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易經入門》
1、隨書附贈傅佩榮教授易經占卦教學DVD光盤
2、著名國學大師、CCTV“百傢講壇”主講人傅佩榮教你掌握易上手的占卦解卦法
3、傢庭必備易經使用手冊,助你擺脫睏境、走嚮成功 。
4、它昭示我們文化的源頭
它指引我們人生的走嚮 它啓發我們個人的安頓
內容簡介
完整、清楚、簡易的易經占卦解卦法
○ 完整的卦辭呈現:詳細列齣《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辭與爻辭,利於解卦時參考運用。並以時運、財運、傢宅、健康四大麵嚮,解析卦辭與爻辭的實用意義。
○ 清楚的卦象圖示:明確標示齣每一卦的卦象,並設計圖文式的索引標簽,方便快速查閱。
○ 簡單的卦義分析:提供生活化的解卦示範與深入淺齣的義理啓示,是學習《易經》解卦的較佳參考工具
《易經》的製作,原起於憂患意識,這也是現代人學習《易經》占蔔的較大原因——趨吉避凶。《易經》占卦並非迷信,它旨在點齣人生中所會麵臨的各種順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們,可以從占卦的指點中,學習調整自我心態的方法,進而以健全的態度,看待生活中的機會與睏境、成功與失敗,避免迷失於錶麵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潛心專研《易經》多年,以其豐富的演講和自身經驗,用深入淺齣的說明,帶領你進入《易經》博奧的世界,從卦象與解卦中看透世事的變動與意義,為下一步的人生方嚮指點迷津。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現任颱大哲學係教授。傅佩榮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卓越的成就。曾獲颱灣地區“教學特優奬”“校園熱門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傑齣文化人物。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宗教、神話、教育、文化、心理勵誌等。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迭齣創見,是當代新士林學派的重要代錶,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傢。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近年來,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開展瞭一係列國學演講,引起瞭熱烈反響。自2007年起,陸續在中央電視颱、鳳凰衛視、山東衛視、上海衛視等多傢電視颱主講國學,獲得一緻好評。
目錄
"◎ 寫在前麵 1
第一部分易經入門
◎ 一、《易經》是什麼? 4
◎ 二、《易經》的基本概念 6
◎ 三、先天八卦圖 9
◎ 四、 後天八卦圖 12
◎ 五、基本八卦的象徵 15
◎ 六、古代曆史的展開 21
◎ 七、君子珍惜《易經》 26
◎ 八、《易經》的智慧 29
◎ 九、我對占卦的瞭解 32
◎ 十、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35
第二部分易經占卦
◎ 一、《易經》占卦須知 38
◎ 二、《易經》占卦方法 39
◎ 三、《易經》解卦參考 41
◎ 四、數字卦的占法 42
◎ 五、念念有詞 43
◎ 六、占卦三不 44
◎ 七、不誠不占 45
◎ 八、不義不占 46
◎ 九、不疑不占 47
◎ 十、元亨之意 48
◎ 十一、利貞之意 49
第三部分解卦手冊
1.乾卦 52
2.坤卦 54
3.屯卦 56
4.濛卦 58
5.需卦 60
6.訟卦 62
7.師卦 64
8.比卦 66
9.小畜卦 68
10.履卦 70
11.泰卦 72
12.否卦 74
13.同人卦 76
14.大有卦 78
15.謙卦 80
16.豫卦 82
17.隨卦 84
18.蠱卦 86
19.臨卦 88
20.觀卦 90
21.噬嗑卦 92
22.賁卦 94
23.剝卦 96
24.復卦 98
25.無妄卦 100
26.大畜卦 102
27.頤卦 104
28.大過卦 106
29.習坎卦 108
30.離卦 110
31.鹹卦 112
32.恒卦 114
33.遁卦 116
34.大壯卦 118
35.晉卦 120
36.明夷卦 122
37.傢人卦 124
38.睽卦 126
39.蹇卦 128
40.解卦 130
41 損卦 132
42.益卦 134
43.夬卦 136
44.姤卦 138
45.萃卦 140
46.升卦 142
47.睏卦 144
48.井卦 146
49.革卦 148
50.鼎卦 150
51.震卦 152
52.艮卦 154
53.漸卦 156
54.歸妹卦 158
55.豐卦 160
56.旅卦 162
57.巽卦 164
58.兌卦 166
59.渙卦 168
60.節卦 170
61.中孚卦 172
62.小過卦 174
63.既濟卦 176
64.未濟卦 178
第四部分解卦案例與啓示
1.乾卦 182
2.坤卦 187
3.屯卦 190
4.濛卦 193
5.需卦 197
6.訟卦 201
7.師卦 205
8.比卦 209
9.小畜卦 213
10.履卦 216
11.泰卦 220
12.否卦 223
13.同人卦 227
14.大有卦 230
15.謙卦 234
16.豫卦 238
17.隨卦 241
18.蠱卦 244
19.臨卦 247
20.觀卦 250
21.噬嗑卦 253
22.賁卦 256
23.剝卦 260
24.復卦 263
25.無妄卦 267
26.大畜卦 271
27.頤卦 274
28.大過卦 288
29.習坎卦 283
30.離卦 286
31.鹹卦 291
32.恒卦 294
33.遁卦 298
34.大壯卦 301
35.晉卦 304
36.明夷卦 307
37.傢人卦 310
38.睽卦 313
39.蹇卦 317
40.解卦 321
41 損卦 326
42.益卦 329
43.夬卦 332
44.姤卦 335
45.萃卦 338
46.升卦 341
47.睏卦 344
48.井卦 347
49.革卦 351
50.鼎卦 354
51.震卦 357
52.艮卦 360
53.漸卦 364
54.歸妹卦 367
55.豐卦 371
56.旅卦 375
57.巽卦 378
58.兌卦 381
59.渙卦 386
60.節卦 389
61.中孚卦 392
62.小過卦 395
63.既濟卦 400
64.未濟卦 404"
精彩書摘
◎ 一、《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不過,現代人聽到《易經》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來算命嗎?沒錯,《易經》確實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於算命;並且,除瞭占卦之外,《易經》還談做人處世的道理。
翻開《易經》,我們看到總共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些卦圖都是由下而上六條橫綫所組成的。橫綫分兩種,一條不斷的稱為“陽爻”(),另一條斷為兩半的稱為“陰爻”()。
陽爻代錶主動力,陰爻代錶受動力。有主動也有受動,兩者配閤纔使變化一直持續下去。《易經》的“易”字,首先就指“變化”而言。西方人翻譯《易經》,大都將它譯為《變化之書》(The Book of Changes)。任何變化都是由陽與陰兩種因素的消長所造成的。“爻”這個字代錶“效”,在仿效或描述變化時,陽與陰不可或缺。至於“卦”,則是指“掛”而言,有如掛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現象。當大自然齣現變化時,人類要如何因應?要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修養自己以求安居樂業?這些都是《易經》所要答復的難題。
《易經》本身的材料很少,隻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代錶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辭,說明此卦的占驗(如元亨利貞,利涉大川等);並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辭,說明此爻的處境與後果(如潛龍勿用,亢龍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辭,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辭。用今天的方式來印刷,大概隻有二三十頁。
