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盛传一百多年的不朽巨著,流转一个世纪的诗词经典。
20世纪中国具影响力的诗词力作
“人生唯美三境界”盛传大江南北
精心汇集国学大师珍稀手稿,完整重现其本人亲手删改后的64则《人间词话》原本以及剔除掉的49则删稿。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1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间词话(精装插图本)》精心汇集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现存于世的珍稀手稿,将王国维本人亲手删改后的64则《人间词话》原本及剔除掉的49则删稿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近代中国*早试图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学者,中国人心中*耀眼的国学巨匠之一。其所著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诗人纯净的灵魂被束缚在尘世间的忧伤中难以解脱,*终王国维选择在其人生*为辉煌时投湖自尽,一颗国学明星陨落在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波之间。
内页插图
目录
《人间词话》原稿卷首的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卷上
人间词话
卷下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
附录
自编人间词话选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人间词话补遗
王国维生平
精彩书摘
【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1]“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初稿为“不期工而自工”。
蝶 恋 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1]
[1] 原稿上,这则词话的大多数字旁边都加圈。
踏 莎 行
〔宋〕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颖亭留别》,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原稿在“何者为物”下删去:“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肆】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1]
[1]原稿上,这则词话的每个字旁都加圈。
颖亭留别
〔金〕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伍】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1]。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2]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3]。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1]原稿以下有:“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2]原稿无“及美术”三字。
[3]原稿以下删去“或遗其一部。”
水槛遣心
〔唐〕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1],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1]“喜怒哀乐”四字,原稿上为“感情”。
玉 楼 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柒】“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王楼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天 仙 子
〔宋〕张 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翠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也。
[1]“优劣”原稿为“高下”。
后 出 塞
〔唐〕杜 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玖】严沧浪严羽《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浣 溪 沙
〔宋〕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鸯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壹】太白李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1]。后世唯范文正范仲淹之《渔家傲》,夏英公夏竦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1] 原稿此句为“独有千古”。
忆秦娥
〔唐〕李 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壹壹】张皋文张惠言谓:飞卿温庭筠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刘熙载谓:“飞卿温庭筠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渔 家 傲
〔宋〕范仲淹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壹贰】“画屏金鹧鸪”《更漏子》,飞卿温庭筠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菩萨蛮》,端己韦庄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1]冯延巳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菩萨蛮》,殆近之欤?
[1]原稿此处为:“‘莫雨潇潇郎不归’,当是古词,未必即白傅所作。故白诗云:‘吴娘夜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更不闻。’”后删去。
更 漏 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壹叁】南唐中主李璟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山花子》,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山花子》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山 花 子
〔五代南唐〕李 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壹肆】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已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
喜 迁 莺
〔宋〕夏 竦
霞散绮,月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壹伍】词至李后主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相 见 欢
〔南唐〕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壹陆】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李煜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1]
[1]原稿下删:“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
浪 淘 沙
〔南唐〕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壹柒】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1]。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李煜是也。
[1]原稿先作“不可不知世事”。后改为“不可不阅世”。
菩 萨 蛮
〔五代前蜀〕韦 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壹捌】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李煜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赵佶《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李煜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燕 山 亭
〔宋〕赵 佶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雕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壹玖】冯正中冯延巳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1]。与中、后二主李璟、李煜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1]原稿以下为:“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菩 萨 蛮
〔五代南唐〕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韦应物之“流萤渡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孟襄阳孟浩然之“疏雨滴梧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引,不能过也。
