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
于康说营养:调节免疫的饮食解决方案》主要讲述了如何调节免疫的饮食,共分六部分:包括走进免疫的世界、营养·能量·饮食·免疫、平衡膳食巧安排、营养素与免疫力、丰富多彩的食物、一周健康食谱等,为了生命安全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身边》栏目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 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特约专家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 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多年来从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与学术研究工作,擅长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以及糖尿病、肾脏病、痛风症,外科手术,妊娠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 先后获得日本外科代谢和营养学会青年研究奖、中国营养学会肠外及肠内营养研究成果奖、北京协和医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优秀工作者奖、北京市东城区健康促进工作者奖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走进免疫的世界
何谓“免疫”?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部队”
“免疫战士”
B细胞与抗体
T细胞与淋巴因子
巨噬细胞与单核因子
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人体防御的第二道防线
什么是中枢免疫器官?
什么是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的免疫功能
肝脏的免疫功能
什么是MALT?
免疫力能遗传吗?
情绪能影响免疫力吗?
母乳喂养对婴儿免疫力的良好影响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什么是“流感”?
提高免疫力要讲“证据”
提高免疫力绝非朝夕之功
第二篇 营养·能量·饮食·免疫
认识“营养”
营养主要来自于每天的饮食
膳食与“合理”的免疫力
营养免疫学
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
哪些营养素与免疫力有关
能量--伴您终生
“三大产能营养素”
能量的单位--千克,焦耳
严格遵守“能量平衡”
正确评估每日饮食摄入的能量
第三篇 平衡膳食巧安排
从“吃饱”到“吃好”
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宝塔
为什么主张食物多样化?
为什么不可偏废主食?
为什么要注意荤素搭配?
长期吃素对免疫力有影响吗?
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维持免疫力的“健康大餐3+3”
增强抵抗力,饮食上要做好
件事
第四篇 营养素与免疫力
蛋白质--维护免疫力的物质基础
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石
科学看待“蛋白粉”
脂肪--是“心脏和体形
杀手”吗?
脂肪都藏在哪里?
认识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功效
胆固醇--你是一把双刃剑
维生素:维护生命的要素
维生素能提高免疫力吗?
维生素A--第一个被发现的
维生素
维生素A--夜视力和角膜的
保护神
维生素D--强身壮骨有功效
维生素D和老年健康
补充维生素D--谨防矫枉过正
维生素E--强效抗氧化剂
维生素E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吗
维生素c--维护免疫力的
生力军
维生素C与免疫
维生素C与感冒
每日需要多少维生素C
如何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在烹调中会被破坏
维生素C是否“多多益善”
维生素B1--抗神经炎因子
维生素B2与“烂嘴角”
叶酸与贫血的关系
如何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药片能替代蔬菜和水果吗?
什么是矿物质,有什么主要功能?
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
微量元素与免疫
铁--人体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
锌--“生命的火花”
铬的作用--“葡萄糖耐量因子”
硒--保护心肌有奇效
水--生命之源
膳食纤维--人体的“清道夫”
十大营养缺乏信号及其对策
第五篇 丰富多彩的食物
“功高盖世”的谷类
“植物肉”的功能
合理选择惹人喜爱的肉类
水产品--益处多多
蛋类--是福还是祸?