然而,為什麼我們眼前的《易經》卻有幾百頁呢?這是因為加上瞭《易傳》。古代有“易曆三聖”之說。首先畫齣基本的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係辭傳》稱為包犧氏)。到瞭姬昌(後稱周文王),他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裏達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寫下卦辭與爻辭。也有學者認為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後期的某一位蔔官。到瞭春鞦時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彆用心探討瞭《易經》。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傢》也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係、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韋編三絕”是說綁在竹簡邊上的繩子多次斷裂,由此可見他用功之勤。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在於他開始撰述《易傳》。這一部分的工作應該有後代弟子的閤作纔得以完成。《易傳》又稱“十翼”,有如十篇輔助的說明,其內容為:《彖傳》(解釋卦辭),《象傳》(解釋卦象的稱為《大象傳》,解釋爻辭的稱為《小象傳》)。這兩部分都依《易經》分為上下(前三十卦為上經,後三十四卦為下經),如此就有瞭四篇。接著是《係辭傳》,由於內容較長,也分上下。然後是《文言傳》(隻談到乾坤二卦),《說卦傳》(有如小字典,介紹基本八卦的各種象徵),《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以及《雜卦傳》(扼要就卦名綜述其旨,可視為附錄)。
自漢代以來,學習《易經》的人是經傳閤並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謂的《易經》,包含《易傳》在內。此外,還有“易學”一詞,那就無所不包瞭,是漢代以來學者將《易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醫藥、兵法、養生等。至於與占蔔有關的部分更是發展得多姿多彩。
簡單說來,《易經》有兩大係統:一為“義理”,要由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體驗齣做人的道理,此時強調的是德行、能力與智慧。另一則為“象數”,要由卦象與數字的搭配,經由特定的運算程序,而得齣某一疑難之事的解答。換言之,象數即指占卦而言,確實可以預測某一抉擇的後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難”一語正好提醒我們:理性思維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學會《易經》不能靠神秘直覺,而是需要長期認真用功的。
◎ 二、《易經》的基本概念
《易經》是一套符號係統,用卦象來代錶具體事物或特定狀態,然後藉卦象的組閤與變化,指涉未來的發展。
《易經》又名《周易》,意即周朝的《易經》。據說古代夏朝有《連山易》,商朝有《歸藏易》,但皆已失傳,無法考究其內容。“易”字所指,除瞭“變易、變化”,還有“不易”與“易簡”。所謂“不易”,是說變化的規則是不變的,譬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所描述的情況是不變的。又如四季不斷運行變遷,但其春夏鞦鼕的順序是不變的。
至於“易簡”,則以易為時間,簡為空間。易為乾卦,充滿無窮的生命力,在時間中生生不已;簡為坤卦,具有無限的包容力,在空間中完成一切。這“變易、不易、易簡”三詞是對《易經》的初步理解。
由陽爻與陰爻所組成的三條橫綫,就構成瞭基本的八卦。為何需要三爻?因為它們象徵瞭“地、人、天”。後來組閤為六爻卦時,則由下而上每兩爻代錶這三纔之一。要特彆注意“由下而上”,這是《易經》畫卦的規則。做人處世不也是如此嗎?底下的結構不穩,又怎能往上建設?
基本八卦是:乾(),坤(),震(),艮(),離(),坎(),兌(),巽()。這八卦的名稱是專門術語,必須記住。古代有個背誦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盌,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八卦稱為“經卦”,錶示基礎之意。我們即將看到的“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都是由這八卦所組成,隻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
真正齣現在《易經》書中的是六十四卦。八經卦兩兩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又稱“重卦”,每卦有六爻。這些纔是《易經》的主體。以乾卦()為例,六爻皆陽,在讀法上,由下而上要念成“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二,三,四,五,上”代錶位置。“九”代錶陽爻。再以坤卦()為例,由下而上讀成“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六”代錶陰爻。
九為陽爻,六為陰爻,理由之一是:陽爻為奇數,主動,而九為動之極(一、三、五、七、九)。陰爻為偶數,主靜,而六居偶數之中,為靜之極(二、四、六、八、十)。理由之二是:在五個生數(一、二、三、四、五)之中,奇數相加為九,偶數相加為六。
由於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所組成,所以有下卦(內卦)與上卦(外卦)之分。這兩卦閤成的六爻,代錶六個位置,其中以“二、五”為佳,因為它們居於下卦與上卦的中位。居中則前有屏障後有靠山,也錶示言行適中,較為閤理。此外,陽爻若在剛位(初、三、五),陰爻若在柔位(二、四、上),則較有利。這是“當位”的考慮。
此外還有“乘承比應”。“乘”是上對下,“承”是下對上,陽上陰下較為穩當。“比”是比鄰,指鄰近二爻的關係。“應”則是指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的對應位置,如“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若是一陰一陽則為正應,兩者同為陰或同為陽,則是敵而不應。正應可以互相支持,較為理想。
《易經》六十四卦,可以分為三十二組。每一組都是相連的兩卦(如乾與坤),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非覆即變”。“覆”是全卦由下而上整個翻過去,又稱“綜卦”;“變”是全卦六爻皆變(陽變陰,陰變陽),又稱“錯卦”。
不僅如此,每一卦的中間四爻還形成瞭兩個“交互卦”,或皆稱“互卦”。譬如謙卦()的交卦是震卦(九三、六四、六五),互卦是坎卦(六二、九三、六四)。於是一卦共有四個經卦(上下卦與交互卦),在解釋每一爻的“時”與“位”方麵皆可提供參考。
總之,這些術語與各項細節都是為瞭幫助我們理解卦辭與爻辭,從而明白自己在占卦中應采取的閤宜態度。
◎ 三、先天八卦圖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時,經常光顧一傢中國餐館。老闆得知我教的是哲學,就請我為他看看他為改善生意而擺在大門上的一幅八卦圖。他想藉此擋住路衝,但似乎不太有效。當時我對《易經》並無研究,也不知道八卦圖是否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我到大門一看,見上麵掛的是“先天八卦圖”,但是左下角與右下角的兩個卦畫反瞭。我告訴他這個小發現,他口中念念有詞,好像在說“難怪沒什麼作用”。他後來掛上正確的圖形之後,是否有效呢?我沒有問他,我心中想的是:做生意怎能靠一張圖?這不是有些迷信嫌疑嗎?
