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海報:
內容簡介
《西方古典學研究·希臘羅馬史料集(1):古風時代至公元前5世紀末的希臘(英文影印版)》旨在輯錄重要卻稀見的古典世界原始文獻,並譯成英文,翻譯盡量忠實再現文獻,包括晦澀與曖昧之處。每則史料附以簡要評注和參考書目。詳盡的附錄與索引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幫助。因其可靠性,這套史料集現已成為全世界古典研究必備的工具書。
第一捲所關注的時期,始於希臘殖民時代,訖於公元前404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
作者簡介
查爾斯·福爾那拉(Charles W.Fornar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為美國布朗大學古典學與曆史學榮退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希羅多德與希臘史學、雅典帝國、希臘悲劇以及阿米安的羅馬史。
內頁插圖
目錄
“西方古典學研究”總序 “西方古典學研究”編委會
導讀 黃洋
“希臘羅馬史料集”總序 恩斯特·貝蒂安、羅伯特·謝爾剋
第二版序 查爾斯·福爾那拉
編者導言 查爾斯·福爾那拉
縮寫說明
史料譯注
Ancient chronology
The date of Lykourgos of Spart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lympic Games
Pheidon of Argos
The foundation of Naxos and Megara in Sicily
The foundation of Croton
The Lelantine War
The use of the word tyrant
The foundation of Tarentum by the Partheniai of Sparta
Orthagoras, Tyrant of Sicyon
Law of the city of Dreros (Crete)
Tyrtaeus of Sparta, the Messenian Wars, and the Great Rhetra
Spartan treatment of helots
Memorial to a Locrian proxenos at Corcyra
Drakon's law on homicide
The First Sacred War
Battos,the founder of Cyrene
The foundation of Cyrene
Law from Chios
Gravestone of Phanodikos of Prokonnesos
Epitaph of the Corinthians who died at Salamis
The Athenian naukrariai
The Athenian archon list
Greek mercenaries in Egyptian service
Alliance between Elis and Heraia in Western Arcadi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nathenaic festival
Spartan treaty with Tegea
Kroisos' gifts to 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
Treaty between Sybaris and the Serdaioi
The wives of Hippias and Hipparchos, the sons of Peisistratos of Athens
The nature of Peisistratos' rule
Polykrates, Tyrant of Samos
Law from a Locrian community settling new territory
A list of Dareios' subjects
Letter of Dareios
An Argive rule about the use of sacred treasures
Dedication of Peisistratos son of Hippias
……
附錄
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下麵是一份關於《西方古典學研究·希臘羅馬史料集(1):古風時代至公元前5世紀末的希臘(英文影印版) [Translated Documents of Greece & Rome1]》的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內容,並力求詳細、自然。 --- 圖書導讀:探索西方文明的基石——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宏大敘事 引言:文明的源頭與曆史的深度 當我們審視現代世界的政治結構、哲學思辨、文學藝術乃至法律體係時,其精神內核與形態源頭無不指嚮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這是一片孕育瞭民主、理性、史學與悲劇的土地,其影響穿越兩韆多年的時光,塑造瞭我們今日所理解的“西方”。