卦(九三、六四、六五),互卦是坎卦(六二、九三、六四)。于是一卦共有四个经卦(上下卦与交互卦),在解释每一爻的“时”与“位”方面皆可提供参考。
总之,这些术语与各项细节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卦辞与爻辞,从而明白自己在占卦中应采取的合宜态度。
◎ 三、先天八卦图

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经常光顾一家中国餐馆。老板得知我教的是哲学,就请我为他看看他为改善生意而摆在大门上的一幅八卦图。他想借此挡住路冲,但似乎不太有效。当时我对《易经》并无研究,也不知道八卦图是否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我到大门一看,见上面挂的是“先天八卦图”,但是左下角与右下角的两个卦画反了。我告诉他这个小发现,他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说“难怪没什么作用”。他后来挂上正确的图形之后,是否有效呢?我没有问他,我心中想的是:做生意怎能靠一张图?这不是有些迷信嫌疑吗?
“先天八卦图”据说是伏羲所画,上为乾,下为坤,代表天与地。左为离,右为坎,代表火与水,意即日与月。我们对此四卦并不陌生,如南韩的国旗即是如此。接着,左上角为兑,右上角为巽,代表泽与风。然后,左下角为震,右下角为艮,代表雷与山。中间是个圆形的太极图,白色部分有个黑点,这是阳中有阴;黑色部分有个白点,这是阴中有阳。一般称之为阴阳鱼。黑点与白点都象征鱼的眼睛。黑色与白色之间不是一刀切的二分法,而是互相形成一个圆,彼此有向对方运动进展的趋势。
这个图要以圆形为其核心,亦即为其底部;由底部向外,也即是由下往上。于是,离卦与坎卦好像各有三条竖线,而其实仍是由底向外的三条横线。然后,左下角与右下角不是很容易弄反吗?左下角的震卦是,右下角的艮卦是,这样看就正确了。先天八卦图的根据是《说卦传》所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意思是:天与地上下定位,山与泽气息贯通,雷与风相互激荡,水与火背道而驰,八卦形成彼此交错的现象。以此而论,这个图所象征的是:
依专家研究,此图是人面向南方,以太阳为坐标系所定出来的八卦方位。我们所站之处为地,上面是天。左手为东方(这与地图上东方在右手边相反),古人以为是太阳升起之处;右手为西方,则是月升之处。依此来看中国地理,则是西北多山,西南多风,东北多雷(地震),东南多湖泊。
先天八卦图与数字搭配,也形成一种特定结构如下。
把这个数字写在八卦图的每一个卦上,则可见其对角线皆为九。由乾卦开始往左算是1234,再由右边的巽卦往右算,是5678。这个数字系统应用在“数字卦”(或米卦)上。关于“数字卦”,可参考本书“占卦解卦”部分。
这八个数字中,属于阳性卦的是乾(父)、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其数字为1、4、6、7,其和为十八。属于阴性卦的是坤(母)、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其数字为8、5、3、2,其和也是十八。像这种对称的情况显得有些神奇,促使我们想进一步探讨《易经》 的奥秘。相对于先天八卦图,还有后天八卦图,它的应用范围就更为广泛了。
◎ 四、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据说是周文王所画。由于中国位居东半球北部,所以观察乾(天)的正中位置在西北,而坤(地)则位于西南。艮为山,接近天,在东北;巽为齐平,近地,在东南。然后,另外四卦分别是:震在东,兑在西,离在南,坎在北。其图如下:
后天八卦图在《说卦传》有生动的描述。原文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意思是:天帝(可指北极星)从震位出发,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
在此所说的内容,可以配合中国的地理形势来理解,也引申了各卦的特殊状况。接着,进一步说明如下。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完备而整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得其养育)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喜悦)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阴气与阳气在此互相接触与激荡)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劳苦的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万物在此成功结束又重新开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应用,主要是与“五行”搭配开始。八卦配五行,必有三组六卦重叠。譬如,震与巽为木,离为火,坤与艮为土,兑与乾为金,坎为水。单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说,也代表四季(春夏秋冬)。今天讲方位的人,有一口诀:“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震在左,在东为木,其色为青,龙则为其象征的动物。兑在右,在西为金,其色为白,象征为虎。离在南为火,其色为赤(红),象征为雀。坎在北为水,其色为玄(黑),象征为龟与蛇。在此未说的土,在中,其色为黄。
由五行推到五色,自然可以推到五味,依序是:酸(木)、苦(火)、甘(土)、辛(金)、咸(水)。在人身器官,则依序为:肝、心、脾、肺、肾。依此应用类推还有不少。
谈到五行,有所谓“比相生而间相胜”的说法,就是由木开始,对其比邻相生,但隔一个就相克。譬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至于相克,则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后天八卦也可以排列成数字关系,并且据说这即是所谓的“洛书”:“灵龟出乎洛,龟身甲折具四五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而五居中。圣人则龟身之折,文书为洛书。”其意如下图:
这个九宫数在数字排列上使对角线皆为十五。不仅如此,无论是直行相加,斜角相加,横行相加,其数皆为十五。这种结构使许多研究数学的人深感兴趣,也使《易经》更增加了几分神奇色彩。
自汉代以后所推展的“易学”,就有不少是连系着后天八卦图而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我们研究《易经》,将来不妨各凭机缘去深入探讨某一领域。于今之计,还是要先打好基础,就学术上所能提供的材料,在“义理”与“象数”两方面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古人智慧博大精深,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要使自己受益,请先收敛心思,下足工夫。
◎ 五、基本八卦的象征

若想明白卦辞与爻辞在说些什么,就须先知道基本八卦(八个经卦)的象征所指。在《说卦传》最后部分,有一张表列的项目,有如小字典可以让人翻查。现在,我们就其中最常用到的五方面,来加以介绍,就是:自然界、基本性质、家庭成员、身体器官、周遭动物。由此再推及延伸的范围,这个范围几乎涵盖了古人生活的全部经验领域。由于古今在时空上的差异极大,我们在探讨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力,如此才能顺利解卦,使其较为合理而准确。