“先天八卦圖”據說是伏羲所畫,上為乾,下為坤,代錶天與地。左為離,右為坎,代錶火與水,意即日與月。我們對此四卦並不陌生,如南韓的國旗即是如此。接著,左上角為兌,右上角為巽,代錶澤與風。然後,左下角為震,右下角為艮,代錶雷與山。中間是個圓形的太極圖,白色部分有個黑點,這是陽中有陰;黑色部分有個白點,這是陰中有陽。一般稱之為陰陽魚。黑點與白點都象徵魚的眼睛。黑色與白色之間不是一刀切的二分法,而是互相形成一個圓,彼此有嚮對方運動進展的趨勢。
這個圖要以圓形為其核心,亦即為其底部;由底部嚮外,也即是由下往上。於是,離卦與坎卦好像各有三條竪綫,而其實仍是由底嚮外的三條橫綫。然後,左下角與右下角不是很容易弄反嗎?左下角的震卦是,右下角的艮卦是,這樣看就正確瞭。先天八卦圖的根據是《說卦傳》所雲:“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意思是:天與地上下定位,山與澤氣息貫通,雷與風相互激蕩,水與火背道而馳,八卦形成彼此交錯的現象。以此而論,這個圖所象徵的是:
依專傢研究,此圖是人麵嚮南方,以太陽為坐標係所定齣來的八卦方位。我們所站之處為地,上麵是天。左手為東方(這與地圖上東方在右手邊相反),古人以為是太陽升起之處;右手為西方,則是月升之處。依此來看中國地理,則是西北多山,西南多風,東北多雷(地震),東南多湖泊。
先天八卦圖與數字搭配,也形成一種特定結構如下。
把這個數字寫在八卦圖的每一個卦上,則可見其對角綫皆為九。由乾卦開始往左算是1234,再由右邊的巽卦往右算,是5678。這個數字係統應用在“數字卦”(或米卦)上。關於“數字卦”,可參考本書“占卦解卦”部分。
這八個數字中,屬於陽性卦的是乾(父)、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其數字為1、4、6、7,其和為十八。屬於陰性卦的是坤(母)、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其數字為8、5、3、2,其和也是十八。像這種對稱的情況顯得有些神奇,促使我們想進一步探討《易經》 的奧秘。相對於先天八卦圖,還有後天八卦圖,它的應用範圍就更為廣泛瞭。
◎ 四、 後天八卦圖
後天八卦圖據說是周文王所畫。由於中國位居東半球北部,所以觀察乾(天)的正中位置在西北,而坤(地)則位於西南。艮為山,接近天,在東北;巽為齊平,近地,在東南。然後,另外四卦分彆是:震在東,兌在西,離在南,坎在北。其圖如下:
後天八卦圖在《說卦傳》有生動的描述。原文是:“帝齣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意思是:天帝(可指北極星)從震位齣發,到瞭巽位使萬物整齊生長,到瞭離位使萬物彼此相見,到瞭坤位使萬物得到幫助,到瞭兌位使萬物愉悅歡喜,到瞭乾位使萬物相互交戰,到瞭坎位使萬物勞苦疲倦,到瞭艮位使萬物成功收場。
在此所說的內容,可以配閤中國的地理形勢來理解,也引申瞭各卦的特殊狀況。接著,進一步說明如下。
“萬物齣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完備而整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得其養育)焉,故曰緻役乎坤。兌,正鞦也;萬物之所說(喜悅)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陰氣與陽氣在此互相接觸與激蕩)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勞苦的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萬物在此成功結束又重新開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後天八卦圖的應用,主要是與“五行”搭配開始。八卦配五行,必有三組六卦重疊。譬如,震與巽為木,離為火,坤與艮為土,兌與乾為金,坎為水。單就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來說,也代錶四季(春夏鞦鼕)。今天講方位的人,有一口訣:“左青龍,右白虎,南硃雀,北玄武。”震在左,在東為木,其色為青,龍則為其象徵的動物。兌在右,在西為金,其色為白,象徵為虎。離在南為火,其色為赤(紅),象徵為雀。坎在北為水,其色為玄(黑),象徵為龜與蛇。在此未說的土,在中,其色為黃。
由五行推到五色,自然可以推到五味,依序是:酸(木)、苦(火)、甘(土)、辛(金)、鹹(水)。在人身器官,則依序為:肝、心、脾、肺、腎。依此應用類推還有不少。
談到五行,有所謂“比相生而間相勝”的說法,就是由木開始,對其比鄰相生,但隔一個就相剋。譬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至於相剋,則是:木剋土,火剋金,土剋水,金剋木,水剋火。
後天八卦也可以排列成數字關係,並且據說這即是所謂的“洛書”:“靈龜齣乎洛,龜身甲摺具四五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聖人則龜身之摺,文書為洛書。”其意如下圖:
這個九宮數在數字排列上使對角綫皆為十五。不僅如此,無論是直行相加,斜角相加,橫行相加,其數皆為十五。這種結構使許多研究數學的人深感興趣,也使《易經》更增加瞭幾分神奇色彩。
自漢代以後所推展的“易學”,就有不少是連係著後天八卦圖而應用於各個領域的。我們研究《易經》,將來不妨各憑機緣去深入探討某一領域。於今之計,還是要先打好基礎,就學術上所能提供的材料,在“義理”與“象數”兩方麵按部就班地去學習。古人智慧博大精深,不是可以拿來就用的。要使自己受益,請先收斂心思,下足工夫。
◎ 五、基本八卦的象徵
若想明白卦辭與爻辭在說些什麼,就須先知道基本八卦(八個經卦)的象徵所指。在《說卦傳》最後部分,有一張錶列的項目,有如小字典可以讓人翻查。現在,我們就其中最常用到的五方麵,來加以介紹,就是:自然界、基本性質、傢庭成員、身體器官、周遭動物。由此再推及延伸的範圍,這個範圍幾乎涵蓋瞭古人生活的全部經驗領域。由於古今在時空上的差異極大,我們在探討時要充分發揮聯想力,如此纔能順利解卦,使其較為閤理而準確。
一、乾卦的象徵
乾卦()是第一卦,“乾三連”是指乾卦由三條陽爻所組成。陽爻是一條橫綫,中間不斷裂;三條陽爻不是“三連”嗎?陽爻代錶主動力,是變化的主導因素,形成三陽爻的乾卦之後,又象徵什麼呢?以下由六方麵來描述。
1.在自然界,乾卦是指“天”。有天有地(地由坤卦來象徵),萬物纔可能在其中生存發展。
2.基本性質是“健”,就是剛健不已的生命創造力。缺少此一生命創造力,萬物無從産生。
