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洪秀全·洪仁玕捲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洪秀全·洪仁玕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春濤 編
圖書標籤:
  • 洪秀全
  • 太平天國
  • 洪仁玕
  • 近代思想史
  • 中國近代史
  • 宗教思想
  • 農民運動
  • 曆史文獻
  • 文庫
  • 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054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95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太平天國敗亡後,其文獻遭毀禁之厄運。雖經學界多方搜求,其印書至今仍有多種散佚;文書情況更不樂觀,存世者隻不過一鱗半爪。此外,因疏於校對,太平天國文獻多有錯訛,今人整理時又發生一些魯魚亥豕之誤,以緻文義受損。《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洪秀全·洪仁玕捲》有兩個特點:一是盡量將洪秀全、洪仁玕的殘存著述搜全、編全,包括近十年公布的新資料,實際上是二人的首本“全集”。內有多件文書係據英文迴譯。二是逐一訂正原書(文)及現今各種排印本的錯字、衍字、脫字及標點錯誤,並就版本、校勘,涉及典章製度之處,以及太平天國新造字、避諱字、隱語等,酌情加注釋說明。“導言”就學界的相關研究脈絡,爭議之焦點,二人的主要思想特徵,《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洪秀全·洪仁玕捲》所收著述的具體內容,作瞭簡要評述。文後附有二人年譜簡編。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在廣西“民不聊生,官亦不聊生”的情形下,以上帝信仰聚眾起義;定都後分兵徵伐,一度使清政府搖搖欲墜。有改造中國社會的具體設想和政策:既推行森嚴的等級製度,同時又提齣“天下一傢”說,幻想通過經濟上“處不均勻,人不飽暖”來實現“太平”。但內訌以及製度、政策的缺陷,緻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人心渙散;後期腐敗現象更甚,內部關係及與人民關係緊張。而洪秀全愈益脫離實際,立政章,力收拾殘局,抱憾病逝不到50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國中央政權覆滅。  洪仁玕是族兄洪秀全的追隨者,早年同樣熱衷功名仕進。金田起義後投奔未遂,被迫流亡。主要棲身香港,與西教士朝夕聚晤,眼界大開,感觸甚深。齣任太平天國總理大臣後,撰寫《資政新篇》,主張因時製宜、度勢行法,呼籲“與番人並雄”、“奮為中地倡”。發誓“寜捐軀以殉國,不隱忍以偷生”,緻力於推行新政,尤其欲整飭吏治,但頗受掣肘,兵敗被俘後寜死不屈。
  編者簡介  夏春濤,江蘇揚州人。1 9 9 1年獲博士學位。1992年在河北農村掛職。1994年至1995年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9年晉升研究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齣版專著《太平天國宗教》、《從塾師、基督徒到王爺:洪仁玕》、《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文集《滄桑足跡》等。發錶論文數十篇,撰寫國傢清史纂修工程“通紀”第六捲,參與編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另從事理論研究,著有《中國國情與發展道路》、《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怎樣解決作風建設問題》等,在中央三報一刊發錶理論文章二十餘篇。

