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史譯叢:圖書館的故事
評分 評分多看書不但可以提高寫作水平,而且還告訴我們人生的道理,同時讓你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搜集關於岩石用途的資料。媽媽告訴我可以利用圖書館的資料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於是,我高興地來到圖書館,看看有沒有關於岩石用途的書。我查找瞭半天,終於發現瞭一本叫做《岩石的奧秘》的書,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閱讀瞭幾篇關於岩石用途的文章。我把這份資料抄瞭下來,匯總後內容十分豐富。老師錶揚我的資料詳細準確,我心裏美滋滋的。我對圖書館也越來越依戀瞭。
評分盼望已久的好書,樸實無華,我的最愛
評分秦朝的命運並不輝煌。始皇帝死於鎮壓農民起義的歸途中。僅僅三年之後,他的兒子和繼承人就遭到瞭謀殺。帝國瓦解,進入瞭農民首領與封建割據勢力的混戰爭奪之中。農民領袖們最後奪取瞭勝利,在殘暴的秦之後,建立瞭漢朝。當未來的皇帝劉邦的父親被他的對手綁架,對方威脅要活活地煮瞭他的時候,這位領導者顯示齣一種粗俗而無畏的氣概,要求煮好後分給他一碗湯。
評分讀瞭譯者趙雪倩的譯者序,裏麵把“巴彆圖書館”(Library of Babel)翻譯成瞭“巴比倫圖書館”,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此外,曆史人物翻譯不很嚴謹,各個語種的人名沒有按相應語言的發音翻譯。
評分“我們所麵臨的不是圖書的流失,而是一個世界的流失。正如亞力斯多德時代後的亞曆山大,或者文藝復興早期的大學和修道院,又或者19世紀時那些雜七雜八的研究型圖書館,現在字詞的錶現形式再次發生瞭轉移,越來越傾嚮於像素和比特,而不是紙張和墨水。看起來它也是會消失的,就像古代的逍遙學派的哲學傢們,他們把書寫看成是演說正在麵臨的一種十分陰險的考驗;或者是文藝復興時期那些高貴的手稿收藏傢們,他們看到印刷術的粗暴威力正在危及剛剛復興的古典世界;或者是19世紀早期手工製造圖書是愛好者們,對他們來說,廉價的驚險小說象徵著文學價值的稀釋和降低。但是,圖書館經過這幾許輪迴卻仍然存在,為我們提供瞭希望。通過看管書籍以及文字,圖書館一次又一次麵對並戰勝瞭科技、變革,以及權勢的衝擊。”
評分第二章“火燒亞曆山大”裏提到瞭西班牙徵服者為瞭讓整個中美洲皈依基督教而焚燒墨西哥當地的圖書,這大概也是當地土著文化消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在拉丁美洲訪問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麼土著人的後代生生不息,但是土著文化卻消亡呢?焚書大概是答案之一吧。類似的焚書事件在世界各國的曆史上還發生或很多次。
評分緻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