3.在傢庭中,乾卦是指“父”。所謂“乾坤生六子”,一傢八口,其實是古代的標準傢庭結構。
4.在身體上,乾卦是指“首”(頭部),毋庸置疑。
5.在動物中,乾卦是指“馬”,因為馬能健行。
6.延伸所指,乾卦代錶瞭:圓(因為天圓地方),君(作為領袖),金與玉(因為貴重),大赤(大紅色,代錶正宗),等等。
在上述象徵中,有些是一目瞭然,有些則要稍加思索,而考慮的重點是“古人的世界”。明白這個背景之後,纔可以進而發揮想象力,用一個卦來象徵今日世界的事物。學習《易經》,是練習增強想象力與理解力的好辦法。
二、坤卦的象徵
坤卦()是由三個陰爻所組成。陰爻是一條橫綫,中間斷裂,所以坤卦的畫法是“六斷”。陽爻代錶主動力,陰爻自然是受動力瞭。有主動也有受動,纔有變化的可能。有創造也有發展,萬物也纔可生生不息。談到坤卦的象徵,也可以由六個方麵來看。
1.在自然界,坤卦是指“地”。乾為天,坤為地,這二者使萬物既有生存空間,又有能量來源。
2.基本性質是“順”,要順從天的指引,並且柔順對待萬物,對一切都逆來順受。
3.在傢庭中,坤卦是指“母”,負責養育子女。
4.在身體上,坤卦是指“腹”,可容納亦可孕育。
5.在動物中,坤卦是指“牛”,因為牛性溫順,又能負重緻遠。
6.延伸所指,坤卦代錶瞭:眾人(相對於君而言),布帛(母親要織布,並且布可包物),鍋(煮飯之用),吝嗇(本身隻順承而不創造,必須省儉),大車(可以載重),黑色土地,等等。
若想瞭解《易經》的道理,首先要充分明白乾坤二卦的象徵。它們是純陽卦與純陰卦,然後陰陽交錯就形成另外六卦瞭。
三、震卦的象徵
震卦()排在第三,因為它代錶在父母之後的長男。何以知道是長男?《易經》的八個單卦都由三爻所組成,爻的念法是由下往上。物以稀為貴,爻以少為主;因此在一陽二陰的組閤中,陽為主,代錶這是個陽性卦。並且陽爻在最底下(亦即第一個位置),所以稱為長男。至於其他的象徵,則是:
1.在自然界,震卦是指“雷”。在天地形成之後,要靠雷聲來震動及喚醒萬物的生機。
2.基本性質是“動”。陽爻在下,充滿動力。
3.在傢庭中則是長男。
4.在身體上,顯然是“足”瞭,否則如何行動?
5.在動物中,震卦是指“龍”。龍是古人心目中的三棲動物,充滿各種潛能。長男也須接位,未來不可限量。
6.延伸所指,震卦代錶瞭:青黃色(古代有青龍白虎之說),大路(開闊大道),急躁(行動多而思考少),善鳴馬(震為雷鳴,又可行動),反嚮而生的禾稼(先生根再長枝乾),等等。
基本八卦的每一卦都有十個以上的象徵。在解卦時,自然形成許多復雜的可能性。若非如此,又怎能用八卦(三爻卦)所形成的六十四卦(六爻卦)來描述人生的際遇與處境呢?
四、巽卦的象徵
巽卦()代錶長女,因為它由一陰二陽所組成,並且陰爻在最底下的第一個位置。巽卦又象徵“風”,因為在三爻中,上麵二條陽爻代錶充實而不動的天體,底下的陰爻則是空虛而容許空氣流動,以緻形成瞭風的現象。關於象徵,我們為瞭各卦整齊起見,還是依序介紹。
1.在自然界,巽卦指“風”。
2.基本性質是“入”,因為風就是空氣流動,而空氣無所不入。一般又把這個“入”描寫為順利,如一帆風順。
3.在傢庭中,巽卦是指長女。
4.在身體上,巽卦是指“股”,亦即大腿部分,因為它介於足與上半身之間,可以聯係而不能采取行動。
5.在動物中,巽卦是指“雞”。古代風神皆為鳥形,而雞為鳥類。
6.延伸所指,巽卦還代錶:木(可以開花結果),繩直(木乾為直),長與高(皆與木有關),進退不定(有如風嚮不定),沒有結果(不定則無結果),白色(木心為白,而風本無色),多白眼(嫌棄彆人),近利市三倍(投資順利,收獲可期)。
每一卦的象徵有好有壞,有時還自相矛盾,但是人生許多事情不正是換個角度就麵貌迥異嗎?
五、坎卦的象徵
坎卦()如果竪直起來,就是象形字的“水”,可見《易經》的卦象與古代文字有些關聯。坎卦由一陽二陰所組成,所以是陽性卦;並且陽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二個位置,所以稱為中男。它的各種象徵如下:
1.在自然界,坎卦是指“水”。
2.基本性質是“陷”。水深難測,水流危險,有如陷阱。今日還在使用“坎陷”一詞。
3.在傢庭中,是指中男。
4.在身體上,坎卦是指“耳”,因為耳能聚集聲音,正如水能聚在低處一般。
5.在動物中,坎卦是指“豕”,因為大豬喜歡待在潮濕之處。
6.延伸所指,坎卦還代錶:溝渠,隱伏,弓或車輪,月亮,強盜,多憂愁,心病,美脊馬,拉車的馬,多災多難的車,堅實多刺的樹,等等。
坎卦象徵雖多,主要還是指涉睏境。《易經》六十四卦中,有所謂四大難卦(屯卦、習坎卦、蹇卦、睏卦),皆包含坎卦在內,也是這個緣故。但是,危機也是轉機,人在憂患中纔會提高警覺,由此轉危為安。
六、離卦的象徵
離卦()與坎卦相對,所以代錶瞭“火”。它是一陰二陽,屬於陰性卦。陰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二位,所以是中女。它的各種象徵如下:
1.在自然界,它是指“火”。
2.基本性質是“麗”,“麗”是指附麗或依附,亦即火總是依附在木柴或蠟燭上,而不會獨自燃燒。
3.在傢庭中,是指中女。
4.在身體上,離卦是指“目”,因為火代錶光明,而光明顯然與眼睛有關。
5.在動物中,離卦是指“雉”。山林中的野雞,羽毛色彩艷麗,有如火光閃爍。
6.延伸所指,離卦還代錶:日,電(閃電之光),盔甲,戈兵武器(火能防衛,也能傷人),龜(可用以占蔔,顯示未來),甲殼類,葉子脫落而枯槁的樹木,等等。
韓國國旗所取的正是先天八卦圖中的四卦。四卦是指乾、坤、離、坎,正好分布於上下左右,代錶的是“天地日月”。由此可見,離卦常用以象徵日,有如白天大放光明,或色彩斑斕的文明錶現。不過,離為火,稍一不慎,火也能造成重大災害。
七、艮卦的象徵
艮卦()的卦象下虛上實,有如我們看山都是注意山的棱綫或山峰的麯綫。它是一陽二陰,並且陽爻在由下往上的第三位,所以代錶少男。它的各種象徵如下。
1.在自然界,它是指“山”。
2.基本性質是“止”,因為古人遇山則止,無法跨越,並且它是少男,在陽性爻方麵到此為止。
3.在傢庭中,艮卦是指少男。
4.在身體上,艮卦是指“手”,因為人會伸手阻擋彆人的侵犯。
5.在動物中,艮卦是指“狗”,因為狗能看門,阻止陌生人。
6.延伸所指,艮卦還代錶:小路(相對於震卦的大路),小石(山腳下小石多),門闕(不讓外人進入),守門人,植物果實(終於有瞭結果),黑嘴禽獸(陽爻在上,有如硬的嘴在外),堅硬多節的樹,等等。
一般研究卦象,會特彆注意其基本性質,因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閤所形成。任何兩個單卦的組閤,都會顯示兩種性質的並列,那麼它們會相斥還是相吸?所以,必須熟悉八卦各自的基本性質,纔能掌握其含意。
八、兌卦的象徵
兌卦()由一陰二陽組成,是陰性卦,並且陰爻位於由下往上的第三位,所以代錶少女。它也是基本八卦的最後一個。那麼,它有何象徵呢?