醉 花 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贰壹】欧九欧阳修《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晁无咎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浣 溪 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贰贰】梅圣俞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刘熙载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冯延巳《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欧阳修一生似专学此种。
苏 幕 遮
〔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贰叁】人知和靖林逋《点绎唇》、圣俞梅尧臣《苏幕遮》、永叔欧阳修《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冯延巳“细雨湿流光”《南乡子》五字,皆能摄[1]春草之魂者也。
[1]“摄”字初稿为“得”,后改成“写”,最后改为“摄”。
点 绛 唇
〔宋〕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贰肆】《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晏殊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湖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贰伍】“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经·小雅·节南山》,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陶渊明《饮酒》之二十,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似之。
……
《人间词话》(精装插图本)图书简介 溯流而上,寻觅词之真境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词,以其婉转的韵律、深邃的情感,以及对人间万象的细腻描摹,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人间词话》,这部由近代文学巨擘王国维倾注毕生心血的词学著作,更是将对词的理解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一部理论批评的典籍,更是一扇通往词之真境的窗口,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感受词句背后那 pulsating 的生命力与不朽的艺术魅力。 此次奉献于诸位案头的,是《人间词话》的精装插图本。这不仅仅是对一部经典文本的简单复制,更是一次对王国维思想与词之美学的深度致敬与全新演绎。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融入了精心挑选的、与词境高度契合的精美插图,力图在视觉与文字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对话,让读者在品读文字之余,更能获得一场感官的盛宴。 什么是《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顾名思义,是王国维在“人间”——即现实生活、世俗情怀中,对“词”这一文学体裁进行品鉴、评论、归纳与升华的结晶。它诞生于一个时代风云变幻的转折点,既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深厚传统的影响,也吸收了西方哲学、美学的新思潮。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打破了以往词学评论的诸多窠臼,构建起一套更为系统、更为深刻的词学理论体系。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境界”说。“境界”二字,非语言所能尽,却又是王国维评价词作高下的核心标准。他认为,优秀的词作,能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更能达到“以物观我,故物皆著物之形”的更高境界。这是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是一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浑然天成。王国维通过对大量词作的分析,将这种“境界”具象化,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从“创造之境”到“欣赏之境”,层层递进,将词的艺术境界梳理得清晰而透彻。 《人间词话》的价值所在 开创性的理论体系: 《人间词话》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理论上的突破。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划分,以及对词人情感抒发方式的独到见解,至今仍是词学研究的基石。他提出的“成大业者,必有三种境界”,更是将词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联系起来,具有普适性的启示意义。 精湛的文本分析: 王国维并非空谈理论,他的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对大量优秀词作的细致入微的品评之上。从诗经、楚辞的源头,到唐宋词的辉煌,再到元明清的变迁,他一一梳理,选取代表性的篇章,分析其艺术手法,揭示其深层意蕴。这些分析,不仅是对词作的解读,更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探寻。 融合中西的学术视野: 《人间词话》并非泥古不化之作。王国维深受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影响,他将西方美学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巧妙地融入到中国古典诗学的语境中,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以新的生命力。这种中西合璧的学术视野,使得《人间词话》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深厚的人生哲思: 词,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文学体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将词的艺术与人生哲学紧密结合。他所提出的“三种境界”,不仅仅是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更是对人生进取、磨砺意志的深刻启示。可以说,阅读《人间词话》,也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精装插图本的独特魅力 此次出版的精装插图本,是在理解并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艺术再创造。我们深知,文字的魅力需要视觉的辅助来得以更完美的呈现。因此,我们甄选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插图,这些插图: 意境契合: 插图的风格与内容,都力求与词句所描绘的意境相得益彰。无论是孤寂的秋声,缠绵的春雨,还是雄浑的山河,亦或是细腻的情感,我们都通过画面,试图让读者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风格多样: 我们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同时也不乏现代艺术的灵动。从工笔的细腻,到写意的洒脱,从山水的磅礴,到人物的传神,插图风格的多样性,力求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并丰富阅读体验。 点亮文字: 插图并非简单地填充空白,而是与文字进行互动。它们如同一个个视觉的注释,为抽象的文学意象注入鲜活的生命,让那些曾经只能在想象中勾勒的画面,变得触手可及。 提升收藏价值: 精装的装帧,不仅体现了对这部经典的尊重,更赋予了其更高的收藏价值。精美的纸张、考究的印刷,配合精心设计的版式,使得本书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 阅读《人间词话》(精装插图本)的几重体验 学术的深度: 您将跟随王国维的脚步,深入领略词的本质,理解“境界”的含义,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这对于文学爱好者、研究者,乃至任何希望提升审美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术启蒙。 艺术的广度: 您将接触到王国维所评析的、跨越数个朝代的经典词作,从李煜的亡国之痛,到苏轼的旷达豪迈,再到辛弃疾的悲愤慷慨,感受不同词人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风格。 情感的共鸣: 词,是情感的载体。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您会被那些跨越千年的情感所打动,与词人产生深刻的共鸣,体会那份“一样花开,不一样的心情”的细腻与深沉。 视觉的盛宴: 精美的插图将带领您穿越时空,亲临词中所描绘的场景,感受那山水之美,人物之情。文字与画面交织,为您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享受。 人生的启迪: 王国维的人生哲学,通过对词境的阐释,得到了升华。在品读本书时,您或许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奋斗、挫折与超越的深刻理解,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致读者 《人间词话》(精装插图本),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对美学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对人生境界的追寻。我们希望,通过这本凝聚了心血的图书,能让您: 重新认识词: 摆脱对词的刻板印象,发现词的无穷魅力与深刻内涵。 提升审美能力: 在文字与画面的双重引导下,感受中国古典艺术的博大精深。 体悟人生哲理: 从词人的悲欢离合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力量。 愿您手捧此书,沉醉于词的海洋,感悟人间至味。在这精装插图的世界里,让文字与色彩一同流淌,带您抵达那片属于词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纯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