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

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郭書春 校
圖書標籤:
  • 數學史
  • 中國數學
  • 古代數學
  • 九章算術
  • 數學經典
  • 數學教材
  • 曆史文獻
  • 文化典籍
  • 數學研究
  • 古代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1203359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4578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05
套裝數量:2
字數:8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建立瞭中國和東方傳統數學的基本框架,其分數四則運算、比例算法、盈不足算法、開方術、方程術(綫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加減法則、解句股形等方麵超前其他文化傳統數百年甚至上韆年,奠定瞭中國古代數學在十四世紀初之前領先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劉徽注以演繹邏輯為主要方法全麵證明瞭《九章算術》及劉徽自己提齣的算法、公式、原理,建立瞭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基礎,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劉徽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將極限思想和無窮小分割方法引入數學證明。《九章算術》與劉徽注分彆代錶瞭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兩個階段①。因此,就成就而言,兩者可以說不分軒輊,難分伯仲。

作者簡介

  郭書春,1941年8月生於山東省膠州市。1964年8月山東大學數學係畢業,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曾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數學史天文學史研究室主任、全國數學史學會理事長。發錶論文100餘篇,著有《匯校九章算術》(遼寜教育齣版社,1990)及其增補版(遼寜教育齣版社、颱灣九章齣版社,2004,入選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和全國古籍整理齣版規劃領導小組首屆嚮全國推薦的優秀古籍整理圖書,2013)、《中國古代數學》(山東教育齣版社,1991;颱灣商務印書館,1994,1995:增補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2004,2009)、《古代世界數學泰鬥劉徽》(山東科學技術齣版社.1992,修訂再版,2013;修訂版,颱灣明文書局,1995)、點校《算經十書》(遼寜教育齣版社,1998:颱灣九章齣版社,2001,閤作)、中法對照本《九章算術》(法國DUNOD齣版社,2004,2005,閤作,獲法國學士院奬)、漢英對照本《四元玉鑒》(遼寜教育齣版社,2006,閤作)、《九章算術譯注》(上海古籍齣版社,2009,2010),《中國傳統數學史話》(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2012)、漢英對照本《九章算術》(遼寜教育齣版社,2013,閤作)等學術著作,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數學捲》(5冊,河南教育齣版社,1993,獲第四屆國傢圖書奬提名奬)、《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10捲,遼寜教育齣版社,1998,閤作,獲第四屆國傢圖書奬榮譽奬)、《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捲》(科學齣版社,2010,獲第四屆郭沫若曆史奬一等奬)、《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捲》(科學齣版社,2011)等學術著作。現任《中華大典》常務編委、《中華大典,數學典》主編。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匯校九章算術增補版》前言
《匯校九章算術》序言
《匯校九章算術》序言
《匯校九章算術》跋
關於《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匯校本之導言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注》序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一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二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三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四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五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六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七
校勘記
九章算術捲第八
……

前言/序言


《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中國古代數學的宏大曆史脈絡與深邃思想內涵,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國古代數學知識體係的形成、演變及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不同於側重具體算術方法的文獻梳理,本書將視野拓寬至數學思想的哲學根基、社會功能以及與其他學科(如哲學、曆法、水利工程)的互動關係。 第一部分:數學思想的起源與早期形態 本部分溯源中國古代數學的萌芽階段,重點探討瞭其與早期宇宙觀、陰陽五行學說的內在聯係。 數與道的交融: 分析瞭先秦時期對“數”的本體論思考,探討瞭《易經》中的卦象、爻位與數理結構的早期萌芽。考察瞭古代哲學傢如何將數字視為構建世界秩序的基本元素,例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數理推演邏輯。 早期幾何的直覺與實踐: 考察瞭基於土地丈量和工程實踐中形成的幾何直觀認識。重點分析瞭以“勾股定理”為代錶的早期幾何命題的發現過程,並對比瞭其在文化背景下與其他文明的幾何學差異。此階段的數學往往是功利性的、直觀的,服務於當時的行政管理和天文觀測需求。 文獻的初步整理: 對齣土的早期竹簡文書,如反映早期計數和測量方法的材料進行考證,還原彼時數學知識的片段化和經驗性特徵。 第二部分:漢代數學的集大成與體係化 本部分將重點剖析漢代數學的成熟標誌,即以《九章算術》為代錶的經典著作所確立的數學體係框架,並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思維方式。 方程思想的奠基: 詳細論述瞭中國古代如何在不依賴代數符號的條件下,發展齣求解綫性方程組的係統方法。重點分析“正負術”的原理,揭示其如何通過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念來處理有理、負數等概念的計算。 田畝測量與幾何應用: 研究漢代測繪技術的發展,特彆是對方形、麯尺形、不規則圖形麵積的計算方法。這不僅是數學技巧,更是國傢資源管理思想的體現。 “算籌”的文化意涵: 不僅討論算籌作為計算工具的實用性,更深入探討其作為一種抽象符號係統的構建,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古代數學的錶達方式——即偏重於程序和算法的描述,而非公理化的演繹證明。 第三部分:魏晉南北朝至唐宋的拓展與深化 這一時期見證瞭中國古代數學在代數、幾何和數論等多個領域的重大突破,並形成瞭更具思辨性的數學探討風氣。 高次方程的突破: 重點分析劉徽、祖衝之在圓率計算和高次方程求解方麵的貢獻。探討瞭“割圓術”在數學思想上對極限概念的早期逼近,以及解決三次方程所體現的精妙的數字分解與組閤技巧。 數論的獨立發展: 詳述中國古代在“盈不足術”(不定方程)和“中國剩餘定理”等數論領域的成就。分析這些問題的提齣往往源於曆法和占蔔的需求,但其結論已具備瞭純數學的抽象美感。 算學官學的設立與影響: 考察唐代算學博士製度對數學教育和技術傳播的作用,分析官方對數學知識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工作,以及這如何影響瞭後世數學的發展路徑。 第四部分:宋元數學的理論高峰與思維轉嚮 宋元時期,特彆是以秦九韶、楊輝、李冶為代錶的數學傢,將代數方程的研究推嚮瞭前所未有的高峰,並在一定程度上展現齣對數學“真理”的探求。 高次方程新法的創造: 深入剖析秦九韶的“大衍求一術”(中國剩餘定理的推廣)和“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求根法)。重點解析其方法論的先進性,即如何通過係統的、程序化的步驟來處理復雜的多項式方程,這在當時的世界數學史上是罕見的係統性成就。 “天元術”的地位: 詳細闡述李冶創立的天元術,即利用符號化方法來處理方程,探討這種方法如何嘗試突破算籌在錶達復雜代數關係時的局限性。分析天元術與西方代數學發展的並行性與差異性。 幾何學與測量學的整閤: 研究宋代在工程實踐中對復雜立體結構計算的需求,以及如何在理論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數學建模。 第五部分:數學思想的哲學反思與文化定位 本書的最後部分,迴歸到對中國古代數學整體特徵的哲學總結。 算法導嚮與證明傳統的差異: 探討中國古代數學重“術”輕“理”的現象,分析其成功的算法創新與相對薄弱的公理化證明傳統之間的內在聯係。指齣這種差異並非意味著落後,而是一種基於實用主義和係統化工程思維的獨特路徑。 數學與儒傢思想的互動: 分析儒傢文化中對實用性、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重視如何滲透到數學觀念中,影響瞭數學研究的方嚮和目標。 古代數學思想對現代的啓示: 總結中國古代數學體係在處理復雜係統、優化計算流程方麵的獨特智慧,為當代計算科學和工程數學提供曆史的參照和思想的啓發。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史料為基礎,結閤清晰的邏輯分析,勾勒齣一部內容翔實、思想深邃的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發展史,展現其在世界數學史上的獨特貢獻與價值。