一、乾卦的象征
乾卦()是第一卦,“乾三连”是指乾卦由三条阳爻所组成。阳爻是一条横线,中间不断裂;三条阳爻不是“三连”吗?阳爻代表主动力,是变化的主导因素,形成三阳爻的乾卦之后,又象征什么呢?以下由六方面来描述。
1.在自然界,乾卦是指“天”。有天有地(地由坤卦来象征),万物才可能在其中生存发展。
2.基本性质是“健”,就是刚健不已的生命创造力。缺少此一生命创造力,万物无从产生。
3.在家庭中,乾卦是指“父”。所谓“乾坤生六子”,一家八口,其实是古代的标准家庭结构。
4.在身体上,乾卦是指“首”(头部),毋庸置疑。
5.在动物中,乾卦是指“马”,因为马能健行。
6.延伸所指,乾卦代表了:圆(因为天圆地方),君(作为领袖),金与玉(因为贵重),大赤(大红色,代表正宗),等等。
在上述象征中,有些是一目了然,有些则要稍加思索,而考虑的重点是“古人的世界”。明白这个背景之后,才可以进而发挥想象力,用一个卦来象征今日世界的事物。学习《易经》,是练习增强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好办法。

二、坤卦的象征
坤卦()是由三个阴爻所组成。阴爻是一条横线,中间断裂,所以坤卦的画法是“六断”。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自然是受动力了。有主动也有受动,才有变化的可能。有创造也有发展,万物也才可生生不息。谈到坤卦的象征,也可以由六个方面来看。
1.在自然界,坤卦是指“地”。乾为天,坤为地,这二者使万物既有生存空间,又有能量来源。
2.基本性质是“顺”,要顺从天的指引,并且柔顺对待万物,对一切都逆来顺受。
3.在家庭中,坤卦是指“母”,负责养育子女。
4.在身体上,坤卦是指“腹”,可容纳亦可孕育。
5.在动物中,坤卦是指“牛”,因为牛性温顺,又能负重致远。
6.延伸所指,坤卦代表了:众人(相对于君而言),布帛(母亲要织布,并且布可包物),锅(煮饭之用),吝啬(本身只顺承而不创造,必须省俭),大车(可以载重),黑色土地,等等。
若想了解《易经》的道理,首先要充分明白乾坤二卦的象征。它们是纯阳卦与纯阴卦,然后阴阳交错就形成另外六卦了。

三、震卦的象征
震卦()排在第三,因为它代表在父母之后的长男。何以知道是长男?《易经》的八个单卦都由三爻所组成,爻的念法是由下往上。物以稀为贵,爻以少为主;因此在一阳二阴的组合中,阳为主,代表这是个阳性卦。并且阳爻在最底下(亦即第一个位置),所以称为长男。至于其他的象征,则是:
1.在自然界,震卦是指“雷”。在天地形成之后,要靠雷声来震动及唤醒万物的生机。
2.基本性质是“动”。阳爻在下,充满动力。
3.在家庭中则是长男。
4.在身体上,显然是“足”了,否则如何行动?
5.在动物中,震卦是指“龙”。龙是古人心目中的三栖动物,充满各种潜能。长男也须接位,未来不可限量。
6.延伸所指,震卦代表了:青黄色(古代有青龙白虎之说),大路(开阔大道),急躁(行动多而思考少),善鸣马(震为雷鸣,又可行动),反向而生的禾稼(先生根再长枝干),等等。
基本八卦的每一卦都有十个以上的象征。在解卦时,自然形成许多复杂的可能性。若非如此,又怎能用八卦(三爻卦)所形成的六十四卦(六爻卦)来描述人生的际遇与处境呢?

四、巽卦的象征
巽卦()代表长女,因为它由一阴二阳所组成,并且阴爻在最底下的第一个位置。巽卦又象征“风”,因为在三爻中,上面二条阳爻代表充实而不动的天体,底下的阴爻则是空虚而容许空气流动,以致形成了风的现象。关于象征,我们为了各卦整齐起见,还是依序介绍。
1.在自然界,巽卦指“风”。
2.基本性质是“入”,因为风就是空气流动,而空气无所不入。一般又把这个“入”描写为顺利,如一帆风顺。
3.在家庭中,巽卦是指长女。
4.在身体上,巽卦是指“股”,亦即大腿部分,因为它介于足与上半身之间,可以联系而不能采取行动。
5.在动物中,巽卦是指“鸡”。古代风神皆为鸟形,而鸡为鸟类。
6.延伸所指,巽卦还代表:木(可以开花结果),绳直(木干为直),长与高(皆与木有关),进退不定(有如风向不定),没有结果(不定则无结果),白色(木心为白,而风本无色),多白眼(嫌弃别人),近利市三倍(投资顺利,收获可期)。
每一卦的象征有好有坏,有时还自相矛盾,但是人生许多事情不正是换个角度就面貌迥异吗?

