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邓小平时代
:88.00元
作者:(美) 傅高义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08041531
字数:643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1.321kg
编辑推荐
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这部著作告诉读者,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明天的你我将是什么样的,你和我,可以从《邓小平时代》理解我们亲历的中国改革时代。
这是美国**秀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先生十年倾力之作,是世界上**部有关邓小平的完整著作,它展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历史变局和内在逻辑,而引人入胜。在中共“十八大”再次强调改革开放重要性的今天,这部著作将成为各界人士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道路历程和走向的重要读本。
获奖情况:
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入围作品
荣获2012年莱昂内尔?吉尔伯奖(Lionel GelberPrize)(吉尔伯奖是英语世界*重要的非虚构作品奖之一,主要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外交事务著作。本届同时入围角逐的还有基辛格《论中国》,该书未能获奖。)
《经济学人》2011年**图书
《华尔街日报》2011年**图书
《华盛顿邮报》2011年**图书
《金融时报》2011年**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2011年编辑推荐书目
**届凤凰财经峰会“2012 改革动力奖·特别致敬”
内容提要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目录
中国大陆版序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 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 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 整顿,1974—1975
4. 向前看,1975
5. 靠边站,1976
6. 复出,1977—1978
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7. 三个转折点,1978
8.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9.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10. 向日本开放,1978
11. 向美国开放,1978—1979
12. 重组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时代,1978—1989
13. 邓小平的统制术
14. 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15. 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16.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17.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18.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19.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20. 北京,1989
21. 稳住阵脚,1989—1992
22 邓小平的终曲:南方之行,1992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23. 转型的中国
注释
索引
作者介绍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冯克利:1955年10月27日生,祖籍青州长秋。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内公认一流水准的翻译家,自90年代以来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有突破性的杰出贡献,在公共思想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如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带我深入了解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卷入了一个充满变革的洪流之中。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领导者,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沉浸在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中,感受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面对历史洪流时的挣扎与选择。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描绘,细致入微,抽丝剥茧,让我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叙述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时而如史诗般宏大,时而又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停下来思考,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究竟是什么?它对当下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性、对时代、对未来的深刻反思。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在挑战与机遇中砥砺前行,也让我对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世界的关键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史诗。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书中的叙述语言极具艺术感染力,时而雄浑激昂,时而婉转低沉,让我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着历史的脉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挖掘,那些被时间湮没的往事,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光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它让我看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与奋斗,也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传承。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着我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那个时代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与深刻的社会变迁。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惊叹,他能够从纷繁的史料中提炼出最核心的脉络,并用清晰的逻辑将其呈现给读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探讨,它并不回避争议,而是力求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现出历史的多面性。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极其细腻,让我看到了那些叱咤风云的领导者们在做出重大决策时的犹豫、权衡与远见。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书中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的决策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历史视野,更激发了我对当下社会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它让我认识到,每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成就,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也伴随着艰难的探索与不懈的奋斗。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启示录。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将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街头巷尾,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见证着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政策的出台与演变过程的描述,让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以宏大的视角审视时代的大势,时而又深入到具体的个体命运,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张力与感染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折射出时代的光芒与人们的内心世界。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卷的佳作。作者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将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徐徐展开。我被书中生动的人物塑造所吸引,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抉择与奋斗,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描绘,细致入微,抽丝剥茧,让我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的语言流畅而富有张力,时而如同澎湃的巨浪,时而又如同静谧的溪流,将我带入一个又一个历史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复杂问题的探讨,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感悟。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当下社会发展和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它让我认识到,历史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而对未来的探索,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书有一层灰尘,封面有明显的磨损和折痕,收到库存的旧货有些不满。
评分书的内容没得说,不过寄过来的这本有点旧(纸张、油墨),感觉是在仓库存放了好久的感觉
评分书有一层灰尘,封面有明显的磨损和折痕,收到库存的旧货有些不满。
评分正在阅读伟人的故事
评分书有一层灰尘,封面有明显的磨损和折痕,收到库存的旧货有些不满。
评分正在阅读伟人的故事
评分书的内容没得说,不过寄过来的这本有点旧(纸张、油墨),感觉是在仓库存放了好久的感觉
评分书有一层灰尘,封面有明显的磨损和折痕,收到库存的旧货有些不满。
评分书有一层灰尘,封面有明显的磨损和折痕,收到库存的旧货有些不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