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全新修订插图版)》讲述了作者1951年入朝参战被俘,至2010年走访幸存战俘难友,这六十年间的个人经历,和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生活故事。作者在2000年版基础上,修订了1/3篇幅的文字,补充了不少的史实细节,尤其使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麦克阿瑟将军纪念档案馆收藏的朝鲜战争彩色战地照片,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六十年血与火、泪与恨、爱和痛、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战俘群体这个特殊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这是一本很好的纪实文学作品,又是一本全世界人士都会关心的书、一本人类文化学要研究的书、一本有巨大悲剧力量的爱国主义好教材。该书与作者新创作、即将出版的《孤岛——14000名志愿军战俘在台湾》相互补充。
代序(作者:顾骧)
前言
上卷 炼狱之火 140500字
第一章 千里夜行军、赶往三八线 (1951年3月下旬---1951年4月上旬 朝鲜)
1.跨过鸭绿江大桥
2.我真的能坚持走到三八线么?
3.吓得尿了裤子!
4.被凝固汽油弹烧焦的战友
5.喝了有特殊臭味的水
6.善良的朝鲜阿妈妮
7.山林中掩藏着一排尸体
8..空无一人的小山庄
第二章 投入战斗、初战告捷(1951年4月上旬---1951年5月上旬 朝鲜 三八线北)
1.用步枪干掉鬼子飞机
2.政委给我队前表扬
3.团长给我珍稀奨品
4.都是骡子肉给闹的
5.战友在身边倒下
6.手榴弹炸毁了重型坦克
第三章 陷进重围、落入敌手(1951年5月中旬---1951年5月27日 韩国 三八线南)
1.我们上当了
2.血染北汉江
3.第一次突围
4.我踩在了战友遗体身上
5.“你带上这点炒面赶快走!”
6.“我这里还有颗手榴弹,你拿去吧!”
7.“张干事,手榴弹可不能扔呀!”
8.那只带铁钉的大皮靴
第四章 考验与决断(1951年5月底 韩国 北汉江)
1.陷入深深的耻辱感
2.“可别忘了咱们是中国军人啊!”
3.“决不能去当汉奸!”
4.“爱国主义小组”
5.“小张,我决定跳车,死了算逑!”
第五章 在水原城郊战俘转运站(1951年5月底---1951年6月底 韩国水原)
1.对付敌人审讯
2.当上“翻译官”
3.“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啊!”
4.皮特上士的内心世界
5.和克劳斯中尉交谈
6.找到团党委领导
7.美军军官食堂的饯行
第六章 在釜山第10战俘收容所(1951年6月底-9月中,韩国釜山)
1.釜山战俘集中营
2.朝鲜人民军女难友的歌声
3.美国兵的搜身比赛
4.第一个“知心人”
5.朝鲜人民军难友崔成哲
6.“G-2特号”里的故事
7.第10收容所的内部控制权
8.考察政治倾向的特殊方式
9.掩护团政委
10.唯一的志愿军女难友
11.准备转移巨济岛
第七章 在巨济岛第86战俘营(1951年9月中—1951年10月9日,韩国巨济岛)
1.孤岛印象
2.第86战俘营场
3.接上地下组织关系
4.争取联队部另外两个翻译官
5.找到突破口
6.86联队的风云变幻
7.战俘营里的鸿门宴
8.夺旗之战---美中之争变成了国共之争
9.随“暴乱分子”离开“86”
第八章 战俘营里的“刑事罪犯”(1951年10月10日---1951年11月10日 巨济岛)
1.成了“刑事罪犯”
2.地下党团支部
3.“回国战俘大队”
4.誓死不进72集中营
第九章 “71”──巨济岛上的小延安(1951年11月10日---1952年2月底 巨济岛)
1.苦难中会师
2.统一领导
3.第一次追悼会
4.争取大囚牢里的小自由
5.揭露敌人,鼓舞难友
6.绝食换回14位战友
7.丁先文难友
8.神秘人物菲利浦
第十章 反对血腥“甄别”(1952年3月初---1952年4月8日 巨济岛)
1.审查战俘“自杀”案
2.70联队难友夺权
3.反对血腥“甄别”
4.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第十一章 602战俘营──回国支队(1952年4月8日---1952年5月7日 巨济岛)
1.孤岛上的群英会
2.悼念烈士
3.游行示威抗议
4.昭昭忠骨埋何处
5.“共产主义团结会”
6.庆祝五一劳动节
第十二章 震惊世界的活捉杜德将军事件(1952年5月3日---1952年6月10日 巨济岛)
1.朝中战俘地下行动总指委的指令
2.朝鲜人民军76战俘营
3.智擒敌酋
4.将军──阶下囚
5.战俘──座上宾
6.朝中战俘代表大会
7.杜德认罪
8.释放杜德
9.魏林和高孑去见波特纳
10.残酷的报复──血洗“76”
第十三章 在韩国蹲美国监狱(1952年6月10日---1952年9月10日 巨济岛)
1.从战俘升格为“战犯”
2.下马威
3.逼迫悔过
4.啊,我的黑人兄弟!