五、坎卦的象征
坎卦()如果竖直起来,就是象形字的“水”,可见《易经》的卦象与古代文字有些关联。坎卦由一阳二阴所组成,所以是阳性卦;并且阳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二个位置,所以称为中男。它的各种象征如下:
1.在自然界,坎卦是指“水”。
2.基本性质是“陷”。水深难测,水流危险,有如陷阱。今日还在使用“坎陷”一词。
3.在家庭中,是指中男。
4.在身体上,坎卦是指“耳”,因为耳能聚集声音,正如水能聚在低处一般。
5.在动物中,坎卦是指“豕”,因为大猪喜欢待在潮湿之处。
6.延伸所指,坎卦还代表:沟渠,隐伏,弓或车轮,月亮,强盗,多忧愁,心病,美脊马,拉车的马,多灾多难的车,坚实多刺的树,等等。
坎卦象征虽多,主要还是指涉困境。《易经》六十四卦中,有所谓四大难卦(屯卦、习坎卦、蹇卦、困卦),皆包含坎卦在内,也是这个缘故。但是,危机也是转机,人在忧患中才会提高警觉,由此转危为安。

六、离卦的象征
离卦()与坎卦相对,所以代表了“火”。它是一阴二阳,属于阴性卦。阴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二位,所以是中女。它的各种象征如下:
1.在自然界,它是指“火”。
2.基本性质是“丽”,“丽”是指附丽或依附,亦即火总是依附在木柴或蜡烛上,而不会独自燃烧。
3.在家庭中,是指中女。
4.在身体上,离卦是指“目”,因为火代表光明,而光明显然与眼睛有关。
5.在动物中,离卦是指“雉”。山林中的野鸡,羽毛色彩艳丽,有如火光闪烁。
6.延伸所指,离卦还代表:日,电(闪电之光),盔甲,戈兵武器(火能防卫,也能伤人),龟(可用以占卜,显示未来),甲壳类,叶子脱落而枯槁的树木,等等。
韩国国旗所取的正是先天八卦图中的四卦。四卦是指乾、坤、离、坎,正好分布于上下左右,代表的是“天地日月”。由此可见,离卦常用以象征日,有如白天大放光明,或色彩斑斓的文明表现。不过,离为火,稍一不慎,火也能造成重大灾害。

七、艮卦的象征
艮卦()的卦象下虚上实,有如我们看山都是注意山的棱线或山峰的曲线。它是一阳二阴,并且阳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三位,所以代表少男。它的各种象征如下。
1.在自然界,它是指“山”。
2.基本性质是“止”,因为古人遇山则止,无法跨越,并且它是少男,在阳性爻方面到此为止。
3.在家庭中,艮卦是指少男。
4.在身体上,艮卦是指“手”,因为人会伸手阻挡别人的侵犯。
5.在动物中,艮卦是指“狗”,因为狗能看门,阻止陌生人。
6.延伸所指,艮卦还代表:小路(相对于震卦的大路),小石(山脚下小石多),门阙(不让外人进入),守门人,植物果实(终于有了结果),黑嘴禽兽(阳爻在上,有如硬的嘴在外),坚硬多节的树,等等。
一般研究卦象,会特别注意其基本性质,因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合所形成。任何两个单卦的组合,都会显示两种性质的并列,那么它们会相斥还是相吸?所以,必须熟悉八卦各自的基本性质,才能掌握其含意。

八、兑卦的象征
兑卦()由一阴二阳组成,是阴性卦,并且阴爻位于由下往上的第三位,所以代表少女。它也是基本八卦的最后一个。那么,它有何象征呢?
1.在自然界,兑卦是指“泽”。沼泽的水是平静安全的,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所需要的。
2.基本性质是“说”。这是喜悦的“悦”字。见到沼泽,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人,自然欣喜有加了。
3.在家庭中,它是指少女。
4.在身体上,兑卦是指“口”,因为口能说话唱歌,使人愉悦。
5.在动物中,它是指“羊”。古人造字时,以“羊大”为“美”。少女亦让人欣赏。
6.引伸所指,兑卦还代表:口舌是非(说话也可能形成各种风波),毁折(有了缺口),脱落(不完整),巫(可以预言),妾(年轻女子)。
兑卦所象征的口,既有喜悦之意,又有毁折之意。这表示成败皆在于说话。《易经》总是提醒人注意言与行,孔子也劝人“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皆须出于真诚之心。只要心诚,说话自然感人,可以让大家分享喜悦。

◎ 六、古代历史的展开

《系辞传》有一段谈到伏羲氏制作八卦,其中描述了古代历史的展开过程。这是我们学习《易经》的一大收获,因为除了由此得悉古代世界的演进状况,也可以顿悟卦象之原始的理解方式。
那么,这一段资料是怎么说的?伏羲氏是如何着手这个大工程的?《系辞传》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抬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低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检视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于自己的经验,并且往远处取材于外物,然后着手制作八卦,用以会通神明的功能,比拟万物的实况。”
用符号来代表外物,然后借由符号的组合来比拟万物的变化。近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Cassirer)说:“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系辞传》接着说:“他编草为绳并且制成罗网,用来打猎捕鱼,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离卦()的“离”字有“罗网”之象,由此产生具体的效用。但是,离卦原是指“火”,它列为伏羲应用的第一卦,也可以指“火是文明的创始力量”。没有火,人类难以在洪荒世界存在。希腊神话也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的故事,大概基于同样的考虑。

1.卦象的用意
《易经·系辞传》是一篇独立的论述,畅谈有关《易经》的各种观念。譬如,古代圣人为什么要设计这一套符号系统,其用意何在?我直接以白话来叙述其中道理。
圣人设计卦的图案,观察卦象又附上了解说,用以彰显吉祥与凶祸,借由刚爻与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现变化。因此,吉祥与凶祸,是描写丧失与获得的现象;懊恼与困难,是描写烦恼与松懈的现象;各种变化,是描写推进与消退的现象;刚爻与柔爻,是描写白昼与黑夜的现象。六爻的活动,代表了天、地、人三层次的运行规则。
由此可知,《易经》一卦六爻是为了描述“变化”。变化若与人的愿望配合来看,就有吉凶与悔吝的结果。由于变化一直在进行之中,所以人除了仔细观察各种细节之外,还须培养德行,亦即体认“天道无吉凶”。天道是指六十四卦所构成的万物万象的整体,我们不可能只取某些好的部分而排斥另外那些坏的部分。
事实上,好或坏常常系于主观的认知与意愿。只要节制欲望,任何一卦都有可取的部分。我们常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谤莫如自修”等,都是类似的教训。只有在修德方面,可以说“求人不如求己”。

