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公共政策导论》介绍了公共政策概念,给出了一套用于理解和预测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工具,并对公共政策中的政府过程、市场制度以及政府作用进行了深度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能够有效地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它还提供了一套基础性的用于制定公共政策的计量工具,如如何收集和测量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基本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以及项目评估等具体分析方法。最后,研究了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制度的关键作用,把所有这些工具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框架,帮助政策制定者辨别和分析政策难点,评估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实施一个能够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决策。《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公共政策导论》每章开头都以一个生动的事例引出主题,正文中结合所讨论的话题也配有大量的实例,包括中国案例,每章结尾还有一个供讨论的案例,很多观点和公共政策实践让人深思,使人读起来一点都不感到枯燥乏味,既学习了公共政策理论和方法,也加深了对公共政策实践的了解。
作者简介
查尔斯·韦兰,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公共管理硕士、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学院博士,目前担任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学院高级讲师。他是国际畅销书籍《赤裸裸的经济学》的作者。在加入哈里斯学院之前,韦兰是《经济学人》杂志的一名记者。他还曾担任过公民团体“芝加哥大都市2020”的政策传播部主任,这一组织倡导改变芝加哥住房、交通和土地使用方面的地方性政策。《公共政策导论》结合了查尔斯·韦兰丰富的职业经历和备受赞誉的教学成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什么是公共政策
1 公共决策
是否允许雪地汽车行驶?
1.1 定义公共政策
1.2 政策过程
1.3 本书概览
1.4 营利性公司、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1.5 平衡私人生活和公共政策
1.6 选择的艺术:稀缺和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生活
1.7 总结
讨论——最大化人类的潜力:第一份阿拉伯国家人类发展报告
重要概念
2 为什么改善世界这么难
基因检测的机遇和挑战
2.1 公共政策的成功:生活变得更好了
2.2 前路漫漫
2.3 调和我们的分歧
2.4 总结
讨论——一项超越党派的社会政策变革:福利改革
重要概念
第二部分 为什么我们如此行事
3 理解个体行为:理性的男人和女人
这些女孩去哪里了
3.1 将世界简单化
3.2 激励因素的作用
3.3 道德风险
3.4 不完全信息
3.5 克服信息问题的机制
3.6 我们有多理性
3.7 总结
讨论——理性视角下的生育:理解生育率
重要概念
4 理解群体行为:集体行动
不断消失的世界渔场
4.1 外部性
4.2 策略互动
4.3 动态行为
4.4 集体行动难题
4.5 诺奖得主的观点: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共有资源治理
4.6 总结
讨论——集体毁灭:为什么一些社会衰败了
重要概念
5 评估社会福利
什么是贫困?谁是穷人?
5.1 测量社会福利
5.2 福利哲学
5.3 评判社会福利的工具
5.4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取舍
5.5 绝对福利和相对福利
5.6 总结
讨论——动物、弑婴和伦理:彼得·辛格的现代功利主义
重要概念
第三部分 政府与市场
6 政治过程
无用之桥
6.1 聚合偏好
6.2 阿罗定理
6.3 立法程序
6.4 理解政治结果
6.5 寻租
6.6 策略性的进人点
6.7 总结
讨论一一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却落选了:2000年的美国大选
重要概念
7 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
7.1 配置稀缺资源
7.2 市场的特征
7.3 弹性
7.4 创造性的破坏
7.5 生产率
7.6 专业化和贸易收益
7.7 总结
讨论——为什么我们如此富有:理解生产率的增长(及其秘密)
重要概念
8 政府作用
“自助餐”的真实成本:好的政府和市场经济
8.1 市场失灵
8.2 提供社会保障安全网
8.3 政府的局限性
8.4 总结
讨论——药物难题:药品定价
重要概念
第四部分 分析工具
9 信息收集与测量
问题与答案
9.1 描述统计学
9.2 期望值
9.3 数据来源
9.4 货币的时间价值
9.5 总结
讨论——科学中的女性:哈佛前校长拉里·萨默斯的争议性言论
重要概念
10 基础数据分析
一个严重误判
10.1 总体抽样
10.2 统计推断
10.3 民意调查
10.4 决策树
10.5 假设检验
10.6第1类错误与第1I类错误
10.7 总结
讨论——检查肺癌是好事吗:知道得越多可能反而有害于你的健康
重要概念
11 回归分析
弗雷明汉心脏病研究
11.1 线性回归
11.2 多元回归分析
11.3 解释回归结果
11.4 线性变换
11.5 常见的回归错误
11.6 总结
讨论一存在歧视吗:解释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重要概念
12 成本一收益分析
DDT的使用与公共政策
12.1 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基本工具
12.2 运用成本一收益进行决策
12.3 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估值
12.4 统计学生命价值
12.5 选择社会贴现率
12.6 敏感性分析
12.7 成本一效果分析
12.8 总结
讨论——悲伤因素的价值考量:计算对“9·11”受害者家庭的赔偿
重要概念
13 项目评估
名牌大学——值这个价钱吗?
