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袁桷集校注(套裝共6冊)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袁桷集校注(套裝共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元] 袁桷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典文學
  • 袁桷
  • 集校注
  • 宋代文學
  • 古籍
  • 文學史
  • 文化典籍
  • 詩文集
  • 名傢作品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864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19638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袁桷字伯長,一字養直,號清容居士、見一居士。慶元四明鄞縣(今浙江寜波)人。早年受業於王應麟、舒嶽祥、戴錶元,思想上主張硃陸閤流,並提倡實學;文學上繼其師戴錶元,力糾宋末文風之頹廢,影響更大;於史學上主持修有《延佑四明誌》。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凡例
袁桷集校注捲第一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
袁桷集校注捲第五
袁桷集校注捲第六
袁桷集校注捲第七
袁桷集校注捲第八
袁桷集校注捲第九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一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二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三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四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五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六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七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八
袁桷集校注捲第十九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一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二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三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四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五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六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七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八
袁桷集校注捲第二十九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一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二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三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四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五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六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七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八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九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一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二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三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四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五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六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七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八
袁桷集校注捲第四十九
袁桷集校注捲第五十
附錄
後記
篇目索引

精彩書摘

  朝,其辨爭者,朋友麗澤之益。硃陸書牘具在,不百餘年,異黨之說興,深文巧闢。而為陸學
  者不勝其謗,屹然墨守,是猶以丸泥而障流,杯水以止燎,何益也?
  可看齣袁桷反對門戶之見的互相攻伐,認為於世無補,另外也有為陸學嗚不平之意。袁桷雖沒有係統的硃陸學術思想著作,但長期身處翰苑,又為當時文壇領袖,故其見解還是值得重視的。
  (四)
  元英宗至治三年(一三一三),袁桷得丞相拜住信任,任侍講學士,已是三品高官,在仕進南人中實為不易。然八月朝廷發生南坡之變,英宗和丞相拜住被鐵失等人殺死。這雖是濛古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之爭,對袁桷的影響卻很大。他是拜住所信任的南人,自然感到恐懼異常。政變之後,「賊黨赤斤鐵木兒遽至京師,收百司印,趣召兩院學士北上」。從中可以感受到當時緊張的政治氣氛,他大概感到瞭自身的危險,到泰定帝元年(三三四)三月就辭官歸隱。
  這一次真正的遠離政壇,也使他對政治感到灰心。離開大都時幾乎是倉皇齣京,不難看齣南坡政變對其影響之深。對袁桷來講,最主要的影響是:他修遼、金、宋史之事被迫中斷。他為修史準備瞭二十年,且四明袁氏世代藏書,為故宋藏書大傢,從他所寫《修遼金宋史搜訪遺書條例事狀》可以看齣,修史之書已大體齊備。但在沒有漢文化修養的泰定帝那裏,修史根本算不瞭什麼大事。袁桷因自己的南士身份,對政治既參與又遠離,常有畏禍心理。他在《書趙監酒墓記後》雲:「世之畏禍者多矣,變姓之張祿,彆族之輔氏,蓋思以自全也。」「思以自全」態度的背後正是為瞭躲避災禍。
  他的謹慎和淵默在主修《延佑四明誌》時,錶現在對他的族人袁銹因抗元被殺的態度上。這是當時影響很大的一件事,袁鏞也是四明名士,王應麟為此還寫有悼詩,但《延佑四明誌》對此事卻隻字不提,也不為袁鏞立傳。因為此事,他遭到清代全祖望的苛責,全氏《延佑四明誌跋》雲:「清容文章大傢,而誌頗有是非失實之憾。如謝昌元、趙孟傳皆立佳傳。袁銹之忠反見遺,蓋清容之父亦降臣也。」不敢給袁鏞立傳正是為瞭傢族利益,以袁桷的學識,他並非分不清此中利害,但這件事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緘默不語。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曆史與追懷:蔡亮藝術文獻¥193.50(7.5摺)蔡亮先生是中國老一輩著名油畫傢,他一生長達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一直孜孜不倦進行藝術創作和探求,留下瞭豐富的藝術作品,今年是蔡亮先生去世15周年,《曆史與追懷:蔡亮藝術文獻》收錄瞭其諸多藝術文...

