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2
大哲学家一生中最深刻的思想独白
再现学者成长道路上的坦诚与坚定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书信选,收录了作者一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信。读者能够从这里观察到费希特一生奋斗进取的历程,感知他哲学思想逐渐成熟的脉络。他曾主动拜访康德,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他与诗人克罗普斯托克的侄女结为夫妻,相伴终生;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街头慷慨演讲,鼓舞德意志民族的爱国激情,抵抗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曾说,他的哲学要把人们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这句自白,堪称解读费希特学术生涯的隽语。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出身贫寒,通过资助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后结识康德,并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成为知名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个性鲜明,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他开创了带有其个人标记的知识学,精湛地阐释了“自我意识”,被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重要人物。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金钱上的激励往往会让非经济上的动力收到打击,而这通常是一个人主动努力的内在动因。也是区分事业与工作的重要标准。4、废话倾向。 好吧,其实我前面罗列了好多废话,用来掩饰我的在写书评里的无知。简单几句话: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楚的表达,糊涂的思想结果通常是废话连篇。滔滔不绝可以掩饰无知,但适得其反的例子也不是少数。 如果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真知灼见,不如闭嘴,节省大家的时间。 要知道,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在今天是特别难得的品质。5、过多信息的坏处+专业偏见 很多信息其实没有价值,尤其是今天,一个决定的正确与否,与事先获得的信息多少可能关系不大。其实,我们寻找的不是正确的因果推理去做判断,而是给自己的决定去寻找更多的理由。 就像,专业偏见的演变: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时,他的眼里都是钉子。我们看到的、找到的,往往不是实事与现实,而是我们想要的。6、聚焦性幻觉。这个不能多说,否则会引来众多非议。星座、占星、神秘力量通常都是这种聚焦性幻觉。7、劳力辩证 这个跟沉没成本类似,只不过我们付出的是繁重的劳力、时间而不只是经济。8、内省错觉。其实,我们还是承认吧,我们通常在反思自省自己是,更多是在美化自己。 9、专家领域 确实有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擅长某一个领域,但是,这种专业性很难延伸到另外一个领域,所以,不是专家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一个经济学家对美食的评价,听起来跟狗屎差不多。不是不能听信专业,而是在听信之前,我们可以多一点反思与思考。10、能力错觉。这是我最后面看到的,也是最震撼我的。 虽然我们在不停的鼓励人奋斗,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情况下,成功只是偶然是运气,与实力的关系没有那么多。所以,这是成功人士第二次创业失败的原因。在职业的规划上,我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 我已经深陷自己的能力错觉,某些职位与领域,选择上哪艘船,有时要比如何划桨更重要。 明星CEO不见得就比别的CEO会划船,更多的是他们选择了一条对的船。或者说,是伟大的公司成就了明星CEO。
评分道德最重要达到自律的终点,作者从哲学史的角度阐述了自律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对于真正掌握西方文化传统中自律的深刻蕴含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华文化作为道德为标杆的传统, 希望能够有学者发心对自律的思想发展史做一全面深刻的总结。对个人来说,阅读也实际上也是生命陈长的过程。一个人阅读什么书,也就预示着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外在的角度来说,阅读本身实际上是一个人对外在世界探索的方法,通过阅读可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社会万象。从内在的角度来说,阅读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生命潜质的开发,当我们发现书中作者的某个思想触动我们的灵魂,就有可能发现我们生命地脉里蕴藏的宝藏,生命的激情与潜能也由此而被激发,因为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感通的过程。阅读的德性也决定了个体写作的德性,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指出,阅读习惯造就写作习惯,“一般来说,人们怎样阅读就怎样写作。通常,细心的作者也是细心的读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亲自小心地阅读,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何为小心地阅读。阅读先于写作;在写作之前,我们已经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写作。一个人通过认真阅读好书——最用心地阅读那些被最用心地写出来的书——来学习认真写作。” 许纪霖先生在其《寻找意义》这本专著里面就指出了自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随之而来的种种灾难与冲击,以及建国之后的泛政治化,最近又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结果现代人是没有精神家园的,或者说在精神上是没有根底的。并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文化也逐渐变得市场化,现代人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心境和环境去追求精神上的成长。陈贇在其老师也写过《现时代的精神生活》中,指出现时代的精神生活困境是明显存在的。虽然说生活条件比以前强多了,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反而跌落尘埃。 真正对精神有价值的阅读是比较费力地。真正值得读的书,通常都是读堵起来比较吃力的书,那些读来非常轻松的书,实际上很有可能不值得读。因为对我们有益的书往往是能够给我们增加新的体悟的书,往往有我们尚不具备的某种特质刺激我们,试图契入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的内在蕴藏。这就需要我们试图改变自己原来的存在状态,而这种改变本身如同在我们的身体里嵌入新的东西,我们要在我们的灵魂中篆刻上新的图案,这种重新雕刻的过程是既漫长又有些痛苦的,因为心灵的东西是更加抽象的,需要反复的熏陶才能够占据我们的灵魂,改变扫除与之不符合的旧的习性。 此外,就是我们要获得这种东西,往往必须寻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而为了灵性成长,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美国哲人阿兰•布鲁姆在《莎士比亚的政治》中指出,现在很多学生是非利士人,在圣经中非利士人多次被以色列人攻破,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指外强中干的意思。实际上,他的老师列奥•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这部名著中也明确说到,现代人具有越来越多关于关于“鸡零狗碎”的知识,而对于真正启迪心灵、教化人性的高贵资源视而不见。
评分3、激励排挤效应
评分3、激励排挤效应
评分这很费希特
评分云何本論一分,以三相攝十七地耶?
评分上下麤細別故,等引及非,有心無心曰,境用。
评分我喜欢的是费希特本人 呵呵
评分2 廣說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