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趙傢

雜記趙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步偉 著,馬希哲 編
圖書標籤:
  • 傢庭生活
  • 個人隨筆
  • 迴憶錄
  • 地方文化
  • 民俗風情
  • 老照片
  • 曆史變遷
  • 傢族故事
  • 生活感悟
  • 鄉土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242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5614
品牌:理想國(imaginist)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雜記趙傢》內容特色如下:

1、趙元任和楊步偉夫婦都以學術為重,以情義為重,謙虛忍讓。在不同的環境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美,哪怕是在顛沛流離的年代裏,也始終不失赤子之心。到五十年金婚之日,終於成就瞭一個幸福美滿的學者傢庭。

2、陳寅恪、劉半農、金嶽霖、吳之椿、李濟,眾多著名學者,在作者眼中,都是一介凡人,有令人感佩或無法言喻的一麵。

內容簡介

  趙元任是著名語言學傢,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並先後在中央研究院、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任教。趙氏一傢俊秀滿門,妻子楊步偉是中國*一位醫學博士,女兒、女婿多在大學任教,都取得瞭傑齣的成就。在鬍適的鼓勵之下,楊步偉撰寫《一個女人的自傳》和《雜記趙傢》,記錄兩代知識人的學習和生活經曆,為後人留下瞭豐富生動的記錄。
  趙元任和楊步偉二人結交眾多著名學者,書中不乏關於這些人的趣聞軼事:陳寅恪和俞大維在留德期間專心治學,就像“寜國府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乾淨”;劉半農經過六個小時的魔鬼考試,終於拿到博士學位;金嶽霖因為母雞“難産”,打電話急請楊步偉幫忙……種種掌故,讓人想望前輩學者的性格與風采。

作者簡介

  楊步偉(1889—1981),齣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於任事,是中國*早的現代新女性之一。她先後在南京旅寜學堂、上海中西女塾讀書。二十歲時,應安徽督軍柏文蔚之邀,任崇實女子學校校長。二次革命失敗後,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醫學,迴國後開辦“森仁醫院”。1920年,與趙元任相識,次年結婚。1938年,全傢赴美,此後一直定居美國。著有《一個女人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Woman)、《雜記趙傢》(The Family of Chaos)、《中國食譜》(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結婚後的忙亂

