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战争论
定价:29.80元
作者:(德)克劳塞维茨著,孙志新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ISBN:9787550235816
字数:190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3597824
《战争论》是一部军事理论作品。该书在战争的概括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书中“战争是政治的续”的理论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国际局势的指南。
《战争论》是世界上*伟大的兵学名著之一。书中所蕴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既可用于商业竞争的决策和参谋,又能为个人处世出谋划策,让人受益终生。
克劳塞维茨 -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将军,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参加普鲁士军队,13走上战场,之后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后又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1812年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运用辩证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思想成果,著就《战争论》一书。这本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作“西方兵圣”。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生于小贵族家庭,十二岁加入步兵团充任士官生,l793年普法战争中,曾参加围攻美因茨城等战斗并升任少尉。1801年,克劳塞维茨被送进柏林军官学校深造,因成绩优异得到校长沙恩霍斯特赏识。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公务之余,潜心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学。1806年,克劳塞维茨随亲王参加奥尔施塔特会战,后被俘,释放归国后力主改革普鲁士军事制度,进入总参谋部,升为少校,并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同时为王太子(即后来的威廉四世)讲授军事课,同年与布吕尔伯爵之女玛丽结婚。
181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与拿破仑结成同盟,克劳塞维茨反对这次结盟,于是辞去普鲁士军职,赴俄国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任职于俄参谋部。军旅生活中积极总结与拿破仑作战的经验,开始战争理论的研究工作。1818年,克劳塞维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升为将军,于此时开始《战争论》的撰写工作。离开柏林军官学校之后,克劳塞维茨分别在普鲁士军队不同的部门任职,曾担任di二炮兵监察部总监。1831年,克劳塞维茨因染霍乱逝世。在他死后,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他的著作和大量手稿——《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十卷。
《战争论》是其中的di一、二、三卷。克劳塞维茨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一百三十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战争论》论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无论战争有多么不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认识了战争的目的,就认清了战争的本质,因此,克劳塞维茨给战争做了这样的界定:“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战争zui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暴力。“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它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作为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真正目标。”克劳塞维茨没有从道义上论述战争,他抛弃了道德的温情主义和道德上的虚伪,从本体论的高度对战争做出界定,从而赤裸裸地揭露了战争及其本质。
除了对战争本质的揭示,《战争论》还精心研究了战争中一切因素,它的一些主要观点及精辟分析,仍然能够对今天的战争理论和战争实践研究有巨大的借鉴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论》可以说是为当代人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
《战争论》出自克劳塞维茨之手。克劳塞维茨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将军,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在此基础上著就《战争论》一书,被称作“西方兵圣”。 《战争论》是战略与战事并重的军事圣典,经典呈现拿破仑军事思想。书中所包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它是一本融会贯通的人生韬略奇书,彰显人文精神的哲学与智慧。
导读
di一章 战争的性质
di1节 什么是战争
di2节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di3节 军事天才
di4节 战争中的危险
di5节 战争中的劳累
di6节 战争中的情报
di7节 战争中的阻力
di8节 结束语
di二章 战争理论
di1节 军事艺术的区分
di2节 关于战争理论
di3节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di4节 方法主义
di5节 批判
di6节 关于史例
di三章 战略概论
di1节 战略
di2节 战略要素
di3节 精神要素
di4节 主要的精神力量
di5节 军队的武德
di6节 胆量
di7节 坚忍
di8节 数量上的优势
di9节 出敌不意
di10节 诡诈
di11节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di12节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di13节 战略预备队
di14节 兵力的合理使用
di15节 兵力的配置形式
di16节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di17节 现代战争的特点
di18节 紧张与平静
di四章 战 斗
di1节 引言
di2节 现代会战的特点
di3节 战斗概论
di4节 战斗概论(续)
di5节 战斗的意义
di6节 战斗的持续时间
di7节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di8节 战斗是否需要经过双方同意
di9节 主力会战
di10节 主力会战(续)
di11节 主力会战(续)
di12节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di13节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di14节 夜间战斗
di5节 军队的武德