5.监狱看守长
6.狱中绝食
7.囹圄中的反思
8.再次和菲利浦打交道
9.和老孙在一起
第十四章 “战犯集中营”(1952年9月10日---1953年9月初 巨济岛)
1.组织起来的孤雁群落
2.我成了朝鲜劳动党党员
3.“宏大”的学习计划
4.巨济岛上只留下两个中国人
5.济州岛噩耗
6.老孙给我讲故事
7.又一个没有春天的新年
8.看不见前景的苦闷
9.斯大林逝世
10.交换伤病战俘
11.停战谈判终于签字
12.痛苦等待
13.结束“战犯”生活
14.和战友们重逢
15.最后一次斗争
第十五章 回到祖国怀抱(1953年9月5日---1954年1月 朝鲜开城)
1.会见祖国红十字会代表
2.板门店在望
3.“祖国怀抱”
4.祖国赴朝慰问团
下卷 天路历程 148000字
第一章 接受审查(1954年1月---1954年7月 辽宁 昌图)
1.祖国,您的儿子回来了
2.“归管处”的“20字方针”
3.最初一段快乐时光
4.未婚妻来了
5.“严格审查”
6.决定命运的时刻
7.再见了,生死与共的难友们
第二章 还乡之后(1954年7月---1954年9月 重庆、西安)
1.难见江东父老
2.妈妈,您的老三回来了!
3.归零
4.千里寻未婚妻
5.焦灼的爱
第三章 求职真难(1954年9月---1955年4月 北京)
1.先立业?先成家?
2.去当歌唱家?
3.去当矿工?
4.去当电影演员?
5.代课教师
6.让我去掏大粪吧
7.终于分配工作
第四章 再遇风暴(1955年4月—1955年7月 北京)
1.重头做起
2.山雨欲来
3.肃清反革命运动
4.风暴终于袭来
5.来生再见
第五章 奋起求生(1955年8月---1957年6月 北京)
1.新生
2.亲友的关切
3.主动出击
4.总算“成了家”
5.初见成果
第六章 六年右派(1957年6月---1962年年底 北京)
1.响应号召助党整风
2.风云突变
3.在劫难逃
4.同遭厄运
5.“二类右派分子”帽子
6.体验“脱胎换骨”
7.“三面红旗”下
8.在密云水库工地
9.丧 父
10.何时能摘帽
11.死里逃生
12.“回到人民队伍”
第七章 寻求再生(1963年初---1966年6月 北京)
1.再次参加工作
2.“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3.诚实劳动
4.对不起儿女
第八章 十年叛徒(1966年6月---1976年5月 北京)
1.“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2.“停课闹革命”
3.仍是在劫难逃
4.“黑帮管理所”
5.大小批斗会
6.难忘的“黑帮”经历
7.抄 家
8.我怎么就不能参加这场革命
9.妈妈,我保护不了您
10.再次进“牛棚”
11.“我们决不能去‘自绝于人民’!”
12.黑夜里的人性之光
13.“妈上哪儿去了?”
14.戴着“叛徒”帽子工作
15.亲情疗伤
16.参加上访者行列
第九章 三年伸冤(1977年10月---1979年底 北京、东北、四川)
1.写申诉的行家里手
2.为父亲的的彻底平反奔走
3.为六千难友和为自己伸冤
4.团结奋战
第十章 三十年后落实政策(1979年底开始至今 北京)
1.“改正”“摘帽右派”身份
2.中央发布1980第74号文件
3.恢复了军籍、党籍
4.难以找到下落的难友
5.不积极落实政策的主管部门
6.来自难友本人的阻力
7.“不属于74号文件落实政策范围的归来人员”
第十一章 四十年后访问台湾、难友重逢(1990年代 北京、台湾)
1.飞越台湾海峡
2.“宾至如归”
3.国父纪念馆和蒋氏父子陵寝
4.台北难友重逢
5.战友自远方来
6.“国军英雄纪念馆”
7.宝岛不只是风景美
第十二章 五十年后重返巨济岛、济州岛(2000年代 北京、韩国)
1.重返韩国
2.巨济岛战争博物馆
3.济州岛寻找烈士墓地
4.参观板门店
5.再访韩国
6.太平洋岸边的追悼会
7.北汉江边的哀思
8.“自由之桥”
第十三章 六十年仍未完成的“战俘事业”(1988年-2010年 北京)
1.“战俘事业”的由来
2.第一本自传体战俘作品
3.《美军集中营亲历记》
4.《战俘手记》和《我的朝鲜战争》
5.《志愿军战俘营创作歌曲集锦》
6.《祖国,我们回来了》
7.战俘题材作品大量问世
8.“战俘事业”中尚未完成的几件大事
附录:
1.志愿军总部给被俘归来人员的慰问信
2.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告被俘人员书
3.中朝各人民团体对被俘人员的慰问信
4.《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节录
后记
这本书的书名,一眼看去就充满了故事感。《我的朝鲜战争》这五个字,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主题,却又隐藏着无数个人的视角和情感。而“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则一下子勾勒出主人公的身份和经历的特殊性。战俘,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复杂意味的词语,它意味着经历过极度的艰辛,甚至可能承受过非人的待遇,也可能面临着思想上的巨大冲击。六十周年的回忆,又强调了这份记忆的久远和珍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复述,更是经过了漫长岁月沉淀后的反思与总结。我特别关注“全新修订插图版”这几个字,这意味着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会有新的内容补充,而且会配以插图。我非常期待这些插图能够为我展现那个时代的真实场景,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艰苦的战俘营生活,亦或是那个年代的人物群像。我相信,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够让我对那段历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受。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回忆录,更是一次对历史的重塑,对个体命运的挖掘。
