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6
1943年7月的庫爾斯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次極為重要的戰役,曆史學界對這場戰役南綫的戰況爭議頗大。《鋼鐵、鮮血、神話:黨衛軍第2裝甲軍與庫爾斯剋南綫之戰》利用各種資料以及當事人迴憶,匯集蘇德雙方的史料,以德國SS第2裝甲軍為主角對主要地段上的進攻/防禦部隊的具體作戰情況進行瞭詳盡描寫以及總結,並提供瞭大量有關交戰雙方將領和戰場的珍貴實照。
陳星波(raingun),國內黨衛軍研究專傢,曾編著、原創瞭大量黨衛軍的文章和專著,如:《黨衛軍第3“骷髏”師戰史》、《黨衛軍第12“青年”師戰史》、《黑色閃電:黨衛軍第2“帝國”師戰史》等,在此領域研究非常深入,頗受讀者喜愛。
趙瑋(Guard_Dragoon),國內軍事曆史愛好者,偏好蘇軍戰史,戴維?格蘭斯的《巨人的碰撞》的譯者,曾在軍事評論雜誌上發錶過《打碎神話:普羅霍羅夫卡坦剋大決戰》一文。
前言一
前言二
第一章 燃燒的東綫
第二章 蘇軍的準備
第三章 7月4日,進攻準備
第四章 7月5日,主攻開始!
第五章 7月6日,突破
第六章 7月7日,繼續嚮東北突擊
第七章 7月8日,黨衛軍裝甲軍轉嚮西麵
第八章 7月9日,東翼危機
第九章 7月10日,突破普肖爾河
第十章 7月11日,風暴前夜
第十一章 7月12日,激戰普羅霍羅夫卡
附錄 庫爾斯剋南綫之戰數據集
戰役背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閃擊蘇聯,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圍殲瞭蘇軍數個重兵集團,兵鋒直指莫斯科。然而在蘇軍的拼死抵抗下,德軍在鼕季戰局中逐漸敗退下來。1942年5月,信心滿滿的斯大林批準鐵木辛哥和赫魯曉夫等人在哈爾科夫方嚮主動嚮德國人發起進攻的建議,發起瞭第二次哈爾科夫會戰。然而德軍的實力並不像蘇聯人判斷的那樣虛弱不堪,在這次會戰中,德軍再次重創蘇軍,接著發動代號“藍色”的夏季攻勢,一路高歌猛進,直撲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區。好景不長,德軍第6集團軍很快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戰中被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死死咬住,蘇軍同時還在兩翼發動多次反擊,大大消耗瞭德軍的實力。9月,硃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嚮斯大林提齣反攻計劃。經過兩個月的籌備,蘇軍終於積纍起足夠的物資和人力,部隊也已就位。蘇軍將發動兩個主要攻勢——在南綫的斯大林格勒地域發動“天王星”戰役,在中央戰綫發動“火星”戰役。前者由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監督,後者由副最高統帥硃可夫負責。
11月19日7時30分,蘇軍西南方麵軍和頓河方麵軍的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對當麵三個狹長突破地段(總寬度28公裏)實施瞭1個小時的破壞射擊和20分鍾的壓製射擊。隨後坦剋第5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等部一起嚮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發起進攻。但羅馬尼亞人拼死抵抗。蘇軍在提前投入快速兵團後纔粉碎敵軍防禦。到11月23日16時,西南方麵軍的坦剋第4軍與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機械化第4軍在卡拉奇東南的蘇維埃農莊勝利會師。5天後,西南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在頓河方麵軍右翼部隊的積極支援下,完成瞭對斯大林格勒地域德軍的戰役閤圍。同時,西南方麵軍各步兵師的先遣支隊為鞏固已取得的戰果,在卡拉奇地區前齣至頓河岸邊。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機械化第13軍和第57、64集團軍的步兵在切爾夫連納亞河地區牢牢地堅守防綫,切斷瞭德軍嚮南退卻的道路。
如此一來,到瞭11月30日,德軍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1個軍,共計22個師,33萬人陷入重圍。此外,蘇軍在進攻過程中還擊潰瞭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
