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
| 作者:本书编委会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319420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6》中地级市下列的县级市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地级市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6》行政区划图均为示意图;图中标注横线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系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的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6》中所列行政区划代码为国家公布的六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为方便读者查找地名及正确读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索引按照汉字的普通话语音音节及笔划简繁的顺序排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表
1.北京市(京)
2.天津市(津)
3.河北省(冀)
4.山西省(晋)
5.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6.辽宁省(辽)
7.吉林省(吉)
8.黑龙江省(黑)
9.上海市(沪)
10.江苏省(苏)
11.浙江省(浙)
12.安徽省(皖)
13.福建省(闽)
14.江西省(赣)
15.山东省(鲁)
16.河南省(豫)
17.湖北省(鄂)
18.湖南省(湘)
19.广东省(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21.海南省(琼)
22.重庆市(渝)
23.四川省(川、蜀)
24.贵州省(黔、贵)
25.云南省(滇、云)
26.西藏自治区(藏)
27.陕西省(陕、秦)
28.甘肃省(甘、陇)
29.青海省(青)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32.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33.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34.台湾省(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和市辖区一览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一览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索引(一)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名索引(二)
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初学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寻找最权威、最标准化的地理实体名称库。在这方面,这本书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专业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标准化上,无论是地名译法还是层级划分的术语,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利用它提供的数据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地图制作练习,发现与其他来源不统一的数据相比,这本书提供的“基准线”质量非常高,极大地减少了数据清洗的工作量。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列表,其前后对照的编排方式,也为理解行政区划的“动态”提供了线索。它不像软件那样提供动态查询,但它提供了一个特定时间点的“快照”,这个快照的精确度决定了后续分析的可靠性。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地理数据建模或空间分析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其作为“官方时间戳”的不可替代性。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行政区划迷的福音!我最近刚入手,光是翻阅目录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官方文件汇编,而是充满了细节和历史的厚重感。特别是关于一些县级市和乡镇级别的划分变动,记录得非常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不同行政区划层级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每一个地名、每一个代码的标注都显得极其精准。对于研究中国地方治理结构演变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手资料的宝库。我记得上次为了核对一个历史上的地名变迁,查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确切的依据,结果在这本“简册”里一下子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还通过其结构暗示了“为什么会是这样”。那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肌理的阅读体验,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无法比拟的。我甚至打算对照着这本册子,规划一次深度走访中国的行程,去实地看看那些地理上的边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感知和定义的。这份沉甸甸的知识量,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探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平静而强大的力量。它不哗众取宠,没有花哨的图表或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和权威性,足以让任何试图了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人感到敬畏。我常常在阅读一些关于地方政策执行的新闻时,会下意识地翻开它,去核对新闻中提到的某个地级市或县级市在国家体系中的确切位置和层级关系。这种即时的、基于事实的查验,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信息判断的准确性。它让我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的“地方”,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极其复杂而精密的行政框架之上的。阅读它,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看穿”中国的管理结构。对于那些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国家治理的底层逻辑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册子提供了一种冷静、透彻的视角,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清晰、不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认知地图。
评分我是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尤其痴迷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这本书虽然是近年的资料汇编,但它提供的“当下”的行政结构,恰恰是理解历史进程如何影响至今的关键参照系。当我看到某个县的归属变化时,我总会联想到过去权力在不同层级间拉锯的历史片段。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适合这种“横向比较”的阅读习惯。它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网状的结构,允许读者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跳跃,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联系。我发现,通过研究这些行政界限的固化或调整,可以间接洞察到经济重心、人口流动以及资源控制的变迁轨迹。比起那些只关注大都市圈发展的书籍,这本册子更注重“毛细血管”层面的真实状态。它体现了国家权力如何渗透到每一个角落,那种精密的组织性,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对于想从“点”到“面”构建中国现代地理认知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辅助读物。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册子,毕竟“简册”这个名字听起来总有点不够详尽。可一旦开始阅读,立刻就被它那种化繁为简、却又暗藏乾坤的叙述方式所折服了。它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阐述,而是用最直接、最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全国的行政版图。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对边疆地区的处理方式,那种在地理复杂性和国家行政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的体现,让人深思。比如说,关于一些多民族聚居区的区划设置,书中仅仅是罗列了结构,但这种结构本身就蕴含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对照着旧地图和现在的册子进行比对,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就像一面高清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国家治理的骨架。对于想要快速建立宏观概念,同时又要求数据可靠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相比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份精准的航海图,指引我们穿越复杂的地理信息迷宫。
评分满意,愉快的一次购物
评分不错
评分已写需要发票,但没给我开。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非常好
评分好评
评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