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译文经典:奥利弗的故事》是《爱情故事》的续篇。主人公奥利弗怀着丧妻之痛一直独居纽约,事业有成的他又遇到了一位处处都跟他合得来、近乎完美的女性玛西,可两人之间这段新的爱情终究因为丢不开刻骨铭心的詹尼,而且不想加入“当今社会那个可恶的权贵集团”而画上了句号,因为“我根本没有能力改造这个世界,可是我可以不去同流合污”。已经踏上社会的奥利弗仍旧怀揣着理想和信念,思念着詹尼继续他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
埃里奇·西格尔(1937-2010),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感伤的爱情故事和优美的文字,打动了整整一代读者。他行文简洁,但粗中有细、疏处见密,常常以平凡文字生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悲愁。主要作品有《爱情故事》、《奥利弗的故事》、《男人、女人和孩子》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位或卖或送,先给了玛西一件。这一下我就可以直捣她的大本营,把身上的证据一亮,要他们马上说出她的下落来,水落石出立时可待。
可是,且慢,奥利弗。你说过走火人魔已成过去,说得对呀。还是走吧。开司米一案已经了结,还管它开司米呢!
过不了几分钟,我便已到了家里,因为打算过会儿要到公园里去跑步,所以就在一大堆运动衫裤里大翻而特翻。最后其他都找到了合意的,只剩袜子,找到了三四双干净的(只能说比较而言还算干净吧),得从中挑一双穿,不想就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
让它去响吧。人家正有要紧事呢。
铃声却响个不停。大概阿妮塔又接到华盛顿的什么电话了,尽是鸡毛蒜皮的事!
我就拎起电话,打算回掉算了。
“巴雷特不在!”我大吼了一声。
“是吗?难道又到太空里找他的当事人去了?”
原来是玛西!
“嘿嘿……”(看你好口才!)
“你在干什么呀,奥利弗?”她说,一副曼声柔气。
“我正打算到中央公园去跑步呢,”我说。
“这真是太不巧了。我倒是很想跟你一块儿去跑。可我今天早上已经跑过了。”啊,怪不得近一个时期来总不见她下午来跑步。
我“哦”了一声,赶紧又补上一句:“那真是太不巧了。”
“我刚才给你办公室里打过电话,本想间问你吃过了午饭没有。可既然你要去跑步……”
“另别,别,”我赶紧说道。“我肚子倒也有点饿呢。”
沉默了片刻。
“那就好,”她说。
“我们在哪儿碰头呢?”我问。
“来接我好不好?”
什么?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你在哪儿呀,玛西。”
“在宾宁代尔公司。顶层的公司办公室。你就说你找……”
“好嘞。一言为定啦。什么时候呢?”
“不用急。看你方便好了。反正我等着。”
“一言为定。”
两个人同时挂上了电话。
我一时举棋不定:是马上就赶去呢?还是且别性急,先洗个澡,刮个脸?
折中的办法是:梳洗归梳洗,完了不妨再招辆出租车,好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
不出十五分钟,我就又来到了宾宁代尔公司。
我起初就想快步奔上楼梯,可是再一转念,出防火门而登公司办公室未免有失风度吧。因此我就乘了电梯,直达顶层。
一到顶层,我十足就像进了个天堂。面前的地毯有如好大一片没有人践踏过的沙滩--而且也就有那么柔软。上岸处坐着一位女秘书。女秘书身后是美国。我的意思是说,是一幅美国地图,上面有许多小小的旗子,表明哪些地方已经建立了宾宁代尔公司的地盘。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那女秘书问。
“呃……有点儿事。我姓巴雷特……”
“原来是先生。先生是要找玛西,”她马上接口说。
“呃……对。”
“请顺着那边的走廊过去,”她说,“一直走到底就是。我给你先通报一下。”
我就赶快转到那条走廊上,一到那里马上暗暗叮嘱自己:千万得悠着点儿。得慢慢儿走,可不能跑。要走得愈慢愈好。(我只巴不得我的心跳也能减慢下来。)
这走廊真像个隧道,装饰华美,又密不通风。到底有完没完哪?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一路走过去,那一个个房间的主人看来都不是些小人物。
首先经过的是威廉·阿什沃思的办公室(商品部总经理)。
接下去是阿诺德.H.森德尔,财务主管。
再接下去是小斯蒂芬·尼科尔斯,第一副总裁。
走廊终于到了尽头,面前一下子开阔起来。原来这里还有好大一个地方,只见眼前坐着两个秘书。
我走过去时,秘书身后一扇门打开了。
门口赫然就是她。
……
前言/序言
译文经典:奥利弗的故事 [Oliver's Story] 一部关于爱、失去与人生选择的深情叙事 《奥利弗的故事》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旅程,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情感的波澜、生活的起伏以及那些塑造我们成为自己的关键时刻。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责任、关于在失去中寻找力量,并在重逢中重新燃起希望的作品。本书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深刻的人生洞察以及引人入胜的叙事,触动着每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灵魂。 故事的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一个名叫奥利弗的年轻人身上。他的生活,在许多方面,似乎都笼罩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静与压抑。他并非一个生来就光芒四射的人物,相反,他更像是一个在人潮涌动的世界里,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普通人。然而,正是这种普通,赋予了他一种普遍的共鸣感。读者很容易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那些我们都曾有过的迷茫、困惑与渴望。 奥利弗的生活,被一种深刻的爱所定义,也因这种爱的失去而变得支离破碎。在他生命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个给予他无尽温暖、支持与启迪的伴侣。这份感情,是奥利弗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依靠。然而,命运的无常,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无情地将这份珍贵的联系撕裂。爱人的骤然离去,给奥利弗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世界仿佛瞬间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无尽的灰暗与空虚。 在经历这场巨变之后,奥利弗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低谷。他被巨大的悲伤和强烈的孤独感所吞噬,仿佛沉入了无底的深渊。他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质疑那些曾经让他充满热情的未来。