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让-雅克·拉丰,[法] 让·梯若尔 著,石磊,王永钦 译
图书标签:
  • 政府采购
  • 规制
  • 激励理论
  • 公共管理
  • 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
  • 政策分析
  • 政府行为
  • 契约理论
  • 制度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32235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96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8
字数:8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在产业组织领域对市场力量和规制的分析而一人独揽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第75个获此殊荣的经济学家,也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经济学家。
  让·梯若尔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年61岁的他任教于法国著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图卢兹大学。让·梯若尔教授被誉为“天才经济学家”,从涉足产业组织理论到成为该理论,他仅用了三年时间。除了产业组织理论以外,他的主要研究涵盖博弈论、规制经济学、组织理论、博弈论、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1988年让·梯若尔教授从美国回到法国,他和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教授作为新规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一起创办的享誉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是经济学界公认的世界一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欧洲的经济学学术中心。
  1993年让·梯若尔教授和让-雅克?拉丰教授共同写出的一部巨著《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在西方被称为“规制经济学的圣经”,这部关于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专著式教科书是这两位经济学教授历经十年的时间共同写出的一部巨著,对于每一个致力于经济学研究的人都是一部重要的必读之作。两位作者运用完备合约方法,将激励理论引入规制这一优机制设计问题中,分析与政府签订了长期政府采购合约的企业直接向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企业代表政府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政府采购与规制中,规制者和受规制企业在不对称信息结构和相关约束条件下的行为和优规制方案,用一个统一的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的工具用于对政府采购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发展出了一套关于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的更加实际、更具操作性的模型,从而得出了一套分析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问题的综合方法。书中的理论为中国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可以用来发展适合中国制度的规制理论和规制实践的工具和方法,并为中国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提供了先进的规制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理论性较强、文献资料丰富的关于激励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专著式教科书在西方被称为“规制经济学的圣经”。两位大师级的经济学家运用完备合约方法,将激励理论引入规制这一优机制设计问题中,用一个统一的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的工具用于对政府采购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发展出了一套更加实际、更具操作性的模型,从而得出了用于分析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问题的综合方法,并为中国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提供了先进的规制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

  让-雅克·拉丰 (1947.4.13-2004.5.1),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创始人,新规制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Wells奖得主)。拉丰教授同时也是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激励理论、规制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他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公共决策中的激励》(1979,与Jerry Green合著)、《公共经济学基础》( 1988)、《不确定性和信息经济学》(1989)、《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1993,与Jean Tirole合著)、《电信竞争》(2001,与Jean Tirole合著)、《激励与政治经济学》(2001)、《激励理论:委托一代理模型》(2002,与DavidMartimort合著)。他曾任计量经济学协会(Econometric Society)主席(1992)与欧洲经济学会(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主席(1998)。
  
  让·梯若尔(1953.89-),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学术所长,新规制经济学创始人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近30年来,梯若尔教授一直活跃在经济学的最前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理论、规制经济学、组织理论、博弈论、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并发表了一系列奠基性论文。他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产业组织理论》(1988)、《博弈论》(1991,与Drew Fudenberg合著)、《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1993,与Jean-Jacques Laffont合著)、《银行监管》(1994,与Mathias Dewatripont合著)、《电信竞争》(2001,与Jean-Jacques Laffont合著)等。他还担任过很多社会职务,如计量经济学协会主席(1998)与欧洲经济学会主席(2001)。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还荣获欧洲经济学会的Yrjo Jahnsson奖(1993)与产业组织协会“杰出会员奖”(1999)。
  
  石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1-1992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访学,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现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与政策,公共经济与政策,宏观经济分析,企业理论与实践。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的研究论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多次主持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王永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先后在加拿大女王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多所大学访问。研究领域为经济学理论、金融经济学、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英文匿名评审杂志和国内权威经济学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著作六部。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同时担任香港研究资助局的项目评审专家,以及多种国内权威期刊和国际期刊的评审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当选上海2012-2013年度“社科新人”。

内页插图

目录

主编的话
中文版序言
译者的话
前言
致谢

0 引言
0.1 规制环境与规制制度
0.1.1 规制性约束
0.1.2 规制工具和激励方案
0.1.3 简单的规制规则与有信息要求的规制规则
0.1.4 政府采购与规制
0.2 常用的激励方案
0.2.1 政府采购合约
0.2.2 没有政府转移支付下的规制激励方案
0.3 传统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议题
0.3.1 边际成本定价
0.3.2 高峰定价
0.3.3 边际成本定价还是平均成本定价
0.3.4 预算平衡与服务成本规制的拉姆齐一布瓦德模型
0.3.5 投人品的选择
0.3.6 新规制经济学议题
0.4 本书的方法论和内容概览
0.4.1 可控的试验
0.4.2 本书内容概览
参考文献

