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的实力会在谨慎的使用中增强,我们的安全源自我们正义的事业、榜样的力量,以及谦逊和克制的优良品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表示:“美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所有紧迫问题,同样,离开了美国的力量,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运用被称为‘巧实力’的战略,运用我们能够支配的各种手段。”2007年,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要求美国政府增加在外交、经济援助、传播等领域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因为仅靠军队无法保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他指出,当时美国的年度军费支出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而国务院却只有360亿美元的预算。他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阐明,我们为什么应该增强运用软实力的能力,为什么应该更好地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实力的未来(约瑟夫·奈)
评分门洪华,1969年10月生,山东省人,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大国战略丛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国海外利益研究丛书》主编。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2011年)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主要著作有《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等专著6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3部,《中国改变世界》等主编、合著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
评分应对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沈大伟)
评分门洪华,1969年10月生,山东省人,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大国战略丛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国海外利益研究丛书》主编。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2011年)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主要著作有《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等专著6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3部,《中国改变世界》等主编、合著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
评分门洪华,1969年10月生,山东省人,山东大学文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1998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大战略研究丛书”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战略传统丛书”主编、“大国战略丛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国海外利益研究丛书》主编。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2011年)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主要著作有《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等专著6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3部,《中国改变世界》等主编、合著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
评分实力的未来(约瑟夫·奈)
评分实力的未来(约瑟夫·奈)
评分《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评分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关键时刻:美国精英眼中的中国、美国与世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