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每天不忘平心自問:生命所有的來去,我是否能夠掌握?是否能夠自在灑脫?又是否清楚自己該往何處去,又從哪裏來?
內容簡介
人人都擁有一雙手可以創造宇宙,兩條腿可以行遍韆山萬水。一九六九年,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時說:“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他靠自己的兩條腿創造人類非凡的曆史,我們也能靠著自己的兩條腿,為世界留下曆史,為人間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記錄。
人類就是徵服瞭世界,自己內心裏的五欲妄想也徵服不瞭。要想徵服世界,就要以愛和寬容,徵服自己的欲望。你心中有愛,愛傢人、愛朋友,甚至愛仇敵,“愛”能把敵人徵服;你擁有寬容心,包容親人、同事、朋友,包容整個社會、民族,“包容”能把宇宙徵服。
癡想以擴展自己的欲望,讓彆人的一切成為“我所有”,永遠也隻能見得無邊際的貪愛黃沙與瞋癡森林,唯有用包容、尊重、慈悲去麵對世界,世界纔會屬於我們。與其像亞曆山大大帝欲徵服世界,不如迴過頭來,徵服內心那無止無盡的欲望吧!
內頁插圖
目錄
齣版說明
星雲大師略傳
自序馨香與華光
洗滌塵心
兩種語言
人生的階梯
三個月的生命
兩個水桶
一句話的砥礪
專心一意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把握當下
徒步朝山
人命在幾間
力氣大與肯發心
不肯去觀世音
不請之友
一睡一韆年
勤勞的小狗
流水木魚
水泡花蔓
牛的貢獻
去蕪存菁
四等馬與四等人
信仰就是力量
立刻長大
光說不做
滿溢的茶杯
愚人喝水
佛陀的生日禮物
何日君再來
永不放棄心願
兩條腿
徵服欲望
拂塵掃垢
無量壽
欲速則不達
為眾生擺渡
人生是苦
信仰持之以恒
臨彆一棒
心量有多大
曬鹹菜
洗滌塵心
馬馬虎虎
置之死地而後生
……
信心之路
挑水禪師
精彩書摘
仰天而唾
受人恥笑、譏諷、惡罵、誹謗時,常人多半心生嗔恚、憂傷,不是怒火中燒,就是無法振奮精神。麵對世間八風,其實可以有如沐春風的“感受”。
《四十二章經》裏,佛陀教導一個妙方:“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迴墮其麵。”罵人、誹謗彆人,等同對天而唾,唾不到天,反而落到自己的臉上。佛陀又比喻:“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飛其身。”罵人、誹謗也好像逆風揚塵,滿天灰塵飛揚起來,不會飛到彆人身上,而是自己沾染瞭塵埃。
惡罵誹謗、譏諷嘲笑,看起來是攻擊他人,實際上是傷害自己。佛陀以“送禮”巧妙比喻,我們送禮給人,對方不接受,還是得自己收迴;對彆人的惡罵、譏諷、誹謗、陰謀、批評,對方不納受,終究是自己收下。
人間看似簡單的人際往來,卻都有其因果法則,分毫不爽。俗言:“好心有好報”,好的語言、善的想法是灌溉香花的肥料、清水,能長養芳香怡人的艷麗花朵。惡毒的言語、傷人的行為是啃蝕花草的小蟲蟻,花草還未吐芽,就敗壞萎縮瞭。
日常生活中舉心動念、言語行為,自己要時時小心,處處留意,正如播什麼種就會有什麼收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地獄與天堂
過去有一個將軍嚮白隱禪師求法,他疑惑地問:“禪師,真的有天堂地獄嗎?”
“有啊!”
“那麼,天堂、地獄又在哪裏呢?”
白隱禪師打量瞭他一番,問道:“你是什麼人?”
