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里是最火爆脱口秀节目《老梁故事汇》,这里有老梁幽默风趣的语言,这里有老梁犀利深刻的观点,这里有让你琢磨琢磨的引古喻今,这里是梁宏达的“梁氏历史”,《老梁讲历史》。
你知道为什么说明朝亡于万历吗?你知道明朝三大奇案吗?你知道左宗棠如何草根逆袭吗?你知道王的女人是如何炼就的吗?你知道影响波及至今的帮会社团吗?你知道赶尸是怎么回事吗?老梁都知道,听老梁一一道来。
帝王轶事、明清奇案、江湖帮派、武功传奇,精彩纷呈!
翻开书页,拿出手机,找到二维码,扫一扫,你会看到一份意外的惊喜!
海报:
内容简介
《老梁讲历史》辑录于老梁故事汇栏目,其中老梁对明清奇案,江湖轶事的精彩讲座,形成一部处处散发着老梁味道的历史大餐。书中共编录44篇内容,包含明清名帝的轶闻趣事,江湖帮派,武功传奇,怪职异业等等,观点犀利,引古喻今,精彩纷呈。捧之不忍弃卷。
作者简介
梁宏达,人称“老梁”。1972年生人,著名媒体评论人,电视、时事双栖评论员,以观点独到、语言犀利著称。自幼学习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多种曲艺形式,在节目中用其极富个性魅力的语言点评历史、时事、人物和体育等,为观众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还原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使人在获得理性判断与思考的同时感受来自“老梁”的独特风韵。
目录
拍案明朝
万历皇帝酒色财气的荒诞往事
妖书案
梃击案
红丸案
性格决定命运——崇祯
英雄还是国贼——袁崇焕
极品太监——魏忠贤
过把皇帝瘾——闯王李自成
东厂、西厂、锦衣卫
洪洞大槐树
清朝惊奇
揭秘多尔衮
忠奸两难洪承畴
“叛将”吴三桂
雍正继位之谜
乾隆身世之谜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谁冤枉了李鸿章
草根逆袭的祖师爷——左宗棠
李莲英的职场生涯
皇家丑闻——溥仪被离婚
喜忧参半康有为
真心英雄,邓世昌
糊涂历史
歪才误国的皇帝
帝王的N种古怪死法
皇帝家的贤内助
皇帝身边的毒妇
楚汉时期,王的女人
太监是如何炼成的
人在江湖
乞丐代言人——丐帮
明教,是否只是传说?
中国第一帮——天地会
咏春拳
洪拳里的玄机
截拳道
霸道的形意拳
太极拳,你在哪儿?
神秘的盗墓者
神秘的方士
神秘的湘西赶尸
神秘的古代法医——仵作
最后的侠客集团——镖局
一代宗师叶问
“活神仙” 张三丰
真正的英雄——大刀王五
精彩书摘
草根逆袭的祖师爷——左宗棠
他收复新疆失地,大搞西部大开发,积极推动洋务运动。
晚清名将左宗棠,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风光背后,他究竟如何由一个草根出身的穷小子成功逆袭,最终成为晚清一代名臣的呢?
当矮穷挫遇上白富美,当科举遭遇三连败,左宗棠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我们现在电视里边有很多选秀节目,你会发现,这选秀节目里光鲜亮丽、很顺利的这种人,往往不大容易从这选秀节目里出来,倒是有些草根,容易完成逆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能觉得,这走得太顺这个,有光环的这样的人,大明星之类的,离我们老百姓距离比较远,咱够不着这样的人。那草根上来呢,一看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唱得好,唱完了鼻涕一把泪一把,说我这住过地下室,一个月挣多少钱,我爹刚死,我妈有病,还瘫痪。这人这同情心就上来了,管他真的假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咱也跟着哭,为啥呢?老百姓爱看,觉得你看这人惨得还不如我呢,可能心理距离就会更近。所以,往往是草根选手在这样的比赛当中,容易完成逆袭。
那么,今天我要跟大伙说的这个人呢,算是草根逆袭的祖师爷,就是从很平常,甚至很低的位置,一路坎坷走来,完成逆袭,成为当时的一名重臣。这人是谁呢?清朝的人,晚清名臣左宗棠。说左宗棠的名气那太大了,他怎么成草根逆袭的祖师爷了?咱得一点点把左宗棠这个履历给大伙摘一摘。
