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校長張伯苓以教育改革為己任,派教師到美國、蘇聯學習,迴來改革教學,設置新課程門類。"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民族危機已降臨到每個中國人的頭上,校長雖不贊成共産黨,卻很愛國,對屈服日本十分不滿,因此經常嚮學生灌輸抗日思想。每年學校都舉行"五七"、"五九"、"五三"、"五卅"紀念活動,在學校的運動會上組字"毋忘國恥"、"毋忘東北",所有教室門上貼有"毋自餒,毋因循,多難足以興邦"、"要沉著,要堅毅,立誌必復失土"的對聯。學校設置的《中國近百年史》、《東北地理》、《西洋近代史》等課程,以及"社會觀察"到校外工廠、法院、監獄參觀等活動,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主主義思想産生瞭積極的影響。韋君宜是一個敏感多思的女孩,這些校內外的活動,激發瞭她對民族前途和社會現實的關注,在少作《少年書憤》(1931)中她寫到:"隨身半載一薄書,日日讀它又甚餘,清夜攤開增我恨,終朝對爾欲何如。"
評分ok ok ok !ok ok ok !
評分解放戰爭中,韋君宜曾任區委乾部,參加土地改革運動。解放前夕,在河北平山縣參加籌備《中國青年》復刊工作。北平解放後,她擔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國青年》雜誌總編輯,經常在刊物上發錶談論青年思想的論文和隨筆,這些文章後來編為單行本《前進的足跡》。此後她調任北京市委文委副書記,主管宣傳工作。1954年她調作傢協會,擔任《文藝學習》主編。
評分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她在學生運動中是個齣色的筆杆子,1936年3月31日北平大中學生追悼在獄中身亡的郭清同學的祭文,就齣自她的手筆。
評分1991年骨盆又不慎震裂……但是身體上一連串的打擊並沒有挫敗她的意誌。在病床上她就開始用癱瘓的右手練習寫字。
評分非常滿意,五星
評分 評分1934年鞦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哲學係就讀。第二年即積極參加學生救亡運動,加入民族武裝自衛會。1935年12月投身“一二·九”運動,
評分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她在學生運動中是個齣色的筆杆子,1936年3月31日北平大中學生追悼在獄中身亡的郭清同學的祭文,就齣自她的手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