如果蘇軍吃掉德軍的這一重兵集團,那麼就相當於在德軍南方戰綫上掏開瞭一個大洞。整個南綫德軍就有崩潰的危險。德軍需要一位第一流的統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他必須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同時又深孚眾望。再三斟酌之後,希特勒選擇瞭陸軍元帥埃裏希·馮·曼施泰因(Erich von Manstein)。
在談及二戰時的將帥時,許多曆史學傢都會將曼施泰因奉為德國最優秀的指揮官。戰後,英國軍事曆史學傢利德爾·哈特(Liddell Hart)與許多被俘的德國軍官進行瞭深入交流,他們也一緻贊同這一觀點。早在1940年,德軍就按照曼施泰因製訂的作戰計劃在6個星期內打垮瞭法國陸軍,將英國遠徵軍趕迴瞭英倫三島。1941年,曼施泰因指揮第56軍(摩托化)4天內突入蘇聯境內300公裏。不久後,他又接替墜機身死的裏特爾·馮·朔貝特(Ritter von Schobert)上將【注釋1】指揮第11集團軍。曼施泰因率領該集團軍在羅馬尼亞部隊配閤下參加瞭剋裏木之戰(Crimean),挫敗瞭蘇軍的解圍企圖,而後經過苦戰攻陷蘇聯紅海軍在黑海最重要的軍港和要塞——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曼施泰因在此戰中一戰揚名。之後希特勒又任命他前往列寜格勒戰綫作戰。很多人喜歡將曼施泰因與蘇聯的硃可夫作比較,但與其更具可比性的是蘇聯的另一位名將——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二人都不是從野戰部隊裏逐步晉升到手握大權的統帥,而是那種總參謀部齣身、卻因非凡的天纔而進入指揮領域。二者都曾在戰前負責製訂作戰計劃,都曾攻剋塞瓦斯托波爾、哈爾科夫這些經過反復爭奪的傷心之地。他們都是攻剋要塞的天纔,曼施泰因通過占領塞瓦斯托波爾為自己贏得元帥權杖,華西列夫斯基以陣亡9230人、傷病34249人的代價在4天內即拿下十多萬人把守的“堅不可摧的德意誌精神堡壘”,為自己贏得瞭第二枚蘇聯最高軍功章——“勝利勛章”。這兩位一流名將將會在1942年至1943年的蘇德戰場南綫有著精彩的對決。
……
很高興能夠同好友趙瑋閤作,都沒想到最終會完成這部近400頁的作品。就如同此前隻想寫一篇德軍在“南風”行動中的作戰曆程,但最終寫成瞭26萬字的《黑天鵝之死——武裝黨衛軍的最後一戰:從巴拉頓湖到維也納攻防戰》。當初也是因為關注武裝黨衛軍幾支精銳裝甲師的戰史,因此對哈爾科夫、庫爾斯剋南綫、諾曼底以及阿登森林、巴拉頓湖和維也納戰役頗多興趣。
2012年初,George Nipe先生的最新著作《Blood, Steel, and Myth: The II.SS-Panzer-Korps and the Road to Prochorowka》齣版,有幸第一時間入手此書後發現,作者仍然通過純德軍的角度描寫瞭這場戰鬥,蘇軍方麵僅少量引用瞭David M. Glantz的資料。在稍許有些失望的同時,一個想法誕生瞭:為什麼不能自己收集資料編寫一本我自己心目中的《鋼鐵、鮮血、神話》呢?
我無意撰寫整個庫爾斯剋會戰,因為不具備相應能力,我隻想清晰地寫齣“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髑髏師”組成的SS第2裝甲軍的作戰曆程以及普羅霍羅夫卡在7月12日到底發生瞭什麼。這個想法隨後得到瞭好友趙瑋的支持,他之前剛剛完成David M. Glantz與Jonathan M. House閤著的《巨人的碰撞》的中文版翻譯工作,並且對蘇軍方麵的資料也非常熟悉,而我在這方麵幾乎算一個空白。這樣一來,一個簡單的分工形成瞭:我負責整理、考證及補充德軍資料部分,也配閤齣版單位完成全文的配圖、排版工作;他負責全書整體成稿,尤其是匯編蘇軍資料和戰略部分。過程的艱辛實不必再提。
在撰寫本書時,相對於我之前的《黑天鵝之死》,我又對一些翻譯名進行瞭部分嘗試。例如,德軍的集團軍群、集團軍以及軍一級領導機構/人員,一律譯為“指揮部/指揮官”。其中軍一級也包含在內,因為德國部分“軍”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指揮機構,其下轄的師可以任意變動、搭配,與之前一些中文資料對“軍”的理解意義稍有不同。相對的,蘇軍的軍級以上指揮官都寫為“司令員”,意思完全相同,隻是避免重復詞匯過多,在視覺上有所區分。而德軍的裝甲部隊,也就是“Panzer division” 通常翻譯為裝甲師,其下屬裝甲團也遵循統一原則,但在具體描述某個單位的時候,卻有所靈活。比如參戰的4個德軍裝甲擲彈兵師直屬的虎式坦剋連,文中就有兩種稱謂——“重裝甲連”或者“虎式重坦剋連”,視語境而定,但不會齣現“虎式裝甲連”這種說法。此外,“Panzerjagerabteilung”我們則譯為“坦剋殲擊營”。在蘇軍方麵,得益於我國與前蘇聯的友好關係,中文資料中早已對蘇軍部隊、番號等有過係統的譯名,本書一律遵從這一規則,不做任何改變或創新。關於部隊譯名,最顯著的改變是我們把“骷髏”師這一稱謂按照1995年齣版的《武裝黨衛軍——希特勒的鐵血師團》一書,譯為“髑髏”師,因為根據該師的德文“Totenkopf”,原意為頭骨、顱骨,並非骷髏。對於骷髏頭,我們中文早有一個專有詞匯來錶達,那就是“髑髏”。因此,早已被大傢叫慣的“骷髏”師,我們譯成瞭“髑髏”師。
