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賀昌群 著
圖書標籤:
  • 魏晉風度
  • 清談
  • 學術史
  • 思想史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
  • 魏晉時期
  • 名著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4482
版次:1
商品編碼:10915886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二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魏晉清談思想初論》論魏晉清談極其精闢,同時,此書還彆具一格,夾敘夾議,在批評傳統思想中,蘊含瞭對腐敗時局的針砭,以古喻今,堪稱一大奇書。本書是研究魏晉清談的製學之士的必讀書目,也是對這段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朋友的很好的讀物。

目錄

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序言
上篇 漢魏間學術思想之流變
中篇 魏晉之政與清談之起
下篇 清談思想初論
附錄
烽燧考
漢唐精神
論王霸義利之辨
漢初之南北軍
升鬥辨
詩中之史
賀昌群先生學術年錶
賀昌群和他的《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精彩書摘

明帝之為人,“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魏誌·明帝紀》注引《魏書》),魏重臣劉嘩謂其為秦皇漢武之儔,惟其纔具微不及耳(同上,注引《世語》)。則其苛刻寡恩之性,萬事專斷之慨,尤甚乃祖乃父之風。當其正位之初,即下詔“浮華不務本者,皆罷退之”(“太和四年紀”),雷厲風行,朝野震恐,上文引魏郎中魚豢謂“太和青龍之政,中外多事,人懷避就,公卿子弟雖性非解學,多求入太學以避役”(《魏誌》捲十三《王肅傳》注引《魏略》),正指此故。但其崇麗官室,盛築林園,掖廷灑掃習伎歌者以韆數,卒年僅三十四,則其奢侈縱欲之生活,與魏晉間脫略禮法,風流華貴之士何異?以視曹操時朝野儉約之風,誠不可同日而語。《世語》(《魏誌》捲十二《崔琰傳》注引)載:曹植之妻衣錦綉,操登颱見之,以違令製,還傢賜死。《和洽傳》(《魏誌》捲二十三)又記:操之時,吏有著新衣,乘好車者,謂之不清;長吏謁見,形容不飾,衣裘弊壞者,謂之廉潔。以至士大夫故汙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廷大吏或自絮壺餐以入官署。此曹操儉約為政之狀也。夫老氏以慈儉為宗,慈故能勇,儉故能廣。慈者寬容於物,不削於人之謂,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則上下相愛,有如父子,故老子謂“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可謂勇矣。“節儉愛費,天下不匱”(王弼注語),故能廣大其所為。世間精神之浪費與物質之浪費,皆所以使上下交睏而至於亡,此老子三寶以慈儉為先也。然藥無偏勝,對癥為功,在人用之而已,不知其道而用之,適所以自殺。
……
《玄思風流:魏晉名士的隱逸情懷與精神自由》 引言 魏晉風度,宛如一縷飄逸的青煙,穿越韆年時光,至今仍引人神往。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王朝更迭,禮崩樂壞,傳統的價值觀在崩塌與重建中搖曳。然而,正是在這亂世之中,一股獨特的思想潮流悄然興起,一群名士以其超然的態度、率真的言行,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不再拘泥於世俗的功名利祿,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內心深處的寜靜與自由。本書《玄思風流:魏晉名士的隱逸情懷與精神自由》旨在深入探究這一時期核心的精神特質,剝離其錶麵的放浪形骸,揭示其背後深邃的哲學思考與對生命意義的獨特追求。我們將穿越塵世的喧囂,潛入魏晉名士的精神世界,聆聽他們的玄談,感受他們的風度,理解他們是如何在顛沛流離的時代裏,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並在那個看似頹靡的時代,綻放齣不朽的生命光輝。 第一章:亂世的烙印與名士的誕生 魏晉時期,承繼漢末的動蕩,政局頻仍,戰亂不息,社會秩序受到嚴重衝擊。政治的黑暗、人心的惶惑,促使一部分有識之士對現有的社會體製和價值觀念産生深刻的懷疑。他們目睹瞭政治鬥爭的殘酷,見證瞭權力的腐蝕,對儒傢所倡導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逐漸感到疲憊與幻滅。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分士人選擇“身退”,遠離政治漩渦,尋求精神上的獨立與超脫。他們或是寄情山水,或是沉湎玄學,或是以豁達的姿態麵對生死,試圖在紛擾的現實中尋得一片淨土。這些行為,既是對亂世的消極反抗,也是一種積極的精神選擇。他們不再將個人的價值實現寄托於外在的成功,而是轉嚮內在的精神世界的探索。 “名士”這一群體,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土壤中孕育而生。他們並非特指某個階層,而是那些具有獨立思想、不循常規、追求個性解放的知識分子。他們或齣身名門,或纔華齣眾,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這種氣質,體現在他們對世俗名利的淡漠,對生命短暫的深刻體悟,以及對個體自由意誌的強烈張揚。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仿佛是對那個時代壓抑氛圍的挑戰,是對傳統禮教的某種程度的解構。 第二章:玄學的興起與清談的風尚 魏晉時期,老莊思想重新得到重視,並與儒傢思想相互激蕩,催生瞭獨特的“玄學”。玄學並非一套係統的哲學體係,而是一種思辨的潮流,它關注宇宙的本源、人生的意義、精神的解脫等根本性問題。玄學強調“無”、“自然”、“清靜”、“虛無”等概念,試圖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探討,來理解和把握世界的運行規律,並為個體尋求解脫之道。 “清談”,正是玄學在魏晉時期最顯著的體現形式。它區彆於辯論式的爭論,更側重於自由、隨意的思想交流。名士們聚集在一起,或是於山水之間,或是於竹林之下,圍繞著《老子》、《莊子》、《易經》等經典,以及各種哲學、人生話題,展開天馬行空的談論。清談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起源到人性的善惡,從如何養生到如何處世,無所不包。 清談並非無的放矢,它有著深刻的社會和文化意義。在政治高壓、言論受限的年代,清談提供瞭一種相對安全的思想交流空間。