目錄

洪秀全捲
導言
早年詩作
太平詔書
太平天日
太平禮製
起義初期詔旨
建都初期詔旨
天父上帝言題皇詔
禦製韆字詔
天父詩
命鎮守天浦省詔
幼主詔書
緻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詔
己未九年頒行天曆詔
庚申十年幼主詔旨
爺哥朕幼同作主詔
庚申十年夢兆詔
諭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詔
《欽定舊遺詔聖書》、《欽定前遺詔聖書》批注
辛酉十一年詔旨
辛酉十一年幼主詔旨
切忌私藏財物、壓迫人民詔
附錄一天條書
附錄二幼學詩
附錄三天朝田畝製度
附錄四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
附錄五王長次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
附錄六太平天國版《聖經》與白話本《聖經》篇名對照錶
洪秀全年譜簡編

洪仁玕捲
導言
洪秀全來曆
太平天國起義記(節選)
資政新篇
立法製喧諭
開朝精忠軍師乾王洪寶製
己未九年會試題
緻艾約瑟牧師書
欽定英傑歸真
凜遵敬避字樣喧諭
緻英國翻譯官富禮賜書
欽定軍次實錄
獻試士條例本章
誅妖檄文
兵敗被俘後自述
簽駁《李秀成供》
獄中絕命詩
赴死前絕命詩
附錄答艾約瑟牧師30問
洪仁玕年譜簡編

前言/序言

  導言  一蓋棺難以論定  今年(2014年)是洪秀全誕辰200周年、逝世150周年,以及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150周年。150年來,經過一代代國人的接續探索與奮鬥,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從積弱積貧闊步邁嚮現代化,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頗堪玩味的是,關於洪秀全的評價也隨著社會演進而變化,形成強烈反差:他先是被清政府斥為“賊首”、“逆首”,辛亥革命後被正式尊崇為民族革命運動的先驅;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前所未有的崇敬和懷念,被視為偉大的農民革命領袖、太平天國運動的堅強旗手。進入新時期後,一味美化洪秀全的現象得到糾正,但又齣現將其“妖魔化”的偏嚮;特彆是近十餘年來,不時有人指斥洪秀全是“野心傢”、“暴君”、“昏君”、“邪教主”,走嚮另一個極端。在中國近代史人物中,幾乎人像洪秀全這樣,其身後之名大起大落,引起這麼大的爭議。  究竟應當如何認識和評價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齣生於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一個客傢村落。7歲(虛歲)入私塾讀書。熱衷功名,16歲起先後四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精神頗受打擊。1843年讀基督教布道手冊《勸世良言》,産生共鳴,從此棄絕科舉仕進之念,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傳播上帝信仰,走上用“良言”勸世、救世之路。他苦口婆心勸人拜上帝,起初收效不大,後與馮雲山結伴遠行,終於在廣西打開局麵。拜上帝者增至兩韆多人,形成一個名為“上帝會”學界通常認為該宗教團體名為“拜上帝會”,此屬以訛傳訛。參見夏春濤:《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30~35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6。的宗教組織,尊奉洪秀全為領袖。今人將洪秀全手創的宗教稱為“上帝教”。  當時,廣西是長江以南社會矛盾最尖銳、清政府統治力量最薄弱的一個省份。洪秀全1847年還興衝衝地到廣州基督教堂,隨美國南浸會傳教士羅孝全(I�盝�盧oberts)學道,滿心希望能加入基督教會,因受洗不成纔二次入桂。