一袋奶与一个民族
新鲜果蔬有“三宝”
小调味品里的大学问
为什么不提倡多饮酒
大蒜为什么被称为“天然广谱
抗生素”
常饮绿茶对免疫力有何好处
洋葱对机体免疫力有什么益处
为什么不宜常吃快餐
影响免疫力的五大饮食问题
及对策
十大健康食品排行榜
十大垃圾食品排行榜
什么是肠内营养,为什么“在肠
功能允许时,首选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制剂
自制匀浆奶
保证饮食卫生
第六篇 一周健康食谱
1000~1100千卡系列
1200~1300千卡系列
1400~1500千卡系列
1600~1700千卡系列
1800~1900千卡系列
2000~2100千卡系列
附录
附录1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表
附录2 常见食物脂肪含量表
附录3 常见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表
附录4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附录5 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适宜摄入量
附录6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
附录7 中国居民膳食钙适宜摄入量
附录8 中国居民膳食磷适宜摄入量
附录9 中国居民膳食钾适宜摄入量
附录10 中国居民膳食钠适宜摄入量
附录11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表
精彩书摘
研究早已明确,每日50~60克蛋白质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足以满足机体需要,只有婴幼儿,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创伤修复期的病人才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并无蛋白质缺乏的情况下,盲目进补蛋白粉,希望借此“提高免疫力”等等。实际上,高蛋白质摄人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例如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摄人过多的蛋白质还可促进钙从骨质中溶解,增加钙的丢失。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量每增加1克,就会导致1。75毫克的钙从尿中丢失。长此以往,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大为增加。脂肪——是“心脏和体形杀手”吗?
提起脂肪,致力于保持优美体形的女士们和担心心血管病变的朋友们都会“谈油色变”,认为脂肪是“心脏和体形杀手”。其实,脂肪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脂肪包括脂和油,在常温下呈固态的叫脂,呈液态的叫油,后者在食物中最常见。还有一些与油脂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叫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脂蛋白等,受食物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
脂肪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素。
脂肪还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部分。脂肪作为热的不良导体,皮下脂肪能够防止体热散失还能阻止外热传到体内,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且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不受损伤。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促进它们的吸收。脂肪摄取不足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还有,脂肪为人们带来餐桌的美味,产生特殊的香味促进您的食欲。因此,脂肪在食谱中必不可少。
在结构上,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根据脂肪酸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学家又把人体所必需但是体内不能自行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必需脂肪酸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能够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管壁的沉积,预防心血管疾病。
脂肪都藏在哪里?
很多患者都认为只有烹调用油才是膳食脂肪的惟一来源,因此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
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据它们存在的方式,可以粗略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脂肪。
“看得见的脂肪”:指从人们感官上就知道含脂肪多的食品,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以及动物外皮如鸡皮、鸭皮等食物,很容易就可避免过多摄入。
……
前言/序言
《重塑免疫力:科学饮食构建健康长城》 引言 在现代社会,免疫系统作为人体抵御疾病、维持健康的天然屏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无不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免疫防线,让各种疾病乘虚而入。我们常常在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才意识到免疫力下降的严重性,但此时已为时晚矣。 本书并非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养生指南,而是一套基于严谨科学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而构建的、系统性的免疫力提升饮食解决方案。我们深知,免疫系统的健康并非一日之功,也非某种“神奇食物”的速成秘诀。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通过科学、均衡、持久的饮食调整来予以支持和优化。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易于理解和执行的饮食策略,帮助您从根源上提升身体的自我修复与防御能力,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 第一章:免疫系统的奥秘与饮食的关系 在深入探讨具体的饮食方案之前,有必要先对免疫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们协同工作,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我们将从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的种类、起源与作用,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的生理功能,以及免疫反应(如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机制出发,为读者勾勒出免疫系统的宏大图景。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任何对免疫系统的干预,都必须是全面且深入的。 饮食如何影响免疫系统: 营养素是免疫系统运作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构建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原料;维生素(如维生素A、C、D、E、B族等)和矿物质(如锌、硒、铁、铜等)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和发挥功能的关键辅因子;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进而调节全身免疫反应;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不仅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还能间接影响免疫调节。