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分析,對中國中古曆史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瞭再探索,認為中外學者習稱的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實際上隻存在於東晉一朝;門閥政治是皇權政治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齣現的變態,具有暫時性與過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門閥土族與皇權的共治。本書不落以婚宦論門閥士族的窠臼,對中國中古政治史中的這一重要問題提供瞭精闢的見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評分此後,各地的共産黨人,如北京的李大釗,直隸的韓麟符、於方舟,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山東的王盡美等人,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在歐洲,旅歐的共産黨員和青年團員80多人於1923年6月全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年11月,國民黨旅歐支部在法國裏昂舉行成立大會,新選舉的評議部有半數成員是共産黨人。
評分一本給史學專業用的近代史教材,內容比較豐富。可是個人認為有些觀點還是有待商榷。我更希望教材的研究性和啓發性強一些。
評分在一般中國人的印象中,中國的近代是突然到來的:傳統教科書都強調1840年*戰爭的指標性意義,當時這個已昏睡百年的帝國被洋人的槍炮驚醒,從此不情願地被人卡著脖子、步履蹣跚地拖進現代化的角鬥場,從而與其過往的悠久曆史産生一個深刻的斷裂。
評分在一般中國人的印象中,中國的近代是突然到來的:傳統教科書都強調1840年*戰爭的指標性意義,當時這個已昏睡百年的帝國被洋人的槍炮驚醒,從此不情願地被人卡著脖子、步履蹣跚地拖進現代化的角鬥場,從而與其過往的悠久曆史産生一個深刻的斷裂。
評分在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排除重重障礙,積極推進國民黨的改組工作。為瞭具體籌劃改組工作,孫中山聘請鮑羅廷擔任國民黨組織教練員(後又聘為政治顧問)。他還任命廖仲愷、汪精衛和共産黨員李大釗等五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10月25日,國民黨改組特彆會議在廣州舉行。28日,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孫中山委任廖仲愷、鬍漢民和共産黨人譚平山等九人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李大釗等五人為候補執行委員。
評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連串的慘敗。它們是國人心頭迄今仍未愈閤的傷口——失敗者總是難以釋懷,那種怨恨與悲憤,仍在時時浮現。少年時我總想迴避這段慘痛的曆史,然而年事漸長後慢慢意識到:正是這一連串的慘敗,纔迫使中國社會在痛苦的全麵危機之中艱難地完成瞭轉型。失敗導緻的危機越深重,尾隨而至的變革就越激進。本書還指齣瞭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即近代史上的軍事或外交勝利,往往導緻一個消極後果,即保守勢力的抬頭。例如1881年曾紀澤的外交勝利和1899年成功拒絕意大利租藉三門灣,都造成清議派士大夫過分自信,使他們誤以為隻要強硬對外,洋人終將退讓。這種建立在對實力的錯誤估計之上的盲目樂觀,是中法戰爭和義和團事變中中國失敗的重要因素。
評分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齣《中央通告第十三號》,要求全體共産黨員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要求各地黨組織爭取做到每省有一名共産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代錶,齣席即將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中共中央、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還召開聯席會議,製定瞭黨、團員在參加國民黨一大時的統一行動方針。
評分這本教材是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之一,作者都是業界的知名學者,質量是有一定保障的。編寫時,吸收瞭史學界的最新成果,對一些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書後有參考書目和索引。在教材裏麵,是不錯的一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