時值廣西境內民變蜂起,或打傢劫捨,或攻城劫獄,社會急劇動蕩,以緻“民不聊生,官亦不聊生”。上帝信徒與地方官紳的衝突也日漸升級。在現實刺激下,洪秀全從勸人棄惡行善轉為倡導斬邪留正,確立反清誌嚮,認為“過於忍耐或謙卑,殊不適用於今時,蓋將以管鎮邪惡之世也”。在天地會暴動吸引廣西官府主要兵力的情形下,洪秀全與楊秀清等人秘密醞釀金田團營,起兵立國,國號為太平天國。今人將這支反清武裝稱為“太平軍”。  太平軍起初處境險惡,遭清軍圍追堵截,靠避實擊虛來保存實力;攻剋永安後贏得喘息休整之機;進軍湘鄂開拓瞭新空間,兵力大增,逐漸掌握戰場主動權;攻剋武昌後完全占據主動,乃至沿江東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剋東南第一都會江寜(今南京),在此建都,易名天京。在兩年多時間裏,太平軍先後轉戰六省,跋涉轉進數韆裏,兵力從三韆人擴充至十萬人左右,攻占大小城池近40座。清政府前後更換、任命九個欽差大臣,調動十餘省軍隊,耗費餉銀二韆餘萬兩,但由於統治機器失靈,戰局卻愈益惡化。以定都為標誌,太平天國結束流動作戰狀態,進入以天京為中心開疆闢土的新時期。  洪秀全生瞭一場病、做瞭一個夢、讀瞭一本書,最終就走上起兵造反之路,把清政府攪得七零八落。這看起來很有戲劇性,有點不可思議,實質上蘊含著深層次的社會政治因素。廣西之所以成為太平天國的策源地,根源在於吏治腐敗、官逼民反。清欽差大臣賽尚阿便奏陳說:“州縣各官,膽大貪婪,任聽傢丁者十居八九。百姓受其欺淩,終瞭期,往往鋌而走險。……粵西之匪蓄謀已非一日,緣大吏因循、州縣逼迫所緻。”而廣西情形是全國的一個縮影,遠不是孤立現象,金田起義因此得到各地下層民眾響應,迅速從星星之火浸成燎原之勢。除太平天國外,同期國內還接踵爆發瞭其他一些較有聲勢的反清起事,諸如廣東天地會,上海小刀會,以皖北為中心的撚軍,以及貴州苗民起事,雲南和西北迴民起事等,整個中國幾乎成為一片火海。倘若撇開清政府腐朽統治的因素,單純從個人“野心”等角度來詮釋引發這些事變的原因,顯然是不閤邏輯的。  定都後,洪秀全一直居住在天京,直至病逝。他死後不到40天,天京即被湘軍攻破,太平天國中央政權覆滅。4個月後,身陷囹圄的幼天王乞降不成,在江西南昌被淩遲處死,太平天國世係終結。雖有太平軍餘部堅持流動作戰,但已是強弩之末。從金田起義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前後與清政府對峙14年,可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作為太平天國的主要締造者、最高統治者和靈魂人物,洪秀全幾乎與太平天國的興亡相始終。如何評價洪秀全,實際上就是如何評價太平天國。反之亦然。  關於洪秀全評價的分歧和爭議,主要體現在對洪秀全思想與行為的不同解讀上。可供研究的文獻資料是相同的,曆史真相也僅有一種,而人們得齣的結論卻頗有齣入,甚至大相徑庭。究其原因,主要是該研究與現實政治聯係較緊,受社會思潮影響較大。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力量的新式革命,新中國成立後,追溯太平天國、謳歌農民革命成為順理成章之事,以論證中國革命的淵源和正義性。太平天國研究因而成為一門顯學,受到空前重視,取得驕人成績,但也齣現偏差,在運用唯物史觀時存在簡單化、教條化傾嚮,有意為尊者諱,一味拔高對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的評價。1964年,戚本禹等人以揪“叛徒”、彰“氣節”名義大批忠王李秀成,則使研究陷入混亂,主要錶現為將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畫等號,影射史學泛濫成災,給曆史人物貼政治標簽成為人物研究風行的模式。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史學界努力肅清極左思潮的影響,做瞭大量正本清源的工作。到20世紀90年代,相繼推齣一大批有分量的總結性研究成果。不過,隨著研究難度加大,以及學者研究興趣的轉移,太平天國研究逐漸從繁盛趨於冷落。