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评分东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而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由于现时留存下来的东胡文献资料奇缺,故历来治东胡者多从乌桓鲜卑开始,对开东胡早期的历史,即被匈奴击破以前的历史,均难于详述。本书根据近三十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东胡遗迹,对它进行初步探索,试图把东胡的历史向前追溯到它的起点。
评分终于买到了,太激动了,超超喜欢
评分二、西汉中期和东汉初期乌桓人的两次南迁
评分特别提一下本书的电脑建模渲染图,不避讳,水平并不高超。这些图缺乏足够的学术严谨性建筑艺术修养,难以匹配杨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杨老自序中也特别提到“电脑图……大部分不符合要求”。
评分特别提一下本书的电脑建模渲染图,不避讳,水平并不高超。这些图缺乏足够的学术严谨性建筑艺术修养,难以匹配杨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杨老自序中也特别提到“电脑图……大部分不符合要求”。
评分大明宫,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位于唐京师长安城(今西安)城北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唐末战乱,大明宫于公元904年毁于战火。期间共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凡尔赛宫的3倍,北京故宫的4.5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拥有50多座殿堂和阁楼,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1]
评分这本是关于大明宫建筑复原的一本书,几点说明,此偏于对大明宫重点建筑的复原研究,遗址的发掘介绍比较简单,而且不是综合叙述大明宫布局的书,而是把作者的相关论文做一个串联。其次写本价格比较高,全书使用铜版纸印刷,实际图片质量一般,颇为浪费。
评分三、乌桓的奴隶和母系社会的遗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