必须注意这么一个问题,武德不同于单纯的勇敢,也不同于对战争事业的热情。勇敢的确是武德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军人的勇敢与普通人的勇敢是两回事,后者的勇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除了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个人勇敢所特有的随心所欲、不受控制地展示力量的倾向,是军人的勇敢所必须摆脱的,因为军人的勇敢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规则和方法等。而对战争事业的热情,虽然能增添武德的生命力,使武德的火焰越燃越旺,但是它绝对不是武德所必需的组成部分。
读完这本关于战争与谋略的巨著,我脑海中涌现出的,是对人性深处永恒主题的深刻体悟。它并非枯燥地陈述历史战役,而是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揭示了权力、欲望、勇气、恐惧以及人性中最本能的反应。我惊叹于作者对战争动因的精准剖析,那种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洞察,远超了普通的历史叙述。书中对于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做出艰难抉择的描写,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似乎都能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某种解释。它让我明白了,战争的本质,往往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捍卫某种价值,或者是为了争夺稀缺的资源。而在这场生存与争夺的过程中,策略、智慧、以及对人心的把握,变得比单纯的武力更为重要。这种对宏大叙事的解读,让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反思,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虽然形式不同,但其背后驱动的力量,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评分初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棋盘之上,每一个棋子都代表着一个国家,每一次博弈都关乎着亿万生灵的命运。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战争的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其精髓不仅仅在于兵法的运用,更在于对人心、人性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势”的阐述,那种通过巧妙布局,让敌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被动,最终不战而溃的境界,简直是智慧的巅峰。这并非鼓吹暴力,而是揭示了一种更高级的冲突解决之道。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拥有多少武器,而在于能够洞察时局,把握先机,并能够通过智慧和谋略,将局势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书中所描绘的战略思想,其应用范围之广,令人咋舌。无论是宏观的国家战略,还是微观的商业竞争,甚至是个人生活中的决策,都能从中找到宝贵的启示。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竞争”的含义,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智慧的博弈过程。
评分在翻阅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的笔触,穿透了历史的尘埃,直接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它并非仅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最终超越自我的哲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知人”的论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更要懂得如何识别人才,如何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将他们置于最合适的位置。这种对于团队建设和人才管理的深刻见解,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让我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懂得整合资源、凝聚人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部书,给予了我一种宏大的视野,让我能够跳出眼前的琐事,去审视更长远的目标,并且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孙子兵法》的字里行间,总让我联想到古战场上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以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它并非简单地教你如何挥刀弄剑,而是更深层次地剖析了战争的本质,以及在极端冲突环境中,如何最大化自身优势,规避风险,最终达成目标。孙子先生对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洞察,至今仍是商业竞争、人际交往乃至人生规划中的金科玉律。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这是一种何等高明的战略智慧,它超越了单纯的武力对抗,上升到了心理博弈和战略威慑的层面。书中关于地形、气候、兵力部署、士气鼓舞等方面的论述,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但其逻辑性和普适性却令人惊叹。它让我开始反思,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充满了各种“战场”,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大小不一的“博弈”。那些看似抽象的军事原则,一旦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对接,便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指导着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接受了一次军事史的洗礼,同时又获得了一套洞悉世事的“孙子智慧”,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加系统和理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作者对于战争的分析,并非停留在表面上的战术技巧,而是深入到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在战争过程中,各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战局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权变”的论述,它强调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固守成规是多么危险,而灵活应变、因势利导,才是取胜的关键。这种思想,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我开始意识到,许多商业决策的失败,并非源于战略本身错误,而是因为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书中的许多原则,虽然描述的是古代的战争,但其背后的逻辑,却跨越了时空,能够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它让我学会了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更加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且更加坚定地相信,智慧和策略,才是应对挑战的根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