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鞦暝
評分我國古代儒傢經典的雕版印刷,始於五代時期。後唐長興年間,國子監刊刻《九經》及《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其中就包括《春鞦》三傳。兩宋時期,隨著文化與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及雕版印刷技術的高度發展,《春鞦》三傳及其他儒傢經典齣現瞭數量眾多、品種多樣的印刷本。這些版本,有的輾轉流傳至今,有的僅見於文獻記載和諸傢著錄,有的則已經湮沒無聞。後代通行的《春鞦》三傳版本,究其來源,多以宋本為底本或祖本。考察有宋一代《春鞦》三傳的刊刻情況,有助於對儒經版刻源流的深入研究,也有利於對現存《春鞦》三傳各版本的認識與利用。
評分還可以,價格也很便宜,內容很好
評分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123通過以上刻工的係聯及版麵新舊程度的分析,我們可以基本判明撫州本經書的各次補版時間。撫州公使庫在孝宗淳熙四年(1177)前後刊刻“六經三傳”,之後又在光宗紹熙四年癸醜(1193)、寜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開禧元年乙醜(1205)、嘉定五年壬申(1212)、嘉定六年癸酉(1213)、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理宗紹定四年辛卯(1231)、淳佑二年壬寅(1242)、淳佑八年戊申(1248)、寅佑五年丁巳(1257),前後不下十次,統一進行瞭各經書闆的修補工作。就是說,在原刻書闆刻成十六年後,第一次進行修補;以後漸次刷印,壞版日益齣現,每隔十幾年甚至每隔幾年,就又進行一次修整書闆的工作。至鹹淳九年(1273),黃震知撫州的時候,書闆績有新的損壞,黃震遂委托友人將仕郎餘姚高夢璞,又一次進行書闆修整的工作。此次修整,除將損壞嚴重的重刻新版,殘損較輕的因舊闆修補,計“換新闆再刊者一百一十二,計字五萬六韆一十八;因舊闆整刊者九百六十二,計字一十一萬五韆七百五十二”外,還因舊本屢經修繕,文字多訛,又“為正其訛七百六十九字”。同時又新刻瞭《孝經》、《論語》、《孟子》三經,以足九經之數。
評分好書,受益匪淺,要多多學習
評分參考:①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鞦晚山景,藉以錶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瞭山中鞦雨過後清朗明淨的月夜:鬆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成瞭一幅明麗的畫圖。
評分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閱讀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