这个左宗棠呢,1812年生人,1885年过世,活了73岁,湖南人。左宗棠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直到50岁前后,才算是掌握重权。他快50岁的时候,出任浙江巡抚,这才到了省一级干部。后来61岁那年,成了东阁大学士入主内阁。这里有个常识,大清不设宰相,没有宰相、丞相,大学士就等于是宰相。搁现在话说呢,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或者总理。到69岁那年,出任军机大臣,掌管兵部。你看三省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兵部就是管军队,管打仗的。所以说,那阵左宗棠这算是连兵权带这个日常事务都管了。到后来呢,慈禧太后还让他跟各国的使臣打交道,还掌管外交。也就在那时候,左宗棠走向了人生巅峰,就是内政外交大权,集于他一身,可以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你想,左宗棠是汉人,清朝历代根基是满族人立足,这个满汉之间有很大分工。如果一个汉人能够得慈禧太后这么信任,那不外乎就这么两点:头一个那肯定得忠心耿耿,而且慈禧太后得知道他忠心耿耿;第二个呢,这个人干了别人干不了的事儿,立了别人不能立的功,大清什么功最重,军功。从康熙那时候开始,大清朝军功的奖赏是最高的。那么左宗棠一辈子,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大事儿,其中在军功上,有这么一件事儿。
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左宗棠带领自己的湘军——就曾国藩那边给他的湘军,同时又有满八旗的部队,远赴新疆,在伊犁一带与沙俄阿古柏展开激战,把沙俄侵略者赶跑了。这一仗收复了多少失地呢?160万平方公里。说这得有多大?左宗棠老家湖南,如果按面积算,他收复的失地等于八个湖南省那么大。现在咱们都知道中国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收复的失地相当于六分之一的国土。在中国历史上,通过一战收复失地最多的将领,就是左宗棠。他是创了纪录了。而且他不光是收复失地,在西北工作的时候呢,还兴修水利,修路、造桥、农垦、开荒,把一些军事工业也弄到当地,干了非常多的好事儿。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非常出名的一个领袖,在当时和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并称为晚晴四大名臣。
刚才我说他是草根的祖师爷,是因为他早年是很落魄、不得志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将近50岁才掌握重权。你看晚清这些名臣,李鸿章、曾国藩基本是30岁上下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一个重要位置,没有像左宗棠这样,这么晚出来,最后也达到这么一个巅峰。左宗棠家庭出身呢,很贫寒,就咱们现在说的没根,没有背景。他父亲呢,是个穷读书人,以务农为主,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开个私塾教学生。左宗棠小时候就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就说他小时候是神童,过目不忘,四书五经看一遍,基本就能背。而且呢,他不光是能背这事儿,临时的这种,谁给他出个对子吧,对对子,他是相当厉害的。所以打小一看,这孩子将来了不得。那阵左宗棠就立下志向,问他将来要干吗呀?左宗棠不说什么升官发财,说我将来要当诸葛亮。你看这孩子口气不小,但天天上私塾,天天读八股文,摇头晃脑的,左宗棠自个儿也犯难,说他看三国知道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甚至对于这个兵器,连环弩、击剑、木牛流马,诸葛亮都有研究。
他就想了,我看着八股文,怎么看也看不出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我要成为诸葛亮,光读这个行吗?后来他发现,读八股文是干什么?就是为了应付科举。我科举考试过了,我的能耐才有地方发挥。我这么大能耐,在乡下只能用来种地。左宗棠意识到,科举是自己晋升的一个阶梯,所以,他就很认真地读书,结果14岁那年呢,参加童子试,考了个第一。然后到省里参加复试又考个第一。这秀才的功名已经拿到了,接下来就是乡试,乡试就是考举人了。有人说这举人,跑不出他这手心,大家都知道左宗棠读书比谁都强,才思敏捷,可是这时候有个犯愁的事儿。因为参加完乡试考上举人,这不算到头,咱都知道进京赶考,两三年左右到北京考这一次试。乡试变会试,会试改殿试,才能中三甲-状元、榜眼、探花,是这么个程序。说那就去考吧,左宗棠家在湖南,考试在北京,你现在看,这个走京广线,坐火车、动车、高铁就行,但是现在也不容易,赶春运时候买火车票也费劲。那会儿湖南到北京,千里迢迢,这一路上跋山涉水,不管你骑马骑驴,他得有挑的,要盘缠,家穷成那样,这盘缠哪儿来呢?
