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王鐸書法集 | ISBN編號 | 9787805265490 |
| 條形碼 | 9787805265490 | 是否是套裝 | 是 |
| 書名 | 王鐸書法集 | 定價 | 380.00元 |
| 齣版社名稱 | 北京工藝美術齣版社 | 齣版時間 | 2005年6月 |
| 作者 | 無 | 開本 | 16開 |
目錄
上捲目錄暫無文字說明,後麵有實物拍攝圖可供觀閱!
王鐸 (1592~1652),明末清初書法傢。字覺斯,號嵩樵,孟津(今屬河南)人。工真、行、草書,筆力雄健,長於布局。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齣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博學好古,工詩文。其書法胸羅萬鬥而能自齣胸臆 ,力矯時弊而能獨標風骨,成就極高,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清末書畫鑒賞傢段春湖譽之為“神筆”。吳昌碩更是對其推崇備至,稱其有明書法推。
入手這套書,最吸引我的是它對王鐸書法藝術的全麵呈現。他那雄健的草書,那種恣肆磅礴的氣勢,通過精美的銅版紙印刷,得到瞭極好的再現。每一頁都充滿瞭力量感,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筆來一試身手。當然,作為一本書法集,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廣度是核心。我注意到書中似乎更側重於展示他的代錶作,這固然是好事,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一些更基礎的入門指導。比如,如果能在捲首增加一兩篇關於如何正確“看帖”的導讀,講解如何把握王鐸書法的核心精神,比如“欹側取妍”“險中求正”的藝術理念,那就更貼心瞭。此外,紙張的選擇雖然提升瞭觀感,但如果能在部分章節提供一些質地略粗糙的紙張樣本(即便隻是模擬效果),以便讀者練習時能更好地感受墨在不同介質上的洇化效果,那就更周到瞭。
評分這套函套精裝的書籍,無疑是收藏級彆的佳作。銅版紙的細膩觸感,配閤典雅的函套設計,體現瞭齣版物應有的莊重感。王鐸的草書,那種結構上的“險絕”和用筆上的“跌宕”,在這套書中得到瞭極好的體現。我對藝術史的關注點,往往在於作品背後的時代背景和個人心路曆程。因此,我非常期待在捲冊中能看到更多關於王鐸交遊、詩文內容以及他自我評價的文獻資料,這樣纔能更立體地理解他為何會走齣一條與時人不同的書法道路。現在的版本更像是一部精美的“作品畫冊”,而我更希望它能成為一部兼具欣賞性與學術性的“研究寶典”。如果能補充一些現代書法理論傢對王鐸書風的權威評論,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套書的期望值是很高的,畢竟王鐸在明末清初的書壇地位舉足輕重。從裝幀的考究程度來看,齣版方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銅版紙的選用讓墨色層次感非常豐富,尤其是濃淡乾濕的變化,錶現得淋灕盡緻。然而,在內容編排上,我感覺可以更加精細化。例如,如果能將王鐸不同類型的作品——行書、草書、楷書、隸書——進行更清晰的體裁劃分,並附上創作年代的準確考證,對研究者來說會更有幫助。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按篇幅或捲冊隨機排布的。另外,對於“篆刻”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他篆刻刀法和印風的分析,而不僅僅是拓片或印麵照片的簡單羅列。好的藝術書籍,應該在展示作品的同時,提供解讀的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個精裝函套的設計,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打開後,銅版紙的質感非常棒,文字和圖像的清晰度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作為書法愛好者,我一直很欣賞王鐸的行草,他的筆法渾厚而不失靈動,結構變化多端,每次細看都能發現新的韻味。這套書的印製質量,尤其是色彩的還原度,讓人感覺就像直接麵對原作一樣。不過,我個人希望在選擇字帖時,能有更多關於臨摹技巧和章法布局的深入解析,而不僅僅是作品的展示。比如,對於某些關鍵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處理,如果能配有更細緻的圖解說明,那就更好瞭。另外,如果能收錄一些王鐸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書法作品,形成一個完整的脈絡,讓讀者能更係統地瞭解他的藝術發展曆程,那就更具收藏價值瞭。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碑帖使用者,我更看重的是“可用性”。這套書的彩印效果毋庸置疑,色彩還原度極高,光是欣賞だけでも是一種享受。王鐸的筆勢,那種一瀉韆裏的氣概,透過這光滑的紙麵撲麵而來。不過,如果是作為日常臨摹的工具,我發現捲本的開本(16開)雖然大氣,但在書桌上攤開時,總感覺略微有些局促,特彆是遇到篇幅較長的手捲或大幅立軸時,需要頻繁翻頁或摺疊,影響瞭氣息的連貫性。理想情況下,能有類似綫圈裝訂或更方便平鋪的裝幀選項(哪怕是平裝版),供不同需求的讀者選擇,會更加人性化。同時,如果內頁的留白能再寬裕一些,方便練習者在旁邊批注或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也會是極大的加分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