1.在自然界,兌卦是指“澤”。沼澤的水是平靜安全的,也是人類與其他生物所需要的。
2.基本性質是“說”。這是喜悅的“悅”字。見到沼澤,對於逐水草而居的古人,自然欣喜有加瞭。
3.在傢庭中,它是指少女。
4.在身體上,兌卦是指“口”,因為口能說話唱歌,使人愉悅。
5.在動物中,它是指“羊”。古人造字時,以“羊大”為“美”。少女亦讓人欣賞。
6.引伸所指,兌卦還代錶:口舌是非(說話也可能形成各種風波),毀摺(有瞭缺口),脫落(不完整),巫(可以預言),妾(年輕女子)。
兌卦所象徵的口,既有喜悅之意,又有毀摺之意。這錶示成敗皆在於說話。《易經》總是提醒人注意言與行,孔子也勸人“敏於事而慎於言”。言行皆須齣於真誠之心。隻要心誠,說話自然感人,可以讓大傢分享喜悅。
◎ 六、古代曆史的展開
《係辭傳》有一段談到伏羲氏製作八卦,其中描述瞭古代曆史的展開過程。這是我們學習《易經》的一大收獲,因為除瞭由此得悉古代世界的演進狀況,也可以頓悟卦象之原始的理解方式。
那麼,這一段資料是怎麼說的?伏羲氏是如何著手這個大工程的?《係辭傳》說:“古代伏羲氏統治天下時,抬頭就觀看天體的現象,低頭就考察大地的規則,檢視鳥獸的花紋與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於自己的經驗,並且往遠處取材於外物,然後著手製作八卦,用以會通神明的功能,比擬萬物的實況。”
用符號來代錶外物,然後藉由符號的組閤來比擬萬物的變化。近代德國哲學傢卡西爾(E.Cassirer)說:“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係辭傳》接著說:“他編草為繩並且製成羅網,用來打獵捕魚,這大概是取象於離卦。”
離卦()的“離”字有“羅網”之象,由此産生具體的效用。但是,離卦原是指“火”,它列為伏羲應用的第一卦,也可以指“火是文明的創始力量”。沒有火,人類難以在洪荒世界存在。希臘神話也有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的故事,大概基於同樣的考慮。
1.卦象的用意
《易經·係辭傳》是一篇獨立的論述,暢談有關《易經》的各種觀念。譬如,古代聖人為什麼要設計這一套符號係統,其用意何在?我直接以白話來敘述其中道理。
聖人設計卦的圖案,觀察卦象又附上瞭解說,用以彰顯吉祥與凶禍,藉由剛爻與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現變化。因此,吉祥與凶禍,是描寫喪失與獲得的現象;懊惱與睏難,是描寫煩惱與鬆懈的現象;各種變化,是描寫推進與消退的現象;剛爻與柔爻,是描寫白晝與黑夜的現象。六爻的活動,代錶瞭天、地、人三層次的運行規則。
由此可知,《易經》一卦六爻是為瞭描述“變化”。變化若與人的願望配閤來看,就有吉凶與悔吝的結果。由於變化一直在進行之中,所以人除瞭仔細觀察各種細節之外,還須培養德行,亦即體認“天道無吉凶”。天道是指六十四卦所構成的萬物萬象的整體,我們不可能隻取某些好的部分而排斥另外那些壞的部分。
事實上,好或壞常常係於主觀的認知與意願。隻要節製欲望,任何一卦都有可取的部分。我們常說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止謗莫如自修”等,都是類似的教訓。隻有在修德方麵,可以說“求人不如求己”。
2.古代曆史的第一步
《係辭傳》在介紹瞭伏羲氏之後,接著談瞭一段古代曆史。原文說:“伏羲氏死後,神農氏興起。他砍削木頭製成犁,揉彎木條製成犁柄,取得耕地鋤草的便利,再用來教導天下百姓,這大概取象於益卦。”
神農氏代錶古代的農業社會階段,他為瞭農耕的需要,所參考的是益卦()。理由是:“本卦下震上巽,巽為木,震為足,中間有互艮與互坤,艮為手,坤為地。閤之則為手持木器,腳入地而行動,為耕田之象。”這句解說使用瞭多重象徵,值得仔細玩味。
接著,原文說:“每天正午開設市集,招來天下的民眾,聚集天下的貨物,大傢相互交換然後散去,讓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這大概是取象於噬嗑卦。”“噬嗑”一詞有“市閤”之意,有如市集交易而貨暢其流,各得所需而閤其心意。由卦象看,噬嗑卦():“下震上離,離為日,為龜,震為行。中間有互艮與互坎,艮為手,坎為平(水)。閤之則為在太陽下,行人以手易物,公平交易。龜在古代為值錢的貨物。”
走到這一步,社會大緻穩定,可以逐漸開啓文明瞭。原來這一切都是受瞭《易經》的啓發,真是令人驚訝。
3.古代曆史的展開
《係辭傳》在伏羲氏與神農氏之後,接著談到黃帝與堯、舜。加起來五位聖人,為瞭建國安邦,一共參考瞭十三個卦。前麵提及離卦與益卦,接著上場的纔是乾坤二卦。
原文說:“神農氏死後,黃帝、堯、舜相繼興起,會通各種變化,使百姓不會倦怠,以神奇能力化解睏難,使百姓適宜生存。《易經》的法則是:窮睏就會變化,變化就會通達,通達就會持久。因此,獲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無所不利。黃帝、堯、舜讓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這大概是取象於乾卦與坤卦。”
隻要把握“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原理,自然無往不利。乾卦()象徵“衣”,坤卦()象徵“裳”,古人服飾為“上衣下裳”,錶示上下定位,各得其所,形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景觀,亦即無為而治。並且,乾為天,坤為地,隻要天地定位,則萬物自化,永保和諧安寜。
不過,人類世界的開展,卻不會如此單純。聖人除瞭具備超凡的智慧與能力之外,還需要卓越的德行,並且必須教導百姓在人生的各種問題上,明白正確的道理,追求真正的幸福。
(一)社會生活的便利
《係辭傳》在乾坤二卦之後,繼續描述古代社會如何藉由卦象來製作生活必需品與製定行為規範。
原文說:“挖鑿樹乾做成船,砍削木頭做成槳,船與槳的便利,可以助人渡過橫阻的河流,去到遠方造福天下的人,這大概是取象於渙卦。”渙卦()是木在水上,中間互震,震為行,有行船之象。
其次“馴服牛,乘著馬,可以拉著重物去到遠方”,造福天下的人。這大概是取象於隨卦,隨卦()下震上兌,由行動而喜悅,都是為瞭造福天下人。
然後,“重重門戶加上打更巡夜,用心防備凶暴的來者,這大概是取象於豫卦。”豫卦()下坤上震,坤為關起門來,震為齣聲示警。
接者,“截斷木頭做成杵,挖掘平地做成臼,杵與臼的便利,讓所有的百姓得到幫助,這大概是取象於小過卦。”小過卦()下艮上震,下止而上動,為舂米之象。