2.古代历史的第一步
《系辞传》在介绍了伏羲氏之后,接着谈了一段古代历史。原文说:“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他砍削木头制成犁,揉弯木条制成犁柄,取得耕地锄草的便利,再用来教导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
神农氏代表古代的农业社会阶段,他为了农耕的需要,所参考的是益卦()。理由是:“本卦下震上巽,巽为木,震为足,中间有互艮与互坤,艮为手,坤为地。合之则为手持木器,脚入地而行动,为耕田之象。”这句解说使用了多重象征,值得仔细玩味。
接着,原文说:“每天正午开设市集,招来天下的民众,聚集天下的货物,大家相互交换然后散去,让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噬嗑”一词有“市合”之意,有如市集交易而货畅其流,各得所需而合其心意。由卦象看,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龟,震为行。中间有互艮与互坎,艮为手,坎为平(水)。合之则为在太阳下,行人以手易物,公平交易。龟在古代为值钱的货物。”
走到这一步,社会大致稳定,可以逐渐开启文明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受了《易经》的启发,真是令人惊讶。

3.古代历史的展开
《系辞传》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后,接着谈到黄帝与尧、舜。加起来五位圣人,为了建国安邦,一共参考了十三个卦。前面提及离卦与益卦,接着上场的才是乾坤二卦。
原文说:“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会通各种变化,使百姓不会倦怠,以神奇能力化解困难,使百姓适宜生存。《易经》的法则是:穷困就会变化,变化就会通达,通达就会持久。因此,获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让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
只要把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原理,自然无往不利。乾卦()象征“衣”,坤卦()象征“裳”,古人服饰为“上衣下裳”,表示上下定位,各得其所,形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景观,亦即无为而治。并且,乾为天,坤为地,只要天地定位,则万物自化,永保和谐安宁。
不过,人类世界的开展,却不会如此单纯。圣人除了具备超凡的智慧与能力之外,还需要卓越的德行,并且必须教导百姓在人生的各种问题上,明白正确的道理,追求真正的幸福。
(一)社会生活的便利
《系辞传》在乾坤二卦之后,继续描述古代社会如何借由卦象来制作生活必需品与制定行为规范。
原文说:“挖凿树干做成船,砍削木头做成桨,船与桨的便利,可以助人渡过横阻的河流,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涣卦()是木在水上,中间互震,震为行,有行船之象。
其次“驯服牛,乘着马,可以拉着重物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随卦()下震上兑,由行动而喜悦,都是为了造福天下人。
然后,“重重门户加上打更巡夜,用心防备凶暴的来者,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豫卦()下坤上震,坤为关起门来,震为出声示警。
接者,“截断木头做成杵,挖掘平地做成臼,杵与臼的便利,让所有的百姓得到帮助,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小过卦()下艮上震,下止而上动,为舂米之象。
最后,“揉弯树枝做成弓,削尖树枝做成箭,弓与箭的便利,用以威震天下,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睽卦()下兑上离,水火背道而驰,需要威镇之。这一切都是为了长治久安。圣人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二)社会规范的形成
《系辞传》最后谈到文化礼俗方面的建设。原文说:“上古时代,人们住在洞穴与野外,后代的圣人改变为建造宫室,上有栋梁下有屋宇,用来防御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大壮卦()下乾上震,乾为人,震在东方属木,象征人有遮风避雨的屋子。
接着,“古代埋葬死人,用许多层柴草把人裹起来,埋在荒野中,不堆成坟墓,也不设立标志,服丧也没有固定的期限。后代的圣人改变为用棺椁殓葬,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大过卦()下巽上兑,巽在下为木,兑在上为反巽,为反盖之木,中间互乾为人,有如人在上下二木之间,为棺椁之象。
最后,“上古时代,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后代的圣人改变为使用文字记事,官员得以治理,百姓得以监察,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夬卦()下乾上兑,乾为金,兑为言,合之则为把言语刻在金属上,形成书写的文字,有文字才有法律,也才能记载历史。
以上各文所述的十三卦,是《系辞传》介绍古代圣人的非凡成就时所参考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易经》在中国古代的重要价值实在是不可取代的。

◎ 七、君子珍惜《易经》



《系辞传》认为,君子应该随时参考《易经》提供的智慧。原文这么写着:“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静处的,是《易经》显示的位序;他所乐于玩味的,是卦爻辞的内容。”这里提及的“位序”,似乎与占卜有关。譬如,我占到自己处在乾卦九三,那么就须参考“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
接着,《系辞传》说:“因此之故,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象,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词;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这句话的含意是《易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好像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事实上,《易经》本身是一部书,变化的是我们自己。但是,不论怎么变化,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启示。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这句诗所反映的是古代读书人沉潜于《易经》中的心情。人只能活在当下目前的处境,但是天地无限宽广,人生也变化无穷。《易经》卦爻辞的内容充满象征的意义,有如钻石的各个侧面,总是彰显不同的精彩,让人百读不厌。《系辞传》在本段结论说:“所以,上天会保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这与“天助自助者”一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易经》的四种作用
按照《系辞传》的说法,《易经》在四方面展现了圣人之道:用在言语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言辞;用在行动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变化;用在制造器物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图像;用在卜筮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占验。
由此可知,古人阅读《易经》,会在“言语、行动、制造器物、卜筮”这几方面得到启发。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是“卜筮”方面。所以原文接着说:“因此,君子准备有所作为,准备有所行动时,用言语去询问,它就会接受提问并且像回音一样地答复。无论是远的、近的、幽隐的、艰深的问题,它都可以让人得知未来的状况。”
关于卜筮,另文再谈。《系辞传》在本段最后的结论是:“《易经》的卦象,没有思虑,没有作为,寂静不动,一受到感应就能通达天下的道理。”六十四卦摆在那儿,三百八十四爻也不会消失。平常翻阅时,只觉得深奥难解,不知其意思何在;一旦自己遇到具体的状况,就好像有所感应,对某一卦的卦辞,某一爻的爻辞,觉得“心有戚戚焉”,正好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然后依其指示的方向去寻思正确的抉择。有时并非《易经》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而是我们由自己内心得到某些暗示,察觉了适当的因应之道。

