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主要介绍:互联网,又译作因特网,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互联网,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众多的计算机利用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三个条件,即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一个“地址”(IP地址);进入网络的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即“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
作者简介
詹新惠,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工作,现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发表专著《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研究方向为报纸与党报、报网融合、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一书注重实务性与可操作性,运用大量的案例和详尽的解析,归纳、总结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内容新、涵盖广、针对性强,让学习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网络新闻的理论框架,又能在微观上了解、掌握网络新闻实务。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
将新闻实践的成果和智慧引入新闻教育的课堂是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当作者携带着自己在中国最具传播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人民网)从事专业工作的丰富经验进入新闻教育界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她的教学会与众不同。这部《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让我们看到的是专业领域里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专业技术、新的案例分析、新的训练方法。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架设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之间能量交互的桥梁与通道,中国新闻教育必将呈现全新的兴旺景观。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引言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一、互联网的诞生与网络的多平台属性
二、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三、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上编 网络新闻写作实务
第一章 网络新闻的写作原理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来源与写作重点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原理
第二章 一般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第二节 网络深度新闻的写作
第三节 网络调查新闻的写作
第三章 特殊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滚动新闻的写作
第二节 文字直播的写作
第三节 实时报道的写作
第四节 嘉宾访谈的写作
第四章 网络评论写作
第一节 网络评论的崛起与特点
第二节 网络评论的组织与编写
第三节 网络评论案例分析
第五章 网络图片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特点与应用
第二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报道方式与编写
第三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使用原则与规范
第六章 网络视频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界定与特点
第二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构成与编辑制作
第三节 网络视频新闻案例分析
第七章 博客新闻写作
第一节 博客与博客新闻
第二节 博客新闻的写作
第三节 博客新闻的写作规范
第八章 微博新闻写作
第一节 微博与微博新闻
第二节 微博新闻的特点与写们
第三节 微博新闻的写作规范
下编 网络新闻编辑实务
后记
精彩书摘
三、网络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
全能的网络新闻编辑要具备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娴熟的多媒体运用能力,整体的新闻策划能力和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首先要培养网络新闻编辑的“三感”,即新闻感、网络感和技术感。
(一)新闻感
网络新闻编辑首先是新闻编辑。传统新闻编辑要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网络新闻编辑一样要具备,甚至有更高的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网民来稿、论坛帖文、新闻留言和博客、微博客发文,新闻感就是要求编辑能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价值做出独立判断,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对于真假难辨的新闻,是否及时发布网络传闻、微博客提供的新闻源都有很强的新闻辨别、识别和新闻敏感,尤其是对来自传统媒体登载的新闻的辨识。网络新闻现在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向,网络新闻编辑的新闻感就体现在如何适时整合碎片化新闻、如何更好地对网友原创的新闻评论、论坛发帖和回帖等进行解读和提炼。
(二)网络感
所谓网络感,首先,要掌握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与规律,及时、快速、海量、多媒体等特点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走向其反面。因此,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时候都要把握这一网络特性。其次,掌握自己所在网站的网民特征和需求,设置与之相符的网络内容和板块,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比如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就是针对人民网偏重于党政领导群体、社会精英阶层这一网民特点而设置的。再次,网络新闻编辑在发布、登载新闻时要懂得选择适合的网络发布手段。
……
《代码的诗篇:前端开发者的内心独白》 简介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片浩瀚的数字海洋边缘,眼前是层层叠叠、瞬息万变的像素浪潮。你的指尖,就是那掌控风向的舵,每一个敲击,都可能引发一连串壮丽的视觉交响。这,便是前端开发者所处的奇妙世界。 《代码的诗篇:前端开发者的内心独白》并非一本教你如何敲下第一行 `
` 标签的技术手册,也非罗列冗长 API 文档的参考指南。它更像是一扇敞开的窗,让你得以窥探这个充满创造力、逻辑思辨与不懈探索的职业背后,那颗跳动的心灵。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前端开发的本质,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思维的延展,是连接冰冷代码与生动用户体验之间的桥梁。 内容详情 第一章:初遇代码之光——好奇心驱动的探索之路 这一章,我们将回到前端开发的起点。你或许是被网页上流畅的动画吸引,或许是对那些交互式的应用心生向往,亦或是仅仅对“代码”这个神秘的词汇感到好奇。我们将一同追溯这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探索历程。 那些闪耀的灵感瞬间: 回忆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网站设计,那些让你沉浸其中的交互体验。是什么样的巧思,让一个简单的页面变得如此生动?本章将剖析这些设计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如何激发了我们对前端世界的好奇。 从“为什么”到“怎么做”: 探索那些驱动我们从模仿走向创造的内在动力。从一个简单的HTML标签到复杂的JavaScript框架,我们如何一步步地理解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早期探索的迷茫与乐趣: 描述新手开发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困惑,以及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就感。这包括初次理解CSS的布局,第一次实现简单的DOM操作,以及在无数次尝试中建立起来的信心。 不仅仅是代码: 强调前端开发不仅仅是学习语法,更是学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解决用户需求的方式。这里会穿插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早期思考,例如为什么一个按钮需要响应用户的点击,为什么图片需要适当的加载。 第二章:逻辑的舞者——HTML、CSS与结构之美 HTML和CSS,它们是构建数字世界的第一块砖瓦。然而,在简单的标签和属性背后,隐藏着的是对结构、视觉和用户认知的深刻理解。本章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审视这两门语言,挖掘它们在前端开发中的哲学意义。 语义化的力量: 探讨HTML5引入的语义化标签,不仅仅是为了搜索引擎优化,更是为了让网页的内容结构更加清晰,更易于机器和人类理解。例如, `
`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