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术文库·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修订本)

社科学术文库·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伟平 著
图书标签:
  • 伦理学
  • 元伦理学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道德哲学
  • 学术著作
  • 社科
  • 伦理学史
  • 价值理论
  • 修订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41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35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元伦理学是以伦理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要求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追问伦理学自身的根本性前提与可能性基础,分析和探究对象理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审查和检验对象理论的合理性、有效性。元伦理学在西方的兴起,是伦理学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伦理学传统的研究方式,改变了伦理学的结构和面貌,改变了伦理学的问题域和研究范围,改变了伦理学的功能和精神实质。孙伟平编著的《伦理学之后》在伦理学反思的基础上,梳理了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对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描述主义等流派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评析,是一部系统地研究元伦理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的学术专著。

目录

修订本序言导论元伦理学:伦理学的自我革命第一章元伦理学及其发展历程一什么是元伦理学二元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三西方元伦理学兴起的背景四西方元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五元伦理学与中国伦理学研究第二章摩尔与元伦理学的开端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善是不可定义的三“自然主义谬误”四目的善和手段善五价值论直觉主义思想六摩尔思想的开创性意义第三章直觉主义伦理学一西季威克:直觉主义先驱二普里查德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三罗斯温和的义务论直觉主义四尤因的义务论直觉主义五直觉主义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第四章早期情感主义伦理学一情感主义的思想先驱二罗素的元伦理学思想三维特根斯坦的元伦理学思想第五章极端情感主义伦理学一维也纳学派的元伦理学思想二艾耶尔的极端情感主义三关于某些批评的批评第六章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态度理论一分析的目的与任务二伦理分歧和一致的性质三道德语言的意义与功能四伦理学分析方法五史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地位第七章道德语言与道德逻辑一图尔敏论道德判断的理由二厄姆森的分级理论三诺维尔一史密斯的语言理论四麦凯的“错误理论”第八章赫尔的普遍规定主义伦理学一道德哲学研究什么二道德语言的逻辑研究三道德判断的规定性和可普遍化性四道德思维的逻辑与方法五普遍规定主义与功利主义六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七赫尔思想的总体评价第九章描述主义伦理学一描述主义与自然主义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及其消解三道德语言:描述与非描述之争四确定道德善性的标准第十章元伦理学的学术价值与局限性一元伦理学诸流派的思想比较二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三元伦理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四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局限性结语元伦理学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序言


社科学术文库·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修订本) 内容概要 《社科学术文库·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修订本)》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西方元伦理学发展脉络与核心议题的学术专著。本书聚焦于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界在伦理学基础层面展开的深刻反思与理论建构,系统梳理了元伦理学从其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各个阶段,并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与辨析。全书不仅对元伦理学基本概念如“善”、“对”、“义务”、“价值”等进行了概念分析,更深入探讨了关于道德判断的性质(如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之争)、道德语言的意义、道德理由的来源与有效性、以及道德事实是否存在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修订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近些年来元伦理学领域的新进展与新视角,对原有论述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精准且具有前瞻性的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图景。 结构与内容详述 本书的结构安排清晰,逻辑严谨,从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进入元伦理学的复杂世界。 第一部分:元伦理学的开端与基础 本部分着重于梳理元伦理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作者首先会追溯元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初西方哲学对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的兴起,以及对传统伦理学形而上学预设的质疑。 早期探究与概念辨析: 详细介绍早期的代表性思想家,如G.E.摩尔(G.E. Moore)的“善”的不可定义性(不可分析性)、“自然主义谬误”等核心观点。