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简牍精选字帖:秦简(2)

古简牍精选字帖:秦简(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岳简牍书院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3038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9687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简牍精选字帖:秦简(2)》在保持古简牍形制、原文顺序、字体原迹的基础上,从利于临摹争习的角度出发,遴选出比较清晰的字,再放大字形,精心剪辑编排而成,每个字旁均附该字的楷书印刷体,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识读。
《古简牍精选字帖:秦简(2)》非常适合作为初学书法者的入手模板,开始先临写较规范、易释读的字体,然后再慢慢放开广临博收。简牍书法正、行、草、隶、篆诸体兼备,自成体系,初学者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开始自己的书法学习之旅,同时在目前好多书法初学者学习常见的历代名碑名帖到一定程度无所长进的瓶颈状态下,简牍书法的介入无疑也是一个突破,一个极好的选择,一个亦古亦新的合理途径。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敦煌、居延、武威汉简大量草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草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许慎说“汉兴有草书”(《说文解字·叙》),汉代的草书是以隶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草书是西汉古隶的简易急速的写法。“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梁武帝萧衍《草书状》),也就是所谓“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张怀瓘《书断》)。这种草书人们称之为草隶或隶草。草隶的进步发展就出现了带有波磔,笔断意连的章草。章草一名首见于张怀瓘《书断》:“献之尝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关于章草的产生,文献记载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西汉元帝时史游作章草:“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书,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张怀瓘《书断》)一种是东汉章帝时作章草。(宁陈恩《书苑精华》引唐蔡希综《法书论》)一种是说杜度作章草。(唐窦《述书赋》)上述文献记载,使书法界受到较大影响,认为章草形成于西汉末,成熟于东汉。河西简牍具体表现了由草隶至章草的发展过程。西汉武帝至元帝年间的居延汉简,有部分简书是解散隶体,急速简易的草隶,有些则是已带波磔、草意浓郁的章草,到西汉成帝时期的简书中已出现了成熟的章草,表明章草已形成一种定型的字体了。敦煌马圈湾汉简中西汉宣帝时期的簿、册、书牍和王莽时期的奏书底稿早已是成熟的章草,而宣帝五凤年间的简册,其书体也是成熟的章草。由此证明,章草的成熟应在西汉中期无疑。汉代草书,尤其是章草,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但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章草书仅见于摹本与刻帖,见不到汉代章草的原貌,近代以来汉代简牍的大量出土,才再现其本来面目,被埋没了二千多年的书法艺术珍品得以重现,为中国古代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遂佯装大方道:“好!如今是非常时期,肖道友也说话了,那此事我便暂不追究。”

评分

  眼下连上界大能都如此说道,南烈只得强迫自己咽下这口闷气,但看向萧瑶的目光却是阴毒,反正来日方长,不过是一金丹期小辈,他还怕没机会收拾对方?!

评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

  

评分

斯坦因于1907年在敦煌附近发现汉简后,1914年又在甘肃的敦煌、安西、酒泉、鼎新(毛目)等地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170枚左右汉简。1944年夏鼐等对敦煌小方盘城以东的汉代边塞遗址进行考察,掘获汉简43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小方盘城以西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里发现汉简1200余枚。这是敦煌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此外,在1977年和1981年,考古工作者还分别在酒泉西北的玉门辖地花海农场和敦煌酥油土两地汉代烽燧遗址里采集了一些汉简。斯坦因1914年发现汉简的地点横跨汉代敦煌、酒泉两郡,70年代发现汉简的玉门花海也应属酒泉郡,但是习惯上把这些汉简统称为敦煌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