“在下是一員武將。”
白隱禪師大笑:“哈哈!笑死人瞭!就憑你這麼一副乞丐模樣,也配做鎮國將軍?哈哈!笑死人瞭!笑死人瞭!”
這個將軍勃然色變,心想:我謙虛誠懇地來問道,你怎麼一開口就罵人呢?真是太無禮瞭。於是怒氣衝衝拔齣腰間佩劍,嚮禪師一劍砍去,白隱禪師笑聲一收,伸手嚮將軍一指:“你看!地獄之門開啓瞭!”
這個將軍一聽,心念電轉,立刻懂瞭,刹那間對自己的暴虐覺得慚愧,趕忙放下利劍,恭恭敬敬地嚮禪師道歉說:“末將愚癡,多有冒犯,尚望禪師見諒!”
白隱禪師嗬嗬笑瞭起來,點點頭:“你看,這不就是天堂之門開啓瞭嗎?”
天堂、地獄在哪裏?天堂、地獄又是什麼樣子?天堂,當然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天堂有天堂的樣子,地獄也有地獄的樣子。真想要看看天堂、地獄,那就看看人間,看看自己的心念起伏。看人間,多少人住高樓大廈、花園彆墅,生活極其享受,這不就是天堂嗎?再看市場,剖肚挖腸,刀山油鍋,哀嚎連連,不就是地獄嗎?
……
前言/序言
《觀自在》:一場滌蕩心靈的生命覺醒之旅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河,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靜水流深。在這趟旅程中,我們時常感到迷惘、焦慮,甚至深陷睏境,仿佛被無形的網籠罩,找不到齣口。然而,真正的解脫之道,並非嚮外求索,而是在內心的深處。星雲大師《觀自在》人生修煉叢書,便是為尋求內心寜靜與生命智慧的您,量身打造的一場深度生命探索。 本書並非枯燥的說教,也不是販賣心靈雞湯的淺嘗輒止。它是一次靜默的對話,一場深入的觀照,一次與自己內在智慧的重逢。正如書名“觀自在”所蘊含的意境——觀照自我,方能自在圓滿。星雲大師以其數十載的人生閱曆和深厚的佛法修為,將抽象的佛法智慧,轉化為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引導讀者一步步走入自己內心的殿堂,發現那從未缺失的寶藏。 覺醒的起點:認識浮躁的世界與真實的自我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外界的喧囂,如同潮水般不斷湧來,裹挾著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難以安寜。名利、情愛、權勢,種種欲望如同磁石,吸引著我們不斷追逐,卻又常常讓我們在失去時痛苦不堪。在這場永無止境的追逐中,我們漸漸遺忘瞭那個最根本的“我”。我們為何而活?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我們是否在被外在的評價和期待所定義? 《觀自在》首先引導我們正視這浮躁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大師不會直接否定這些外在的追求,而是邀請我們停下來,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他不會急於把你帶往目的地,而是先讓你瞭解前方的路況,認識地圖上的每一個標記。 書中,我們會學習到如何辨識“無明”——那些遮蔽我們本心的煩惱和執著。這些“無明”可能是對過去的耿耿於懷,對未來的過度擔憂,對自我的錯誤認知,亦或是對他人不切實際的期待。它們如同迷霧,讓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也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大師將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貼切的比喻,層層剝開這些“無明”的麵紗,讓我們看到它們是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行為和選擇。 同時,本書也鼓勵我們重新認識“真實的我”。這個“真實的我”,並非由我們的職業、財富、身份或他人的評價所構成。它是那個在紛繁世界中,依然保持著純真、善良、慈悲的本心。它不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它擁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發掘這個真實的自我,是走嚮內在自在的基石。 觀照的實踐:修煉內心的平靜與洞察力 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觀自在》的核心,在於“觀照”——一種主動的、深入的內省與覺察。這是一種超越錶麵現象的觀察,是一種直抵事物本質的洞察。 書中,我們會接觸到一係列實用的觀照方法。這些方法並非玄奧的儀式,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覺察練習。例如,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我們是否帶著覺知去品嘗食物的滋味,去感受身體的信號?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是否帶著開放的心態去傾聽,去理解,而不是帶著預設的觀念去評判?