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什麼有這本書
01 能不能讓哲學“走齣語言”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迴到康德”是什麼意思
“學而第一”
從來不談方法論
中國學問缺少自然科學基礎
很多哲學名著又薄又好看
與王浩談哲學兩難
玄奘怕丟人,不敢譯《老子》
“點穴法”
02 為什麼“度是第一範疇”
人類的生存延續是齣發點和基礎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體分離
皮亞傑的動作與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對“度”的自由運用
現代心理學還在嬰兒階段
03 善包容,肯學習,能吸收,可消化
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文字控製語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學
忽略個體是一種戰爭思維
還是蔡儀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餘事”
04 “理性的神秘”與宗教經驗
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
個體創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發現都是發明
05 巫史傳統的情理結構
研究傳統不從觀念、文本齣發
巫術禮儀中的“情本體”綫索
“禮”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06 還用不用“本體”、“本體論”、“哲學”這些詞
馮友蘭為何贊同“西體中用”
心理形式與“抽象繼承法”
“哲學在中國”與“中國的哲學”
鬍繩畢竟是書生
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
07 “情本體”的外推與內推
“情本體”外推即政治哲學
“兩德論”是政治哲學的基礎
啓濛落實到製度纔算完成
中國也許能調解文明衝突
“四大皆空”還得活
時間與“時間性”
“閑愁最苦”與“何時忘卻營營”
沒有人類,哪來善惡美醜
08 我的一生簡單平凡
四個“靜悄悄”
我與鬍風案
記不住麵貌和聲音
算是畢生遺憾
美國學生
傢裏一直訂科學雜誌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體”
【附錄】
答問: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
與童世駿的對話
2006-2011年答問、采訪、對談紀目
劉緒源、蕭功秦、劉再復:再談李澤厚
評分
少量與馮友蘭、錢學森等學者大傢的書信、照片首次發錶。的書一直很喜歡,讀書人總有一個愛好,喜歡逛書店,喜歡遛書攤,遇上可心的書,如同遇見瞭賞心悅目的佳人,不管價錢高低,總有一種要據為己有的心理。中國哲學如何登場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是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的續編。對上一談話的未盡之意以及過去學界的諸多爭議,作齣酣暢淋灕的迴復。書中發錶作者大量新見解,尤以通過中國傳統,讓哲學走齣語言之思考,最顯警醒獨到。本次對談站在今日時代高度,對中西方哲學、思想、思維進行瞭新而細的對照分析。全書以生動有趣簡要的方式,顯現李澤厚一生哲學成果,對中國哲學如何登場世界作齣瞭更深一層的探討。
評分質量好,送貨快,值得一看,看完再評
評分書很好,包裝精美,送貨快,明天開始讀。
評分林雨翔本人還沒有緊迫的感覺——主觀上沒有,他父母卻緊張得不得瞭,四麵托朋友走關係,但朋友到用時方恨少,而且用時不能直截瞭當得像騎士求愛,必須委婉一通,扯淡半天,最後主題要不經意地流露齣來,最好能像快熟的餃子,隱隱快露齣水麵又沉下去。實踐這門說話的藝術是很纍的,最後區中鬆瞭口,說林雨翔質地不錯,纔學較高,可以優先降分考慮。當然,最終還是要看考試成績的。此時離考試遠得一眼望不到邊。
評分“我呢,特地要跟你談心,放鬆你的壓力!”林母這話很深奧,首先,是特地,仿佛搓麻將已成職業,關心兒子好比賑災捐款,是額外的奉獻或是被逼無奈的奉獻;其二,談心以後,放鬆的隻是壓力而不是林雨翔的身心。林雨翔當時都沒體會那麼深,但那隱義竟有朝發夕至的威力,過瞭好一會兒,雨翔悟齣一層,不滿道:“你連和兒子說話都成瞭‘特地’瞭?”
評分大哉李澤厚 談話錄可能更易見本心吧
評分李澤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學界有過重要影響的思想史、美學研究和哲學大傢,雖然客居美國多年,作為一個思想者和獨立學者,他始終沒有關閉思考和交流的大門。這本談話錄內容新鮮犀利,八大話題,角度豐富,思維綿密,富有洞見,作為2010年談話錄的延續,仍以哲學討論為中心,但不限於哲學,延伸至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領域,滲透八旬老人的生命經驗與智慧,在話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上超越前者,值得進一步關注。
評分書不錯,正版,發貨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