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科学外史》系作者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入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点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13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科学外史·II 》作为续编,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已出版著作7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以及大量书评、影评、文化评论等,并长期在京沪等地报刊撰写个人专栏。
本书作者基于其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将国内外科学史、科学文化、科学与社会等研究的新成果,以通俗生动的叙事方式,向广泛的公众进行传播,对于改变传统“科普”在观念的陈旧和手段的过时,让更多的公众能够近亲科学文化,积极思考科学、文化与社会之关系,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清华大学教授、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刘兵
自序
辑一 科学之名
一 1835年的月亮:一场可喜的骗局
二 埃舍尔的画中有没有科学 ?
三 概率论在彩票游戏中帮助谁 ?
四 智商测试之前世今生
五 冷核聚变:利益争夺中的迷局
六 是回归“科普”原初目的的时候了
辑二 科学之惑
七 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
八 生也有涯,网也涯:互联网“限选项”之害
九 中国互联网面临历史性的三岔口
一〇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 ?
一一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争论及其意义
一二 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发微
辑三 科学之危
一三 当代科学争议中的四个原则问题
一四 被严重误导的转基因主粮争议
一五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
一六 核电站与原子弹:哪个更危险 ?
一七 科学政治学典型个案:台湾“核四”争议
一八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一九 日本25艘航空母舰点鬼录
辑四 亦幻亦真
二〇 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森林的修罗场 ?
二一 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
二二 《黑客帝国》之科学思想史
二三 《云图》:平庸的故事,奇特的讲法
二四 《地狱》:人口困境的非法解
二五 《自然》杂志与科幻的不解之缘
二六 威尔斯为何法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
辑五 地外文明
二七 从德雷克公式到SETI
二八 围绕METI行动的争论
二九 火星文明从科学课题变成幻想主题
三〇 曾让天文学家神魂颠倒的“火星运河”
辑六 身后是非
三一 贵族天文学家的叛逆青春
三二 遥想当年,天堡星堡……
三三 使超新星革命,让大彗星造反
三四 双面人:天文学家和星占学家
三五 两百年的东方奇遇
三六 哥白尼的圆:尚未扑灭的“谬种”
三七 哥白尼学说往事:科学证据是必要的吗 ?
三八 爱丁顿到底有没有验证广义相对论 ?
三九 迷人悬案:玻尔与海森堡之1941
辑七 步天之歌
四〇 梁武帝:一个懂天学的帝王的奇异人生
四一 水运仪象台:神话和传说的尾巴
四二 星盘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四三 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四四 私人天文台之前世今生
科学外史2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科学外史2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因而以其资助人- 奥地利大公阿尔布莱希特六世(Albrecht VI)命名(拉丁文为Albertina)。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维也纳大学后的第二所大学。初设四大科系: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当时的哲学即包括所谓“五艺”,为所有学生必修科目。
评分给单位职工集体购买,反响不错。
评分和一一样看看长点知识
评分物美价廉,快递速度也快,不错!
评分朋友推荐的,看看应该可以。
评分不算贵,经济实惠,特价抢的,希望有用
评分召开一个御前学术观点发布会,梁武帝认为还远远不够,他的第二个重要举措是为这个印度宇宙在尘世建造一个模型——同泰寺。同泰寺现已不存,但遥想在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必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关于同泰寺的详细记载见《建康实录》卷十七“高祖武皇帝”,其中说“东南有璇玑殿,殿外积石种树为山,有盖天仪,激水随滴而转”。以前学者大多关注梁武帝在此寺舍身一事,但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曾指出,同泰寺之建构,实为摹拟佛教宇宙。
评分本来以为是给儿子读的书,发现他读起来有点难度!
