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买了本柏林日记,搞不明白叫什么涵芬书坊
评分乌尔里希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一九一三年八月,故事情节开始的时候,他三十二岁。在这之前他已经进行过三次尝试,企图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但是当军官、工程师和数学家的三次尝试都未曾取得令他满意的结果。最后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由于在一个极其技术化的时代再也找不到“整体的秩序”,他便决定“休一年生活假”,以便弄明白这个已经分解为各个部分的现实的“因由和秘密运行体制”。这样,乌尔里希便退而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只对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态度。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乌尔里希看到自己被迫面对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逻辑和情感、因果性和同属性、科学信仰和文化悲观主义之间的种种矛盾。跟古典主义教育小说里的主人公相反,乌尔里希成为一个集中反映了这一时代哲学思想史思辨的人物。在乌尔里希的思考中人们往往会看到本世纪著名哲学家如尼采、马赫等人的观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七十年代末,新的修订版《没有个性的人》出版;与此同时,还首次出版了穆齐尔作品全集,其中包括两册日记。于是,穆齐尔重新在欧洲文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九八年十一月六日,穆齐尔诞生一百周年,在维也纳、柏林、巴塞罗那、马德里、伦敦、华沙、罗马,人们纷纷举行学术讨论会,纪念这位伟大的小说家。一时间,穆齐尔和他这部小说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成为各地接连好几天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不久,意大利首先推出穆齐尔两册日记的意大利文译本。欧洲各地的报纸、杂志纷纷重新评论、介绍《没有个性的人》和它的作者。顿时,穆齐尔成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上的一位中心人物。人们把他和普鲁斯特、乔伊斯进行比较,并声称:穆齐尔的这部伟大小说超越了《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也超越了卡夫卡的《诉讼》和托马斯·曼的《魔山》和《浮士德博士》。
评分!!!!!!!!???
评分《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一八八一九四二)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第一卷(包括第一部《一种序言》十九章和第二部《如出一辙》一百零四章)初版于一九三年,它奠定了穆齐尔的世界声誉。著名文艺评论家比尔评论说:“《没有个性的人》与迄今为止的所有德语长篇小说迥然不同……一千零七十五页中没有一行字言之无物,每一行字对这部无可比拟的作品的整体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书中写了什么?今日的整个世界。”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读读
评分根据克尔凯郭尔的观点,每一个个体处在各自不同的境界里,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也是人与上帝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不过克尔凯郭尔特地强调,阶段一语不仅指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还指人的存在方式、状态或者境界;从个人的主观方面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生观。这就是他著名的人生三阶段说。
评分非常好的系列,装帧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