同时,过多的加工食品、高糖饮食、不健康的脂肪等,则可能扰乱免疫平衡,引发慢性炎症,削弱免疫功能。本书将详细阐释各种营养素与免疫力的具体关联,揭示不良饮食习惯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 慢性炎症与免疫力下降的关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低度炎症是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而慢性炎症往往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是引发慢性炎症的重要诱因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机制,并指出通过调整饮食,可以有效抑制慢性炎症,从而为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创造有利环境。 第二章:精准营养:打造个性化的免疫支持餐盘 “一人一方”是现代医疗的趋势,免疫系统的需求同样具有个体差异性。本书将引领读者认识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应该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潜在风险因素的了解之上。 评估您的免疫力现状: 我们将提供一套简易的自我评估方法,帮助您初步判断自身免疫力的可能状态。这并非医学诊断,而是引导您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易感冒、伤口愈合慢、疲劳感强、过敏反应增多等,并反思您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核心营养素的免疫赋能: 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动物性与植物性),每日推荐摄入量,以及其在抗体生成、细胞修复中的关键作用。 维生素的免疫力担当: 重点解析维生素A(上皮黏膜健康)、维生素C(抗氧化、淋巴细胞功能)、维生素D(免疫调节)、维生素E(抗氧化)、B族维生素(能量代谢、细胞修复)等在免疫系统中的独特贡献,并指导如何通过食物摄取,避免盲目补充。 矿物质的沉默守护者: 深入探讨锌(免疫细胞发育与功能)、硒(抗氧化、抵御病毒)、铁(氧气运输、免疫细胞活性)、铜(免疫细胞功能)等矿物质对免疫系统的不可或缺性,以及食物选择的策略。 健康的脂肪与免疫系统: Omega-3脂肪酸(抗炎、调节免疫反应)和Omega-6脂肪酸(适量摄入的必要性,警惕失衡),以及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潜在危害。 肠道微生态:免疫力的第二大脑: 肠道菌群与免疫的协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全身免疫系统的平衡。 益生菌与益生元: 优质的益生菌食物(如酸奶、发酵食品)和益生元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的推荐,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构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 膳食纤维的免疫角色: 膳食纤维不仅是肠道菌群的“食物”,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间接支持免疫功能。 第三章:膳食策略:从日常餐桌到免疫升级 理论知识最终需要落实到实践。本章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膳食策略,帮助您将营养学知识转化为日常饮食的行动。 “免疫力食物”的精选与搭配: 蔬菜与水果: 强调色彩丰富、种类多样的原则。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的明星蔬菜(如十字花科蔬菜、深绿色叶菜)和水果(如浆果类、柑橘类)的推荐。 全谷物与豆类: 介绍全麦、糙米、燕麦、藜麦、各种豆类(如黑豆、红豆、扁豆)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提供复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营养素。 优质蛋白质来源: 鱼类(特别是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禽类、瘦肉、鸡蛋、以及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浆、坚果)的合理选择。 健康脂肪的选择: 橄榄油、牛油果、坚果、种子类食物的推荐。 烹饪方式的智慧: 采用蒸、煮、炖、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避免高温油炸产生的有害物质。 “抗炎饮食”原则: 学习如何识别和规避促炎食物(如加工肉制品、精制糖、不健康的食用油),以及如何增加抗炎食物的摄入,从源头控制身体的炎症反应。 餐次安排与规律饮食: 强调规律进食的重要性,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对身体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干扰。 饮水的重要性: 足量的饮水对于身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包括免疫系统的运作。 第四章:超越饮食:生活方式与免疫力的协同 免疫系统的健康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我们的整体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本书将引导您认识到,除了饮食,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是提升免疫力的关键。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充电”的关键时期。探讨睡眠不足对免疫力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的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但过度运动则可能适得其反。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 压力管理: 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介绍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兴趣爱好等。 情绪与免疫: 积极的情绪状态对免疫系统有积极影响。探讨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应对负面情绪。 环境因素: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二手烟、空气污染物等。 第五章:常见免疫力误区与辟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免疫力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误区和不科学的观念。本章将针对一些常见的免疫力提升误区进行澄清和纠正。 “某种食物可以包治百病”的迷思。 “免疫力越强越好”的片面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过度依赖保健品,忽视食物本身的力量。 对抗生素的滥用与免疫力的关系。 结语 提升免疫力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有益身心的旅程。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增强身体的自然防御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本书所提供的,是为您量身打造的免疫力提升路线图。愿您从中获得启发,并将其融入您的日常,让健康长城巍然屹立,守护您和您家人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