13.1 处理效应
13.2 干扰因素
13.3 评估策略
13.4 总结
讨论——政治错误的经济学:堕胎降低了犯罪率吗?
重要概念
第五部分 制定政策
14 机构的作用
伊拉克宪法
14.1 机构的作用
14.2 为什么政府不能像私人企业那样运行
14.3 机构和结果
14.4 有效机构的特征
14.5 非正式机构
14.6 总结
讨论——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
重要概念
15 政策设计
巴西的反贫困
15.1 提供可负担住房:有哪些方法可用
15.2 利益相关者分析
15.3 改变行为的机制
15.4 公共和私人提供的权衡
15.5 政策过程概述
15.6 总结
讨论——难以捉摸的教育改革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重要概念
术语表
精彩书摘
(1)明确社会目标。通过有效的公共行动能够实现的社会收益(或者能够消除的危害)是什么?消除儿童疾病、促进收入增长或者减少交通拥堵,都可能是公共行动的社会目标,通过某种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改进社会福利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增加政府责任或者增加政府支出,减少一个公共项目或者减少一些政府管制的集体决策也许同样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本章后面将要讨论的消除管制案例,或者布什政府决定取消在国家公园内禁止行驶雪地汽车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2)诊断问题。什么正在引起社会危害或者阻止社会收益的实现?什么正在导致自利的个人活动恶化我们生存的社会?这一探究过程与医生诊断病人非常相似:只要知道什么正在引致一个坏的结果,我们就可以锁定问题。最后,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为了实现已经确定的社会目标,必须改变哪些行为。
(3)确定合适的执行机构。为了实现我们期望的社会收益,谁将采取行动或者采取什么行动?他(她)或者它的权力来源是什么?无论读了这本书的某个人对黄石国家公园关于雪地汽车的规定有何感想,他或者她都不可能跑到怀俄明州要求人们从雪地汽车上下来或者上去。但是,内政部长却拥有这样的权力,他或者她由美国总统任命,有权制定关于国家公园或者其他联邦财产的相关政策。虽然总统被赋予了任命权,但是总统是由美国选民选举产生的(这是由宪法创立的一个选举过程)。
公共行动要求建立一个有权制定或者改变政策的机构,从街区组织对饭店户外经营的许可,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都是如此。这些制度在民主控制方面差别很大。一个极端情况是高度民主,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公共政策问题就是通过直接民主方式决定的;所有合格选民都被邀请就本州重大政策问题进行全民投票,例如,2004年的全民投票是对是否同意州政府在胚胎干细胞研究上投入30亿美元进行表决。另一个极端情况是专制独裁,通过纯粹的强迫或者压制,专制政权完全控制着政策,不管受其控制的人们意见如何。 .