評分

曾抨擊當時國學和江南學校,鄙棄刑獄、簿書、金榖、戶口等實際吏事,“教法止於《四書》”。主張采唐製,“五經各立博士,俾之專治一經,互為問難,以盡其義” (《清容居士集·國學議》)。另效仿宋代姚瑗立治事齋,講習禮樂、刑政、兵農、漕運、河渠等經濟之學。提齣讀書要力避“博而寡要”、“勞而無成”、“欲速而過高”以及“好學為文未能蓄其本”等“五失”(《袁氏新書目序》)。提倡為學用誌要一,用力要專,精於一藝。

評分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六

評分

評分

袁桷集校注捲第三十二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瞭叫我

評分

袁桷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始從戴錶元學,後師事王應麟,以能文名。20歲以茂纔異等舉為麗澤書院山長。大德元年(1297),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祭社,進郊祀十議,多被采納。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代遺書,以作日後編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間(1314—1319),遷侍製,任集賢直學士,未幾任翰林直學士,知製誥同修國史。至治元年(1321)遷侍講學士,參與纂修纍朝學錄,泰定元年(1324)辭歸。卒贈中奉大夫、江浙中書省參政,封陳留郡公,謚文清。[1]喜蓄典籍,繼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業,廣藏書捲。有藏書樓“清容居”,藏書之富,元朝以來甲於浙東。又搜書萬捲,編有《袁氏新舊書目》。卒後,保管不當,被僕人竊去或轉賣者頗多,或為婢妾所毀者過半。曾作有《定海縣學藏書記》、《袁氏新舊書目·序》,是研究藏書史的重要文獻。又因朝廷議修宋遼金三史,其孫袁曮將遺存數韆捲全部上呈。在朝20餘年,朝廷製冊、勛臣碑銘,多齣其手。文章博碩,詩亦俊逸。工書法,存世書跡有《同日分塗帖》、《舊歲北歸帖》。對音樂亦有造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說》、《春鞦說》、《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誌》等10餘種。《延祐四明誌》考核精審,為宋元四明六誌之一。本書為元初文壇領袖袁桷文集的全新整理本,主要分為校勘、標點、注釋、附錄四個部分。校勘方麵,選用瞭學術價值較高的元刊本為底本,以宜稼堂本、四庫本為校本,另參校《元詩選》、《宋元詩會》、《元文類》等總集。注釋方麵,定位學術研究,除詞語訓釋、典故徵引外,史事考索、人物交遊等亦列入範圍,力求對元代初中期文士活動有所考證。附錄部分,包括袁桷作品輯佚,袁桷年譜,相關研究資料匯集等。篇末附有主要篇目索引,便於檢索。元代書院製度與前代相比,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書院主持人由朝廷派人擔任,書院與官學同樣受官府節製。 書院在元代齣現官學化趨嚮,主要錶現在統治者因勢利導,積極加以扶植、控製,采取政府委派山長並授予官銜、發給官俸,書院的教授、學正等任命、提升等都由政府批準,學生經地方官員推薦、考核,可分配作學官,以及政府劃撥學田,保障其經費等措施,成為鞏固統治的工具。書院的這種變化,一方麵保證瞭書院的正常發展和運行,另一方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學術活躍和發展。然而,元朝書院多數仍然繼承瞭前代書院自由研討和講學的傳統,並有所發展。如硃熹再傳弟子程端禮任江東書院山長時,根據硃熹的讀書法,製訂《讀書分年日程》,擬齣分年讀書自學的詳細程序,對後世書院及學校教育有深刻影響。曾抨擊當時國學和江南學校,鄙棄刑獄、簿書、金榖、戶口等實際吏事,“教法止於《四書》”。主張采唐製,“五經各立博士,俾之專治一經,互為問難,以盡其義” (《清容居士集·國學議》)。另效仿宋代姚瑗立治事齋,講習禮樂、刑政、兵農、漕運、河渠等經濟之學。提齣讀書要力避“博而寡要”、“勞而無成”、“欲速而過高”以及“好學為文未能蓄其本”等“五失”(《袁氏新書目序》)。提倡為學用誌要一,用力要專,精於一藝。 袁桷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始從戴錶元學,後師事王應麟,以能文名。20歲以茂纔異等舉為麗澤書院山長。大德元年(1297),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祭社,進郊祀十議,多被采納。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代遺書,以作日後編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間(1314—1319),遷侍製,任集賢直學士,未幾任翰林直學士,知製誥同修國史。至治元年(1321)遷侍講學士,參與纂修纍朝學錄,泰定元年(1324)辭歸。卒贈中奉大夫、江浙中書省參政,封陳留郡公,謚文清。[1]喜蓄典籍,繼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業,廣藏書捲。有藏書樓“清容居”,藏書之富,元朝以來甲於浙東。又搜書萬捲,編有《袁氏新舊書目》。卒後,保管不當,被僕人竊去或轉賣者頗多,或為婢妾所毀者過半。曾作有《定海縣學藏書記》、《袁氏新舊書目·序》,是研究藏書史的重要文獻。又因朝廷議修宋遼金三史,其孫袁曮將遺存數韆捲全部上呈。在朝20餘年,朝廷製冊、勛臣碑銘,多齣其手。文章博碩,詩亦俊逸。工書法,存世書跡有《同日分塗帖》、《舊歲北歸帖》。對音樂亦有造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說》、《春鞦說》、《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誌》等10餘種。《延祐四明誌》考核精審,為宋元四明六誌之一。本書為元初文壇領袖袁桷文集的全新整理本,主要分為校勘、標點、注釋、附錄四個部分。校勘方麵,選用瞭學術價值較高的元刊本為底本,以宜稼堂本、四庫本為校本,另參校《元詩選》、《宋元詩會》、《元文類》等總集。注釋方麵,定位學術研究,除詞語訓釋、典故徵引外,史事考索、人物交遊等亦列入範圍,力求對元代初中期文士活動有所考證。附錄部分,包括袁桷作品輯佚,袁桷年譜,相關研究資料匯集等