2.圣人的三项条件
古代经典所谓的“圣人”,各有不同的指涉。《系辞传》提及的圣人是制作《易经》的,他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就是:德行、能力与智慧。这种观点符合儒家的立场。
《系辞传》先引述孔子的话:“《易经》可以用来做什么?《易经》的哲理可以开发万物,成就功业,涵盖天下的法则,如此而已。”谁能完成这个任务?当然是圣人了。
原文接着说:“因此之故,圣人用它来贯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业,裁断天下人的疑问。”若想贯通天下人的心意,则须靠“德行”,因为只有德行完美才可能使天下人心悦诚服。若想奠定天下人的事业,则须靠“能力”。能力不足的人又怎能使天下人安居乐业?
最后,比较特别的是“智慧”,因为天下人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疑惑。《尚书·洪范》提到“稽疑”(解决疑惑)时,也认为要使用“卜筮”。有些事可以靠深思熟虑,或由集思广益而得到解决办法。但是有些状况让人犹豫不决,难以衡量利弊得失,这时圣人就须发挥他的智慧了。在《易经》中,圣人的智慧总是离不开占卜的神奇作用。占卜的方法并不困难,但是如何解卦才是最大的挑战。《易经》的建议依然是:保持一颗真诚而清明的心,再运用正确的方法。

◎ 八、《易经》的智慧



《系辞传》描写《易经》时,提及那是“衰世”,天下大乱,所以要有“忧患”意识。人在戒惕之中,特别用心体察,由此得见人所未知之事。
原文说:“《易经》明白过去并且察知未来,进而探究现象的细微变化,阐发幽隐的内情。解释时,以恰当的名称分辨事物,用准确的言辞来下断语,做到完备的程度。它所使用的名称虽然有限,但是取材的类别却很广大。它的特色是:旨意深远,语词文雅,所说的话委婉而中肯,所说的事直率而含蓄。用这些来辅佐卦象,因而有助于百姓的行动,显示丧失与获得这两种报应。”
百姓最看重的是报应,善有善报而恶有恶报,如此他们才愿意继续走在行善避恶的正途上。由此可见,《易经》的鉴往知来,是出于深刻了解人情世故,人对吉凶祸福的意愿,以及未来变化的大致规律。对有志成为君子的人而言,这一切的关键是修德。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大象传》,“君子”一词出现于五十三卦中,所谈皆与个人如何修养德行有关。因此,在进一步学习占卦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白这一点。德行若是未能改善,即使获得吉祥,又怎能珍惜与持久呢?

1.谨慎忠厚
《系辞传》选择某些卦爻辞来加以发挥。所侧重的都是做人处世的道理。
譬如,大过卦()的初六说:“用白色的茅草垫在底下,没有灾难。”接着孔子说:“就是把祭品摆放在地上也可以啊,底下还要垫一层茅草,这会有什么灾难呢?这是谨慎到了极点。茅草是一种微薄的东西,但是可以产生重大的作用。按照这种谨慎的方法去做事。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
再如谦卦()的九三说:“有功劳而谦卑的君子,有好结果,吉祥。”接着是孔子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认为有德,真是忠厚到了极点。这是说那些有功绩依然谦下待人的人。德行要讲求盛美,礼仪要讲求恭敬,而谦卑正是使人恭敬以致保存自己地位的坦途。”
《系辞传》所谓的“子曰”,照字面意思是指“孔子说”,但是孔子是否真的说过这些话则仍有争议。原则上,这些话既有智慧,又符合孔子教人修德的宗旨,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视之为代表儒家立场,并且仔细聆听而由之得到启发。一个人谨慎而忠厚,凡事皆求问心无愧,当然是个坦荡君子,又怎么会不吉祥呢?

2.人生的正路
《易经·说卦传》主要是解说基本八卦的性质与象征,其中有一段谈到圣人作《易》的目的。原文说:“从前圣人创制《易经》,是要以它顺应本性与命运的道理。因此,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柔与刚;确立人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
天是主动的创造力,以阴与阳为代表;地是被动的顺承力,以柔与刚为象征。人呢?就须靠“仁与义”来完成人生的应行之路了。在《系辞传》有一段相关的资料,原文是:“天地最大的功能是创生,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地位。如何守住地位则说是仁德,如何聚集众人则说是财物,因此,经理财物,导正言论,禁止百姓为非作歹,就说是义行。”
对百姓来说,圣人居于统治地位,必须展现仁德,并且使百姓在财物上不虞匮乏。至于义行,则是“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要引导百姓行善避恶。人生不是光为了活下去,还须明白活着有何目的。仁德与义行不只是圣人或政治领袖必备的条件,也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的愿望。这是儒家人性向善论的立场,值得我们认真省思。离开了仁与义,人生难免陷于迷惑与失望中。