无论如何,一些机构必须有权力和能力改变人们的行为。这一过程也许要求更多地运用政府权力(如克林顿政府禁止在国家公园内行驶雪地汽车),也许要求放弃一些政府权力(如布什政府解除了这一限制)。在这两个案例中,作出决策的权力都属于美国联邦政府一一不是联合国或者怀俄明州政府,或者生产雪地汽车的私人公司。
(4)评估竞争性政策选项之间的经济性和政治性。能够或者应该做什么(包括什么也不做这一重要选择)?政策分析要对行动进行不同类型的评估一一估计成本和收益,评估政策影响,了解不同方面将如何受到影响,使各种可能的选择清晰明了等等。在一些案例中,只有两个选择(例如,是否应该允许公民携带一件隐藏的武器)。但是更经常的情况是,存在多种甚至无限种可能的政策选择。本书介绍了最重要的用于评估政策选择的工具,例如成本一收益分析法。
……
前言/序言
经济学前沿探索与应用:系列丛书精选导读 本丛书旨在为广大经济学学习者、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知识平台。我们聚焦于当代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那些对理解和解决复杂社会经济问题具有指导意义的领域。本期精选的几本著作,共同构建了一个从宏观经济运行到微观行为决策,再到新兴领域探索的知识图谱。 一、 宏观经济学:结构、稳定与增长的新视角 《全球化时代的宏观经济治理与跨国溢出效应》 本书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如何相互影响与制约。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内政策”视角,而是着重考察资本自由流动、供应链重塑和技术扩散对一国宏观稳定(如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财政可持续性)带来的冲击与机遇。 核心议题: 探讨了央行在面对全球性需求冲击和供给侧瓶颈时的政策选择空间。重点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如何通过资产价格和汇率渠道影响国内投资和消费决策。 模型与实证: 运用最新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结合高频数据,对过去二十年间主要经济体间的政策溢出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估。书中特别关注了“无国界通胀”现象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政策含义: 提供了在去全球化或再全球化趋势下,如何设计更具韧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探讨。 《长期经济增长的要素重构:人力资本、技术前沿与制度红利》 传统的增长理论往往侧重于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而本书则将视角转向驱动当代经济长期绩效的关键“软要素”。 技术前沿的动态: 引入了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理论的现代演绎,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如何重塑产业结构,以及如何衡量和促进技术扩散效率。 人力资本的质量维度: 不仅关注受教育年限,更侧重于技能的匹配度(Skills Mismatch)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有效性。书中详细比较了不同教育体制在培养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方面的优劣。 制度质量的量化: 提出了衡量“制度红利”的综合指标,考察了产权保护、法治完善程度和政府治理效率对长期投资决策的边际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提供了理论借鉴。 二、 微观基础与行为经济学:决策的复杂性与理性边界 《不完全信息下的市场博弈与信息结构设计》 本书聚焦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信息如何在微观经济主体间展开复杂的互动,并引导市场走向非帕累托最优的结果。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深入探讨了信号传递、筛选(Screening)和拍卖理论在实际商业环境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合同设计最小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的经济学: 分析了在社交媒体和数据驱动时代,信息自由流动与受控披露之间的权衡。探讨了平台如何利用用户数据,以及监管机构应如何干预以维护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博弈论前沿: 扩展了传统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信念(Beliefs)和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的假设检验,特别关注了有限理性主体在重复博弈中的策略演化。 《行为经济学前沿:认知偏差、决策情境与政策干预》 作为对传统理性人假设的有力挑战,行为经济学已成为解释现实世界中诸多“反常”现象的关键工具。 核心偏差的实证检验: 集中展示了损失厌恶、参照点依赖、过度自信等核心认知偏差在金融投资、储蓄决策和健康选择中的具体表现和量化程度。 情境设计(Nudging)的有效性评估: 详尽回顾了“助推”(Nudge)政策从概念提出到全球实践的经验数据。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助推策略的跨国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其伦理边界。 从实验室到田野: 大量引入了利用大数据和自然实验(Field Experiments)来检验行为理论的最新成果,强调了实验设计对结论可靠性的重要性。 三、 财政与金融的交叉领域:风险、监管与分配 《现代财政理论与代际公平:税制改革与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本书着眼于政府干预的长期效应,特别是财政政策对代际财富分配和未来经济活力的影响。 代际模型分析: 运用世代交叠模型(OLG Model),分析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公共债务积累对不同世代的净福利转移效应。 税制结构优化: 探讨了消费税、所得税和财富税的替代弹性,并基于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提出了最优税制设计的原则。重点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国企业利润的征税难题。 财政可持续性的压力测试: 结合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支出冲击,对国家财政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了压力测试,并提出了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 《金融中介与系统性风险:监管框架的演进与资本市场的韧性》 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刻教训,本书聚焦于金融体系的复杂性、相互关联性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监管体系。 网络化金融的风险传导: 运用网络科学方法分析金融机构间的连接强度和集中度,探讨了大型金融机构(Too Big To Fail)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挑战。 宏观审慎工具箱: 详细阐述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贷款价值比限制等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机理、实施时点和潜在的副作用。 影子银行与创新金融: 深入研究了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对传统金融中介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些新兴活动纳入有效的监管视野,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转移和积累。 --- 本系列丛书致力于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研究视角,帮助读者超越表象,洞察驱动当代经济运行的深层逻辑。这些著作不仅是学术探讨的精品,更是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关键经济挑战提供思想武器的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