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指导手册》
党支部作为党的 基层组织,其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基础和力量源泉。2016年10月, 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为了帮助读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党务工作者做好党建工作,我们特邀请专家编写了本书。
| 读者群体 | 广大党员干部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1 | |
编者 | 国家电网党校(管理学院) 党建研究课题组 |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39.00元 |
本书看点:
聚焦热点。紧扣党的十9大、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规范实用,形式灵活。以词条的形式详细列举了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以及党支部工作常用文书撰写规范,内容全面,图文并茂。
理论性、指导性、操作性兼具。既有通俗理论导向,又有流程图示指引;既挖掘基层党务工作的共同规律,又突出国企党支部工作进行启发式教学。
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学习培训的bi备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贯彻党的十9大、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从支部基础工作入手,以词条的形式详细列举了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以及党支部工作常用文书撰写规范,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是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对于推进基层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既是指导基层党务工作具体实践的参考书、工具书,也是党务工作培训很好的教材。
这本关于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手册,光是书名就让人感觉充满了“实战”气息。我刚翻开的时候,就被它那种详实、系统化的编排给镇住了。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份非常官方、又极其接地气的操作指南。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对“三会一课”的详细解读,每一个环节的流程、注意事项,甚至连一些常见问题的预案都写得清清楚楚,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把理论要求落实到日常支部活动中。特别是关于如何规范组织生活会的部分,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引导党员敞开心扉、如何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起到红脸出汗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提到了如何将支部工作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打破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张皮”的固有模式。书中对如何设立党员示范岗、如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设计也颇有新意,不再是单纯的喊口号,而是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和成果转化。看得出来,编写者对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的痛点和难点有着深刻的洞察,提供的解决方案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充分考虑了基层执行的可操作性。这本书如果能早点出现在我面前,我想我们支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绝对能更上一个台阶。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党建工作者在旁边耳提面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创新”二字的理解和落地实践的指导。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对既有制度的重申和强调,但这本书明显更进一步,它积极鼓励支部在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探索更贴近企业实际的“微创新”。例如,书中介绍了几种成功的“微创新”案例,比如利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工具来构建“指尖上的支部阵地”,实现了党建信息的实时推送和互动反馈,让组织生活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对于我们这种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来说,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它并没有空泛地谈创新,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风险提示,让支部书记在推动变革时心中有数。再者,手册对如何提升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也有独到的见解。它建议支部多组织一些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关的研讨会,让普通党员也能够参与到决策前期的讨论中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核心价值塑造的做法,无疑是提升支部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规章制度打交道的管理者来说,最看重的就是体系的严谨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从党章党规的基础要求出发,层层递进,直到具体到每一次会议的记录规范和档案管理的细节。我特别注意到,它在讲解“档案管理”时,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清单,包括文件保存的年限、电子化归档的标准格式,甚至连文件夹的命名规则都有明确建议。这对于我们部门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员变动造成的工作断层和资料混乱。而且,这本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章节的末尾,都附有“政策解读与实务提示”栏目,用更加口语化的方式解释了某些规定的深层逻辑,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或政策风险点。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的照本宣科要高效得多。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框架,确保了支部工作在国有企业的特定政治环境下能够稳健运行,同时又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让基层组织能够因地制宜、灵活发挥。这是一部真正具有指导价值和长久参考意义的著作。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指导手册》时,我原本有点担心它会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毕竟涉及的是党建工作的规范要求。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文字表达非常平实、逻辑性极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比如在讲到党员发展流程时,它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来辅助说明,让一个初次接触组织工作的人也能迅速掌握关键节点和所需材料清单。这对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文书工作的同志来说,简直是福音。手册中对不同类型支部(比如生产一线支部、机关职能支部)的工作侧重点也做了区分指导,这体现了编写者对国有企业内部结构多样性的理解。举个例子,对于生产一线的支部,它强调了如何通过党员“传帮带”机制来提升业务技能;而对于职能部门的支部,则侧重于如何通过流程优化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种“对症下药”的指导,大大增强了手册的实用价值。此外,书中关于如何撰写支部工作报告的部分也值得称赞,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框架,让原本模糊的工作总结变得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注重细节和可操作性的指南,适合所有基层党务工作者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
评分翻阅此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党支部工作更有“温度”,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完成任务的机构。这本书在“关爱员工、服务群众”这方面的内容,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详细阐述了支部如何落实好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机制,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响应的意见收集和问题解决渠道。特别提到了如何通过支部搭建的平台,来帮助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快速融入企业文化,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初期困惑。这不仅仅是行政上的关怀,更是一种政治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扶持。手册中还提供了一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模板和案例库,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企业的实际业务和员工需求,比如利用技术骨干党员的专业知识,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义务维修活动,真正把“服务”做到了实处,做到了党员的心坎上。这样的工作方法,极大地拉近了党组织与普通员工的距离,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党支部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会议室里,更体现在日常的互助和关怀之中。这本书成功地将组织严肃性与人文关怀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