Ⅰ 价格规制和收益率规制
1 成本补偿规则
1.1 一些背景知识
1.2 模型
1.3 两种类型的情形
1.4 连续统的类型
1.4.1 通过线性合约菜单进行分权
1.4.2 激励方案的参数与绩效
1.4.3 可加噪音与线性合约
1.4.4 两种类型的情形与最优合约的非线性
1.4.5 企业的关闭
1.4.6 补偿上限与成本上限
1.5 主要的经济结论
1.6 激励方案的实施:意义和合约菜单的信息要求
1.7 运用“标尺竞争”来降低信息不对称
1.8 模型中加入投资
1.8.1 可合约化的投资
1.8.2 不可合约化的投资
1.8.3 关于投资合意性的私人信息:投资收益率、激励与阿弗奇-约翰逊模型
1.9 不能承诺下的投资
1.9.1 导致投资不足的抽租
1.9.2 减轻投资不足效应的四种机制
1.1 0承诺下的多期关系:虚假动态学
1.1 1风险规避
文献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2 预算平衡下和无预算平衡下的单一产品企业的定价
2.1 一些背景知识
2.2 模型
……
Ⅱ 产品市场竞争
Ⅲ 对自然垄断进行竞标
Ⅳ 规制的动态学
Ⅴ 规制的政治学
Ⅵ 规制制度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创作一本图书简介,该书内容聚焦于现代商业管理与创新驱动力,完全不涉及“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这一主题。 --- 《商业生态系统重塑:从线性增长到循环赋能的战略转型》 第一部分:理解“黑天鹅”时代的商业范式转移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商业环境所经历的根本性变革。我们不再处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型——“提取、制造、丢弃”——的舒适区内。面对气候变化、资源稀缺性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剧烈波动,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 第一章,“后稀缺时代的需求迷思”,挑战了传统的供需理论。它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稀缺性已从物质资源转移到“注意力”和“信任”。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独特的客户体验叙事,在海量信息中锚定用户的心理价值锚点。我们通过对多个行业领先案例的拆解分析,展示了企业如何从关注“拥有量”转向关注“使用权”和“价值体验”的战略布局。 第二章,“敏捷组织的设计与韧性构建”,重点探讨了在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环境下,传统层级式组织结构的脆弱性。本书提出了一套“多中心协作网络”模型,旨在取代刚性的流程控制。这一模型强调去中心化的决策权、跨职能的微服务团队以及对失败的快速学习机制。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实时数据反馈回路,实现组织结构的动态重构,确保企业在面对突发外部冲击时,能迅速调整内部资源配置,保持运营韧性。 第二部分: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的再定义 本书的核心创新部分在于对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理论的实践性转化。我们认为,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关于废物管理或回收利用,它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三章,“产品即服务(PaaS)的财务模型重构”,着眼于收入流的根本性变化。当企业从出售产品转向提供持续的服务(如设备租赁、订阅维护)时,资本支出(CapEx)转向运营支出(OpEx),这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和长期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详尽地展示了如何构建适应“产品即服务”模式的动态定价策略、保值模型以及逆向物流成本优化方案。 第四章,“闭环供应链的数字孪生构建”,聚焦于技术在实现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我们探讨了区块链、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如何共同构建一个透明、可追溯的闭环供应链。通过创建产品的“数字孪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材料的生命周期状态,精确预测回收点和再制造潜力。本章提供了构建跨地域、跨组织间数据共享标准的实施路线图,以确保材料能够高效、经济地回归价值链。 第三部分:人才、文化与创新生态的共生 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最终依赖于人的要素和文化土壤。本书的后半部分着力于内部驱动力和外部协作机制。 第五章,“技能超越职位的领导力演进”,分析了在新兴的敏捷和项目化工作流中,传统职权型领导的局限性。我们倡导一种“赋能型领导”模式,其核心在于识别并激活员工的“隐藏技能集”,而非仅仅依赖其正式职位描述。本章提供了评估非正式影响力网络、建立跨代际导师机制的具体工具和案例研究。 第六章,“开放式创新与竞争性合作的平衡艺术”,探讨了企业如何在其生态系统中扮演核心节点的同时,有效地与竞争对手进行战略性合作(Coopetition)。本书提出了一个“价值共享框架”,用于评估外部合作伙伴的潜在协同效应,并设计出保障核心知识产权安全的协作边界。我们深入分析了平台型企业如何利用其市场地位,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可持续、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同时确保自身利益的稳固。 第七章,“文化驱动的内生性变革:从合规到创造”,强调了文化在支撑长期战略转型中的决定性作用。当企业要求员工打破常规、试验新模式时,如果缺乏容忍风险和鼓励试验的文化,任何战略都会沦为空谈。本章提出了“心理安全感指标”的量化方法,并论述了如何通过高层领导的日常行为示范,将“快速失败,迅速迭代”的理念内化为组织的默认行为模式。 结语:面向未来的企业生存法则 《商业生态系统重塑》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套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系统性思维框架。它要求管理者放弃对稳定性的盲目追求,转而拥抱变革的内在动力,将资源效率、环境责任和社会价值视为驱动长期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本书旨在为渴望在下一次商业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CEO、战略规划师和创新领导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转型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对政府采购和规制领域的认识都停留在“如何更有效率地花钱”和“如何制定更完善的规则”的层面,却很少深入思考其背后隐藏的“为什么”以及“如何引导”。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的认知。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理论框架,而是将抽象的激励理论巧妙地融入了具体、生动的政府采购和规制场景中。读到关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的部分,我立刻联想到了以往在招投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供应商“猫腻”,以及监管部门为何常常难以有效监督。书中对委托-代理模型、信号博弈的细致解读,让我茅塞顿开,理解了为什么有时看似最优的政策设计,在实际执行中会“跑偏”。作者的笔触非常严谨,引用的案例也颇具代表性,既有国际上的经典研究,也有贴近中国实际的讨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激励相容”原则的阐释,它让我明白了,好的制度设计不仅仅是设定惩罚,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参与各方自发地朝着期望的方向行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它不断启发我思考,在每一个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环节,是否存在被忽视的激励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设计来规避风险、实现目标。这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公共部门运作逻辑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的期待值并不高,毕竟“激励理论”听起来多少有些枯燥和学术化。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经济学中那些看似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理解现实世界中诸多现象的有力工具。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承诺与声誉”的讨论,它深刻地揭示了在缺乏强有力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参与者是如何通过建立和维护声誉来约束自身行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一些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即便在短期内存在套利空间,也倾向于保持诚信。书中对于“信息隐藏”和“信号传递”的分析,同样鞭辟入里,让我对政府在采购和规制过程中如何甄别信息、判断真伪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囚徒困境”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时,并没有简单地套用模型,而是深入分析了实际情况下的多重博弈和动态演化,这使得分析更具说服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流畅的叙述,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每一个论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公共事务的洞察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政策设计和执行中的关键驱动力。