◎ 九、我对占卦的了解



依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所说,占卦所根据的是“共时性原理”,亦即同时发生的事情之间,应该也有相互的关联。为什么你在此时此地想要占卦?为什么你要问的正好是某个问题?这些看似偶然的状况,其实可以用一句术语来描写,就是“有意义的偶然”。我们认为“偶然”的事,并非真的偶然,而《易经》占卦正是要解开此一谜题。
譬如,我用一个十元铜板,正面代表阳爻,背面代表阴爻,然后向上抛掷六次,就得到“由下而上”的六爻,形成一个本卦。我再用一颗骰子一掷,看是几点就代表哪一爻要变(由阳变阴,或由阴变阳),然后出现一个之卦(新成的卦)。这个变爻的爻辞就是我所占问之事的答案。
这种方法实在太容易了,三分钟就算出一件事。但是,正因为太容易而显得有些草率,那么你会接受它的结果吗?大概不会。《系辞传》提及的占卦方法,必须使用五十根蓍草或筹策(竹片),然后按照规矩仔细运作,大概二十分钟可以算出一卦,并且其中的变爻可能从一到六,代表世事难料。
占卦之事,宁拙勿巧。真诚为上,并且要保持客观心境,因为最后决定吉凶的还是个人的智慧与德行。

1.占卦不是迷信
有一次我在一家直销公司演讲,听众三百多人。讲完之后的讨论中,一位年轻学员问说:“我去年算命,算到师卦,请教授帮忙解说。”
我随手在白板上画下师卦(),然后问他今年几岁,他答二十九。我说:“师卦六爻是一阳五阴的格局,九二为主。你二十九岁,正在这个主爻的位置。这代表两个意思,就是师卦象征‘众’与‘军’,一方面你有很多下线支持你,事业相当顺利;另一方面,你开始遇到强劲的对手,对你颇具威胁。”他听了之后频频点头称是。
我的说法是根据师卦的卦象与卦爻辞,一点也不神秘。平常多研究这些,自然会明白其中道理;至于临场解说,则须靠一些灵感。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到师卦的,因为从《易经》演变出来的占卦方法很多。不过,不论你怎么占,最后出现的都是一个具体的卦。
那么,这位学员的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如果只看一个师卦,他到三十岁就有问题了,因为师卦六三颇为凶险。我只负责解说卦象,没有办法告诉他将来该怎么办。他若开始认真修德,调整价值观,则吉凶再怎么轮流转,又何必太在意呢?《易经》不是迷信,因为它希望你了解自己的处境以及努力的方向。

2.占卦的原则
《荀子·大略》说:“善为易者不占。”意思是:真正精通《易经》的人不必依赖占卦,因为他熟知《易经》的变化规则,明白吉凶祸福在于人的欲望,并且所谓的吉凶祸福也是相伴相随而生的。既然如此,不如认真修养德行。譬如,“无咎”(没有灾难)所要求的是“善补过”(善于补救自己的过错)。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真要占卦,则须遵守“三不占”的原则,就是: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试问:心中缺乏诚意,自然不会相信占卦的结果,那么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占卦?其次,“不义”是指缺乏正当性,亦即不是自己应该过问的事,譬如别人的隐私或遭遇等,这些当然不该占卦了。然后,有些事情早已确定无疑,并且合乎常理的发展,那么占卦又是为了什么?
据说孔子在鲁国受到冷落时,曾经占得“旅卦”(),顾名思义,自然是应该周游列国了,火在山上,所以要顺着时势而知所进退。人生难道不是形同旅行吗?孔子如果不曾十三年周游各地,又如何检验他的学说与理想?因此,占卦并非为了取得某些世俗的利益,而是为了有效完成人生的目的。

◎ 十、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我曾归纳自己学习《易经》的心得,可以约为三点:第一,不学一定不会;第二,学了不一定会;第三,学会终身受用。
第一,不学一定不会。《易经》与别的学问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符号与术语。如果不先通过这一关,就永远只能在门外徘徊。那么,这一关很难闯过去吗?未必。只要先花一个星期去认识这些符号与术语,并且用心记住朱熹所写的《卦名次序歌》,就是将六十四卦依序熟读成诵。其文如后: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背会《卦名次序歌》之后,再根据《易经》的内容,一卦一卦仔细念下去,并且要记住如何画出每一卦。在学习画卦时,口诀根据各卦在自然界的象征,由上往下念,但是画卦时一定要记得由下往上画。这种看似相反的顺序,需要花一点时间,习惯之后就会反应很快了。譬如,有人问我“谦卦”,我心中默念“地山谦”(),而笔下画的是由下往上的六爻。一听卦名就可以画出来,就算过了第一关。
第二,学了不一定会。这是因为学习《易经》的两大重点是:明白义理,以及使用象数来占卦。在明白义理方面,就是要厘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辞与爻辞在说些什么。这等于是:先写下标准答案,再请你去找充分的理由。至今为止,可能还没有人可以完全说清楚这些卦爻辞。能够懂得八成以上的就算高手了。在解说时,所根据的象征与原则不能太多,否则全书将失去统合性与连贯性。
另外,即使学会了用五十根筹策占卦的方法,事实上半小时就可以学会,但是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解卦”。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普遍认可的解卦方法。我们介绍朱熹在《易学启蒙》所说的解法,是因为较多人使用,并且准确度较高。在解卦时,有些状况需要你抛开卦爻辞,直接由卦象的组合来领悟。这是因为伏羲画卦时,尚未发明文字,我们又怎能完全受限于卦爻辞呢?如此一来,不是“学了不一定会”吗?既然如此麻烦而又缺乏保证,那为何还要学习《易经》呢?理由在于下一点。
第三,学会终身受用。学会了《易经》的义理,就懂得如何做人处世。譬如,要居安思危,谦虚自处,损己利人,持盈保泰,等等。可以得到莫大的帮助。《系辞传》指出,占卦的启示对人而言,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些时(如四五十岁以上),已经没有老师与保护者了,这时占卦就会像父母一样,为他提供既善意又重要的启示。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未必可以告诉我们遇事如何抉择,但他们的善意与爱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占卦既有这样的心意,同时还有无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父母。我们敞开心扉,让这样的父母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于是,在义理方面,我们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炼是:德行、能力、智慧。这三项修炼与时俱进,则将体认“天道无吉凶”,每一卦每一爻都是善意的提醒,就看我们如何反求诸己了。“日日是好日”,其实十分自然。
在象数方面,用之于重大抉择上,占卦将“如响斯应”,或甚至“有求必应”,这个“应”不是让人心想事成,而是让人化解盲点与执著,过一种简约而有效率的生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这时,不仅自助,还可助人。随着年纪增长,我们成为前辈或老一辈,这时我们对家人与亲友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的。如此不是终身受用吗?

