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安全保卫专业规划教材:随身护卫实务》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安全保卫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包括七章内容:随身护卫概述,随身护卫的工作流程,随身护卫的分类,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常见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置,急性创伤的紧急处置。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安全保卫专业规划教材:随身护卫实务》将随身护卫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在每一章后面都设有思考题和实训项目,以便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安全保卫专业规划教材:随身护卫实务》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制高职安全保卫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材,还可以作为有关保安公司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岗位员工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随身护卫概述
第一节 随身护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渊源
第二节 随身护卫的工作性质
第三节 随身护卫的岗位要求
第四节 随身护卫的护卫对象和服务要求
第五节 随身护卫工作中的相关制度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二章 随身护卫的工作流程
第一节 对护卫对象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节 随身护卫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 实施方案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 随身护卫方案的实施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三章 随身护卫的分类
第一节 驻地护卫
第二节 随车护卫
第三节 现场护卫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四章 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
第一节 火灾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二节 爆炸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三节 劫持人质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四节 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五节 抢劫暴力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六节 群体性冲击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七节 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置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五章 常见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
第一节 触电和雷击伤的紧急处置与救助
第二节 地震灾害的紧急处置与救助
第三节 洪水灾害的紧急处置与救助
第四节 溺水的紧急处置与救助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六章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置
第一节 烧伤与烫伤的紧急处置
第二节 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置
第三节 昏迷的紧急处置
第四节 癫痫的紧急处置
第五节 中暑的紧急处置
第六节 窒息的紧急处置
第七节 几种心脏急症的紧急处置
第八节 脑出血的紧急处置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七章 急性创伤的紧急处置
第一节 出血的处置及救护
第二节 创伤的包扎
第三节 骨折的紧急处置
第四节 搬运转送患者
思考题
实训项目
附录
附录一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附录二 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附录三 保安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接到爆炸威胁电话,人们一般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对威胁不予理睬;二是迅速进行人员疏散;三是先搜查,后视具体情况再展开疏散。其中,第一种方法最不可取。在面对这类信息时,应坚持宁信其有的原则,否则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面对爆炸威胁,相关人员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免贻误了防爆的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接到此类电话,也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地遣散人员,以免造成踩踏事件。最好采用第三种方法。在掌握相应信息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进行人员疏散。
(二)尽可能获取证据
如果随身护卫人员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爆炸信息,例如收到炸弹威胁的信息后,随身护卫人员应将此类信息报告给公安机关,并尽可能地搜集信息,以利于协助警方进行随后的排爆和缉拿罪犯工作。随身护卫人员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
第一,尽可能地延长与打电话者通话的时间,请其复述有关内容,并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录制下来。如果打电话者没有指明炸弹安放的地点以及可能的爆炸时间,不妨耐心询问,可以采用诱导的方式确认炸弹的位置、报案者所认为的罪犯安放炸弹的原因、炸弹将要爆炸的时间、炸弹的形状和种类、炸弹的爆炸机制、是否是报案者安放的炸弹。告知打电话者建筑物或设施当中停留有其他人员,炸弹的爆炸会造成大量无辜人员的伤亡。仔细分辨背景噪声,以便判断其所在的可能位置。
第二,留意打电话者的个人特征,包括打电话者的声音特征(如方言、平静程度、口吃、窃笑、重音、伪装、慢速、鼻音、诚恳、哭泣、喊叫、愤怒、干脆、自言自语、嘶声、快速、兴奋、正常)和背景声音(如街道噪声、他人的说话声、音乐声等),仔细分析打电话者的声音(判断性别)、音质(判断镇静、烦躁与否)与口音(判断何地人氏)。
第三,当其挂断电话后,迅速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汇报。当收到有关爆炸恐吓的信件或文字时,务必保存所有的材料,包括信封和其他资料。一旦被认为是爆炸恐吓,应避免对其采取其他无关紧要的处置。尽一切努力保留物证,如指纹、字迹、纸片以及邮戳等,它们对于辨认、缉拿犯罪分子至关重要。
(三)自查原则
大多数爆炸案件中的爆炸装置都是普通公民发现后报案,再由警察处理的。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第一个接触到爆炸装置的人是现场人员。然而,许多爆炸装置的伪装性很强,如果护卫人员没有识别出爆炸装置,悲剧就可能发生。所以,对于护卫人员来讲,怎样识别爆炸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爆炸装置并非仅仅是影视中的那种炸药包形状的,而是千奇百怪,任何物品都可能被制成爆炸装置,尤其是日常用品,如箱包、玩具、饮料瓶等都有可能用来伪装爆炸装置。因此,护卫人员在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
《城市脉搏:现代安保的挑战与应对》 内容简介 在飞速发展的都市丛林中,安全保卫已不再是简单的看守与巡逻。它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综合学科,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运行的每一个层面,从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到重要设施的风险防控,再到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无不与现代安保的进步息息相关。本书《城市脉搏:现代安保的挑战与应对》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深入的现代安保图景,探讨其面临的核心挑战,并剖析当前及未来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书内容涵盖了城市安全保卫体系的宏观架构、微观实践,以及推动其发展的技术革新与管理理念。我们将从安保工作的基本原则出发,逐步深入到各个细分领域,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立体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城市安全保卫的基石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阐述现代城市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深入剖析安保工作的社会属性,探讨其如何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屏障。 