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一個注重傳統、堅守經典的劇院,也是一個開放創新、富有藝術創作活力的劇院。此次,由北京人藝策劃,與中國戲劇齣版社閤作編輯齣版《藝術與經營的奇跡——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一書,不僅僅因為四季劇團與北京人藝的淵源,還有著另一層更為重要的意義: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演齣市場,四季劇團不靠國傢資助,年演齣營業額高達16億人民幣,這是一個奇跡。這個劇團的經營理念及成功的管理經驗值得我們藉鑒。
《藝術與經營的奇跡: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作者王翔淺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日本四季劇團的交流使者,她在日本學習戲劇專業,迴國後積極從事中日之間的戲劇交流工作。為《藝術與經營的奇跡: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的創作,她曆時兩年,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日本四季劇團的方方麵麵進行瞭深入細緻的采訪,以求真實地記錄、評介和呈現四季劇團發展的全貌。可以說,如此詳盡地介紹一個海外演齣團體的成長與發展的著書,在國內還是第一部。
無論音樂劇還是話劇,藝術的製作規律在許多方麵是相通的,隻有不斷吸收相互之間的先進經驗,纔是我們共同發展的方嚮。
作者簡介
王翔淺,1990年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職。1992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大學、東京學藝大學,獲戲劇學碩士學位。2004年迴國,從事戲劇交流工作。2000年齣版中文著書《東瀛告白》(中國青年齣版社),列入同期紀實文學暢銷書排行榜,2004年齣版該書日文版。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淺利慶太是日本著名話劇、音樂劇及歌劇導演,也是日本著名音樂劇劇團——四季劇團藝術總監。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淺利慶太為支持在中國發展音樂劇藝術及音樂劇教育事業給予瞭真誠的幫助與閤作。他曾說:“中國的文化藝術影響過日本文化幾百年,現在作為一種迴報,我支持中國發展音樂劇和音樂劇教學事業。”
——戲劇教育傢 徐曉鍾
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在亞洲創造瞭音樂劇的神話,王翔淺女士的這本專著對此做瞭詳盡的描述和解讀。它為中國音樂劇事業的發展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寶貴經驗。
——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會長、著名作麯傢 王祖皆
作為日本近鄰的中國,雖然許多緻力於音樂劇發展的業內人士也曾為此付齣過不少的努力,但十幾年來卻總是形不成一定的規模和態勢,且收效甚微。如果我們能夠細細品讀本書並認真思考一下淺利慶太經營日本四季劇團幾十年的成功經驗,將會從中獲得許多頗為有益且令人深思與迴味的東西,也可看到未來中國音樂劇的齣路與發展方嚮……
——著名音樂評論傢 陳立
翔淺講述的“日本神話”是一個劇團的修行之路,對正糾結於劇團體製改革的人們,可謂一枚“他山之玉”。
——著名演員 濮存聽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四季劇團的秘訣之1:音樂劇的本土化及長期公演
《貓》——日本戲劇界的一次大地震
1.“隻有敢於冒風險的人纔能獲得巨大的收益”
2.三年之間、1000場演齣、100萬名觀眾
3.美國的《貓》結束瞭,日本的《貓》還在繼續
一部音樂劇的成功能帶來什麼
1.票務係統的改革
2.改變戲劇的演齣形態
3.帶動經濟的發展
《歌劇院魅影》:開啓長期公演的新時代
1.第一次租藉劇場的長期公演
2.本土化與最嚴格的復製
3.開創“專用劇場”的新陣綫
《獅子王》:真正的無期限長期公演
1.劇團創立45周年的兩大“事件”
2.7000場與永遠的正在進行時
3.長期公演與常規性公演並行
第二章 四季劇團的秘訣之2:全國公演和企業化運營
走齣東京,在全國各地安傢落戶
1.“每個國民都有平等享受藝術的權利”
2.最大限度地融入當地,變不可能為可能
3.首創“劇場中的劇場”
現代社會裏的“大篷車”式巡演
1.到農村去,到偏遠的地方去
2.戲在旅途,人在旅途
3.全國公演的基地——大町舞美倉庫
雙麵“四季”藝術與經營的完美結閤
1.四季劇團和四季株式會社
2.四季藝術中心裏小跑著工作的人們
3.精細到一根釘子的演齣預算
營銷和宣傳同步
1.組織演員準票的“動員委員會”
2.“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舞颱藝術中心
3.和大企業聯閤聯起手來
4.劇團的對外窗口——宣傳
第三章 四季劇團的秘訣之3:讓觀眾獲得最大的感動
“戲劇是為人們的感動服務的”
1.拿什麼打動你,我的觀眾
2.高質量的演齣是感動觀眾的重要因素
3.在演齣中“製造”感動
在票價上給觀眾創造最好的觀劇環境
1.音樂劇的票價應該定多高?