由於起步早(至今已持續近一個世紀)、起點高(已有論著堪稱汗牛充棟),從事該研究的門檻越來越高,對初學者更是如此——僅必讀的最基本史料和代錶性研究論著就達幾韆萬字,同時還必須搞清楚太平天國的典章製度。這不免讓人望而卻步。現今依然堅守這一領域的學者已是鳳毛麟角,且後繼乏人,研究隊伍青黃不接。雖斷續有新著問世,但總體上難挽頹勢。與專業研究隊伍急遽萎縮形成對比的是,揭批邪教“法輪功”這一背景,以及2000年夏大型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的播齣,使得社會上對這段曆史的關注度驟然增加。不過,電視劇《太平天國》“戲說”的成分太多。社會各界人士撰文、寫書談太平天國,以評論居多,某些觀點不見地,但多數作者缺乏研究積纍,對史實、史學史缺乏瞭解,往往僅讀幾本史料就下很大的結論,流於對洪秀全的口誅筆伐。這反映瞭人們對過去有些論著一味美化、偏袒洪秀全的抵觸心理,但明顯矯枉過正。受曆史虛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更有人藉曆史這杯陳酒來澆胸中塊壘。一時間,全盤否定洪秀全、替曾國藩翻案的觀點被炒得沸沸揚揚。某些所謂的新觀點實際上是陳詞舊說的翻版,如“農民戰爭破壞論”、上帝教是“邪教”、太平軍與湘軍之戰是“農民打農民”之類。這對研究絲毫起不到推動作用,反而把水攪渾瞭。  從嚴格意義上講,很難說洪秀全已達到思想傢的高度。但在舊時代的農民領袖中,洪秀全疑是最有思想的一位。他是讀書人齣身,起義立國後仍勤於著述,其思想直接影響瞭太平天國的曆史進程和命運。後來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包括上海的興起、洋務運動、辛亥革命,都與太平天國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因此,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不能繞開洪秀全。爭議越大,越要加強研究。  譬如,太平天國以宗教起傢,又以宗教立國,其核心信條是獨尊上帝。洪秀全用上帝信仰整肅軍紀、激勵士氣、維係人心,這是否純屬有意識的“欺騙性”宣傳,還是他本人確實帶有信仰成分?丁酉年(1837年)升天異夢對他的心理有何影響?洪秀全從西方基督教搬來上帝,但卻顛覆瞭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並糅閤瞭儒傢學說和中國民間宗教等因素,帶有鮮明的形而下色彩,倡導打江山、創新朝,有自成體係、彆具一格的宗教儀式和經典。太平軍既是軍事組織,同時又兼有宗教團體性質,平素通過讀天書、講道理來普及教義,每七日舉行禮拜儀式,凡新兵入伍須舉行洗禮儀式。有論者認為太平天國宗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顯然與史實不符。需要思考的是,洪秀全的這種改造及創新有何成敗得失?與太平天國的興亡究竟有什麼關聯?  再如,20世紀50年代初,範文瀾先生認為太平天國使舊式農民起義的麵目為之大變,揭開瞭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提齣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運動。這成為學界的主流觀點,因過於溢美,進入新時期後逐漸被棄用。但相關問題的研討遠沒有結束。  洪秀全憧憬“地下太平,人間恩和”,有改造中國社會的具體構想和政策。他定國號為太平天國,“太平”是其心目中理想社會的首要特徵。基於世人靈魂均來自上帝的說法,洪秀全提齣“天下一傢”說,宣傳人皆兄弟、民胞物與等理念,並將之引申為軍隊必須愛護老百姓,官長必須體恤士兵。根據“天下一傢”說,他還對經濟社會生活重新設計,頒布《天朝田畝製度》,規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強調“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處不均勻,人不飽暖”。另一方麵,洪秀全又嚴判上下尊卑,推行森嚴的等級製度,強調“子不敬父失天倫,弟不敬兄失天倫,臣不敬君失天倫,下不敬上失天倫”(《天父詩》第475首),要求人們遵守禮儀、恪守名分。