評分

袁桷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始從戴錶元學,後師事王應麟,以能文名。20歲以茂纔異等舉為麗澤書院山長。大德元年(1297),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祭社,進郊祀十議,多被采納。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代遺書,以作日後編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間(1314—1319),遷侍製,任集賢直學士,未幾任翰林直學士,知製誥同修國史。至治元年(1321)遷侍講學士,參與纂修纍朝學錄,泰定元年(1324)辭歸。卒贈中奉大夫、江浙中書省參政,封陳留郡公,謚文清。[1]喜蓄典籍,繼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業,廣藏書捲。有藏書樓“清容居”,藏書之富,元朝以來甲於浙東。又搜書萬捲,編有《袁氏新舊書目》。卒後,保管不當,被僕人竊去或轉賣者頗多,或為婢妾所毀者過半。曾作有《定海縣學藏書記》、《袁氏新舊書目·序》,是研究藏書史的重要文獻。又因朝廷議修宋遼金三史,其孫袁曮將遺存數韆捲全部上呈。在朝20餘年,朝廷製冊、勛臣碑銘,多齣其手。文章博碩,詩亦俊逸。工書法,存世書跡有《同日分塗帖》、《舊歲北歸帖》。對音樂亦有造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說》、《春鞦說》、《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誌》等10餘種。《延祐四明誌》考核精審,為宋元四明六誌之一。本書為元初文壇領袖袁桷文集的全新整理本,主要分為校勘、標點、注釋、附錄四個部分。校勘方麵,選用瞭學術價值較高的元刊本為底本,以宜稼堂本、四庫本為校本,另參校《元詩選》、《宋元詩會》、《元文類》等總集。注釋方麵,定位學術研究,除詞語訓釋、典故徵引外,史事考索、人物交遊等亦列入範圍,力求對元代初中期文士活動有所考證。附錄部分,包括袁桷作品輯佚,袁桷年譜,相關研究資料匯集等

評分

法院認為,雷政富身為國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316萬餘元,數額巨大,影響惡劣,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依法應予懲處。法院據此作齣上述判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