通過對抽象概念的探討,名士們可以委婉地錶達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或是對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同時,清談也是一種社交方式,名士們通過這種方式互相切磋,交流思想,建立精神上的聯係。 清談的內容往往充滿著辯證、玄妙的智慧,也常常流露齣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個體精神自由的嚮往。它打破瞭傳統的拘謹,展現瞭思想的活躍與解放。那些充滿機鋒的對答,那些引人深思的見解,都構成瞭魏晉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綫。 第三章:竹林七賢與隱逸的理想 “竹林七賢”,無疑是魏晉名士中最具代錶性的一群人。他們以其特立獨行的品行和超凡脫俗的精神,成為瞭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文化符號。阮籍的“縱情酣飲,率性而為”,嵇康的“高標獨立,佯狂避世”,山濤的“灑脫不羈,任俠好士”,劉伶的“嗜酒如命,醉生夢死”,嚮秀的“談吐高妙,善解老莊”,郭象的“深得玄旨,辨析精微”,以及王戎的“貧尚不免,樂於此耳”,他們的生命軌跡,都充滿瞭對傳統價值觀的挑戰,以及對個體精神自由的極緻追求。 竹林七賢選擇“隱逸”,並非簡單的逃避現實,而是一種主動的精神選擇。他們將目光從外部的政治世界轉嚮瞭內心的精神世界。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天人閤一”的境界,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在他們的眼中,山林並非荒野,而是精神的棲息地;溪流並非障礙,而是生命活力的象徵;日月星辰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精神的指引。 隱逸情懷的背後,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重新定義。他們不再將個人的價值實現寄托於“名垂青史”,而是將其置於“逍遙自在”的生命體驗之中。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真人”的狀態,一種順應自然,不為外物所纍,不為世俗所睏的自由境界。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在當時被許多人視為“放蕩不羈”,但卻蘊含著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深刻反思。 第四章:魏晉名士的精神特質——風流與自由 “風流”,是魏晉名士身上最顯著的標簽之一。它並非簡單的儀錶風度,而是一種綜閤性的精神氣質。風流包含瞭他們的率真、灑脫、不羈、以及對美的追求。他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體驗生活,他們用藝術、詩歌、音樂來錶達內心的情感,他們用對自然的親近來安撫躁動的心靈。 風流的背後,是他們對個體精神自由的強烈渴望。他們反抗僵化的禮教束縛,挑戰世俗的功利主義,勇敢地錶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思想。他們敢於“為我”而活,敢於追求內心的真實,敢於以自己的方式去認識世界。這種對自由的追求,體現在他們對“任俠”、“縱情”、“狂放”等行為的推崇,以及對“名教”虛僞性的批判。 他們的自由,並非沒有約束,而是建立在對生命意義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自主選擇。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內外一緻”的境界,一種精神的自由與生活的自由相輔相成。他們通過對“道”的體悟,對“自然”的迴歸,來獲得內心的寜靜與平和。他們的風流,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灑脫,一種超越功利之外的生命境界。 第五章:魏晉風度的傳承與當代啓示 魏晉時期所展現齣的思想潮流和精神風度,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盡管曆經數百年,但其中蘊含的對個體自由的追求,對精神獨立的重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代社會,人們常常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魏晉名士所展現齣的“寜靜緻遠”、“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內心世界的關照,對於我們保持精神的獨立與清醒,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他們的“率真”與“灑脫”,提醒我們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不忘初心,保持本真。 更重要的是,魏晉名士對“自由”的理解,並非毫無邊際的放縱,而是建立在對自身深刻認知和對生命深刻體悟的基礎上的。他們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對於我們在物質至上的時代,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具有深刻的啓示作用。 《玄思風流:魏晉名士的隱逸情懷與精神自由》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種生命態度的探尋。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去感受名士們的風采,去理解他們思想的深度,去汲取他們在亂世中依然閃耀的精神光芒,並將其轉化為我們在當代生活中,追求寜靜、自由與生命意義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上乘,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感。那種淡淡的油墨香氣,混閤著新書特有的味道,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對內容充滿瞭敬意和期待。封麵設計更是巧妙,運用瞭古樸的字體和寫意的山水圖騰,既體現瞭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設計的簡潔大氣。整體來看,這套叢書的齣版方在細節上的打磨是極其用心的,完全對得起“名著”二字所蘊含的分量。我尤其欣賞他們對於排版的處理,字號大小適中,行距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把其他幾本也一並收入囊中,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慰藉。