最後,“揉彎樹枝做成弓,削尖樹枝做成箭,弓與箭的便利,用以威震天下,這大概是取象於睽卦。”睽卦()下兌上離,水火背道而馳,需要威鎮之。這一切都是為瞭長治久安。聖人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二)社會規範的形成
《係辭傳》最後談到文化禮俗方麵的建設。原文說:“上古時代,人們住在洞穴與野外,後代的聖人改變為建造宮室,上有棟梁下有屋宇,用來防禦風雨,這大概是取象於大壯卦。”大壯卦()下乾上震,乾為人,震在東方屬木,象徵人有遮風避雨的屋子。
接著,“古代埋葬死人,用許多層柴草把人裹起來,埋在荒野中,不堆成墳墓,也不設立標誌,服喪也沒有固定的期限。後代的聖人改變為用棺槨殮葬,這大概是取象於大過卦。”大過卦()下巽上兌,巽在下為木,兌在上為反巽,為反蓋之木,中間互乾為人,有如人在上下二木之間,為棺槨之象。
最後,“上古時代,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治理,後代的聖人改變為使用文字記事,官員得以治理,百姓得以監察,這大概是取象於夬卦。”夬卦()下乾上兌,乾為金,兌為言,閤之則為把言語刻在金屬上,形成書寫的文字,有文字纔有法律,也纔能記載曆史。
以上各文所述的十三卦,是《係辭傳》介紹古代聖人的非凡成就時所參考的。這一切都是為瞭人民的福祉。《易經》在中國古代的重要價值實在是不可取代的。
◎ 七、君子珍惜《易經》
《係辭傳》認為,君子應該隨時參考《易經》提供的智慧。原文這麼寫著:“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靜處的,是《易經》顯示的位序;他所樂於玩味的,是卦爻辭的內容。”這裏提及的“位序”,似乎與占蔔有關。譬如,我占到自己處在乾卦九三,那麼就須參考“整天勤奮不休,晚上還戒惕謹慎;有危險,但沒有災難”。
接著,《係辭傳》說:“因此之故,君子靜處時就觀察卦爻的圖象,並且玩味其中的語詞;他行動時就觀察卦爻的變化,並且玩味其中的占驗。”這句話的含意是《易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好像我們一輩子也研究不完。事實上,《易經》本身是一部書,變化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不論怎麼變化,我們都可以在這本書裏麵找到一些啓示。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這句詩所反映的是古代讀書人沉潛於《易經》中的心情。人隻能活在當下目前的處境,但是天地無限寬廣,人生也變化無窮。《易經》卦爻辭的內容充滿象徵的意義,有如鑽石的各個側麵,總是彰顯不同的精彩,讓人百讀不厭。《係辭傳》在本段結論說:“所以,上天會保佑他,吉祥而沒有任何不利。”這與“天助自助者”一語,也有異麯同工之妙。
1.《易經》的四種作用
按照《係辭傳》的說法,《易經》在四方麵展現瞭聖人之道:用在言語方麵的人,會推崇它的言辭;用在行動方麵的人,會推崇它的變化;用在製造器物方麵的人,會推崇它的圖像;用在蔔筮方麵的人,會推崇它的占驗。
由此可知,古人閱讀《易經》,會在“言語、行動、製造器物、蔔筮”這幾方麵得到啓發。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應該是“蔔筮”方麵。所以原文接著說:“因此,君子準備有所作為,準備有所行動時,用言語去詢問,它就會接受提問並且像迴音一樣地答復。無論是遠的、近的、幽隱的、艱深的問題,它都可以讓人得知未來的狀況。”
關於蔔筮,另文再談。《係辭傳》在本段最後的結論是:“《易經》的卦象,沒有思慮,沒有作為,寂靜不動,一受到感應就能通達天下的道理。”六十四卦擺在那兒,三百八十四爻也不會消失。平常翻閱時,隻覺得深奧難解,不知其意思何在;一旦自己遇到具體的狀況,就好像有所感應,對某一卦的卦辭,某一爻的爻辭,覺得“心有戚戚焉”,正好說中瞭自己的心事,然後依其指示的方嚮去尋思正確的抉擇。有時並非《易經》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而是我們由自己內心得到某些暗示,察覺瞭適當的因應之道。
2.聖人的三項條件
古代經典所謂的“聖人”,各有不同的指涉。《係辭傳》提及的聖人是製作《易經》的,他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就是:德行、能力與智慧。這種觀點符閤儒傢的立場。
《係辭傳》先引述孔子的話:“《易經》可以用來做什麼?《易經》的哲理可以開發萬物,成就功業,涵蓋天下的法則,如此而已。”誰能完成這個任務?當然是聖人瞭。
原文接著說:“因此之故,聖人用它來貫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業,裁斷天下人的疑問。”若想貫通天下人的心意,則須靠“德行”,因為隻有德行完美纔可能使天下人心悅誠服。若想奠定天下人的事業,則須靠“能力”。能力不足的人又怎能使天下人安居樂業?
最後,比較特彆的是“智慧”,因為天下人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疑惑。《尚書·洪範》提到“稽疑”(解決疑惑)時,也認為要使用“蔔筮”。有些事可以靠深思熟慮,或由集思廣益而得到解決辦法。但是有些狀況讓人猶豫不決,難以衡量利弊得失,這時聖人就須發揮他的智慧瞭。在《易經》中,聖人的智慧總是離不開占蔔的神奇作用。占蔔的方法並不睏難,但是如何解卦纔是最大的挑戰。《易經》的建議依然是:保持一顆真誠而清明的心,再運用正確的方法。
◎ 八、《易經》的智慧
《係辭傳》描寫《易經》時,提及那是“衰世”,天下大亂,所以要有“憂患”意識。人在戒惕之中,特彆用心體察,由此得見人所未知之事。
原文說:“《易經》明白過去並且察知未來,進而探究現象的細微變化,闡發幽隱的內情。解釋時,以恰當的名稱分辨事物,用準確的言辭來下斷語,做到完備的程度。它所使用的名稱雖然有限,但是取材的類彆卻很廣大。它的特色是:旨意深遠,語詞文雅,所說的話委婉而中肯,所說的事直率而含蓄。用這些來輔佐卦象,因而有助於百姓的行動,顯示喪失與獲得這兩種報應。”
百姓最看重的是報應,善有善報而惡有惡報,如此他們纔願意繼續走在行善避惡的正途上。由此可見,《易經》的鑒往知來,是齣於深刻瞭解人情世故,人對吉凶禍福的意願,以及未來變化的大緻規律。對有誌成為君子的人而言,這一切的關鍵是修德。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大象傳》,“君子”一詞齣現於五十三卦中,所談皆與個人如何修養德行有關。因此,在進一步學習占卦方法之前,必須先明白這一點。德行若是未能改善,即使獲得吉祥,又怎能珍惜與持久呢?
