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的科学、艺术知识图画书
☆荣获英国皇家学会少年科学奖奖学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的方式,理解科学原理的实质,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以课堂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以读者为主导,在循序渐进的动手实践中快乐认知。内容科学准确、生动有趣,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能力,培养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为儿童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增长本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一套知识含量高、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的“教科书”。
《科学学校》:
从科学学校开始你探索伟大科学的旅程!通过简单的科学试验探索如何保持物体的温度、如何让潜水艇下潜到海洋深处,理解为什么指南针会一直指向北方和很多奇妙的问题。
一步一步清楚生动地向你展示如何:造一个气垫船、做一个自己的彩虹、设计一个幽灵般的影子、制造一次火山爆发……
《美术学校》:
美术学校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其中包含了一套完整的美术课程。它来自于米克?曼宁在著名的格拉斯哥美术学校任插画系主任时的创想。它带给你真正的美术专业课程的体验,帮助你创作静物、自画像、雕塑,甚至自己动手造纸、做书!全书包含大量实用的小窍门、提示及指导。
带领你学习:自己制作绘画材料 、设计面具和风动饰物、制作素描本、为朋友画肖像和漫画……
《自然学校》:
在自然学校,米克?曼宁和布丽塔?格兰斯特伦带着你参与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引领你在自然界旅行。自然学校里组织的很多有意思的活动,让你与周围的世界零距离。
一步一步的指导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让你知道如何:饲喂饥饿的小鸟、做一个鼻涕虫小旅馆、和蚯蚓一起跳舞、像猫头鹰一样呼呼叫……
《戏剧学校》:
戏剧学校这本书将带你畅游全世界戏剧和电影之旅。每一页都是奇思妙想的小点子,它们能为你的作品增加亮点。从有趣的游戏中开发表演技巧,告诉你忘记台词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还可以自创出完美的戏剧服装和道具,把这些都展示给观众吧!
循序渐进地向你展示如何:战胜怯场、做一部木偶剧、做一部哑剧、设计服装和道具、制作海报和电影票……
米克·曼宁,在约克郡哈沃斯长大,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插画。
布丽塔·格兰斯特伦,在瑞典的农场长大,在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大学学习插画。
米克和布丽塔的书籍风格独特,获得过很多大奖。他们合作的首本书《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婴儿》获得了1996年聪明豆大奖。布丽塔的书《一个牛会发出嘘声吗?》获得了美国奥本海姆玩具组合白金大奖。由朱迪·欣德利所写,米克·曼宁所画的《一间破房子》被选入昆丁?布莱克童书前50名。
米克和布丽塔还为更小的孩子创作了《吧嗒》和《呸!脏兮兮》,后者获得了2006年高原书奖的地区大奖。
《科学学校》
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当个科学家
带上一个笔记本
物质形态
化学反应
物质分离
热量
膨胀与收缩
空气和水
利用空气
压力
作用力
简单机械
摩擦力
光线
光的反射
颜色
声音
音乐
电
流动的电
磁铁
科学家大聚会
词汇表
毕业证书
《戏剧学校》
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团队协作
戏剧的历史
热身
音乐和动作
学习表演
表演的技巧
喜剧
木偶剧
创作戏剧
彩排
后台
布景和道具
服装
面具
伪装
化妆
声音
拍电影
无声电影
为演出做准备
展示时间
词汇表
毕业证书
《美术学校》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绘画到底是什么?
做个你自己的素描本
自画像
大和小(比例)
用感觉绘画!
人体素描
肖像
光和影
色彩工坊
静物和构图
纪实报道
画家也是探险家
郊游
地图
邮件艺术
面具
雕塑
拓印
拼贴画
大地艺术
自己造纸
做一本自己的书
艺术的历史
展览
词汇表
毕业证书
《自然学校》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自然笔记本
野外调查法
自然小侦探
脚印和粪便
野生动物饲养站
动物的家
节肢动物
菌类
蚯蚓农场
蝴蝶变形记
坚果、豆子、橡果和种子
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树木
夜晚和飞蛾
蝙蝠和猫头鹰
垃圾和污染
造一个池塘
水世界
自然展览
漫步大自然
词汇
野外聚会
毕业证书
光的反射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来的现象叫做反射。镜子有非常薄的表面,可以反射几乎所有射入的光线。当你站在一个普通平面镜子的前面,你看到的是与你自己等大但左右相反的图像。当你站在弯曲的哈哈镜前面时,镜子里的你能够变换各种形状和大小!
科学小常识
牙医用的是凸镜,通过这样的镜子看到的牙齿要比牙齿本身大一些,医生就能更清楚地观察牙齿,更好地进行检查。在刮胡子的时候也可以用凸镜照一照,这样脸看起来大一些,刮胡子更方便。
试验
勺子的表面是一个弯曲的曲线,里面凹进去的部分可以看成凹镜,而勺子背面突出来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凸镜。先拿着光滑闪亮的勺子里面照一照,看看你的样子。然后再翻过来用突出来的勺子背面照一照,看到有什么不同了吗?游乐场里的哈哈镜就是把镜子做成各种不同的表面,你站在前面一照,或者变大,或者变小,或者变胖,或者变瘦,甚至还能变成弯弯的曲线呢!
