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任中敏文集:唐艺研究》为《任中敏文集》第七卷。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任中敏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多篇论文,包括《唐戏述要》《唐代能有杂剧吗?》《戏曲、戏弄与戏象》等十几篇论文,内容涉及戏弄、声诗、杂言歌辞、大曲、著辞、说唱等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界多有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唐戏述要唐代能有杂剧吗?戏曲、戏弄与戏象几点简单说明与俞平伯先生商榷李白的清平调问题唐声诗之范围与定义.驳我国戏剧出于傀儡戏影戏说唐代“音乐文艺”研究发凡萧衍、李白《上云乐》的体和用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敦煌歌辞研究在国外——纪念“敦煌学”发展六十年《双恩记》变文简介敦煌学在国内亟待展开第三时期《王梵志诗校辑》序对王国维戏曲理论的简评漫谈答柏君孟郊《列仙文》究竟是什么“文”——唐代道家的一本戏文坚决废除“唐词”名称与王季思论古剧角色及《西厢记》注本书
精彩书摘
二 “声诗”与“歌诗”、“乐诗”、“诵诗”、“吟诗”。一一唐协律郎徐景安曾撰《历代乐仪》三十卷。据宋王应麟《玉海》一0五,谓其第十卷题《乐章文谱》,有说曰:“乐章者,声诗也。”此唐人以“声诗”一辞称乐曲歌辞最着之例。权德舆《薛公先庙碑铭》:“为政事,吏师于文章;为声诗,所施在乐易。”①皮日休《松陵集》序曰:“才之备者,在圣为六艺,在贤为声诗。”②皮氏之诗曰:“所以吾唐风,直将三代甄。彼此文物盛,由乎声诗宣。”乃指唐代合乐之诗也。徐铉《纳后夕侍宴》诗曰:“华封倾祝意,觞酒与声诗。”乃指南唐帝后婚礼时,付诸声乐之诗也。欧阳修《书锦堂记》曰:“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胡翰序《古乐府诗类编》曰:“若声诗者,古乐章也。……不幸不见先王之礼乐,考其声诗,盖有足言者。”一一皆指后世合乐之诗也。李清照谓:“乐府、声诗并着,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能改斋漫录》引)张炎谓:“自隋唐以来,声诗降为长短句。”(《词源》)一一亦皆指唐代合乐之诗也。李曰“乐府”,即张曰“长短句”,盖在齐言范围之外者。宋赵与时《宾退录》二:“古今咏史之作多矣,以经子被之声诗者盖鲜。”按咏史诗,在唐人吟而不唱(详下文),倘亦指曰“声诗”,义太宽泛。《武林旧事》一,载宋臣祝寿口号曰:“辄采声诗,恭陈口号。”乃指其下文之七律一首。此诗在当时,必然作简单之吟唱,不然,不至于曰“声诗”。清初《梅花梦》弹词第一回曰:“以记叙行文,用声诗作曲。”乃指弹词之开篇,用七字句者,所谓“唐诗开篇”也(见李家瑞《说弹词》)。以上凡用“声诗”二字以立名时,其意识中必已承认当时另有不声之诗存在;不然,曰“诗”足矣,何必曰“声诗”?按诸史实,唐诗中一部分确未有声,但另部分又确被管弦歌舞,此一分辨,似已无可异议。顾亦不尽然:有人以为六朝乐府,声诗也;五代小词,歌辞也;上下皆然,惟中间之唐人五七绝,仍是不能歌之诗(例如郑振铎先生《词的启源》所示)。故理论方面,诗之声不声,今日仍须有辨;而事实方面,篇章歌或未歌,亦须逐一体验,并非不必要之事。 与声诗异而对立者,有曰初诗、徒诗、哑诗;包于声诗以内,而仅指其初步者,有曰“歌诗”;仅指其第二步者,有曰“乐诗”;与声诗类似,而实在声诗之外者,有曰“诵诗”;或在其内、或在其外者,有日“吟诗”。——兹逐一辨之,以明范围。 ……
任中敏文集:唐艺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