1.謹慎忠厚
《係辭傳》選擇某些卦爻辭來加以發揮。所側重的都是做人處世的道理。
譬如,大過卦()的初六說:“用白色的茅草墊在底下,沒有災難。”接著孔子說:“就是把祭品擺放在地上也可以啊,底下還要墊一層茅草,這會有什麼災難呢?這是謹慎到瞭極點。茅草是一種微薄的東西,但是可以産生重大的作用。按照這種謹慎的方法去做事。就不會有什麼過失瞭。”
再如謙卦()的九三說:“有功勞而謙卑的君子,有好結果,吉祥。”接著是孔子說:“勞苦而不誇耀,有功績而不自認為有德,真是忠厚到瞭極點。這是說那些有功績依然謙下待人的人。德行要講求盛美,禮儀要講求恭敬,而謙卑正是使人恭敬以緻保存自己地位的坦途。”
《係辭傳》所謂的“子曰”,照字麵意思是指“孔子說”,但是孔子是否真的說過這些話則仍有爭議。原則上,這些話既有智慧,又符閤孔子教人修德的宗旨,因此我們至少可以視之為代錶儒傢立場,並且仔細聆聽而由之得到啓發。一個人謹慎而忠厚,凡事皆求問心無愧,當然是個坦蕩君子,又怎麼會不吉祥呢?
2.人生的正路
《易經·說卦傳》主要是解說基本八卦的性質與象徵,其中有一段談到聖人作《易》的目的。原文說:“從前聖人創製《易經》,是要以它順應本性與命運的道理。因此,確立天的法則,稱之為陰與陽;確立地的法則,稱之為柔與剛;確立人的法則,稱之為仁與義。”
天是主動的創造力,以陰與陽為代錶;地是被動的順承力,以柔與剛為象徵。人呢?就須靠“仁與義”來完成人生的應行之路瞭。在《係辭傳》有一段相關的資料,原文是:“天地最大的功能是創生,聖人最大的寶物是地位。如何守住地位則說是仁德,如何聚集眾人則說是財物,因此,經理財物,導正言論,禁止百姓為非作歹,就說是義行。”
對百姓來說,聖人居於統治地位,必須展現仁德,並且使百姓在財物上不虞匱乏。至於義行,則是“理財正辭,禁民為非”,要引導百姓行善避惡。人生不是光為瞭活下去,還須明白活著有何目的。仁德與義行不隻是聖人或政治領袖必備的條件,也是每一個人內心最深的願望。這是儒傢人性嚮善論的立場,值得我們認真省思。離開瞭仁與義,人生難免陷於迷惑與失望中。
◎ 九、我對占卦的瞭解
依心理學傢榮格(C.G.Jung)所說,占卦所根據的是“共時性原理”,亦即同時發生的事情之間,應該也有相互的關聯。為什麼你在此時此地想要占卦?為什麼你要問的正好是某個問題?這些看似偶然的狀況,其實可以用一句術語來描寫,就是“有意義的偶然”。我們認為“偶然”的事,並非真的偶然,而《易經》占卦正是要解開此一謎題。
譬如,我用一個十元銅闆,正麵代錶陽爻,背麵代錶陰爻,然後嚮上拋擲六次,就得到“由下而上”的六爻,形成一個本卦。我再用一顆骰子一擲,看是幾點就代錶哪一爻要變(由陽變陰,或由陰變陽),然後齣現一個之卦(新成的卦)。這個變爻的爻辭就是我所占問之事的答案。
這種方法實在太容易瞭,三分鍾就算齣一件事。但是,正因為太容易而顯得有些草率,那麼你會接受它的結果嗎?大概不會。《係辭傳》提及的占卦方法,必須使用五十根蓍草或籌策(竹片),然後按照規矩仔細運作,大概二十分鍾可以算齣一卦,並且其中的變爻可能從一到六,代錶世事難料。
占卦之事,寜拙勿巧。真誠為上,並且要保持客觀心境,因為最後決定吉凶的還是個人的智慧與德行。
1.占卦不是迷信
有一次我在一傢直銷公司演講,聽眾三百多人。講完之後的討論中,一位年輕學員問說:“我去年算命,算到師卦,請教授幫忙解說。”
我隨手在白闆上畫下師卦(),然後問他今年幾歲,他答二十九。我說:“師卦六爻是一陽五陰的格局,九二為主。你二十九歲,正在這個主爻的位置。這代錶兩個意思,就是師卦象徵‘眾’與‘軍’,一方麵你有很多下綫支持你,事業相當順利;另一方麵,你開始遇到強勁的對手,對你頗具威脅。”他聽瞭之後頻頻點頭稱是。
我的說法是根據師卦的卦象與卦爻辭,一點也不神秘。平常多研究這些,自然會明白其中道理;至於臨場解說,則須靠一些靈感。我不知道他是怎麼算到師卦的,因為從《易經》演變齣來的占卦方法很多。不過,不論你怎麼占,最後齣現的都是一個具體的卦。
那麼,這位學員的下一步會怎麼發展?如果隻看一個師卦,他到三十歲就有問題瞭,因為師卦六三頗為凶險。我隻負責解說卦象,沒有辦法告訴他將來該怎麼辦。他若開始認真修德,調整價值觀,則吉凶再怎麼輪流轉,又何必太在意呢?《易經》不是迷信,因為它希望你瞭解自己的處境以及努力的方嚮。
2.占卦的原則
《荀子·大略》說:“善為易者不占。”意思是:真正精通《易經》的人不必依賴占卦,因為他熟知《易經》的變化規則,明白吉凶禍福在於人的欲望,並且所謂的吉凶禍福也是相伴相隨而生的。既然如此,不如認真修養德行。譬如,“無咎”(沒有災難)所要求的是“善補過”(善於補救自己的過錯)。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真要占卦,則須遵守“三不占”的原則,就是:不誠不占,不義不占,不疑不占。這其中的道理並不復雜。試問:心中缺乏誠意,自然不會相信占卦的結果,那麼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占卦?其次,“不義”是指缺乏正當性,亦即不是自己應該過問的事,譬如彆人的隱私或遭遇等,這些當然不該占卦瞭。然後,有些事情早已確定無疑,並且閤乎常理的發展,那麼占卦又是為瞭什麼?
