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齐全的宋人笔记总汇。每部笔记均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内容包括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装,更是馈赠收藏的佳品,弥足珍贵。全书约分十编。综观《全宋笔记》第三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书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编纂者坚持“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于收录“宋人著述的笔记专集”,而不包括“未成专集的、散见的单条笔记”,也不包括“题材专一、体系结构坚密的专集”,如“专门的诗话、语录、谱录类的茶经、画谱、名臣言行录、官箴等”,当然更不包括逐条叙述故事之类的小说和传记。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对现存宋人笔记进行系统整理点校,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每种宋人笔记均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前言,内容包括作者小传、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等,分编出版。《全宋笔记》第三编收入宋人笔记39种、10册,约162余万字。
朱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化典籍系主任;女子文化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等。独立承担的《唐诗学发展史研究》课题曾获国家社科项目基金的资助;《唐诗与音乐》等数项课题曾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以及市教委的科研基金资助。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中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遭受政治运动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兼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一》
墨客挥犀
续墨客挥犀
洛阳名园记
珍席放谈
游城南记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二》
原序目
卷一
德行 言语 政事上
卷二
政事下 文学
卷三
方正 雅量 识鉴 赏誉 品藻 规箴 夙慧
卷四
豪爽 容止 自新 企羡 伤逝 栖逸 贤媛
卷五
补遗走高祖至代宗
卷六
补遗走德宗至文宗
卷七
补遗起武宗至昭宗
卷八
补遗无时代
佚文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三》
王氏谈录
丞相魏公谭训
搜神秘览
春渚纪闻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四》
西畲琐录
东观馀论
缃素杂记
朝野众言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五》
靖康传信录
建炎进退志
靖炎时政记
靖炎两朝见闻录
建炎复辟记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六》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七》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八》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九》
《全宋笔记 第三编(简)十》
最近迷上了宋代的散文和笔记,感觉那个时代的文人,他们的笔下充满了生活气息,不像后世的一些文章那样,读起来总觉得有些隔膜。这套《全宋笔记·第三编》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对宋代笔记小说、文史资料的无限渴望。我特别喜欢宋人写笔记,他们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想到什么写什么,充满了随性与真诚,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一手史料。比如,那些关于当时社会风貌、市井百态的描写,读起来就像身临其境,仿佛能听到巷子里的叫卖声,闻到酒楼里的酒香。还有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细节,或者是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这些零散的片段,往往比正史记载更能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鲜活面貌。这套书足足有十册,可见收录的内容之丰富,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打算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阅其中的某一两篇,慢慢品味,就像品一杯陈年的好酒,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入手这套《全宋笔记·第三编》,纯粹是因为我对宋代文史的狂热兴趣,以及对“大部头”书籍的特殊情结。这套书的配置,10册简装,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敬意,虽然不是什么精装华美的版本,但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往往藏着最真挚的内容。我一直觉得,宋代的笔记,就像是一本本生活百科全书,里面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情感、社会百态,甚至是奇闻异事。它们不似正史那样严肃庄重,却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我希望在这套书中,能够找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窥探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想象一下,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捧着这厚重的十册书,细细品读,仿佛穿越时空,与宋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种感觉该是多么美妙。
评分刚收到这套《全宋笔记·第三编》,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就觉得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宋代,一个文人辈出、思想激荡的时代,无数的笔记杂著,如同一颗颗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那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情。这套简装全10册的规模,足以让人感受到编纂者呕心沥血的努力,也预示着我将要踏上一段漫长而充实的阅读之旅。我尤其期待其中的一些大家名作,例如那些关于历史掌故、文人轶事、风俗民情的记载,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那个时代鲜活的印记。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笔记,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肌理,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从中汲取一些跨越时空的启示。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是简装,但整套书拿在手里份量十足,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油墨清晰,阅读体验应该会很舒适。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啃读,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相信这段阅读过程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历史细节有着极度偏执的读者,尤其是宋代,那个时代的人们,总给我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他们的文字,他们的生活,都显得那么真实而有温度。所以,当我知道有《全宋笔记·第三编》这套书的存在时,我毫不犹豫地就入手了。这套书共10册,虽然是简装,但其内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喜欢看笔记,因为它不像正史那样,可能经过了太多的修饰和删减,笔记往往更直接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史料信息,比如当时的地名、物价、习俗、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都是研究宋代社会的重要依据。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了解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宋代故事,解开我心中的一些历史谜团,也让我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和立体。
评分买这套《全宋笔记·第三编》,主要是被它庞大的规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10册的简装版本,虽然价格上更亲民,但内容量绝对惊人。宋代的笔记,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尤其看重笔记中那些关于文人心态、学术争鸣、以及社会风尚的记载。那个时代的文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交游,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我希望在这套书中,能够找到关于这些方面的珍贵材料,深入了解宋代士人的精神世界。而且,笔记中常常包含一些旁征博引、考据辨析的内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极具吸引力。我期待通过阅读这套书,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也更丰富我的文学和历史知识。
评分京东通信
评分邮局汇款
评分返修/退换货
评分DIY装机
评分全宋笔记·第三编(简装,全10册)全宋笔记·第三编(简装,全10册)
评分购物流程
评分3特点新
评分京东E卡
评分全宋笔记·第三编(简装,全10册),很棒的一套书,这样前4编都拿下了,5-7留待以后慢慢收集,书编排合理,很专业的图书,闲暇时好好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