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深入学习领导人总书记重要论述》汇集了2013年7月以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学习领导人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22篇。这些述评针对领导人总书记近一时期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解读。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学习领导人总书记重要讲话提供一份生动的参考材料。
《深入学习领导人总书记重要论述》内文章的作者为分别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国防大学校长宋普选;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冷溶
——学习领导人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杨胜群
——学习领导人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以包容持续高效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梦 李伟
——学习领导人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程恩富
——学习领导人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王伟光
——学习领导人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
……
后记
精彩书摘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决定性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领导人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条件,英、美、德、日等大国崛起无不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了从农业国.到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蜕变。美国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自由的经济制度,后来居上实现了工业化,并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头号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依托后发优势,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迎头赶上,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战后又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后发崛起的典型。
然而,经济发展并不必然等于国家富强,更不等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国家竞争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富而不强的国家。历史上,中国经济总量长期超过欧洲,直到1870年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惨遭列强侵略凌辱。现代世界史上,苏联、东欧各国以及伊朗、阿根廷、利比亚等国家都是在上中等收入临界线上下步人衰退境地的,有的甚至政权颠覆、社会混乱、国家解体。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之外,国家富强和长治久安还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尤其是政治、民生、军事、科教、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制度创新。后发国家尤其是后发大国,其经济快速发展期多是社会矛盾积累并易于集中爆发的时期,社会建设及社会政策转型在其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在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严重的阶级斗争。为巩固政权并缓和阶级矛盾,俾斯麦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德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赶超。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通过推出一系列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了社会转型,缓和了阶级和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重生。二战后,面对战争创伤和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体系,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增长、巩固政权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见,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决定性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尤其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
《时代潮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内容简介 《时代潮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一书,并非旨在描摹某个特定领导人的思想脉络,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走向。本书力求以扎实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发展画卷。 第一章:经济转型的历史坐标 本章将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重点。我们将深入探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经济所经历的阵痛与突破,以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地,本章将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分析其与过去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与显著区别。我们将探讨,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后,中国经济如何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转型不仅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将通过梳理关键的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演变、区域发展战略等,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大叙事。 第二章: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在本章中将被赋予具体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我们将深入剖析,何为高质量发展?它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从过去追求“有没有”到如今追求“好不好”,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效益、效率、可持续性、包容性以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本书将重点探讨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崛起。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本章将详细阐述科技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分析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投入与进展,以及由此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勃兴。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到新能源、新材料,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我们将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章将深入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攀升的趋势。我们将重点关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如何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同时,我们将探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吸纳就业、拉动内需、提升经济附加值方面的作用。我们将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正深刻融入绿色理念。本章将重点探讨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方面的努力。我们将分析国家在能源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与成效。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展示绿色发展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催生绿色产业,并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力。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章将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重塑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我们将分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产业化,以及构建普惠金融、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探讨数字经济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普惠性增长,同时也关注数字鸿沟、数据安全等挑战。 第三章:中国经济的全球视角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本章将从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经济在新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宏大的跨国经济合作框架,其发展历程、合作模式、建设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都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分析该倡议如何促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人文交流。同时,本章也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的意义,以及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实践探索。 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 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正日益发挥建设性作用。本章将分析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我们将探讨中国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的立场与贡献。同时,本章也将关注中国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方面所提出的理念与倡议。 应对全球经济风险与挑战: 全球经济正经历着复杂多变的局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等挑战层出不穷。本章将分析中国经济如何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韧性,并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我们将探讨中国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推动共同发展、促进气候行动等方面的努力,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第四章:激发内需潜力的战略 强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战略纵深。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激发中国巨大的内需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 本章将分析中国拥有庞大人口基数、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持续增长的消费能力所形成的巨大国内市场优势。我们将探讨如何打破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消费壁垒,促进消费的均衡和可持续增长。 促进消费升级与结构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追求更高品质、更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本章将分析新时代消费升级的趋势,包括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数字消费等。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和供给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扩大有效投资与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章将分析如何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扩大国内有效投资。我们将探讨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改造、民生领域投资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我们将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章将分析国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第五章: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命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本章将深入探讨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意义。 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将探讨国营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关键领域。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如何迈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们将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的经验与成效,以及如何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将探讨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和利用外资。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本章将分析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信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本章将分析中国如何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等。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结语: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时代潮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一书,旨在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维度、深层次剖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本书不仅是对中国经济辉煌成就的记录,更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之路的探索与展望。我们相信,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