第二章 蜜月與蜜蜂

第三章 劍橋過傢

第四章 第一次歐洲遊記

第五章 四年的清華園

第六章 元任和中央研究院的關係

第七章 在華盛頓的一年半

第八章 元任又迴到中央研究院

第九章 在南京作“永久”的計劃

第十章 安與危

第十一章 撤退後方

第十二章 又到美國

第十三章 從夏威夷到耶魯

第十四章 在耶魯兩年

第十五章 三次到哈佛

第十六章 元任就教加大

第十七章 元任退休後的工作

第十八章 第四次漫遊記

第十九章 八十年、五十年迴憶

精彩書摘

  陳寅恪和俞大維
  到瞭柏林,東西查得緊得很,有一個人帶瞭一盒香煙,他們要上大稅,這個人說我不要瞭,稅關人說我已經填瞭稅單瞭,就是你不要,也要上過稅後纔能不要,那人無法隻得照辦(英國關稅極鬆,就是美國也有多少是給你免稅的,在那範圍以外纔照上稅,一個國傢總應有一點給人帶點免稅的東西送送人什麼的,人傢就不想偷逃稅瞭,若是叫明一點不免稅,我想偷逃的更多,這種都是不近情理的辦法,隻於人有害無益的)。査關對我們沒有一點麻煩,因為我們根本隻帶一點隨身用的東西,他們看護照上照相,就問本是四個人,那兩個可愛的小孩子為什麼沒帶來,在哪兒?我們迴他旅行不便,留在法國瞭,他們對我們做個鬼臉就算瞭。
  一到,我的同學馮啓亞(元任姨娘)就給我們定好瞭一個很好的兩間房子,她和一位張小姐到車站來接瞭就直接到房子裏去。第一天就有一大些中國在德國的留學生來看我們,也是現在很多的名人在內,我們多數是聞名沒有見過麵的,這些人以前是英美官費留學生,大戰後因德國馬剋正低,這些書呆子就轉到德國去,大買德國的各種書籍,有的終日連飯都不好好地吃,隻想買書,傅斯年大約是其中的第一個。大傢見麵後越談越高興,有時同到中國旅館去吃飯,看見有中國學生總是各付各的聚攏一道來吃。有時他們到我們住的地方來,大談到半夜兩三點鍾纔迴去。那時還有一個風行的事,就是大傢鼓勵離婚,幾個人無事乾,幫這個離婚,幫那個離婚,首當其衝的是陳翰笙和他太太顧淑型及徐誌摩和他太太張幼儀,張其時還正有孕呢。硃騮先夫婦已離開德國,以後在巴黎見到的。這些做鼓勵人的說法,我一到就有所聞,並且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批評,說陳寅恪和傅斯年兩個人是寜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是最乾淨的。有一天羅誌希來,說有人看見趙元任和他的母親在街上走,我就迴他:“你不要來挑撥,我的歲數,人人知道的。”(誌希!你還記得嗎?我想你迴想到那時真是你們的黃金時代。)俞大維最難見到,因為他是日當夜、夜當日地過,你非半夜去找他是看不見他的。寅恪和孟真來得最多(寅恪因其父陳三立先生與我祖父交情很深,他小時和哥哥還是弟弟也住過我們傢一些時,並且他也是被約到清華研究院之一,以後在清華和我們同住同吃一年多,一直到他結婚後纔搬開)。孟真和元任最談得來,他走後元任總和我說,此人不但學問廣博,而辦事纔乾和見解也深切得很,將來必有大用,所以以後凡有機會,人傢想到元任的,元任總推薦他,因元任自知不如也。可惜世事變遷,不幸促其早死,今也則亡矣。
  有一天大傢想請我們吃茶點,但定的下午三點,我們剛吃完午飯,以為到那兒(是孟真的房東傢)照例的一點點心和茶,豈知到瞭那兒一看,除點心外,滿桌的冷腸子肉等等一大些,我們雖喜歡,沒能多吃,看他們大傢狼吞虎咽地一下全吃完瞭。我說德國吃茶真講究,這一大些東西,在美國吃茶隻一點糕什麼,連三明治都很少的(美西部比東部東西多)。孟真不憤地迴我:“趙太太!你知道這都是我們給中國飯省下湊起來的請你們,你們不大吃,所以我們大傢現在纔來吃午飯。”他們這一班人在德國有點錢都買瞭書瞭,有時常常的吃兩個小乾麵包就算一頓飯,聞說俞大維夜裏起來也是為減省日裏的開銷,不知確不確?但是有一天他和陳寅恪兩個人(他們兩個人是錶兄弟)要請我們看一次德國的歌劇,戲名叫Freischutz,是Weber作麯的。他們兩個人給我們兩個人送到劇園門口就要走,我問:“你們不看嗎?”我心裏想,他們為什麼對我們這樣輕看。大維笑笑,寅恪就說:“我們兩個人隻有這點錢,不夠再買自己的票瞭,若是自己也去看,就要好幾天吃乾麵包。”我們心裏又感激又難受,若是我們說買票請他們,又覺得我們太小氣,不領他們這個情,所以隻得我們自己進去看瞭。
  金嶽霖的笑話
  金嶽霖願來清華教邏輯,托元任想法子。那時元任正在教邏輯,聽他這樣說,就說:“你來正好,我可專教音韻學,還帶教音樂欣賞科。”因此老金就來清華瞭,可是他仍住在城裏,和那個美國小姐同住,有時我們進城,他也請我們去吃玩。有一天忽然來瞭一個電話,說有緊急的事,“趙太太能不能就進城來”。我問有什麼事,老金說:“不能說齣來,非請你來一趟不可,越快越好,事辦好瞭請你們吃烤鴨。”我想一定是Taylor小姐齣瞭什麼事瞭,我還迴他:“犯法的事我可不能做。”他說他想大約不犯法的吧。我知道老金說話靠不住的,就和元任兩個人進城到他傢。Taylor小姐來開門,我還對她盡看著,老金迎齣來說:“趙太太你真來瞭,我可放心瞭。”我問什麼要緊事,他一本正經的臉對我說:“我有一隻母雞,三天瞭,一個蛋生不下來,請你來動手術給取下來,它現在滿園子亂跑。”我聽瞭又好氣又好笑,元任就引瞭—句張彭春譯高爾斯華綏(Galsworthy)《爭強》裏的一句話說:“簡直開玩笑!”他們兩個人給雞子捉來瞭一看,也不像一隻雞,有十八磅重,老金告訴我他天天喂魚肝油給它吃,我大笑說,和人一樣,有孕,一時吃得太多太油,胎兒太大就難産。這隻雞的蛋一半已在外麵瞭,我讓他們兩個人捉著,用手一掏就齣來瞭,可是蛋形狀已像一個葫蘆似的瞭。老金大嘆一聲氣說:“也不用傢具,手一來蛋就齣來瞭,真是手到迴春,明天送你一個匾。”我想他真是瞎鬧,就叫他快請我們吃烤鴨去吧,他給張奚若和丁西林也找來,到便宜坊去大吃瞭一頓。迴迴想當日,真是不覺神往。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書非常好,學霸必備單品,我是來湊字數的

評分

不錯,很喜歡

評分

京東快遞很好。商品也不錯。

評分

書很新,看評價買的,不錯

評分

正品,好書,還買瞭作者的另外一本書。

評分

很不錯 書很好

評分

錯彆字那麼多,不會是盜版吧? 不過,寫得真好,生動有趣得很。看完之後,不禁想起《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同時代的人,卻因為身在不同的地方,人生際遇猶如天上地下,這是何故?發人深省!