拍电影
你看电视或看电影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拍一部电影?现在,你有机会来拍自己的电影了。不过,最好在拍之前,先了解一下怎样把你的电影拍下来。
小贴士
在电影的世界里,摄制一部电影叫做“拍摄”,拍摄一场戏叫做“拍一个场景”。
大部分的电影和电视剧不是按照你后来看到的顺序拍的。所有的镜头都是拍摄完成后剪辑在一起的。
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请注意同一个事物是怎样以不同的角度来拍摄以达到不同效果的。
同样,导演会选择用特写或者远景来拍同一个事物。
课程
在电视上看一集肥皂剧。然后,在纸上画出你看到的故事。只需要展现这集剧里重要的场景就可以了。这一串的画面就叫做电影的“分镜头”。
给你自己的电影画分镜头
所有的电影都是以分镜头开始的。这种画出来的思路能给予导演和演员很大的帮助。给你自己的电影做一个分镜头,先在纸上画出一个一个的格子,然后在上面画出电影的主要情境。
我们来试试关于“外星人降落”的创意:
1.一艘飞船降落在地面。
2.一个外星人踏出了飞船。
3.一只找食物的小鸡越走越近。
4.这只长羽毛的生物与外星人相遇了!
5.小鸡觉得外星人看起来挺好吃的。
6.外星人吓得乘坐飞船逃跑了。
现在,你可以拍摄自己的电影了!
……
我必须得说,这套书的设计理念实在是太超前了!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儿童教育读物的印象。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多所谓的跨学科书籍只是把两个领域的内容并排放置,缺乏真正的融合。但《科学与艺术》系列做到了“化学反应”。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科学家也画画”,而是深入挖掘了两者背后的共同语言——比如对称性、比例、动态平衡这些数学和物理概念,如何同时指导了绘画构图和工程结构。我儿子最近迷上了搭建各种模型,以前我总觉得那是纯粹的工程思维,但读完关于建筑力学那一册后,他开始注意观察身边桥梁的拱形结构,并尝试用积木模仿那些古典建筑的稳定形态,这明显是把科学知识转化成了艺术审美。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是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出来的,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我尤其欣赏它对“错误”的包容态度,鼓励孩子在实验和创作中不断试错,把失败看作是通往新发现的必经之路,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完全理解了当代孩子对新奇事物的渴望,以及他们对深度互动的需求。不像过去那种只能看不能动的书,这套书的设计充满了互动性和可操作性。每一章的结构都很清晰,从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或作品入手,然后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最后给出实践指南。我儿子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声音与振动”的那一册,他不仅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弦乐器,还理解了音高和频率的关系,那种用手触摸到振动并理解其背后原理的震撼,是任何视频都无法替代的。我发现他现在看事物的方式都有点不一样了,看到彩虹,他会自然联想到光的折射;看到一栋高楼,他会去想支撑它的受力结构。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它没有教孩子怎么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艺术家”,而是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完整思考的人”。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套书可能更偏向于艺术手工,对科学知识的讲解会比较浅尝辄止,但事实证明我低估了它的用心。它在科普部分做得非常扎实,比如在讨论色彩学时,它会涉及到光的电磁波谱原理,而不是停留在“红黄蓝三原色”的层面。然后,它会立刻将这个科学原理引向艺术实践,比如如何利用补色原理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这种逻辑闭环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和完整。而且,书中的挑战项目设计得极具层次感,初级的动手操作能立刻带来成就感,而更深入的部分则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注意到,这本书不仅仅关注最终的作品,更强调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比如严谨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它教会孩子如何用“科学的眼睛”去看待艺术,以及用“艺术的灵感”去丰富科学的想象力。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体验,简直就像是给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实验室”的大门。书里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完全是用7到10岁孩子能理解的口吻在对话,没有那些故作高深的术语,但内容深度却丝毫不含糊。它巧妙地将艺术史中的一些经典案例,比如达芬奇的解剖学研究,或者印象派对光线的捕捉,转化成孩子们可以模仿的小挑战。我女儿就尝试了用不同浓度的颜料来模拟水流的扩散效果,这既是艺术创作,也是在做一次关于液体扩散的微观实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我坐在旁边一遍遍讲解要有效得多。更难得的是,书中对材料的选择非常贴近生活,很多实验只需要家里的厨房或文具盒里就能找到基础材料,大大降低了父母陪同的门槛,真正实现了“在家也能玩科学”。这套书成功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她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评分这套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家长,我一直很头疼怎么把那些深奥的科学原理和抽象的艺术概念讲给孩子听。市面上很多科普书要么太枯燥,要么就是图画书,讲得不够深入,但真正能结合起来讲的少之又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套《科学与艺术:用孩子的方式“玩”科学“玩”艺术》,结果发现它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书里没有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和小手工,把科学和艺术的边界模糊化了。比如,讲光影的时候,它不是干巴巴地解释折射和反射,而是教孩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万花筒,亲手观察色彩和形状的变化,那种直观的体验是看再多文字都比不上的。而且,它把科学的逻辑性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了结构美学和几何原理,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特别用心,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孩子拿起就不想放下,这对我这个“哄睡难”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
评分很不错的书 质量好 而且刚好教孩子学习一下常识知道 能和孩子一起学习
评分主要是一些孩子可以动手操作的内容,非常适合小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时候参考
评分孩子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评分物美价廉 好评
评分正在学习中,很基础的书和教程,值得父母们学习使用
评分小盆友现在老问星期、月份,正好买回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评分买了好多书,
评分非常好啊,这套书,孩子看到后真是爱不释手啊!快递也是非常的给力,速度很快就到货了!?
评分德国人的功能性绘本,教孩子抽象的时间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