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高洪,筆名童大,彆署飲月齋主、呂硯齋主等。湖南衡陽人,1959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2003年6月病逝。生前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江西省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目錄
凡例
中國曆代印風總序
試論隋唐宋(遼夏金)時期印章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圖版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
遼
西夏
金
東夏
隋唐宋(遼夏金)印學年錶
我剛讀完陳寅恪先生的《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簡直感覺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陳先生的史學功底深厚得令人咋舌,他對於隋唐之際的政治、社會、文化變遷,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邏輯嚴密到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他對關隴集團、關東士族這種核心權力結構的闡述,絕非簡單的曆史敘事,而是基於對製度、血緣、文化背景的深刻洞察。比如他分析隋朝的創立者如何巧妙地利用瞭北周的遺産,又如何在新舊交替中確立統治基礎,那種對曆史慣性和突破點的精準把握,體現瞭真正的大傢風範。這本書讀起來雖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因為它引用的史料繁復,論證過程縝密,但一旦跟上他的思路,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曆史麵貌,背後有著如此復雜且精妙的運作機製。對於任何對中國古代政治史,特彆是中古時期曆史結構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繞不開的經典之作,它提供瞭一個分析框架,讓你在麵對後續的唐代曆史時,擁有瞭更具穿透力的視角。
評分我最近沉浸在一部關於遼、夏、金三個並存政權興衰史的著作中,那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宏大,橫跨瞭中原王朝的視角盲區。以往我們看宋朝,總覺得周遭都是“蠻夷”,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細緻地描繪瞭契丹族如何從草原遊牧轉嚮定居農耕,他們建立的官製如何吸收漢法又保持自身特色,這種文化與政治的“混血”過程,簡直是活生生的案例。特彆是書中對遼代“南北麵官”製度的剖析,那種巧妙的民族區隔與權力共享機製,看得人驚嘆不已。再說到西夏,書中對黨項文字的考據和宗教政策的分析,也展現瞭其作為一個獨立文明體的復雜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跳齣“中原正統”的狹隘視野,去理解在那個多民族交融、衝突並存的時代,不同政權在生存壓力下發展齣的多樣化治理模式,閱讀體驗極其震撼,像是進行瞭一次全麵的曆史地理大掃盲。
評分最近閱讀瞭一些關於唐代中後期藩鎮割據和地方權力分散的研究,有一本書的分析角度特彆犀利,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具體的戰役勝負,而是聚焦於“權力的地方化”這一核心議題。作者著重探討瞭節度使製度的異化過程,即中央政府如何一步步將軍事、行政乃至財政大權拱手讓渡給地方大員,並且這種讓渡是具有內在邏輯的,並非單純的衰弱。書中對“租庸調製”在地方上的具體執行細節的考察非常深入,展示瞭中央財政收入的枯竭是如何反作用於中央集權的。更有趣的是,作者對比瞭不同藩鎮在文化和經濟上的獨立性,有些地方甚至形成瞭事實上的“小朝廷”。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沉穩而有力,通過對製度文件、地方碑刻等一手資料的精妙運用,構建瞭一個關於帝國權力如何“流失”的完整圖景。讀完之後,你會意識到,唐朝的衰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權力層層滲透、稀釋的漫長過程,充滿瞭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交織,非常發人深省。
評分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宋代文官製度演變的書,那本厚厚的,名字有點拗口的,講的是宋代士大夫階層的興衰與權力製衡。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理學”或“文化繁榮”的贊美上,而是深入到瞭宋朝的官僚體係是如何在皇帝集權和士大夫參政之間維持著一種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作者對“通判”、“簽書”、“中書門下”等機構職能的細緻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案例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冗官”現象的討論,錶麵上看是效率低下,但作者卻揭示瞭這種看似低效的製度,其實是宋代統治者為瞭防止權臣專權,刻意製造的一種“製衡噪音”。讀完之後,我對宋朝那種“重文抑武”背後的深層政治考量,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文字不算華麗,但其論述的嚴謹性和對細節的關注,讓宋史研究不再是空泛的文化評論,而是嚴謹的製度史考察,非常適閤想要瞭解宋代政治肌理的深度讀者。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找瞭一本關於宋代經濟史的專著,原本以為會是枯燥的物價、賦稅記錄羅列,結果完全齣乎意料。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將宋代的商業革命——比如交子、坊市製度的瓦解——與社會階層的流動性緊密地聯係起來。作者特彆擅長捕捉那些“微觀的湧動”,比如汴京市民的消費習慣變化,如何反過來影響瞭中央的財政政策。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南方手工業作坊的組織形式,如何具備瞭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跡象,但又被當時的政治環境所製約。這種將宏觀製度變遷與微觀經濟行為結閤起來的寫法,讓曆史變得“可觸摸”瞭。我尤其欣賞它對白銀和銅錢比價波動背後的社會心理分析,讀完後你會明白,宋代的繁榮並非偶然,而是復雜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想瞭解中古社會經濟動力的讀者,這無疑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
評分1984年7月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曆史係。醉心於書法篆刻,潛心於印章曆史與文化的研究。其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及全國性書法篆刻展覽,論文多次入選國際及全國性書法篆刻理論研討會,其中《趙之謙篆刻風格的形成及其緣由探析》獲全國第四屆書學理論研討會二等奬、《印章曆史與文化》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奬理論奬。篆刻作品獲西泠印社首屆全國篆刻藝術評展優秀奬。1995年擔任全國第一屆篆刻理論研討會特邀評委。
評分都是隋唐時代的印風,多以九疊文為主
評分喜歡篆刻的,值得收藏,入手一套。靈!
評分很好的一個係列,篆刻愛好者學習欣賞均可
評分印學重要成果。印刷好,使用方便。
評分"[SM]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服務態度好,送貨相當快,包裝仔細!這個也值得贊美下 希望京東這樣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評分著有《中國曆代璽印精品博覽》(主編)、《隋唐宋印風――附遼夏金》、《篆刻學》(閤作)、《印章曆史與文化——蕭高洪印論文選》、《中國篆刻藝術史》(即將由颱灣齣版)與《新見唐宋硯圖說》等。其研究成果在印章文化研究方麵多有創意與拓展。
評分活動購入相對比較劃算
評分這本《隋唐宋印風》意圖在於準確地勾勒隋、唐、宋時期印風發展的脈絡,因此,在印蛻的收集和篩選上,既全麵地關照各朝代、各印種,也考慮到印風在這數百年間的變化;既客觀地反映其製度化的一麵,也有意識地揭示其藝術發展的一麵,以期達到既勾勒齣這一時期印風的大緻輪廓,又能提供深入研究這一時期印章藝術發展的目的。印章藝術的發展不是靜止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剔除糟粕,吸取精華,是我們應采取的態度。本書以大量的實物圖片再現瞭這些珍貴印章的風采。收集瞭大量這一時期具有代錶性的印章圖譜,對於我們學習研究這一時期的印章文化和文字發展是非常有價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