“天下一傢”說與森嚴的等級製很不協調。從實際情況看,“處不均勻,人不飽暖”僅停留在宣傳層麵,根本法兌現,而上下尊卑是觸摸可見的客觀存在。結果,“天下一傢”說並未能維持內部的團結和諧,定都僅三年就爆發內訌,昔日的生死兄弟為爭奪權力殺紅瞭眼,釀成一場驚心動魄血流漂杵的內亂,緻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人心渙散。與此相關的是太平天國政權性質問題。學界意見不一,迄定論,大緻有封建政權說、農民革命政權說、農民政權封建化說、兩重性政權說。需要思考的是,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産關係的代錶,所謂農民政權是相對於地主政權而言,兩者是否有質的區彆?  與之相關聯的還有婦女地位問題。太平天國就此提齣過一些進步主張,如“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凡天下婚姻不論財”。但事實上,起義立國特彆是定都後,為起義作齣貢獻和犧牲的廣大婦女便逐漸歸於沉寂。洪秀全嚴判上下尊卑,同時男尊女卑意識濃厚,大講三從四德以及男主外、女主內等老調,強調婦女要守婦道、重貞操。因此,婦女在太平天國的活動空間極為有限。更有甚者,洪秀全等人在軍中和天京城推行禁欲主義,嚴彆男女,規定雖夫妻不得同居,違者一律以“奸淫”罪處死,而自己卻大搞多妻製,強徵民女選美,聲稱這是上帝的旨意。後期又在高官中普遍推行多妻製。洪秀全本人最終擁有88名後妃。在強行婚娶和多妻製背景下,女子連最起碼的尊嚴和自由都沒有,又哪裏談得上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呢?  洪秀全有改造中國文化的念頭,在定都初期掀起狂飆式的焚書運動,禁止孔子崇拜,嚴禁讀古書。後期雖不再焚書,但太平軍隨意糟蹋古籍的現象仍較為普遍。太平天國也開科取士,但考題依據上帝教教義,而非儒傢典籍。曾有論者認為,太平天國的反孔鬥爭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成為五四時期打倒“孔傢店”的先聲。事實上,洪秀全否定的是孔子權威而不是其學說,是一種形式上而非內容上的反孔,目的是為瞭確立獨尊上帝的局麵。這種過激文化政策使讀書人除政治成見外,又與太平天國多瞭一層文化上的隔閡,從而持排斥心理。李秀成認為太平天國辦得不好的一件事是“讀書人”,係有感而發。  洪秀全還想改造世道人心,將拜邪神、行邪事、有邪念之人斥為“生妖”,將一切神像斥為“死妖”或“泥妖”。在民間,太平天國用嚴厲手段推行瞭許多禁令。部分是基於確立上帝信仰的考慮,如嚴禁偶像崇拜,取締孔子崇拜、祖先崇拜,取締棺葬;部分是基於政治考慮,如頒行新的曆書(天曆),號召留發易服;部分是基於扭轉奢靡頹廢之風的考慮,如嚴禁吸食鴉片,禁酒、禁賭、禁娼妓,禁邪歌邪戲。不過,太平天國主要用嚴刑峻法來推行禁令,這套做法在軍中能夠奏效,在民間則適得其反,與民俗的衝突過於激烈,從而廣泛激起抵觸情緒,影響瞭人們對太平天國的認同感。而規模空前、持續時間長的毀滅偶像之舉(以拆廟為主),緻使江南數名勝古跡毀於一旦,令人扼腕。  除濃厚的宗教色彩外,強烈的漢民族意識是太平天國意識形態的另一主要特徵。洪秀全持嚴彆華夷、興漢滅滿的態度,源於對滿族滅明的沉痛記憶,更主要源自對黑暗現實的義憤。太平天國打齣的旗幟之一便是反滿,斥清朝統治者為“滿妖”、“韃妖”,號召民眾留發易服響應起義,廓清華夏。時人遂有“賊見旗人恒切齒,目為妖魔專殺此”一說。不過,反滿口號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反響,到瞭清末纔真正發酵。孫中山先生以“洪秀全第二”自勵,主要是從反滿角度立意的。隨著時勢演變,同為廣東客傢人的孫中山大大超越洪秀全:他領導瞭一場新運動,最終推翻在中國延續幾韆年的君主專製製度,並宣布“五族共和”,促進瞭中華民族的團結。  如何辦理外交是洪秀全麵臨的一個新課題。總的來說,洪秀全對辦理外交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觀念陳舊。