2.逆流而上,降低票價
3.獲得經濟界大奬的戲劇人
孩子的感動影響其一生
1.“心靈劇場”中的感動
2.共同的理念和感動把企業聯係在一起
3.“心靈劇場”中的風景
四季劇團的大後方——“四季之會”
1.18萬會員的堅強後盾
2.“四季”亮點——和觀眾之間沒有障礙
3.舞颱之外也有感動
第四章 四季劇團的財富之1:演員
敲開四季劇團的大門
1.不問年齡、性彆、國籍的大型招生
2.參加招考是進入“四季”的唯一途徑
3.“三次應試沒有被錄取的人,我建議你放棄這個職業”
音樂劇演員是這樣煉成的
1.訓練是通嚮舞颱的唯一捷徑
2.“一嗇不準,請你離開!”
3.嚴格,甚至嚴酷
沒有明星的劇團
1.不要“明星主義”,奉行“作品主義”
2.不提前公布演員錶,以作品的感動為優先
3.不涉足影視,做真正的“明星”
劇團是一個競爭的社會
1.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麵試
2.誰都有機會成為主演
3.A、B製之間的“競爭”
4.退團的演員們
5.演員的收入
挑戰各種角色的演員纔能成長
1.“身兼數角”的演員們
……
第五章 四季劇團的財富之2:劇目
第六章 四季劇團的財富之3:劇場
第七章 四季劇團的根基:話劇
第八章 四季劇團與中國
第九章 四季劇團的掌門人:淺利慶太
後記
精彩書摘
四季劇團之所以能夠“齣奇製勝”,其信心來自多年在日本全國演齣打下的根基,以及從以往幾部音樂劇的製作中所形成的運營機製。引進《獅子王》的1998年,《美女與野獸》在短短三年中已經演齣瞭1900餘場,觀眾達到210萬人!
通過《美女與野獸》的愉快閤作,《獅子王》的版權洽談十分順利,雙方隻用瞭不到10分鍾便達成瞭共識,成為四季劇團海外版權史上的美談。
時光荏苒,2008年,《獅子王》在東京進入10周年公演時,迪士尼戲劇製作公司的總裁托馬斯·舒馬赫特意發來賀詞:“當年和淺利慶太先生見麵的時候,得知《獅子王》的海外首演地將是日本,令我十分興奮。淺利先生和我都確信它將得到日本觀眾的喜愛,卻沒有想到它在日本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
如果說評論界對《美女與野獸》的“過於迪士尼化”還略有微詞,《獅子王》則大大超過瞭業界人士和觀眾的想象。據說當年迪士尼的埃斯納總裁決定將動畫片《獅子王》改編成音樂劇時,大多數部下都錶示瞭改編的睏難。埃斯納卻果斷地說:“我不想聽部下對我講述睏難,隻有兩個字:去做!”就任迪士尼戲劇製作公司總裁的托馬斯·舒馬赫領命後,大膽任用瞭當年剛剛嶄露頭角的女導演茱莉·泰默,認定擁有卓越想象力的茱莉能使《獅子王》獲得成功。
美國齣身的女導演茱莉-泰默從10歲開始參與戲劇活動,多國的留學經驗大大開拓瞭她的眼界。在《獅子王》的籌備工作中,她集導演、服裝和麵具設計於一身,恢弘的非洲熱帶圖景中加入瞭印度尼西亞的“影繪”和日本的傳統技能“文樂”等手法,使《獅子王》成為適閤歐美和亞洲各國演齣的世界級大作。加上艾爾頓-約翰的作麯、蒂姆·萊斯的作詞,使得一部《哈姆雷特》式的復仇劇,演變為一部小獅子辛巴的成長史詩和對生命生生不息的謳歌。
《獅子王》1997年10月15日起在美國百老匯上演後,立刻齣現瞭演齣票預定到一年後的盛況。7個月後的1998年5月15日,四季劇團在東京召開瞭日文版《獅子王》的製作發布會。同年7月,在托尼奬中斬獲導演奬和服裝設計兩大奬項的茱莉-泰默率領她的工作人員們來到日本,和四季劇團一起舉辦瞭大型演員招考。9月23日,四季劇團“春”、“鞦”兩劇場舉行落成慶典。12月20日,《獅子王》的日本公演在“春”劇場開幕。當天,日本的皇太子夫婦特意前來觀看,四季劇團的高水平演齣,又一次得到觀眾和媒體的贊譽。
經過瞭《貓》的臨時帳篷劇場、《歌劇院魅影》的長期租賃劇場之後,四季劇團又給自己提齣瞭新的挑戰——固定在一個劇場,無期限地上演同一個劇目。這一次,四季劇團將劇目選定在《獅子王》上。人們不禁要問:這頭世界的“雄獅”,究竟能在“春”劇場落戶多久?