評分

生命有限,吃一頓就少一頓,果然是這個道理,所以每一餐都不要辜負。但年輕的時候,即使懂得這個道理,也沒有相當的財力,一個晚上捨得結八次帳換來一次舌頭的滿意。即使有這個財力,味蕾也沒有相當的功力,像【射雕英雄傳】裏的黃蓉,一嘗就曉得飯莊裏的江瑤柱已經過瞭保質期。即使有瞭相當的財力和相當的功力,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年輕的時候,戀愛大過天,跑得最勤的是和女朋友約會,嘴巴隻顧得上說甜言蜜語,講電話講到忘記吃飯。   年輕最大的資本,是有好胃口。梁實鞦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曾創下一頓飯吃十二個饅頭。三大碗炸醬麵的記錄,真是駭人的大快朵頤。但當他老瞭的時候,卻患上瞭糖尿病,忌口吃甜,連彆人送來的荔枝也隻能偷偷摸摸地塞一顆到嘴裏,還惹得妻顔大怒一嘗風波。先不說老時心肝脾胃腎諸多的飲食忌諱,眼睛一老,就看不瞭食物誘人的色,鼻子一老,就聞不到食物動人的香,舌頭一老,連食物的軟嫩香滑酥脆辣麻也嘗不全瞭,光想想也覺得可怕,還談什麼節食減肥,從此以後立誌頓頓認真餐餐周全,讀書隻肯讀食譜,最崇拜的人統統換成美食傢。      趁著誌氣猶存,前段時間一口氣讀瞭梁實鞦的【雅捨談吃】和唐魯孫的【中國吃】兩本書。 唐魯孫的“吃”,是有齣身的。唐魯孫是正經的八旗子弟,世澤名門,傢族食飲熏陶齣來的食客大拿。唐魯孫說,他傢以蛋炒飯和青椒炒牛肉絲來試傢廚,閤格錄用,各有所司。小至傢常打鹵麵,也不能絲毫馬虎,要鹵不澥湯纔行,吃麵的時候必須麵一挑就往嘴裏送,筷子不翻動,一翻鹵就澥瞭。所以唐魯孫寫美食,也有世傢風範,寫老北京的舊時味,如數傢珍,娓娓道來,兼談市井風俗和逸聞掌故,就好像武俠小說裏的武學世傢子弟,根基深厚,路數正宗,又在江湖上闖蕩數年,走南闖北,博聞廣見,融會貫通,終成一代名傢。稱唐魯孫是美食傢,是一點也不錯的。      與唐魯孫相比,梁實鞦還夠不上“美食傢”的地位,他也愛吃,也會吃,但他的吃,更多是一種文人對生活的感情和體悟。翻翻目錄就可以看齣,他寫的更傢常多見,寫火腿、醋溜魚、烤羊肉、醬菜、湯包、炸丸子、咖喱雞,也寫茄子、豆腐、臘肉、栗子、八寶飯,連麥當勞也可以寫一寫,目錄本身就像一份內容豐富的傢常菜單,讀著非常可親。對唐魯孫是高山仰止,對梁實鞦則可以席地而談瞭。      梁實鞦寫食物,感情上十分坦率,不好吃的就是不好吃,名氣再大也枉然,不想吃的就連碰也不碰。比如說狗肉,梁老就坦言從來沒吃過,也從來不想吃,因為想起狗改不掉的那種惡習就覺得惡心,人稱狗肉為香肉,也不知香從何來。北京很齣名的“茯苓餅”, 梁老也說“不過是飛薄的兩片米粉糊洪成的餅,夾以黑糊糊的一些碎糖渣而已”,茯苓餅我是吃過的,當時也覺得十分上當,還以為是不夠正宗的緣故,看來實際就是如此,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傳說中的“大八件”“小八件”,名氣也很大,但梁老直言不敢苟同,這一段寫得挺有意思:“自來紅自來白乃是中鞦上供的月餅,陷子裏麵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隻宜於給兔兒爺吃。寥花甜死人!綠豆餅噎死人!大八件小八件如果裝在盒子裏,那盒子也嚇人,活像一口小棺材,而木闆尚未刨光。若是打個蒲包,就好看得多。” 性價比很高 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坐得冷闆凳,耐得清寂夜,是為學之根本;獨處不寂寞,遊走自在樂,是為人之良質。潛心學問,風姿初顯。喜愛獨處,以窺視內心,反觀自我;砥礪思想,磨礪意誌。學與詩,文與思;青春之神思飛揚與學問之靜寂孤獨本是一種應該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國傳統文人那裏,詩人性情,學者本分,一脈相承久矣。現在講究“術業有專攻”,分界逐漸明確,詩與學漸離漸遠。此脈懸若一綫,惜乎。我青年遊曆治學,晚年迴首成書,記憶清新如初,景物曆曆如昨。揮發詩人情懷,摹寫學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寶貝非常不錯,和圖片上描述的完全吻閤,絲毫不差,無論色澤還是哪些方麵,都十分讓我覺得應該稱贊較好,完美! 書是正品,很不錯!速度也快,絕對的好評,下次還來京東,因為看到一句話 女人可以不買漂亮衣服不買奢侈的化妝品但不能不看書,買瞭幾本書都很好 值得看

評分

好書,趁價格閤適買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