摩尔的分析方法奠定了元伦理学以语言和概念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基调。同时,也会探讨其他早期学者对道德术语意义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的理论分歧埋下伏笔。 道德判断的性质: 这是元伦理学最核心的争论之一。本部分会深入阐释认知主义(认为道德判断可以被视为真或假的陈述)与非认知主义(认为道德判断不具有真假值,而是表达情感、意图或规范)的根本对立。 认知主义内部: 会详细介绍摹品主义(Emotivism),强调道德判断仅仅是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以及指示主义(Prescriptivism),认为道德判断是普遍化的命令或指示。 非认知主义的挑战: 进一步分析非认知主义如何在解释道德信念的客观性和道德争论的合理性方面遇到的困难。 第二部分: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与理论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和分析现代西方元伦理学中几个最重要的理论流派,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道德实在论(Moral Realism): 客体性道德事实: 论述道德实在论的核心主张,即存在独立于人类心灵的、客观的道德事实或道德属性。这些道德事实可以被认知,并且是道德判断的真值基础。 多种实在论形式: 详细介绍不同形式的道德实在论,如: 自然主义实在论(Naturalistic Realism): 认为道德属性可以被还原为自然属性,例如功利主义中的“快乐”或“幸福”。将梳理相关思想家的论证,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如“好-坏”的自然主义谬误问题。 非自然主义实在论(Non-Naturalistic Realism): 以摩尔为代表,认为道德属性是独立的、非自然的,不能被任何自然属性所取代。探讨这种观点如何解释我们对道德真理的直观把握。 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 Realism): 讨论一些更现代的实在论观点,强调道德事实的结构性或关系性。 反实在论(Anti-Realism): 对客观道德的否定: 阐述反实在论的共同立场,即否定存在独立于人类主观性或社会建构的客观道德事实。 主要反实在论理论: 主观主义(Subjectivism): 认为道德判断的真假取决于个人情感、偏好或态度。 相对主义(Relativism): 强调道德真理的有效性与特定文化、社会或历史背景相关。本书会区分文化相对主义和个体相对主义,并分析其论证逻辑和局限性。 摹品主义(Emotivism)再探: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认知主义形式,会再次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强调其对道德判断的“表达”而非“描述”的解释。 指示主义(Prescriptivism)再探: 进一步探讨R.M. Hare等人的指示主义理论,分析其如何试图为道德判断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辩护。 道德的二阶理论(Second-Order Moral Theories): 元伦理学视角的规范性: 介绍一些试图在元伦理学层面回答“为什么我们应该遵循道德?”、“道德的权威性来自何处?”等问题的理论。这部分可能涉及对道德动机、道德理由以及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哲学探讨。 第三部分:元伦理学的重要议题与争论 本部分将聚焦于元伦理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辩驳,展现思想的交锋。 道德语言的意义与功能: 探讨道德词汇(如“好”、“坏”、“应该”、“不应该”)的哲学分析,它们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或者是情感表达?分析不同学派在此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道德理由的来源与性质: “为什么我们应该遵从道德?”、“道德理由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道德理由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等问题。探讨理性主义、情感主义以及意志主义等关于道德理由的解释。 道德判断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即使不承认客观道德事实,我们能否为我们的道德判断寻求合理性?如何理解道德争论的有效性?讨论“反虚构主义”(anti-fictionism)等试图在不设客观实在的框架下解释道德实践的思路。 道德事实是否存在: 这是所有元伦理学讨论的终极追问之一。本书将系统梳理支持和反对道德事实存在的论证,探讨“道德的形而上学地位”问题。 第四部分:元伦理学的现代发展与前沿 修订本将特别关注近几十年来元伦理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趋向。 道德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视角: 探讨当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对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的研究,以及这些跨学科研究如何影响传统的元伦理学讨论。例如,对镜像神经元、移情能力等的研究对道德理解的启示。 新形式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介绍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更为精致的实在论或反实在论形式,如非虚构主义(anti-fictionism)、解释主义(explaining away moral facts)等。 元伦理学与实践伦理的联系: 探讨元伦理学理论如何影响我们对具体道德问题的思考,例如,环境伦理、生命伦理、政治伦理等领域的元伦理学基础。 跨文化元伦理学探索: 简要提及对非西方文化中元伦理学思想的初步考察,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元伦理学研究的未来可能性。 本书特点 系统性与深度: 全书脉络清晰,对各个学派和思想家的阐释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细节分析,力求做到全面而深入。 理论辨析: 作者不仅仅是介绍观点,更注重对各种理论进行批判性评估,揭示其优势与局限,激发读者独立思考。 语言严谨: 作为学术著作,本书使用严谨的哲学语言,准确界定和使用核心概念,避免模糊与歧义。 思想前沿: 修订本纳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得本书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能够反映当代西方元伦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启发性: 通过对根本性哲学问题的探讨,本书旨在引导读者深刻反思我们对道德的理解,激发对伦理学更深层次的兴趣。 