說到本書的配圖,我嚮來認為一圖勝韆言,但為本書配圖不得不說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比我以往任何一個作品的配圖,甚至寫作都難瞭許多,因此也花費瞭極大的精力。在此前國內齣版的林林總總的與庫爾斯剋相關,甚至與二次大戰東綫戰場相關的書籍中,都極少有蘇軍將領的照片,最多是幾位著名的元帥或者大將,而德國人的照片也存在錯配、錯注釋的問題。即使是Nipe的 《Blood, Steel, and Myth》一書,其312幅配圖中,除瞭德軍拍攝的蘇軍戰俘照片,其他關於蘇軍的照片幾乎一張沒有。
其實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真正産生故事的都是那些普通的下級軍官。當隨著文字的不斷擴展,雙方的這些人物一個個躍然紙上、粉墨登場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他們都長什麼樣?他們在庫爾斯剋之前都做瞭什麼,之後的命運呢?經過不完全統計,我們撰寫的文章中一共齣現瞭大概300個人物,因為能力有限,我僅僅找到瞭其中274個人的照片,其中有元帥,有上將,也有連長、排長甚至普通士兵。每一張照片都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照片中的人都有戰友,有同誌,有親人,有上級,有部下。可惜篇幅、資料有限,無法詳細地介紹每一個人的生平。
在配圖過程中,我必須特彆感謝法國的Charles Trang先生。Trang是目前整個歐洲研究武裝黨衛軍的頂尖專業人士之一,而我個人認為其實應該把“之一”兩字去掉。他在我的配圖和寫作過程中,幫我解答瞭許多考證上的難題,用一手檔案資料幫我解決瞭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此外,他還特地私人授權瞭我幾張從未齣版過的人物照片用於書中,部分照片連他自己的作品都暫未收錄,實在讓我感動。書中除特彆標注的三張外,其餘還有許多警衛旗隊、帝國、髑髏師的照片均獲得同意後引用自他的著作,但與直接得到照片稍有區彆,因此不做標明。
最後,還得感謝在我寫作過程中那些提供熱情幫助的朋友。好友許棟生告知我的“kriegsberichter-archive”網站,裏麵幾乎收錄並共享瞭所有黨衛軍戰地記者拍攝的戰場寫真,這當然就包括瞭庫爾斯剋南綫之戰中6個最重要的隨軍記者Johan King、Max Buschel、Hugo Lindekens、Willi Merz、Hermann Groenert以及Hans Cantzler拍攝的庫爾斯剋南綫之戰照片。好友“Das”幫我在各大國外論壇搜索瞭不少普通德軍軍官的照片;好友阿濛幫不熟悉空軍的我們翻譯瞭德軍庫爾斯剋戰役期間的空軍參戰部隊編製;好友“安”給我提供瞭加拿大JJF齣版社的庫爾斯剋南綫之戰資料以及Mark大叔的金質德意誌獲得者叢書的部分資料;好友張宇翔幫我審稿等等(恕不能一一列舉)。
最後,除瞭再次感謝在寫作過程中那些熱情提供給我幫助的朋友外,我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夠撰寫齣更全、更完美的庫爾斯剋之戰。
陳星波
2013.10.12
鋼鐵、鮮血、神話:黨衛軍第2裝甲軍與庫爾斯剋南綫之戰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鋼鐵、鮮血、神話:黨衛軍第2裝甲軍與庫爾斯剋南綫之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非常不錯 我很喜歡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這本書決對是本好書,但對我來說讀起來卻非常痛苦,無它,信息量太大瞭......
評分評價非常麻煩,隻是為瞭京豆
評分這本書對庫爾斯剋戰役南綫作戰進行詳細描,特彆是庫爾斯剋坦剋大戰(普羅霍洛夫卡)的分析尤其精彩。值得推薦。
評分正在看,很不錯,不是那種記流水賬的戰史。
評分看瞭一下,還是不錯的。
評分書的包裝不錯,我挺喜歡的
評分內容豐富,插圖精美,紙張和印刷質量也很好。
鋼鐵、鮮血、神話:黨衛軍第2裝甲軍與庫爾斯剋南綫之戰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