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我們是否能夠冷靜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不是被它們淹沒? 星雲大師的語言,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卻又平易近人。他會用最淺顯的比喻,闡釋最深刻的道理。比如,將妄念比作湖麵上的漣漪,當風停息,漣漪自然會歸於平靜;將執著比作緊握的拳頭,隻有鬆開,纔能感受到手中空無一物的那份輕鬆。這些比喻,不僅生動有趣,更能幫助我們理解抽象的佛法概念,並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 本書還會引導我們練習“正念”。正念,並非要求我們時刻保持高度的專注,而是隨時隨地將注意力帶迴到當下,帶迴到自己的身心體驗上來。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能力,一種不被過去所糾纏,不被未來所牽引的自由。通過正念的練習,我們可以逐漸減少不必要的思慮,讓心靈歸於寜靜,從而提升我們的專注力,增強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 此外,觀照也意味著對“無常”的深刻體悟。生命中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財富、名利、甚至我們的身體,都會隨著時間而流轉。理解和接受無常,能夠幫助我們放下不必要的執著,減輕因執著而帶來的痛苦。當我們不再害怕失去,不再貪戀擁有,我們纔能真正擁有內心的自由。 自在的顯現:化解煩惱,獲得心靈的安寜 當觀照的功夫日漸深入,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內心深處那份久違的寜靜開始顯現。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不堪的煩惱,仿佛失去瞭力量,不再輕易地擾亂我們的心緒。 《觀自在》將帶領我們學習如何化解“嗔恨”。嗔恨,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毒藥,它不僅傷害他人,更傷害自己。書中會教導我們,如何透過嗔恨的錶象,去看到對方的苦衷,去理解造成嗔恨的根源,從而以慈悲之心去化解。 同樣,我們也會學習如何應對“貪婪”。貪婪,是永不滿足的欲望,它讓我們不斷追逐,卻永遠找不到真正的滿足。大師將引導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富足,並非來自物質的占有,而是來自內心的知足與感恩。 本書還特彆強調瞭“因果”的智慧。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在冥冥之中産生相應的結果。理解因果,並非是為瞭恐懼,而是為瞭讓我們更加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言行,以積極的態度去創造美好的未來。當我們明白,種善因必得善果,我們就會更願意去付齣,去奉獻,去關愛。 “自在”並非是逃離現實,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從容、更平和的態度去麵對現實。當我們的內心不再被煩惱所束縛,當我們能夠以清淨的眼光去觀察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原來生命本身就充滿瞭無限的美好與可能。即使身處逆境,我們也能保持一份內心的安定,一份不為外境所動的力量。 從“觀自在”到“度一切苦厄”:生命的升華 《觀自在》的最終目的,是將我們的個人修行,升華到一種更廣闊的慈悲與智慧。當我們真正實現瞭內心的自在,我們就能夠更有力量去幫助他人,去度化一切的苦難。 書中,大師也會分享如何將佛法智慧融入人際關係,如何用慈悲心去化解衝突,如何用智慧去引導他人。當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寬廣的心態去麵對生活,我們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觀自在”是一場旅程,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邀請我們放下過度的執著,擁抱當下,用一顆寜靜而覺知的心去感受生命。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外在的獲得,而是源於內心的豐盈。 星雲大師《觀自在》人生修煉叢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內心深處的道路。它不是為你鋪就一條無憂無慮的坦途,而是賦予你穿越荊棘、攀登高峰的力量。它是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每一個渴望生命覺醒、追求心靈自由的您。翻開它,與星雲大師一同踏上這場滌蕩心靈的生命覺醒之旅,去發現,去體驗,去證悟,那份屬於你自己的“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