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其驤日記(珍藏版)》的特點是:
1.本書是繼《吳宓日記》、《顧頡剛日記》之後,又一本優秀的當代知識分子日記,具有極高的原始史料文獻價值與收藏價值。
2.本書經過多年整理、編輯,為我國曆史地理學創始人、奠基者譚其驤生前一本日記,書中記錄的點滴既是一份精神檔案,更是一張風雲時代的學術譜係。
3.本書編者為全國政協委員、知名學者葛劍雄教授,擁有超凡的號召力。
重見天日的傳奇“黑色日記”,媲美《吳宓日記》《顧頡剛日記》的“變天賬”,再現風雲時代精神密檔。
堅持記日記,並且不記假話的人已是鳳毛麟角,他們的日記能夠保存到今天的當然彌足珍貴瞭。這樣的日記不僅可以作為史料,而且本身就已經成為曆史的一部分,先師季龍(譚其驤)先生留下的日記就是如此。
……本著他一貫倡導的“學術乃天下之公器”的精神,我認為這些日記不能隻供我一人使用,而應該加以整理發錶,使之充分發揮作用……以便更多的人能夠瞭解和理解這段曆史,研究這段曆史。
——葛劍雄
譚師為人耿直,敢說真話,在學術上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學術界某些弄虛作假,見風使舵,浮誇不實的學風,深痛惡絕。他常常教導我們做學問在於求真,不求聞達。並身體力行,成為我們的楷模。
——鄒逸麟
他(譚其驤)的一生代錶瞭中國知識分子的骨氣,在做學問上自始至終保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為人上一輩子與人為善,不謀私利,……他一生所走過的道路,代錶瞭上個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正途。
——硃永嘉
讀過一首很簡單的小詩,從中品味到一抹似有似無的味道——我心裏難過,因為我沒有鞋子,後來我在街上走著,遇見一個沒有腳的人。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會以自以為悲慘來定義我們遭遇到的事情,殊不知我們的苦痛在彆人眼中也可能是一種幸福。 “花凋瞭呢,愛它的翠葉田田;葉殘瞭呢,聽打在上麵的雨聲呀!”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它的生存規律,發芽凋亡,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看到的是無窮的苦惱,林黛玉就是其中一員,傷鞦葬花被她演繹得淋灕盡緻;而有的人能夠從另外的角度對待相同的事,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也有印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頗愛此句,因為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寜靜和淡然。心態良好,看到的風景也會格外美好。事物都有它的雙麵性,用什麼感覺去看,自然也能看到什麼樣的景緻。王國維的一句話也正好說明這個道理:以我之眼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退開一步,也許可以得到更廣闊的世界。等不到花開,我們可以欣賞葉的姿態;等不到葉綠,我們還可以聆聽雨滴奔嚮大地的歡呼;捨不得花謝,我們可以領悟葉的青蔥;捨不得葉枯,我們還可以感受雨滴奏響的贊歌。一個人,內心有所堅守,失去與得到就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外在形式。 好像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過不去的坎,攻剋不瞭的難關。很多人睏擾,隻是因為自己是庸人,思維太貧乏,天天難過天天過,為什麼不能微笑著去麵對你必須麵對的呢?電影《倩女幽魂》中有一段經典的颱詞也講述瞭這個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當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淚快要流下來的時候,那就趕快抬頭看看,這片曾經屬於我們的天空;當天依舊是那麼的廣闊,雲依舊是那麼的瀟灑,那就不應該哭。因為我的離去,並沒有帶走你的世界。之所以說它簡單,是因為每個人的心太小,快樂與悲傷就在你自己的心靈的天平上左右搖擺,很少有人可以讓它們維持平衡。當悲傷占據內心的一大部分,自然快樂就沒有地方可以安放;當快樂代替悲傷慢慢注入心裏,悲傷就會逐漸消失。不管怎樣,你擁有彆人沒有的“慧眼”,呈現在你眼前也會是更絢麗繽紛的世界,而它的復雜來源於難以實現,我們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外界的影響。 兩個人路過一片玫瑰園時,一個人搖搖頭嘆瞭口氣走瞭。他說:“唉!這麼美麗嬌艷的玫瑰花上有刺。”而另一個人駐足欣賞很久纔滿意離去,他說的卻是:“哦!這刺上有如此嬌艷的玫瑰花。”不難發現,麵對同樣的事件,有人隻能看到它的壞,有人可以尋找到它的好。也許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這大多數取決於你的自身觀念。 據說,英國人最喜歡的墓誌銘就是:不能跳舞就彈琴吧,不能彈琴就歌唱吧,不能歌唱就傾聽吧。讓心在熱愛中歡快地跳躍,心跳停止瞭,就讓靈魂在天地間繼續舞蹈吧!這段話的背後是一個勵誌的小故事。 19世紀的夏天,在英國小城達姆的一個庭院中,一名年輕的舞者露絲以優雅的舞姿來慶賀自己28歲的生日,庭院裏伴隨著露絲舞姿的還有眾人贊許的目光,然而,當她準備完成一個鏇轉動作時,意外卻發生瞭。她摔倒在地上,掙紮著想要爬起來,沒有成功,送至醫院經診斷後,她知道自己患上一種極罕見的神經係統疾病,她全身的神經將會慢慢地喪失功能,也就是意味著她再也無法舞蹈瞭。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露絲總會靜坐在院子裏迴想以往生日舞會的盛況。當她29歲生日大傢都以為露絲要取消這次舞會時,卻依舊收到瞭她的邀請,露絲此次為大傢帶來的是一首動聽的鋼琴麯;而到瞭她30歲生日時,她病情已經惡化到除瞭頭部,全身都不能動瞭,大傢紛紛錶示嘆惋。殊不知露絲卻第一次嚮人們展示瞭她的歌喉。在那次舞會的四個月後,露絲也失去瞭她的聲音,在她31歲生日前夕,人們照常收到瞭她的邀請,那天來的人很多,院裏院外擠滿瞭小城裏善良的居民。露絲臥在一張躺椅上,隻有眼睛還能艱難地眨,隻有心還能激情地跳。人們在她的眼神中看見瞭微笑,看到瞭溫暖,看到瞭一種蘊含的對生活的熱愛。可惜,她沒能跨過31歲的門檻,但是很多很多人記住瞭這個用心靈在舞蹈的精靈。 纍瞭時,總會想到這個故事,然後,打開窗,我會發現悲傷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化……
評分值得擁有的日記文本,也是重要研究文獻。圖書印刷質量尚可。
評分非常喜歡,有時間慢慢看!
評分《譚其驤日記》是我國曆史地理學學科創始人、奠基者譚其驤先生在1951年—1972年間寫下的個人日記。全書共分為四部分,包括“土改日記”、“京華日記”、“‘文革’日記”和“虔誠的懺悔——思想改造手記”。作者以片斷式的敘述,如實反映瞭自己在中國曆史現代化進程當中的個人生活與見聞。作為一個曆史樣本,《譚其驤日記》對探討中國曆史、文化、社會等問題,具有著極高的文獻資料價值。
評分寫瞭從土改到文革的親身經曆,還有一些進行思想改造運動中的記錄,極具史料價值。1951年11月2日記:“連日工作睏難,群眾對地主仇恨心不高,而對頑乾、二流子反痛恨,貧雇中農中鬧小糾紛,訴苦對象多非地主。”可見後來所謂“苦大仇深”,多是根據階級鬥爭需要造齣來的,而二流子反倒成瞭革命的主要力量。
評分 評分書非常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不錯不錯,活動時買的很實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