用戶評價

評分

《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讓我非常滿意。紙張的選擇厚實且不易反光,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排版布局疏朗有緻,文字大小適中,標注清晰,方便查找和對照。更重要的是,書中附帶的一些手繪插圖,生動地展現瞭古代測量、建築等場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應用緊密聯係起來,給我帶來瞭非常直觀的感受。這不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件精美的文化藝術品,值得珍藏。每次翻開這本書,都能感受到一種古老智慧的魅力,以及現代學術研究的嚴謹與創新。

評分

作為一個常年與數學打交道的人,我特彆看重一本數學書籍的嚴謹性。《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校訂團隊在引用曆史文獻、推導公式、解釋概念時,都顯得格外審慎。書中對於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學術觀點,也做瞭較為客觀的呈現,並引用瞭多方學者的研究成果,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瞭解不同的學術見解。這種開放性的學術態度,對於希望深入研究《九章算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財富。書中穿插的例題解析,也十分詳盡,邏輯鏈條完整,對於理解算法的原理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對數學思想演變的梳理。編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九章算術》視為一部孤立的著作,而是將其置於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宏大敘事中進行考察。在介紹具體章節內容的同時,還輔以相關的曆史背景和學術流派的介紹,比如在講到“勾股章”時,會提及當時關於勾股定理的研究進展,以及與同時期其他文明的比較。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及其在世界數學史上的地位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上下兩冊的編排也很閤理,上冊側重於基礎的計算和算法,下冊則深入到更復雜的應用和理論,體係完整,邏輯清晰。

評分

《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的齣版,無疑是古籍整理領域的一件盛事。我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數學史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在得知此書的問世後,便迫不及待地購入並細細品讀。這本書不僅是在傳世經典上的“新校”,更是對曆史文獻嚴謹求證精神的體現。其編校團隊付齣的心血,從字裏行間都能窺見一二。例如,在對某個具體算術問題的釋義部分,編者不僅提供瞭原文,還詳細考證瞭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並給齣瞭最具學術價值的校訂本。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準確性和深度。

評分

讀完《九章算術新校》(套裝上下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為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打開瞭一扇瞭解古代數學智慧的大門。以往接觸到的古籍,往往因為文字的晦澀和注釋的不足,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不然,它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同時,加入瞭大量的白話解釋和圖文並茂的插圖,使得那些曾經深奧的算法,如“開方術”、“盈不足術”等,變得生動易懂。作者在介紹這些算法時,還會追溯其曆史淵源,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典故,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樂趣,仿佛與古代的數學傢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九章算術算是我國古代數學的大成之作,該次新校本印刷精美,排版清晰,注解和書目都非常詳細,價格也比較實在,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評分

挺不錯的書!就是給孩子不太懂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東西不錯,物流也快。

評分

總體來說還行,包裝紙有點破。裏麵是繁體字,有的看不懂。

評分

逼格好高,值得珍藏!拿著感覺就不一樣。

評分

孫漢剛這個快遞圓速度真快!五星,怒贊!

評分

好得很這書,沒算好魔尊,??推薦購買,下次再來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