也不是拿不出来,真要把这拿去,家里也不用过了,散架了,弟兄那么多,左宗棠也不忍心啊。正犯难的时候,来了件好事儿。他家旁边有个县城,叫湘潭县,咱都知道湘潭县,浏阳河那边。湘潭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毛主席,湘潭县韶山中人。湘潭县有一个姓周的大户人家,他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要招个养老女婿,这老周家在当地是大户,半拉城都是他家的,外号叫周半城,占着房子躺着地,有的是钱。他们招女婿呢,一不是抛绣球,二不是比武招亲,而是比文采,他家女婿得有文化。所有人说那要讲有文化,谁能比得上左宗棠,说左宗棠:“你去,你倒插门,当上人家上门女婿,你进京赶考,这钱不就有了嘛,你家里困难也得到缓解了,好事儿啊。”左宗棠想来想去,去吧,说怎么还不大愿意呢?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拍案明朝
一说到太监这俩字,咱们大多数人心里头对这太监没啥好印象,因为有太多的影视作品里边,反映出那太监都不是好东西,权倾朝野、残害忠良,背地里什么坏事都干。那么我们说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太监掌权时期有过不少,往往是太监和这个外戚之间政权的争夺,是中国封建历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在诸多的太监为祸朝纲过程当中,哪个太监是最大的祸害呢?也就是说太监里头的极品,最坏那个是谁呢?咱们今天就要说说这位,他的名字叫魏忠贤。
《古今风云录:一部纵横捭阖的史诗画卷》 第一卷:蛮荒曙光与青铜洪流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回遥远的史前时代,不再是干巴巴的年代划分,而是以“人类第一次学会用火的震撼”作为开篇。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如何从茹毛饮血走向氏族部落的萌芽。重点描摹黄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相似性与独特性。 聚焦“权力之源”: 从部落图腾崇拜到第一批世袭领袖的崛起,分析权力如何从神授转变为血脉继承的过程。 技术飞跃的代价: 青铜器的冶炼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阶层固化的催化剂。我们详细考察了青铜器在军事、祭祀和日常生产中的隐形权力分配。 文字的魔力: 不只是甲骨文或楔形文字的简单介绍,而是探讨文字如何成为统治者控制信息和记忆的工具,它如何塑造了早期社会对“历史”的初步认知。 城邦的诞生与冲突: 重点剖析苏美尔城邦间的争霸,以及古埃及法老权力的神圣性是如何通过宏大的建筑工程(金字塔)得以物质化和永恒化的。这里的叙述将充满生活细节,例如,一个普通陶工如何看待他为法老修建陵墓所付出的劳动和恐惧。 第二卷:帝国的崛起与制度的构建 进入奴隶制和早期封建社会,本书的核心转向“大一统”的尝试与失败,以及制度对社会肌理的深刻影响。 汉谟拉比的律法与社会秩序: 不仅列举了著名的“以眼还眼”,更深入分析该法典中对不同阶层(贵族、平民、奴隶)的差异化惩罚机制,揭示了早期法律背后的阶级逻辑。 波斯帝国的管理智慧: 详述阿契美尼德王朝如何通过“王室大道”、驿站系统和地方总督(Satrap)制度,实现了对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的有效控制。这里的重点在于其官僚体系的精妙设计,以及它对后世帝国治理的借鉴意义。 轴心时代的思想觉醒: 重点探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思想巨匠提出的核心观点,但更强调这些思想在各自社会背景下的“落地生根”情况。例如,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乱局中如何成为政治家寻求出路的“理论武器”。 罗马的扩张与同化: 罗马共和国的军事机器如何运转?重点分析罗马公民权的发放策略——它如何将征服地的精英纳入其统治体系,从而实现有限的包容性扩张。 第三卷:中世纪的信仰与世俗的拉锯 这一卷将聚焦于宗教的鼎盛时期,以及在强大的精神控制下,世俗权力如何艰难地寻求独立空间。 拜占庭的黄金枷锁: 细致描绘查士丁尼大帝的《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传统的深远影响,以及东正教在帝国政治中的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 从麦地那的崛起,到巴格达的智慧宫,本书将展示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上的巨大贡献,特别强调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与思想的互动。 西欧的封建碎片化: 详述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授职权之争”,这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是两种合法性来源(神圣与世俗)的根本冲突。分析庄园制度下农民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结构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十字军东征的复杂动机: 揭示十字军运动背后,不仅有宗教狂热,更有欧洲贵族对土地的渴望、商业城市的利益驱动,以及对拜占庭的复杂情感。 第四卷:全球化的前奏与新世界的开启 从文艺复兴的萌芽到地理大发现,这一卷关注的是人类视野的拓展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 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 重点分析美第奇家族如何利用商业财富赞助艺术,将艺术从纯粹的宗教服务中解放出来,成为彰显个人荣耀和城市实力的工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叛逆性”。 地理大发现的“双刃剑”: 详细记录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行,不仅是探险史,更是对新旧世界生态、疾病和财富的首次大规模系统性交换。分析美洲白银如何流入欧洲,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并催生了早期的商业银行体系。 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 探讨马丁·路德的理论为何能在德意志地区迅速传播,关键在于印刷术的普及以及德意志诸侯对罗马教会经济控制的反感。强调宗教信仰如何成为发动社会变革的强大精神力量。 绝对君主制的巩固: 以法国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为例,分析君主如何通过极度的奢华和仪式感来驯服贵族,将他们转化为宫廷的附庸,从而实现中央权力的绝对集中。 全书风格旨在还原历史的“现场感”与“复杂性”,避免简单的善恶评判,力求从制度、技术、思想和日常生活的交织中,展现人类文明的跌宕起伏与演变逻辑。它是一部关于权力、信仰、技术与人性的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