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集:李叔同集

大家小集:李叔同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叔同 著
图书标签:
  • 李叔同
  • 弘一法师
  • 近代文学
  • 诗歌
  • 书法
  • 美术
  • 佛教
  • 文化
  • 艺术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 ,
ISBN:97875360639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478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家小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7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夏丏尊说他“未出家时,于艺事无所不精,自书法,绘画,音乐,文艺乃至演戏,篆刻,皆卓然有独到处”;“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大家小集:李叔同集》从李叔同的著作中选出诗文共145篇,分为三辑。读者从中可以阅知李叔同从翩翩公子到一代高僧的奋进历程,领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爱国理想,以及作为在佛学上对后世影响至巨,受世人推崇,为民国以来最具学问、德行的高僧的造诣、学识和智慧。

作者简介

商金林,1949年生于江苏靖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闻一多研究述评》、《叶圣陶传论》、《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感觉日本》、《求真集》《叶圣陶年谱长编》等。另有编著十余种和数十篇研究论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辑
诗歌
夜泊塘沽
感时
津门清明
登轮感赋
赠谢秋云
望日歌筵
书愤
《滑稽列传》题词四绝
醉时
初梦
《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无题
题丁悚绘《黛玉葬花图》二首
《护生画集》配诗
词·散曲
老少年曲
南浦月·北行留别海上同人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菩萨蛮·忆杨翠喜二首
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
金缕曲·别友好东渡
喝火令·哀国民心之死也
满江红·民国肇造
南南词·赠黄二南
歌曲
祖国歌
我的国
隋堤柳(仿词体)
忆儿时
大中华
送别
早秋
秋夜
幽居