……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藝術與經營的奇跡: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且不包含原書的具體情節: --- 圖書簡介:藝術與經營的奇跡:淺利慶太和他的四季劇團 在二十世紀中葉的日本,戲劇界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傳統劇場的陳舊模式與新興商業力量的衝擊,使得藝術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憑藉對戲劇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對商業運營的敏銳洞察,開創瞭一個影響深遠的文化現象——四季劇團。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這一獨特機構的誕生、發展曆程及其核心理念,探尋其如何在藝術的純粹追求與商業市場的殘酷現實之間,成功架設起一座穩固的橋梁。 時代洪流中的藝術探索 本書首先將讀者帶迴到戰後日本文化復蘇的關鍵時期。彼時,西方戲劇思潮湧入,本土藝術形態亟待革新。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季劇團的創始人,一位對戲劇抱有近乎宗教般虔誠的藝術傢,敏銳地察覺到,要讓戲劇真正紮根於大眾生活,而非僅僅停留在精英階層的小眾消遣,就必須實現藝術錶達與大眾接受度的完美平衡。 我們審視瞭創始人早期的藝術追求與他所麵臨的睏境。他如何從對文本的癡迷,轉嚮對完整舞颱體驗的構建?早期劇團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打磨劇目,建立起一套獨特的排練體係和演員培養模式?這些早期的探索,為劇團日後長盛不衰奠定瞭堅實的藝術基石。 商業邏輯與藝術精神的融閤 本書的重點在於剖析四季劇團如何成功地將一套嚴謹、高效的商業運營邏輯,植入到高度個人化、主觀性強的藝術生産流程中。這絕非簡單的市場迎閤,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 我們詳細探討瞭四季劇團在劇目選擇上的“雙軌製”策略:一方麵,堅持引進和改編世界經典名劇,確保藝術水準和主題深度;另一方麵,積極投入原創劇目的孵化,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藝術錶達。這種平衡策略,不僅豐富瞭劇團的藝術版圖,更重要的是,確保瞭其産品在市場上的持續吸引力。 在運營層麵,本書深入分析瞭劇團在票務管理、劇場空間運營以及品牌建設方麵的創新舉措。他們如何打破傳統一票難求或門可羅雀的極端局麵?如何通過建立固定的演齣季製度和會員體係,培養齣忠誠且穩定的觀眾群體?這些實踐,為後世的文化産業運營提供瞭寶貴的案例參考。劇團構建的垂直整閤模式——從演員的選拔、培訓、演齣到劇場的維護,形成瞭一個封閉而高效的生態係統——是其商業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 人纔的熔爐:獨特的演員培養體係 任何偉大的劇團,其生命力皆在於其演員隊伍。四季劇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近乎軍事化管理的“養成體係”。本書將詳盡描述這一體係的結構與哲學。 這套體係強調的並非僅僅是聲樂、舞蹈和錶演技巧的全麵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演員對舞颱的敬畏心、對角色的深度理解以及極強的集體主義精神。我們探討瞭這一體係如何篩選齣具有潛力的年輕人,並通過長期的、全方位的訓練,將他們塑造成能夠適應不同風格、不同體量演齣的“多麵手”。這種對人纔培養的長期主義投入,確保瞭劇團在核心藝術生産力上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跨越地域與文化的傳播力 隨著劇團規模的擴大,如何保持其核心精神在不同地域擴張中的一緻性,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本書追蹤瞭四季劇團在日本國內建立多個常設劇場的曆程,並分析瞭他們在海外交流演齣中所采取的策略。 他們如何巧妙地處理文化差異,使跨國界的經典劇目既能保持原作的精髓,又能觸動日本觀眾的心弦?這種“在地化”與“國際化”的辯證統一,是理解其文化影響力的關鍵。劇團不僅僅是在演齣戲劇,他們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美學和對精益求精的追求。 遺産與未來:持續的啓示 在探討其輝煌成就的同時,本書也客觀地審視瞭劇團在發展過程中所必然麵臨的繼承與變革問題。一個由強勢領導者建立起來的帝國,如何應對創始人光環逐漸褪去後的挑戰?藝術風格的固化與市場口味的變遷之間,新的張力將如何體現? 《藝術與經營的奇跡》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一個劇團興衰史的記錄,它更是一份關於如何將高雅藝術注入時代脈搏,如何用嚴謹的經營策略支撐藝術夢想的深度商業人文報告。它為所有緻力於文化創意産業的經營者、藝術傢和研究者,提供瞭一個觀察“奇跡”如何從願景變為現實的獨特窗口。閱讀本書,我們將見證一個信念如何通過不懈的實踐,重塑一個國傢的藝術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