评分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这本书,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公共政策运作的新窗口。我一直认为,政府采购和规制的核心在于“公平”与“效率”,但这本书却将“激励”置于了首要位置,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固有的认知。书中对“非货币激励”的探讨,尤为令我赞叹。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扬或荣誉称号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权力、声望、归属感等隐性激励因素在规制执行中的巨大作用。这让我回想起一些成功的基层治理案例,其背后往往是巧妙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荣誉感。此外,书中对“机制设计”的阐述,堪称本书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对不同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清晰地展现了如何在复杂的公共环境中,设计出能够有效引导个体行为、最终实现集体最优的制度安排。我特别喜欢关于“信息偏倚”如何影响决策的部分,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简单的指令式管理往往效果不彰,而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来鼓励信息生产者传递真实信息。整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虽然涉及理论较多,但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受益匪浅。

评分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地将经济学中最具活力的激励理论,与公共部门最核心的实践领域——政府采购与规制——紧密结合起来。我一直认为,公共部门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如何有效地约束权力,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理解这一过程的全新维度。作者在书中对“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分及其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让我对招投标过程中各方博弈的微妙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更是信息、策略和激励的全面较量。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最优合同设计”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契约约定,而是如何通过精巧的条款设计,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此外,书中关于“规制俘获”的分析,更是直指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长期难题,作者的论述发人深省,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有时会出现监管部门“被收买”的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防范此类风险。这本书的阅读,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维的“启迪”,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深邃的视角去审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评分

在阅读《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之前,我对“规制”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法律法规的条文层面,认为只要规则制定得足够详细,执行到位,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想法。作者通过对“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引入,将激励理论的强大解释力展现在了规制领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损失厌恶”和“框架效应”在规制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在环保规制中,如果仅仅强调达标的“好处”,效果可能不如强调不达标的“惩罚”来得直接有效,而惩罚的“形式”也大有讲究。书中对“路径依赖”的分析,也让我对一些长期存在、难以改变的规制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揭示了历史选择对当下激励机制的深远影响。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激励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分析,它让我意识到,任何规制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其经济上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思维的“重塑”,让我认识到,理解规制,关键在于理解被规制者的行为逻辑和激励机制。

评分

开始,伯顿的样子好像要对艾伦做一场演讲,高谈阔论公司的大改造和人事大整顿。但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似乎改变了主意,没有打什么官腔,而是靠近艾伦,用手拍了拍他的肩,直视着他,用坚定又诚恳的语气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算真正的团队成员。艾伦,我确实需要优秀的员工,可我也需要能融入团队的优秀员工。”

评分

案例分析透彻!

评分

用图书券买的,价格很合算,作为参考书使用,不能当作主流教材,但可以扩展知识面。

评分

“那么,祝你一路好走,艾伦。”伯顿脸上浮现出一抹或许是带着歉意的微笑,用这句祝福利落地结束了谈话,然后回身取出前座上的公文包,直奔工作而去,只留下艾伦一个人杵在原地,体会失业的孤独。

评分

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

评分

艾伦只好慢慢地转过身,走回自己的车中,发动汽车,准备回家。

评分

750497123750497123750497123

评分

京东一如既往的给力啊

评分

不错,质量一如既往地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