前言/序言

  《易经》是探讨“变化”的书,内容有义理与象数两部分。义理提醒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象数则可用来占卜,揭示变化发展的趋势。这么特别的经典,当然值得花一点时间研究。本书兼顾义理与象数,尤其在占卦解卦方面提供了实用的具体材料。
  《易经》的占卜,所依据的是“有意义的偶然”,要在同时出现的事象中寻找相关的线索。它与心电感应有些类似,但又有明确的卦象可供参详。表面看来,它与各种测知未来的算命方法差不多,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引发占问者的心理投射作用。不同的是,《易经》还有清楚的“文本”,相传至今已三千多年,历代学者也使用了三千多年。
  研习《易经》文本与应用这些资料来占卦及解卦,有时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现在我们要将两者合而为一,使《易经》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按照标准的占法,需要五十根蓍草(今日称为筹策),依照一定程序,在二十分钟内得出六个数字,由此形成一个六爻卦,再看有无变爻来决定占验之辞何在。所谓占验之辞,是指某一问题的答案在于某一句卦辞(共有六十四句卦辞),或某一句爻辞(共有三百八十四句爻辞)。
  因此,所谓占卦,就是:先得出数,再由数字取得卦象;有了卦象,再找出某一句卦辞或爻辞。然后,剩下的是如何解卦的问题了。本书介绍了标准的筹策占法,以及解卦原则(主要参考朱熹的见解)。有时为了方便,可以使用数字卦,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测知某一问题的结果将会如何。这话听来未免神奇,是否有效,一试便知。
  本书包括四部分,一、“《易经》入门”:是为初学者所做的扼要介绍,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易经》的朋友,也很容易由此掌握门径。二、“《易经》占卦”:在介绍筹策与数字两种占法的同时,也说明有关占卦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概念。三、“解卦手册”:这将是大家最常参看的部分。不过,自古以来,解卦并无定法,所以还请读者逐渐培养自行解卦的能力。四、“解卦实例与启示”:列出一百零一则案例,都是我近几年占卦的验证,我的心得是“确实不可思议”。至于六十四卦各卦的启示部分,则可帮助读者对于《易经》文本得到更完整也更深刻的认识。
  自从研习《易经》,匆匆已过十年,所得成果几乎都展示于本书之中。我由《易经》得到义理与象数两方面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一点心得公诸同好,希望得到各位指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用在有关《易经》的研究上,正是最佳写照。
  傅佩荣

在线试读

《易经入门》第一部分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解锁古老智慧,洞悉万物之变 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智慧之旅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易经》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不仅是中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影响深远,渗透到哲学、政治、军事、艺术、医学等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易经》晦涩难懂,如同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高墙,令人望而却步。 现在,这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将因《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的出现而豁然洞开。本书旨在为零基础的读者提供一条清晰、易懂、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帮助您跨越理解的鸿沟,领略《易经》的博大精深,并将其蕴含的智慧转化为指导生活的力量。 内容详尽,体系完整,结构清晰 《易经入门》一书,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内容详实,体系完整,结构清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学习门槛。本书不同于市面上一些仅作概念介绍或流于表面解读的读物,而是从根本入手,逐层深入,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易经》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奠定基础,认知《易经》 《易经》概览: 我们将首先带您走进《易经》的世界,了解它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您将明白,《易经》并非一部单纯的占卜书,而是一部深刻洞察宇宙规律、人生哲理的智慧宝典。 基本概念解析: 深入浅出地解释《易经》的核心概念,例如“道”、“阴阳”、“五行”、“八卦”等。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本书中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阐述,让您迅速掌握理解《易经》的钥匙。 易学的工具: 介绍《易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卦象。我们将详细讲解六十四卦的生成原理、每一卦的卦形、卦名、卦辞、爻辞的含义。重点在于理解卦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组合、演变,映射出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精讲卦象,洞悉变化 八经卦与六十四卦的系统解读: 本书将重点讲解八个基础的“经卦”,以及如何由它们组合演变成六十四卦。每一个卦象,都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我们不仅会讲解其字面意思,更会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乾卦与坤卦: 作为万物的开端,《易经》以乾卦(天)和坤卦(地)为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两卦的含义,理解它们所代表的阳刚与阴柔、创造与承载、进取与包容等基本哲学思想。 八个基本卦的精髓: 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八个基本卦,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和力量。本书将逐一剖析它们的象征意义,例如震卦的动荡与新生,巽卦的渗透与影响,坎卦的险阻与智慧,离卦的光明与显露,艮卦的停止与积累,兑卦的喜悦与沟通。 六十四卦的层层解读: 每一卦都由三个爻组成,每一爻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阶段和状态。《易经入门》将系统讲解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我们会深入分析每一爻的位置、性质,以及在不同组合下所呈现的吉凶祸福、变化趋势。例如,对于“乾卦”,我们将深入解析“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惕惕若惊”、“跃如也”、“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不同阶段的含义,揭示事物发展的不同态势和应对策略。 第三部分:实践应用,活学活用 《易经》的智慧启示: 《易经》的价值在于其指导实践的能力。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易经》的智慧。 决策智慧: 学习如何从卦象的变化中洞察事物的潜在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如何通过“卜卦”来获得启示,以及如何理解卦象所提示的风险与机遇。 人际关系: 理解卦象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学习如何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 《易经》中的许多智慧,都与个人品德修养、身心平衡息息相关。本书将引导您如何从卦象中学习谦卑、坚韧、包容等美德,以及如何调整心态,顺应变化,实现个人成长。 危机应对: 《易经》教导我们如何认识危机,如何应对险境,如何在逆境中寻求转机。我们将通过具体卦象的分析,展现《易经》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DVD光盘——化抽象为具体,让学习更直观 为了让《易经》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易于理解,《易经入门》特别附赠一张精心制作的DVD光盘。光盘内容与书籍内容相辅相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示相结合,为您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专家讲授: 由资深易学专家亲自讲解《易经》的核心概念、基本卦象和重要卦爻。专家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让您轻松掌握学习要点。 卦象演示: 直观地展示八卦、六十四卦的卦形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组合下的变化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示,让您清晰地看到卦象的演变逻辑,加深对卦象的印象。 经典解读: 精选《易经》中的经典卦象,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并联系实际生活场景,阐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入门指导: 光盘中还将包含一些基础的入门指导,例如如何正确地理解卦辞、爻辞,如何初步接触“卜筮”的原理(但不涉及占卜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易经》进行自我反思和人生规划。 谁适合阅读《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 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读者: 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哲学迷,还是仅仅想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易经入门》都将是您的绝佳选择。 希望提升自我认知和智慧的读者: 如果您渴望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规律,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那么《易经》的智慧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启示。 感到《易经》晦涩难懂,但又想尝试学习的读者: 本书的设计初衷便是为了解决“入门难”的问题,我们将以最易懂的方式,带您领略《易经》的魅力。 渴望获得一套系统、权威的学习资料的读者: 《易经入门》在内容编撰上力求严谨,同时结合DVD光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不止是一本书,更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它将带领您穿越历史的尘埃,触摸古人的智慧,理解宇宙万物的运行之道,洞察人生的变化无常。通过学习《易经》,您将不再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去主动地创造和把握自己的未来。 我们相信,在《易经入门》(附DVD光盘1张)的陪伴下,您将开启一段充满惊喜和收获的智慧之旅,让《易经》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智慧,成为照亮您人生道路的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易经入门》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太极图,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精致。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仔细摩挲了很久。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爻辞和卦象,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而且,书本的排版设计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关键术语的注释也大多采用脚注的形式,避免了正文阅读时的中断感。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细节上的关怀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对易学发展史的简要梳理,虽然篇幅不长,但脉络清晰,能迅速帮读者建立起对这门古老学问的基本认知框架。这本书显然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愿意收藏和反复翻阅。从整体的物理感受上来说,这本书已经为接下来的学习旅程奠定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基调,让人充满期待去探索它深层的哲学智慧。