评分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后,相关学者对留存在宫中的大量文物进行清点、整理,并在稍后编辑出版了不少专业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绍器皿、书画等艺术作品的《故宫周(旬)刊》、《故宫》、《故宫书画集》,以及专于文献档案的《掌故丛编》(后改名为《文献丛编》)、《史料旬刊》等两大类。这两类出品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向读者群推介故宫内的丰富藏品,而1932年首版的《故宫日历》就是其中之一。日历的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时又有英文加以对应。另外,还有节气、朔望、韵目等因素也出现在同一页上。节气、朔望容易理解,韵目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则有些陌生。韵目本来是指用于诗词创作时使用到的各个韵排列而成的目录,19世纪中后期“韵目代日”出现以后被用于记录日期。简单来说,就是1个韵目代表1个月中的1天,一共有31个字,代表31天,如“文”代表12日,抗战中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里的一场大火即被称为“文夕大火”,“卅”代表31日,“五卅运动”即得名于此。日历的反面印有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玉器等等,365张图画的排列与日历正面的节令相结合,阅览的人可以“见图如见节令、星期、日期”。除此以外,图画的颜色也是区别不同时节的一种方式,色彩赋予读者的区别感更为清晰。1935年一则经销商的广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夺目:“震铄世界惟故宫日历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当时《故宫日历》还有配“厚黑玻璃座盘”的“套餐”,定价2元7角。当时这本日历仅署“故宫博物院编”,没有具体编辑的姓名。关于旧版《故宫日历》的编者冯华,只有在故宫出版社资深编辑朱传荣的回忆文字中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故宫珍宝南迁在即,小小的《故宫日历》却年复一年为普通民众打开了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也成为许多人醉心传统文化、走上求艺之路的开端。在一些老画家早年学画经历的回忆文字中可以发现,在当年信息相对闭塞、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宫日历》,为其启蒙,作其良伴。2010年,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复活”了,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问世。原汁原味的“复刻版”,黑白印刷,不仅仅是呼应渐起的怀旧风,也是致敬于走过85个年头的故宫博物院、致敬于老去的前辈故宫人。此后,《故宫日历》开始尝试推陈出新。故宫出版社在2011年版《故宫日历》的编纂中,生肖开始成为确定主题或隐或显的因由。在12个月首的篇章页里,放置一件直接描绘兔子的画作来呼应辛卯生肖。2012年,壬辰年的生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整座紫禁城,简直无处不龙。于是,龙年的《故宫日历》,“紫禁龙时空”成为主题,以龙为表现对象的陶瓷、青铜、书画、珐琅……12个类别,按照月份一一呈现农历癸巳年,《故宫日历》主题是“山水有清音”。因为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草木山川,在故宫藏品中的表现数不胜数。因此,以“山水有清音”为主题、取材山水画作、辅以文玩器用等陈设的方案浮出水面。“山水有清音”,就是要展现古人寄情山水的诗意生活,更是要唤醒城市喧嚣中的你我。山水有清音,山水觅知音。12个月分为3个单元:笔墨寻源、诗意栖居、仙境凡间;其下又以月为单位,既有对山水题材的追根溯源,也有云山墨戏、界画楼台之类的专题展现;而每个星期,也尽量各有侧重,并且在多数的周日,以与主题相关的文玩器用等藏品作为新一周开始的标志,尽可能从新的视角引发读者的兴趣――对传承有序的山水艺术、对绵延不绝的山水文化。藏品选取,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图像常见的名作,重点展示出细节,《千里江山图》甚至占尽整个10月;不甚知名但各有特色的藏品也不轻视,明代医生王履的写生佳作《华山图》册、清代篆刻高手黄易的纪游“影集”《嵩洛访碑图》册,都是个中翘楚。所选的藏品也不只山水,如《洛神赋图》中的边边角角、《夜宴图》里的围屏图障、远古的水波纹彩陶……不拘一格,尽收其中。如果细细翻读今年的《故宫日历》,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除标明公立和农历日期、二十四节气,还特意标出充满诗意的七十二候。这是古人根据寒暑变化与物候现象对时节的一种独特划分:五日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何时“东风解冻”,何时“草木萌动”,古人早已注解其中。就读北大期间选择小说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师。两人关系密切,通信频繁。阅读1932年的《俞平伯年谱》,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人书信沟通的记载,一整个月份里他们的通讯次可达到七次之多... ...在12月中旬寄出信件之时,俞平伯将一份《故宫日历》一同寄给了周作人,作为礼物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番心意。梁实秋在写给张佛年的信中,也提及获赠《故宫日历》一事:“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梁实秋可以挑出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图。
科学外史2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