他沿襲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視西方國傢為進貢番邦,將西方使節主動來訪視為“謁主”、“歸順”,同時又依據同拜上帝這一事實,稱對方為“(洋)兄弟”。缺乏近代國傢主權意識,卻十分看重外交禮儀(要求洋人下跪),太平天國在這方麵與清政府實在伯仲之間。在洪仁玕努力下,太平天國後期改變瞭國際觀念,主動與洋人打交道,盡管洪秀全仍不時流露齣以“萬國真主”自居的意識。而西方列強在華搞外交投機,一心攫取更多權益,毫信義可言。據李秀成說,洪秀全斷然拒絕某“鬼頭”聯手滅清、事後平分疆土的提議,正告“我爭中國,欲相[想]全圖,事成平定,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反映瞭洪秀全的民族自尊心,與清廷不計後果地“藉師助剿”形成對比。太平軍在上海、蘇州等地與英法侵略軍浴血奮戰,在近代反侵略曆史上寫下瞭光輝一頁。  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毛澤東列舉從鴉片戰爭起嚮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首先就提到洪秀全。洪秀全以上帝旗號起兵反清,欲改造山河,確實有新意。從總體上講,洪秀全的思想究竟是新東西多,還是傳統的東西多?是在嚮前看,還是往後看?洪秀全提齣過一些閃光思想,但沒有得到堅持和發展,反而很快被湮沒,其原因是什麼?對此類問題的思考,有助於深化對太平天國思想和曆史的認識。  二洪秀全著述簡介  持先入為主的態度,故意美化或醜化洪秀全,都不足取,都會使研究流於簡單化。研究洪秀全思想,須從洪秀全著述入手,看他本人究竟是怎麼想、怎麼說的,同時還要看他實際是怎麼做的。總之,要以史料、史實為依據。  洪秀全著述甚豐。據洪仁玕說,洪秀全首次來廣西傳道期間,便寫有《勸世真文》等50餘種宣傳品,“一一勸人學好”。舉兵起義後,洪秀全身份變瞭,但重視筆杆子的習慣沒有變。定都後,太平天國迅速建立瞭較為完備的書籍刻印和文書頒發製度,實行嚴格的齣版管製,嚴禁買賣藏讀儒傢經書,規定唯有經洪秀全審訂、蓋有“旨準”印、由官方刊刻的書,方準閱讀。名曰“詔書”,亦稱“天書”、“真書”、“聖書”,今人稱為“印書”。就此而論,太平天國齣版的所有書籍,都打上瞭洪秀全的烙印;某些書籍直接齣自洪秀全筆下,包括假托上帝之名的《天父上帝言題皇詔》、《天父詩》,以幼主名義刊刻的《幼主詔書》。詔旨構成洪秀全著述的另一大類。據目擊者說,後期天王府“每日午後放炮九聲,懸僞詔於門外”。洪秀全在位十餘年,所頒詔旨的數量不可勝計。這兩類文獻構成研究洪秀全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然而,太平天國敗亡後,其書籍、文件幾乎被清政府毀滅殆盡。截至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代學者艱辛搜訪(主要在海外)和整理,太平天國當年刻印的書籍大多得以重見天日,但仍有數種亡佚;文書的情況則很不樂觀。從總量上講,遺存至今的文獻(尤其是文書)僅占很小比例,堪稱鳳毛麟角。這使研究受到很大局限。因此,編洪秀全文集,首先是如何根據殘存文獻盡量編全、編齊的問題,而不是如何遴選、取捨的問題。這本集子,僅捨棄洪秀全以幼主名義封賞官員、實際價值的數道詔旨個彆詔旨,譬如封乾王詔,見《洪仁玕捲》之《欽定英傑歸真》。為避免重復,這裏不錄。,實際上是本“全集”,但也僅有12萬字左右。  整理、編輯太平天國文獻,涉及一些具體問題或難題。一是辨僞。存世太平天國文獻有魚目混珠之作,如清欽差大臣賽尚阿僞造的洪大全供詞,曾國藩篡改過的李秀成筆供(今人稱為“自述”),辛亥革命前夕南社詩人高旭編造的石達開遺詩,以及嗣後一些書賈為牟利假造的文獻或文物。好在經過羅爾綱等前輩學者的考證,此類問題已基本澄清。二是校勘。因疏於校對,太平天國刻頒的書文有錯訛之處。後世學者整理時,又發生一些魯魚亥豕之誤。現今幾種最常用的排印本太平天國印書、文書匯編集,都有不少錯字、衍字、脫字以及標點錯誤,從而損害瞭原意。三是版本。太平天國書籍大多有修訂本,改動幅度雖不大,但每處改動都隱含著重要信息,反映瞭思想和政策的調整、變化,須格外留意;再就是重刻本的封麵仍署初刻年份,導緻再版的確切時間不明,須加以考訂。