《社科学术文库·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修订本)》适合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对人类价值与道德基础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它将帮助读者构建起对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的扎实认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或开展跨学科的理论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道德实在性”的不断叩问。它不像传统伦理学那样急于给出“我们应该做什么”的答案,而是将焦点前置到“道德判断究竟是什么”这一基础问题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哲学辩论场,那些关于道德语言的意义、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角色,以及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拉锯战,都被摊开来仔细审视。作者的笔法极其细腻,对于一些细微的语义差别,都能挖掘出深层的哲学意涵,这一点非常考验读者的专注力。它要求你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思辨”的参与。对于那些习惯于清晰、一元化道德框架的人来说,这本书可能会带来一些认知上的挑战,因为它揭示了现代西方思想中那种深刻的、似乎无法完全消解的紧张感。它让人明白了,当我们谈论伦理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处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复杂问题,而非简单的对错题。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伦理学思想的著作,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关于道德本源和判断标准的深刻思考。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哲学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带领我们在复杂交错的现代思潮中穿行。作者在梳理西方伦理学脉络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尤其是在对那些看似清晰的道德直觉进行解构时,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本书迫使我跳出日常的道德惯性,去探究“善恶”这些概念本身是如何被建构、被理解的。特别是书中对一些经典理论的批判性继承,让人感觉每一步论证都稳扎稳打,充满了思辨的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历史遗留的哲学难题时,那种既不全盘否定前人,又能清晰指出其局限性的态度,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厚重感,又充满活力。这无疑是一部能真正触及思想内核的力作,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当代伦理学图景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论述的节奏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开篇奠定基础,到逐步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深入挖掘,再到最后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逻辑链条密不透风。即便涉及到复杂的概念,作者也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或者清晰的例子来加以佐证,使得晦涩的理论变得相对易于把握。不同于某些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读者的接受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相反,它像一把凿子,在我既有的思想结构上凿出了新的空间。我感觉自己对现代西方哲学思辨的理解,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尤其是在理解当代伦理学如何应对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挑战方面,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阅读此书的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反思之旅。它不仅仅关乎理论的构建,更触及到我们作为具有道德主体的人,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多元化和不确定的世界。书中对现代性危机下道德认同的探讨,尤其能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它没有提供虚假的安慰剂,而是直面了现代思想中那种根植于怀疑和反思的伦理困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深刻认识,这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人文关怀,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游戏。很多时候,我合上书页,会陷入长久的沉默,思考那些看似已经被解决的道德难题,在新的语境下又呈现出何种新的面貌。这本著作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高深的哲学思辨,转化为了对我们自身存在状态的深刻诘问。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相当可观的,但它绝非高不可攀的象牙塔之作。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只在专业期刊中流传的精微概念,以一种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呈现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不同流派观点时,并非采取简单的罗列或站队,而是巧妙地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让观点与观点之间产生碰撞和相互澄清。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仿佛在观察一场顶级的智力角力。比如,当它探讨某些后设伦理学的理论时,那种层层剥开、直至核心的论证过程,让人拍案叫绝。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示范,教会我们如何审慎地对待那些我们自以为已经完全理解的概念。对于希望系统性梳理现代西方伦理学思想脉络的求知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富有启发性的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