悲秋
留别(二部合唱)
人与自然界(三部合唱)
……
第二辑
第三辑

精彩书摘

报章朝刊一言,夕成舆论。左右社会,为效迅矣。然与目不识丁者接,而用以穷。济其穷者,有演说,有图画,有幻灯(即近时流行影戏之一种)。第演说之事迹,有声无形;图画之事迹,有形无声;兼兹二者,声应形成,社会靡然而向风,其惟演戏欤!晚近号文明者,日欧美,日日本。欧美优伶,靡不向学,博洽多闻,大儒愧弗及,日本新派优伶泰半学者,早稻田大学文艺协会有演剧部,教师生徒,皆献技焉。夫优伶之学行有如是,而国家所以礼遇之者亦至隆厚,如英王、美大统领之于亨利阿文格。(氏英人,前年死,英王、美大统领皆致词吊唁,葬遗骸于寺院。生时曾授文学博士与法律博士学位。)日本西园寺侯之于中村芝翫辈(今年二月,西园寺侯宴名优芝翫辈十余人于官邸,一时传为佳话)。皆近事卓著者。吾国倡改良戏曲之说有年矣,若者负于赀,若者迷诸途,虽大吏提倡之,士夫维持之,其成效卒莫由睹。走辈不揣梼昧,创立演艺部,以研究学理,练习技能为的。艺界沉沉,曙鸡哓哓,勉旃同人,其各兴起!息霜诗日:“誓渡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愿吾同人共矢兹志也。专章若干则如右(下):
一、本社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的,创办伊始,骤难完备。兹先立演艺部,改良戏曲,为转移风气之一助。
二、演艺之大别有二:日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人为主,即今欧美所流行者)。日旧派演艺(如吾国之昆曲、二黄、秦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以旧派为附属科(旧派脚本故有之词调,亦可择用其佳者,但场面、布景必须改良)。
三、本社无论演新戏、旧戏,皆宗旨正大,以开通智识、鼓舞精神为主。偶有助兴会之喜剧,亦必无伤大雅,始能排演。
四、舞台上所需之音乐、图画及一切装饰,必延专门名家者,平日指导,临时布置,事后评议,以匡所不逮。
五、本社创办伊始,除醵资助赈、助学外,惟本社特别会事(如纪念、恳亲、送别之类),可以演艺,用佐余兴。若他种团体有特别集会,嘱托本社演艺,亦可临时决议。至寻常冠婚庆贺琐事,本社员虽以个人资格,亦不得受人请托,滥演新戏,以蹈旧时恶习。
……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大家小集:李叔同集》以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详实、文笔自然: --- 《烟雨江南:明清文人笔记中的世相与风情》 作者: (虚构)陈景明、张韵华 出版社: (虚构)江南文脉出版社 ISBN: (虚构)978-7-8888-3321-0 定价: 128.00 元 --- 卷首语:笔墨在侧,看那千年烟雨 江南,自古便是文人的精神家园与想象的疆域。它不仅关乎地理上的富庶与精致,更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既有对物候之美的细腻感知,亦有在繁华尘世中对生命哲思的低回探寻。明清两代,社会结构剧变,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文人阶层的心态也随之转向,不再仅仅热衷于高蹈的理学或晦涩的典故,而是更愿意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乃至个人的情感波澜。 本书《烟雨江南:明清文人笔记中的世相与风情》,正是撷取了这一时期(约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大量珍稀的笔记、札记、清言小品等文献,旨在重构一幅立体而鲜活的“江南印象图”。我们试图穿透那些程式化的山水赞颂,触及文人笔下那些真实可感的温度、气味、声响与世情。 内容概览:寻常巷陌间的深意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结构上由宏观的地域风貌渐次深入到微观的个体体验,力求展现明清文人精神世界的全貌。 第一辑:园林与建筑的“心境”构造(约350字) 此辑聚焦于江南园林艺术与城市空间的文学化书写。明清时期的苏州、杭州、南京等地,园林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休憩场所,成为文人寄托情怀、构建“内心世界”的物理载体。 我们收录了如计成《园冶》的文字精要,以及袁中郎《小品》中对拙政园、留园的简练评述。重点探讨了“移步换景”的审美策略如何与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相结合。例如,通过对一处假山叠石的描摹,如何折射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又如何通过一方池塘的静谧,来呼应对“心学”中“致良知”的追求。此外,本辑还收录了对徽派民居“马头墙”的侧面描写,揭示了在相对内敛的建筑风格下,文人对“藏”与“露”之间微妙平衡的把握。 第二辑:市井烟火与风物志录(约400字) 江南的繁盛离不开其发达的商业活动和丰富多样的物产。本部分着重展示文人笔下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记录,这是与纯粹的田园牧歌拉开距离的关键。 我们精选了多位地方志撰稿人、兼事记录的士人对特定物产的描述。从松江棉布的织造工艺、徽商在扬州的贸易活动,到杭州西湖龙井的采摘时节与品鉴之道,无不细致入微。其中,对“茶宴”的描写尤为精彩,不仅记录了茶具的精美,更描绘了参与者间的谈吐与交锋,体现了文人在商业活动中保持文化自觉的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辑收录了关于戏曲和说书的零星记载。这些记录往往是在记录日常见闻的批注中偶然发现,它们证实了当时市民阶层对昆曲、平话的狂热追捧,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民间艺术态度的复杂性——既有不屑,亦有潜移默化的吸收。 第三辑:女性群像与闺阁情事(约400字) 明清时期,女性的文学参与度逐渐提高,即便多为男性士人所记录,但这些关于女性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窥视闺阁生活的独特视角。 本辑聚焦于对女性才情、德行乃至情感世界的描摹。不同于前朝的刻板教条,清代笔记中出现了更多对女性“性情”的肯定,如对才女诗社的侧面描绘、对懂得赏鉴古玩的闺秀的赞叹。我们分析了多处关于“闺房之乐”的记录,这些记录往往隐晦而含蓄,却深刻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婚姻关系中情感交流的重视。同时,本辑也收录了对“侠义女性”的赞颂,打破了传统对女性柔弱的单一刻板印象。通过这些碎片化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苏醒的、具有多面性的女性群像。 第四辑:士人心性与自我审视(约350字) 在繁华的表象之下,是文人对个体命运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思。此辑回归到文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他们在“出世”与“入世”间的摇摆与挣扎。 我们梳理了大量关于“退隐”与“闲适”的笔记。这些“闲适”并非真正的逍遥,而往往是在官场失意后的一种姿态重塑。重点解析了“雅集”中的微妙心理——朋友间的唱和、相互恭维背后的竞争压力。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文人对“梦境”的记录与解读,认为梦境是他们释放白天压抑的道德焦虑和政治抱负的出口。通过对“笔记体”的句法结构分析,揭示了明清文人在叙事中追求的“真率”和“自然”,这正是他们区别于前代文风的重要标志。 结语:镜鉴古今,知人论世 《烟雨江南》并非简单的文献汇编,它是一部关于“观看方式”的史诗。明清士人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审慎,为后世留下了观察社会变迁的绝佳镜子。阅读这些笔记,我们不仅能领略彼时的风花雪月,更能体悟到在时代洪流中,知识分子如何努力保有其独立精神与审美情趣的艰难与伟大。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跳脱出宏大叙事,在那些被忽略的、琐碎的文字片段中,重新发现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古典中国。 --- 本书配有精美的明清版画插图及手绘地图,并附有详尽的注释和引文出处索引,以供学术研究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我并非是历史学家,也非艺术评论家,我只是一个被书中文字所吸引的普通人。《大家小集:李叔同集》带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李叔同先生那颗经历了人生起伏后,依旧保持着纯净与慈悲的心。他的诗,不似时下某些作品那样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直抵人心,触动最柔软的情感。他的书法,更是让人心生敬畏,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轨迹和对自然的感悟。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禅”的篇章,虽然我并非信佛之人,但那些文字中流露出的超然与智慧,让我对生活中的烦恼有了新的看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它不像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促膝长谈,用他的人生经验,引导你去看透世间的虚妄,去寻觅内心的真实。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领悟,都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一直认为,伟人的人生故事往往是复杂而难以捉摸的,但《大家小集:李叔同集》却以一种极其细腻、温柔的方式,将李叔同先生的人生点滴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内容,并非那种刻板的传记式叙述,而是通过他本人的作品,例如那些充满哲思的偈语,那些感人至深的诗词,还有那些意境深远的绘画,来勾勒出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我尤其被他诗歌中对人生的洞察所打动,他能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比如,他描绘的“落花”与“流水”,不仅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隐喻。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宏大哲学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又能获得心灵的洗礼。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即使是伟大的人物,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只是他们更能从中提炼出超越时代的智慧。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捧起《大家小集:李叔同集》这本书,我并没有预设任何高深的期待,只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想去了解那位传说中的“弘一法师”在出家前究竟是怎样的风采。然而,这本书给我的冲击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宝藏,里面闪耀着各种不同光芒的宝石。有他早年作为一名艺术家,对美学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有他作为一位教育家,对学生们殷切的期望和悉心的教导;更有他后期作为一位修行者,对人生、对解脱的深邃思考。书中的文字,时而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时而如惊涛拍岸,震撼灵魂。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偈语,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引人深思。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成就的大小,更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真理的追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生,一个从纷繁世俗走向宁静解脱的生命历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启示。

评分

收到李叔同先生的书,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像是与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将我拉回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李叔同,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传奇色彩,从风流才子到得道高僧,他的人生轨迹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令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集子,不如说是一扇窗口,透过它,我得以窥见这位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他的诗词,字字珠玑,情感充沛,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吟浅唱,道尽人生的悲欢离合。他的书法,苍劲有力,飘逸洒脱,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跳跃的生命力。阅读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他的时代,感受着他的人生,体悟着他的思想。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递,思想的启迪。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思考了生命的意义。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慢慢体会。

评分

这本《大家小集:李叔同集》简直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颇感兴趣,而李叔同先生无疑是其中的翘楚。他的生活经历之丰富,跨度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从早期在上海滩的社交圈,到后来在日本学习西洋艺术,再到最终出家为僧,他的人生仿佛集合了世间所有的精彩与寂寥。这本书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汇集一处,让我得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演变和情感的起伏。他的诗,有的是对青春年少的张扬,有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更有的是对佛法的虔诚体悟。读他的诗,就像在与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超脱。他的词,更是将中国古典文学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婉约中带着力量,细腻中蕴含哲思。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全新理解。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可以有多么丰富的可能性,一个人可以如何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评分

选题不错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选题不错

评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评分

弘一法师代表作品的收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