本套叢書旨在構建一個係統而深入的研究框架,引領讀者走進這些古典文明的腹地,探究其核心議題與演變脈絡。 本導讀將聚焦於那些構築瞭古典世界圖景的宏大主題,這些主題涵蓋瞭從城邦的興起到帝國的衰落,從英雄史詩的吟唱到哲人思想的激蕩,它們是理解所有相關曆史文獻、考古發現和古典文學的必備背景。 第一部分:古希臘的黎明——從黑暗時代到城邦的崛起 希臘文明的開端充滿瞭神話與史實的交織。本部分將側重探討從邁锡尼文明衰落後的“黑暗時代”過渡到城邦(Polis)形態初現的關鍵時期。 一、 城邦的社會結構與早期政治實驗: 城邦並非一蹴而就,其發展經曆瞭從氏族部落到貴族統治,再到僭主政治的復雜過程。重點在於理解城邦這一獨特政治實體的內在張力:公民權如何界定?奴隸與自由人的界限何在?以及,不同城邦(如斯巴達的軍國主義與雅典的早期民主萌芽)在治理模式上的根本差異如何形成?我們將追溯早期立法者,如梭倫和剋律斯提尼,他們如何通過改革嘗試調和階級矛盾,為後世民主的爆發積蓄能量。 二、 軸心時代的精神覺醒與文化奠基: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是人類文明史上著名的“軸心時代”。在希臘,這一時期標誌著對傳統神話解釋體係的超越和理性思維的興起。荷馬史詩作為集體記憶的載體,定義瞭英雄美德(Arete)的標準,並在神人關係中確立瞭秩序。同時,早期的自然哲學傢開始運用觀察和邏輯來解釋宇宙的本源(Physis),這標誌著科學探究精神的誕生。詩歌、戲劇藝術也在此階段開始規範化,為後來的古典悲劇奠定瞭情感與結構的雛形。 三、 擴張與衝突:地中海世界的重塑: 希臘世界並非孤立存在。殖民運動(Apoikia)將希臘文化帶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極大地擴展瞭希臘人的生存空間和貿易網絡。這種擴張帶來瞭與本土居民的接觸、文化交流,也孕育瞭地中海世界的權力再平衡。城邦間的競爭,特彆是雅典和科林斯等商業強權的崛起,為未來的衝突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古典時期的巔峰與危機——公元前5世紀的轉摺點 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文明的黃金時代,但也是其內部矛盾全麵爆發的時期。這一百年間的事件深刻地定義瞭古典希臘的政治、軍事和文化麵貌。 一、 波希戰爭的遺産與雅典的崛起: 波斯帝國對愛琴海世界的威脅,迫使希臘城邦空前團結,米底戰爭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希臘人“自由人對抗東方專製”的意識形態高地。戰爭的勝利,尤其是薩拉米斯海戰的決定性作用,直接促成瞭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的建立。雅典隨後將同盟轉化為事實上的海上帝國,積纍瞭巨大的財富和政治影響力。 二、 民主的成熟與阿伽門農的陰影: 在伯裏剋利時代,雅典民主製達到瞭其理論上的巔峰,公民直接參與決策、抽簽製和薪金製度保障瞭普通公民的政治權利。然而,這種民主的擴張是以剝削同盟城邦為代價的。我們將探討雅典城邦內部圍繞民主與寡頭的持續辯論,以及思想巨匠如蘇格拉底對既有價值體係的挑戰。 三、 伯羅奔尼撒戰爭:城邦體係的自我毀滅: 雅典的霸權與斯巴達對地區平衡的堅持,最終導緻瞭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不僅僅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軍事對抗,更是不同生活方式、政治哲學和經濟模式之間的殘酷檢驗。戰爭的殘酷性、瘟疫的爆發,以及最終雅典的慘敗,標誌著古典城邦體係的結構性危機——一種內部整閤的失敗。它揭示瞭權力政治的無情邏輯,並對希臘人的集體樂觀主義造成瞭不可逆轉的創傷。 第三部分:羅馬的先聲——從城邦到共和國的漫長過渡 雖然羅馬的正式曆史通常從公元前753年(或更晚的共和國建立)開始,但考察希臘世界如何走嚮其終結的同時,必須關注意大利半島上正在崛起的另一大勢力。 一、 意大利半島的早期格局: 在希臘城邦經曆其最輝煌與衰落的階段時,意大利中部正經曆著從伊特魯裏亞文化影響下的早期王權嚮建立共和國的艱難轉型。這包括對拉丁姆地區資源的整閤、與薩莫奈人的長期戰爭,以及對早期法律和政治製度的摸索。 二、 羅馬早期製度的特點: 羅馬共和國的早期結構——由元老院(Senatus)、各級行政長官(Magistrates)和人民大會(Comitia)構成的復雜權力分配,是其日後擴張的基礎。早期貴族(Patricians)與平民(Plebeians)之間的“階級鬥爭”是塑造羅馬政治文化的核心動力。理解早期羅馬人對“法”(Jus)和榮譽(Dignitas)的重視,是把握其未來軍事紀律和治理能力的關鍵。 結語:古典世界的連續性與斷裂 研究古風時代至公元前5世紀末的希臘,就是研究西方文明的原始代碼。這一時期的思想、製度和衝突,雖然在亞曆山大大帝東徵後被新的“希臘化時代”所取代,但其留下的遺産,特彆是民主、理性、史學方法論的雛形,構成瞭理解整個古典世界後續演變的基礎。對這些早期文獻和曆史脈絡的細緻梳理,是每一位古典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