过去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既是甜蜜的慰藉,也是尖锐的折磨。每一个熟悉的场景,每一个细微的习惯,都变成了提醒他失去的利刃。他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慰藉,却发现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填补内心那个巨大的空洞。 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生命也总会展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在朋友、家人的关怀与支持下,在一次次与自我内心的搏斗中,奥利弗开始慢慢地从悲伤中站起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充满了反复与挣扎。他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去感受阳光,如何去倾听鸟鸣,如何在没有了挚爱陪伴的日子里,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他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思考这份爱带给他的究竟是什么,以及他从中汲取了什么力量。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奥利弗描绘成一个悲情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巨大痛苦时,所展现出的脆弱、迷茫,以及最终的坚韧。他的故事,是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一次深刻剖析。我们看到他在悲伤中沉沦,在回忆里徘徊,但他从未完全放弃。他内心深处,总有一丝对未来的渴望,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在悄悄地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利弗的生活开始出现新的转折。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重新定义。他开始接触新的人,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些新的经历中,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这些新的人,他们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奥利弗,或给予他新的视角,或点燃他内心的希望,或只是在他孤单的时候,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 本书最动人的部分之一,便是奥利弗在经历失落后,对于“爱”的重新理解。他不再仅仅沉溺于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而是开始明白,爱并非只有一种形式,也并非只能存在于一种关系中。他对生命中其他人和事的爱,对艺术、对自然、对那些微小但美好的瞬间的爱,也开始重新占据他的心。他意识到,即使失去了曾经最重要的那份爱,他仍然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这份能力,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奥利弗的故事》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人生低谷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它告诉我们,失去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它并不代表终结。悲伤可以摧毁一个人,但它也可以磨砺一个人,使其更加坚强。希望,往往就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奥利弗的旅程,也是一场关于自我救赎的旅程。他需要学会原谅,或许是原谅命运的残酷,或许是原谅自己曾经的无力,最终,他需要原谅自己,允许自己继续前进。他的成长,体现在他对于生活细节的重新品味,对于人际关系的重新珍视,对于人生价值的重新考量。他不再是那个被过去所束缚的灵魂,而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珍惜的个体。 故事的高潮,并非是戏剧性的反转,而是奥利弗内心深处最终的和解与释然。当他能够平静地回忆起过去,并且带着微笑面对未来时,他便真正地走出了阴影。他开始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胸怀去拥抱生活,去体验那些曾经因为悲伤而错过的美好。他或许会重新找到新的情感寄托,也或许会选择将这份深沉的爱珍藏于心,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前行。无论哪种选择,都体现了他内心的成熟与力量。 《奥利弗的故事》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的史诗。它让我们思考,在面对重大的失落时,我们是选择沉沦,还是选择奋起?我们是选择固守过去,还是选择拥抱未来?奥利弗的答案,并非简单明了,而是充满了过程的艰辛与选择的勇气。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去相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有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部作品,以其平实而深刻的语言,触动了人类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不夸张,不煽情,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实的情感,是经过岁月沉淀的人生智慧。奥利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能蕴含着令人动容的力量,即使是最普通的个体,也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恋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韧性、关于人性光辉、关于在无常的世界中,如何寻找到内心平静与人生意义的深刻寓言。阅读《奥利弗的故事》,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谈,感受他的人生哲思,汲取他生命的力量。它会让你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人,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所爱。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值得深思的作品,它将长久地留在你的心间,成为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