四是注釋。太平天國文獻有大量避諱字、新造字和特殊稱謂,涉及具體的典章製度以及思想、史實。倘若不作考證、不加注釋,便難以明曉其義。在長期整理編纂文獻史料的過程中,太平天國研究形成一個分支——太平天國文獻學,其代錶性成果首推羅爾綱前輩窮半個多世紀之力完成的名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本捲凡涉及校勘、版本等細節,均酌情加注釋說明。  洪秀全的詩文寫得比較通俗,但理解準確並不易。凡太平天國文獻中的繁體字、異體字和俗字,本捲均改為現代規範漢字。某些太平天國新造字,如改“魂”為“”(以示天上鬼),改“璽”為“”(指金質的璽),改“福”為“褔”(寓意錦上添花),僅在首次齣現時加注,再次齣現時則用現代規範漢字代替。太平天國推行避諱製度。例如,“上”字在太平天國為“上帝”專用,餘以“尚”字代,故“上海”改作“尚海”。本捲僅在首例加注,其餘直接使用“上”字,以免費解。有些避諱字關宏旨,直接照錄,也不加注。如《太平天日》中的“張永綉”,實為“張永秀”,避楊秀清名諱。  凡不易理解的方言俚語以及太平天國隱語,酌情加注。至於涉及太平天國典章製度之處,限於體例和篇幅,法逐一加注。讀者可查閱相關專著和工具書。  太平天國文獻凡提及天父、天兄以及洪秀全父子等人時,照例須抬頭。本捲不再按照這一格式排版。  洪秀全喜歡寫俗體詩。這與其知識背景以及早年傳道經曆有關。他早年的宗教宣傳品以詩歌、對聯居多,便於理解和記憶;登位後所寫的書、頒發的詔旨甚至硃批,也以詩體為主,或者詩文閤為一體。倘若分類編排,文集就會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本捲按寫作時間(參酌刊刻時間)之先後編排,不再分類。洪秀全的詔旨大多篇幅不長,倘若逐一加標題編排,則不免碎片化。所以本捲或按年編排,加一總標題,或單獨編排,酌情而定。  下麵再就本捲所收文獻,按目錄逐一作簡要說明。  洪秀全早年詩作,選自洪仁玕述、瑞典傳教士韓山文(Theodore Hamberg)著《洪秀全之異夢和廣西叛亂的起源》,以皈依上帝後的言誌布道詩為主。某些錶述,如“斬邪留正”、“我今為王”、“手持三尺定山河”等,在字麵上明顯有改造社會、起兵造反的意思。這與洪秀全當時的心境與認識不相吻閤,可能是洪仁玕口述時改易,意在“神話”洪秀全;或許直接是洪仁玕口述時的假托之作——從文字看,個彆詩作與洪仁玕寫詩的風格確實很接近。當然,洪秀全單純從宗教角度談“斬邪留正”等,也是可以理解和成立的。  《太平詔書》,由洪秀全早年撰寫的數篇宣傳上帝真道的詩文閤輯而成。主要宣揚“天下一傢”理念,呼籲世人恢復獨尊上帝之傳統,遵天誡,做正人,行善事,共享太平;錶達瞭變乖離澆薄之世為公平正真之世的心願,以及對傳說中的古代大同社會的欽慕之情。這奠定瞭洪秀全宗教學說的基調。  《太平天日》,原書封麵題曰:“此書詔明於戊申年鼕今於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欽遵旨準刷印銅闆頒行”。即該書刊刻於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但其內容在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鼕就已由洪秀全“詔明”。該書實為洪秀全自述,采用第三人稱(“主”),敷衍他在高天被上帝封為天子、奉命下凡斬邪留正的經過,並講述早年布道經曆。其中關於丁酉年升天夢境的解讀很值得揣摩。筆者以為,洪秀全的宗教情結確實含有信仰成分——《勸世良言》與升天異夢內容的巧閤,開國初期的一連串勝利,使他獲得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冥冥之中覺得自己確實受命於天,得到神的庇護。  《太平禮製》,太平天國最早刊刻的書籍之一,原為洪秀全的一篇詔旨,首句為“天王詔令”,末為“欽此”二字。按照尊卑等級,規定瞭首義諸王親屬、各級職官及其親屬的各自稱謂,極為繁瑣。  起義初期詔旨13件,內容主要為整肅軍紀、激勵士氣,包括永安封五王詔。  建都初期韆頭萬緒、百廢待興。清政府方麵判斷說,此時“僞詔甚多”。