评分看到《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全新修订插图版)》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娓娓道来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的朝鲜战争”并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强调的是亲身经历与个人情感的投入。而“志愿军战俘”这五个字,则让这段经历蒙上了一层更加沉重的色彩,它预示着主人公可能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挣扎。六十年的时间跨度,意味着这份回忆已经过了漫长的沉淀,其中蕴含的,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体悟和感悟,而非一时的冲动。尤其令人期待的是“全新修订插图版”,这让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有文字的细腻描绘,更有视觉上的冲击力。那些可能尘封已久的珍贵照片、地图,或许还能帮助我们还原出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段不容忽视的个人历史,以及那个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
评分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那个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照片里的战士们,虽然面容模糊,但那种饱经风霜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他们的故事。书名《我的朝鲜战争》很直接,但“志愿军战俘”这几个字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分量。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个在异国他乡经历过生死考验、甚至被俘的士兵来说,朝鲜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六十周年回忆”则表明了这是一份经过时间洗礼的、充满沉淀的回忆。我很好奇,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岁月,当年的战场细节是否依然清晰?当年的情感波澜是否早已平复,或是更加深刻?“全新修订插图版”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书中会收录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可能是战场上的场景,也可能是战俘营的生活片段,又或者是那个年代的文献资料。我希望这些插图能够为文字提供更直观的补充,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本书不只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度探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视觉冲击力,黑白灰的色调,辅以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立刻将人带回到那个久远而沉重的年代。照片中战士们坚毅的面庞,即便隔着时光的滤镜,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眼神中的决心与牺牲。书名《我的朝鲜战争》本身就充满了个人叙事的温度,加上“志愿军战俘”这个身份的标注,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亲历者,一个承受过战火与俘虏之苦的灵魂,会如何讲述那段历史?“六十周年回忆”则意味着这份记忆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不再是年轻时的冲动与浮躁,而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阅历的沉思。全新修订插图版,更是让我期待,除了文字之外,那些可能从未公开过的珍贵照片、地图、文件,将如何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立体、生动,甚至触手可及?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倾听一个普通士兵在大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与残酷,去理解他心中那份不灭的家国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回忆录,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细细品读。
评分仅仅是看到书名《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全新修订插图版)》,我脑海里就涌现出许多画面。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部浓缩的电影预告,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的朝鲜战争”——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它承诺着一段充满情感的叙述,一个普通士兵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视角。“志愿军战俘”——这几个字承载了巨大的历史信息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它暗示着一段充满艰辛、挑战和可能对精神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历。六十年,这是一个何其漫长的岁月,足以让激情褪去,让伤痛淡化,但也会让记忆更加深刻,让反思更加透彻。而“全新修订插图版”,这给了我极大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从未公开过的历史照片,那些照片或许会记录下战场的残酷,战俘营的艰苦,亦或是回国后的生活片段。我想象着,这些插图将如何与文字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触手可及的历史现场。这本书,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日记,等待着我去翻阅,去感受,去理解。
评分送货快,很好,我很喜欢
评分读此书,令我震撼,特别是战俘营当中斗争之残酷。剜下人心吃掉。。。。骇人听闻。。。希望这种事情永远不要发生。。。。
评分真的很不错啊,凑够十个字了吗?
评分对待俘虏的政策,是我们不断思考的。
评分有助于更好理解爷爷辈的战争!
评分当年的情况很震撼,非常不错
评分给爸爸买的,他非常喜欢。
评分不错,不错,正在看着呢!
评分为了我们的祖辈,支持一下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