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通过这种书可以深入了解城管的具体情况,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希望以后能多看到此类的书上市,《我是城管》是一部树立“新城管”形象、拷问“好官员”良心的振聋发聩之作,该作品首家在《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2012年第1、4、12期发表,先后被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新民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江西日报》、北京电台、广东电台等几十家媒体连载、播出、重点报道,在全国读者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读完作者手稿,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读罢长篇散文《我是城管》,头脑中依次而迅速地产生两种联想:首先联想到的是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和《撞车》;随之联想到的是——《我是城管》如同一份起诉书。”
评分听上去,就像是对初恋的态度一样。
评分就突然联想到亚鹰兄的长篇散文《我是城管》。周亚鹰的城管局长当得很“憋屈”,用他给县委书记的《辞职报告》的话说,就是“已经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这绝非是一位热爱生活且具备诗性审美特质的“文化人”的初衷,是现实需要和责任驱使让这位年轻的城管局长想“用心”当好局长却自认为没有当好局长而产生纠结。我想他作为一身有着正气、正义的文化人,本不愿意接受这种“极难、琐碎、繁杂”的工作岗位,而组织信任和责任意识又使他接受了这个岗位。要干就要干好,但履职过程中他遇到了层出不穷的矛盾问题。比如制度障碍。一个县级的城管,城市管理无法可依,有法也依不了,就一个“人力三轮车能不能安装电瓶”的问题,虽然新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人力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可是,执法主体是交警,又不是城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就连路灯没电,人们都要找到城管,可是那是供电部门的事。除此,还有人情规则。这类事情在《我是城管》中表现最多,也最让周亚鹰头痛。包括领导说情、商人行贿甚或威胁,以及亲人朋友的不理解,等等。一个一心一意想做点事的领导干部,也不乏智慧和才智,可就是在办事过程中总遇到这些挥之不去的“人情潜规则”。如果亚鹰是一个对自己能稍稍降低一下要求的基层官员,倒也可能做得圆通一些,但他偏偏就是一个多读了点书、做不了“野蛮事”的“文明人”,有良知的人。这就痛苦了!所以,“自从当了城管后,我的快乐少了,愤慨多了”;自从当了城管后,他怕风、怕雨、怕冷、怕热,再怕手机响;自从当了城管后,“声音长期呈沙哑状态,常常将余怒带回家中”……于是有一天,亚鹰终于拿起了笔。
评分评分
评分
不错哦,没有推荐错!
评分评分
还可以吧 挺好的 还没看
评分很多年后,马尔克斯会把这些主题一再呈现,只是改头换面,而且披上他的魔幻幕布。但在《枯枝败叶》里,他像是怕第二天世界就会毁灭似的,风风火火,把一切都写了。他搭进了一切技巧,非只如此;他仿佛要把一生要抒写的主题和人物,全部挤在一部短小说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