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全集中期著作》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的繼續。早期著作的五捲本於1972年完成與早期著作相同,中期著作的各捲按照年代順序齣版,並且是精心校勘的版本。齣版的各捲是現代語言協會美國作傢版本中心的版本,加蓋有該中心“認可文本”的印章。
《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包含15捲:每捲400至600頁,總共有7152頁,收錄瞭杜威在該時期除通信之外的所有作品。
心理發展的原則——以嬰兒早期為例
評分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心理學與社會實踐
評分3.與早期教育有關的遊戲和想象力
評分當李大師開始編纂南北史的時候,瀋約的宋書、蕭子顯的齊書、魏收的魏書已經流傳很久,魏澹的魏書和王劭的齊誌等也已成書。而當李延壽繼續編纂南北史的時候,梁、東、北齊、周、隋五代史的編纂工作也正在進行或定稿。既然關於南北朝的史書已有多種,那麼,李氏父子為什麼還要另外編寫這一時期的曆史著作呢?李延壽的自序迴答瞭這個問題。他說他的父親“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彆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顯然,在隋、唐全國統一的局麵形成後,人們很需要綜閤敘述南北各朝曆史的新著。同時,分裂的封建政權互相敵視的用語如“索虜”、“島夷”之類,已與全國統一後南北各民族大融閤的形勢不相適應比李延壽時代稍後的劉知幾也強烈反對這種稱謂。所以李氏父子打破瞭朝代的斷限,通敘南北各朝曆史,又在書中刪改瞭一些不利於統一的提法,正是反映瞭當時曆史的要求。這也是南北史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評分教育現狀
評分對“經驗”的概念加以辨識,是瞭解杜威哲學理論的一個必經門路。照杜威的看法,經驗是一個單一、動態、而為完整的有機整體。經驗並不是可以割裂的,經驗是相關的,不僅與産生經驗的情境相關,而且,經驗自身就是一個綿延不絕的發展曆程。經驗在發生的先後順序上是相關的,不僅是相關,而且是繼續不斷地成長。這種經驗的涵義,乃是因為杜威認為個體是存在於環境之中,是對環境加以作為(Doing);而環境對於個體所加之作為,定會有所反應,此一反應,杜威稱之為“施為”(Undergoing)。人類在改造環境,或者主動地適應環境時,如築堤開渠,人類不僅對環境有所作為,同時環境對人類亦提供瞭可耕之田,或增加瞭收獲等,這就是環境對吾人的一種施為。此種作為與施為之間的交互活動,就是吾人經驗所由産生的來源。
評分3.教育中的浪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