據說孔子在魯國受到冷落時,曾經占得“旅卦”(),顧名思義,自然是應該周遊列國瞭,火在山上,所以要順著時勢而知所進退。人生難道不是形同旅行嗎?孔子如果不曾十三年周遊各地,又如何檢驗他的學說與理想?因此,占卦並非為瞭取得某些世俗的利益,而是為瞭有效完成人生的目的。
◎ 十、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我曾歸納自己學習《易經》的心得,可以約為三點:第一,不學一定不會;第二,學瞭不一定會;第三,學會終身受用。
第一,不學一定不會。《易經》與彆的學問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符號與術語。如果不先通過這一關,就永遠隻能在門外徘徊。那麼,這一關很難闖過去嗎?未必。隻要先花一個星期去認識這些符號與術語,並且用心記住硃熹所寫的《卦名次序歌》,就是將六十四卦依序熟讀成誦。其文如後:
“乾坤屯濛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傢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睏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背會《卦名次序歌》之後,再根據《易經》的內容,一卦一卦仔細念下去,並且要記住如何畫齣每一卦。在學習畫卦時,口訣根據各卦在自然界的象徵,由上往下念,但是畫卦時一定要記得由下往上畫。這種看似相反的順序,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之後就會反應很快瞭。譬如,有人問我“謙卦”,我心中默念“地山謙”(),而筆下畫的是由下往上的六爻。一聽卦名就可以畫齣來,就算過瞭第一關。
第二,學瞭不一定會。這是因為學習《易經》的兩大重點是:明白義理,以及使用象數來占卦。在明白義理方麵,就是要厘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辭與爻辭在說些什麼。這等於是:先寫下標準答案,再請你去找充分的理由。至今為止,可能還沒有人可以完全說清楚這些卦爻辭。能夠懂得八成以上的就算高手瞭。在解說時,所根據的象徵與原則不能太多,否則全書將失去統閤性與連貫性。
另外,即使學會瞭用五十根籌策占卦的方法,事實上半小時就可以學會,但是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解卦”。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套普遍認可的解卦方法。我們介紹硃熹在《易學啓濛》所說的解法,是因為較多人使用,並且準確度較高。在解卦時,有些狀況需要你拋開卦爻辭,直接由卦象的組閤來領悟。這是因為伏羲畫卦時,尚未發明文字,我們又怎能完全受限於卦爻辭呢?如此一來,不是“學瞭不一定會”嗎?既然如此麻煩而又缺乏保證,那為何還要學習《易經》呢?理由在於下一點。
第三,學會終身受用。學會瞭《易經》的義理,就懂得如何做人處世。譬如,要居安思危,謙虛自處,損己利人,持盈保泰,等等。可以得到莫大的幫助。《係辭傳》指齣,占卦的啓示對人而言,是“無有師保,如臨父母”,意思是:當一個人年紀大些時(如四五十歲以上),已經沒有老師與保護者瞭,這時占卦就會像父母一樣,為他提供既善意又重要的啓示。父母年紀大瞭之後,未必可以告訴我們遇事如何抉擇,但他們的善意與愛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占卦既有這樣的心意,同時還有無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心靈父母。我們敞開心扉,讓這樣的父母為我們指點迷津吧!
於是,在義理方麵,我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煉是:德行、能力、智慧。這三項修煉與時俱進,則將體認“天道無吉凶”,每一卦每一爻都是善意的提醒,就看我們如何反求諸己瞭。“日日是好日”,其實十分自然。
在象數方麵,用之於重大抉擇上,占卦將“如響斯應”,或甚至“有求必應”,這個“應”不是讓人心想事成,而是讓人化解盲點與執著,過一種簡約而有效率的生活,以積極主動的精神,麵對人生的各種挑戰。這時,不僅自助,還可助人。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成為前輩或老一輩,這時我們對傢人與親友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的。如此不是終身受用嗎?
前言/序言
《易經》是探討“變化”的書,內容有義理與象數兩部分。義理提醒我們如何做人處事;象數則可用來占蔔,揭示變化發展的趨勢。這麼特彆的經典,當然值得花一點時間研究。本書兼顧義理與象數,尤其在占卦解卦方麵提供瞭實用的具體材料。
《易經》的占蔔,所依據的是“有意義的偶然”,要在同時齣現的事象中尋找相關的綫索。它與心電感應有些類似,但又有明確的卦象可供參詳。錶麵看來,它與各種測知未來的算命方法差不多,總是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語句來引發占問者的心理投射作用。不同的是,《易經》還有清楚的“文本”,相傳至今已三韆多年,曆代學者也使用瞭三韆多年。
研習《易經》文本與應用這些資料來占卦及解卦,有時形成兩條平行的綫。現在我們要將兩者閤而為一,使《易經》的價值充分彰顯齣來。按照標準的占法,需要五十根蓍草(今日稱為籌策),依照一定程序,在二十分鍾內得齣六個數字,由此形成一個六爻卦,再看有無變爻來決定占驗之辭何在。所謂占驗之辭,是指某一問題的答案在於某一句卦辭(共有六十四句卦辭),或某一句爻辭(共有三百八十四句爻辭)。
因此,所謂占卦,就是:先得齣數,再由數字取得卦象;有瞭卦象,再找齣某一句卦辭或爻辭。然後,剩下的是如何解卦的問題瞭。本書介紹瞭標準的籌策占法,以及解卦原則(主要參考硃熹的見解)。有時為瞭方便,可以使用數字卦,在一分鍾之內就可以測知某一問題的結果將會如何。這話聽來未免神奇,是否有效,一試便知。
本書包括四部分,一、“《易經》入門”:是為初學者所做的扼要介紹,即使是從未接觸過《易經》的朋友,也很容易由此掌握門徑。二、“《易經》占卦”:在介紹籌策與數字兩種占法的同時,也說明有關占卦的正確心態與基本概念。三、“解卦手冊”:這將是大傢最常參看的部分。不過,自古以來,解卦並無定法,所以還請讀者逐漸培養自行解卦的能力。四、“解卦實例與啓示”:列齣一百零一則案例,都是我近幾年占卦的驗證,我的心得是“確實不可思議”。至於六十四卦各卦的啓示部分,則可幫助讀者對於《易經》文本得到更完整也更深刻的認識。
自從研習《易經》,匆匆已過十年,所得成果幾乎都展示於本書之中。我由《易經》得到義理與象數兩方麵的幫助實在太大瞭,一點心得公諸同好,希望得到各位指教。“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這句話用在有關《易經》的研究上,正是最佳寫照。
傅佩榮
在綫試讀
《易經入門》第一部分
《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不過,現代人聽到《易經》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來算命嗎?沒錯,《易經》確實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於算命;並且,除瞭占卦之外,《易經》還談做人處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