评分

从学习效果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显然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便利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非常注重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决策场景。在讲解完基础的卦象符号和爻位含义后,书中紧接着安排了专门的章节来讨论“如何起卦”以及“初学者的解卦误区”。这些实操性的内容,对于那些真正想在生活中尝试运用易经智慧的人来说,价值极高。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过度解读”和“机械套用”,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避免方法,强调了“时位”和“情境”的重要性。这种脚踏实地的指导,避免了让读者陷入盲目迷信的泥潭,而是将易经定位为一种高级的概率分析和决策参考工具。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练习,发现那种从模糊到清晰的逻辑推导过程,确实能有效提升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

我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在解释“象”与“数”之间的关联时所采用的那种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市面上的易学书籍往往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数理逻辑或者玄奥的符号解释,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它仿佛是循着古人学习的路径在走,先从最基础的自然现象入手,比如阴阳的对立统一如何体现在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中。作者没有急于介绍八卦的方位和卦序,而是先引导读者去“感受”易的思维模式,这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缺乏专业背景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特别是关于“变易”的阐述,书中引用了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而不是高深的古代典籍片段,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它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培养一种观察世界、理解变化的思维工具,读完后感觉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看似随机的事件,似乎都能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支撑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是这本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评分

关于《易经入门》的理论深度,我认为它做到了一个极其精妙的平衡——即在“入门”的定位下,展现了超越一般普及读物的扎实功底。当我阅读到对乾卦和坤卦的详细解析时,我发现作者对《彖传》和《爻辞》的解读并非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融入了儒家中晚期对这些文本的经典阐释,比如对“元亨利贞”的理解,书中不仅提到了时间循环的意义,还结合了君子修身养性的进阶过程。这种多层次的解读,让原本晦涩的爻辞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孤立的箴言。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讨论到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时,似乎还隐隐地触及到了古代的数学和宇宙观体系,虽然没有深入展开复杂的几何推演,但那种“结构之美”的暗示,足以激发读者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它像是一张精美的地图,为你指明了方向,但地图上那些未被详细描绘的区域,正等待着你用更专业的书籍去填补,这恰恰是“入门”书籍的最高境界:授人以渔,而非予人以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克制而富有韵味”。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充满了生涩的术语堆砌,但同时,它也绝对没有那种过度口语化或网络化的轻浮感。作者在叙述复杂的概念时,总是能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文雅措辞,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例如,在解释“中正”的含义时,作者用了“居于枢纽而执守于正道,不偏不倚,方能顺应天时”这样既准确又富有画面感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种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我尤其喜欢它在总结每个卦象时的那几句收尾语,常常以一句充满哲理的反问或总结收束全章,让人在合卷之时,能留有一段安静的反思时间。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整体把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10个字就可以得京豆哦,好吧!

评分

别人推荐的,解解闷看着玩

评分

教的方法特别实用

评分

很好的一次购置体验

评分

看过不少傅佩荣的经典著作了,再看看他对群经之首的解读。

评分

光碟放不出来,别的碟片都能放

评分

买来学习一下,看看如何,以前只是听说了,没有看过,这会好好看看

评分

包装很好,内容很好,快递给力,支持京东!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