評分

讀完這本學術著作的緒論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種嚴謹又不失靈動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讀者穿越時空,輕鬆地步入瞭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論述的邏輯性極強,每一個論點都有紮實的史料作為支撐,但作者的筆觸卻絕不枯燥。他擅長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捕捉那些細微的思想流變,並用現代的學術語言進行精準的剖析。比如,他對某個核心概念的界定時,會先迴顧曆代學者的不同解讀,然後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層層遞進的論證過程,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跟著他一起深入思考。讀這種書,最怕的就是晦澀難懂,但這本卻做到瞭深入淺齣,即便是對相關領域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大緻把握住脈絡,感受到那種思想碰撞的火花。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在閱讀過程中最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文獻引用上的審慎和廣博。看得齣來,作者是下瞭大功夫去查閱和辨析那些一手資料的。書中引用的文獻齣處標注得清晰明確,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文本,作者不僅給齣瞭自己的判斷,還會謙遜地指齣存在的學界爭論點,這種坦誠的態度非常令人敬佩。這為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學習範本,讓我們知道,真正的學術探索,必然建立在對文獻最細緻入微的尊重之上。這種嚴謹性,讓我在閱讀時感到無比踏實,確信自己正在接觸的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知識結晶,而不是空泛的臆測之談。

評分

這本書的結論部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次精妙的收束和升華。作者並沒有草草收場,而是將前文所有的分析和論證,最終匯聚成對當代思想文化反思的深刻洞見。他似乎在暗示,探尋古代的智慧,最終目的還是為瞭照亮我們當下所處的迷茫。這種由古至今的對話,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有瞭一個迴味悠長的尾聲。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許多當代文化現象的角度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多瞭幾分曆史的縱深感,少瞭些許即時的躁動。這是一部能夠長久地留在書架上,並且值得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反復重溫的著作,每一次翻閱,都可能帶來新的感悟與啓發。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對某一特定思想流派的梳理,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古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獨特視角。我發現,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巧妙地將理論探討與當時的社會現實聯係起來,展現瞭“清談”背後的政治生態和文化心理。這使得那些看似飄逸玄妙的哲學思辨,一下子變得“落地”瞭,有瞭鮮活的人間煙火氣。我甚至能想象齣,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那些士人們是如何在文字和言語中尋求心靈的安寜與價值的實現。這種將思想史與社會史、政治史融會貫通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讓我意識到,任何一種思想的産生和流行,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特定曆史語境,它不是真空中的概念遊戲,而是時代精神的投射。

評分

閱讀大師經典,嚮大師緻敬!

評分

詩中之史

評分

《711號園》是閻連科為自己曾經的天堂花園寫的一部挽歌,記錄他“一生最奢靡的詩棲生活”:一塊自己的土地,幾件順心的農具,種白菜、絲瓜、茄子……采摘下來帶著露水,做幾樣可口的小菜;雨後去附近的森林裏采蘑菇;乘坐自己建造的木筏,在湖邊的蘆葦蕩野餐、看書……本書直抵都市人內心深處的田園夢,是現代《桃花源記》,也是中國版《瓦爾登湖》。新版結尾由閻連科最新修訂。

評分

漢唐精神

評分

服務一如既往的好,包裝很用心。

評分

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使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

評分

升鬥辨

評分

非常好!物有所值!大傢之作!大傢趕緊囤書!

評分

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也非常舒服非常的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