安保工作的功能定位与价值体现: 详细阐述安保工作不仅仅是“看门人”,更是预防犯罪、化解矛盾、提升公共安全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列举不同场景下的案例,直观展示安保工作在预防突发事件、保障重要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关键价值。 城市安全保卫体系的构成要素: 剖析一个完整的城市安全保卫体系应包含哪些关键组成部分,例如:人力资源(安保人员的素质要求、培训体系)、技术支持(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通信技术)、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责任机制)、法律法规(安保相关的法律条文、行业标准)等。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是构建高效安保体系的基础。 不同城市环境下的安保特点: 分析大型都市、中小型城市、旅游城市、工业园区等不同地域特点对安保工作提出的差异化要求。例如,大型都市需要应对更高密度的人流、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更多元的安全风险;而旅游城市则需要兼顾游客安全、景点秩序以及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现代安保的核心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为安保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部分将聚焦这些核心挑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复杂多变的风险源分析: 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 探讨地震、洪水、火灾、恐怖袭击、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对城市安保工作的影响,分析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技术风险与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智能化安防系统的漏洞等成为新的安全威胁。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坚实的信息安全防线。 社会性风险与群体性事件: 分析经济波动、社会矛盾、信息传播失实等因素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及安保人员在维护秩序、化解冲突中的作用。 个人安全风险的演变: 探讨个人在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居家环境等方面面临的盗窃、抢劫、人身伤害等风险,以及安保工作如何提供更有效的防护。 科技发展带来的双重挑战: “无人化”与“智能化”的渗透: 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安保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时也揭示其潜在的隐私侵犯、技术滥用等风险。 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的平衡: 在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安全监控的同时,如何合法合规地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避免侵犯公民隐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才短缺与专业化需求: 专业技能的鸿沟: 传统安保人员在面对科技化、智能化安防设备以及日益复杂的安全态势时,往往面临技能不足的问题。本书将强调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发展与吸引力: 如何提升安保行业的职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部分:现代安保的应对策略与创新实践 面对上述挑战,现代安保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出更高效、更智能、更具前瞻性的应对策略。 系统化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事前预防: 强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相结合,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事中控制: 详细介绍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现场处置技巧、联动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态势感知和决策支持。 事后总结与改进: 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安保预案和操作规程,提升整体应对能力。 科技赋能的安保新模式: 智能化监控与预警: 介绍视频智能分析、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技术在公共场所安全监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 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 探讨无人机在巡逻、侦查、应急通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安保机器人如何在特定场景下替代人工执行危险任务。 物联网与智慧安防: 分析传感器、智能锁、环境监测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如何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信息安全与网络防护: 强调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以及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的重要性。 人本关怀与服务意识的提升: 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探讨现代安保工作如何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沟通与协作: 强调安保人员与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警企联动、社区联防等合作机制。 心理素质与应急处置: 关注安保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专业处置的能力培养。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行业标准的提升: 安保行业法律体系的健全: 分析当前安保行业面临的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行业规范与职业操守: 强调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探讨借鉴国际先进的安保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国城市安保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四部分:安保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城市安全保卫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人本化的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与未来安保: 探讨在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安保工作如何与城市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实现“主动预防”和“精准防控”。 大数据驱动的风险预测与预警: 展望通过深度挖掘海量数据,实现对潜在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测和精准预警。 人机协同的安保新格局: 预测未来安保工作将是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协同合作的模式,实现效率与安全的最大化。 个人安全自主性的增强: 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和培训,赋能个体,提升个人在面对安全风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城市脉搏:现代安保的挑战与应对》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对当前城市安全保卫工作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全面梳理。它旨在为安保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决策者、以及对城市安全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认知框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安保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掌握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并对安保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洞察。这本书,将是您探索城市安全脉搏、理解现代安保体系不可或缺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