而存世天王詔旨僅5件,內容分彆涉及地震、刪改《詩韻》、禁止吸食鴉片、貶直隸省為罪隸省,以及宣布皇帝、大哥天下獨一,除天父、天兄外,有人稱帝稱大哥者均是死罪。  《天父上帝言題皇詔》,又名《十全大吉詩》,定都當年刊刻。洪秀全稱,這些詩是當年天父上帝在高天親授給他,作為他下凡作主的憑據。  《禦製韆字詔》,定都次年刊刻。“禦製”、“詔”,說明係齣自洪秀全的手筆。以天王之尊寫幼童識字讀物,這與其早年的塾師身份有關。該詔每四字一句,計276句,從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耶穌下凡救世贖罪,一直講到洪秀全升天受命、雲遊布道、率眾起義、建都立業。全文1104個字各不相同,有大量生僻字,敘述簡練,構思精當,是一篇彆具一格的啓濛讀物。  《天父詩》,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刊印的第一部書,共收500首詩,除少量天父、天兄詩體聖旨外,其餘400餘首均為洪秀全為整肅後宮所寫的宗教倫理詩。如此冠名,說明在楊秀清被殺、天父下凡活動就此謝幕後,洪秀全有意將代天父傳言的權力收為己有。該詩集以宮闈生活為題,雖不寫風花雪月,但格調不高,主要教訓身邊的女人如何守規矩、盡本分,包括定下十條禁忌,嚴申“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雲雲。除杖責外,《天父詩》還有將後妃處以點天燈酷刑的描述。洪秀全曾強調“後宮為治化之原,宮城為風俗之本”,所以這些言論具有導嚮性,反映瞭他對待婦女的真實心態。  命薛之元鎮守天浦省詔,明確瞭鎮守城垣的主要職責,是少見的以軍事為題的存世詔旨。  《幼主詔書》,又名《十救詩》,洪秀全以幼主名義刊印,主要談嚴彆男女的清規戒律。譬如,男童7歲就必須自己學洗澡,且不得與母親同床;妹妹長到5歲,哥哥就不能摸她的手;弟弟到瞭7歲,姐姐就得與他保持一丈遠的距離。道學色彩甚濃。  緻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J�盉ruce, Earl of Elgin)詔,寫在太平軍與英艦發生衝突之後。該詔將英人順路經過天京說成是“兄弟團圓”,錶達瞭與其聯手對付清政府的意願;同時大講天父天兄下凡、自己是上帝親生子以及“萬國來朝”等,在宗教、外交理念上與對方格格不入。  己未九年(清鹹豐九年,1859年)頒行天曆詔旨2件,內容涉及設立天曆六節等,強調“天曆流行,永止息”。天曆具有重定正朔的政治象徵意義,但不閤天象,並不實用,從而加大瞭在民間推廣的難度。  庚申十年(清鹹豐十年,1860年)幼主(洪秀全長子)詔旨6件,分彆褒奬李秀成開疆拓土、嚮京城輸送財物之功;宣布嗣後內外本章免蓋玕叔印,這是洪仁玕權力遭削弱的一個重要信號;再就是談及封賞之事,涉及教義與吏治;另有兩件詔旨頒給在天京訪問的美國傳教士花雅各(J�盠�盚olmes)。幼主此時還不滿11周歲,僅是象徵性地參與料理朝政,其詔旨實由洪秀全代筆。據幼主(幼天王)被俘後供述,他在天王病逝後即位,朝政實由勇王洪仁達等人執掌,“所下詔旨都是他們做現成瞭叫我寫的”。  爺哥朕幼同作主詔,與上文提到的兩件幼主詔旨同時頒給花雅各牧師。花雅各將之翻譯,一並刊發在上海英文報紙《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清蘇鬆太道吳煦派人據英文迴譯。詔旨所言涉及太平天國特定的宗教教義和相關製度,花雅各譯為英文難免有誤,清方迴譯不免有誤,今人據迴譯件輯錄又有可能齣錯。如此一來,這三件詔旨很難準確反映原件的本義,某些錯訛十分明顯。不過,這三件詔旨的主旨還是清楚的,大緻可歸納為三點:一是宣稱洪秀全是萬國真主;二是大講自己的教義(天父天兄下凡之類);三是勉勵洋人共同對付清政府。  庚申十年夢兆詔2件,講述其最新夢境,包括自己徒手打死四隻老虎之類,宣稱這意味著爺哥朕幼坐天國、天朝江山萬萬年。自己做瞭稀奇古怪的夢,卻鄭重其事地下詔廣而告之,這是因為洪秀全身份特殊,在楊秀清被殺後已不受任何約束;更因為在缺少天父(楊)下凡這一環節後,他以托夢形式直接代天父傳言,認為自己的夢兆代錶瞭上帝意誌,非同尋常。  諭蘇省及所屬郡縣四民詔,同年頒布,指斥清政府“厚斂重徵”,宣布“體恤民艱”,酌減蘇福省新附四民應徵錢糧。該詔以民生為題,體現瞭洪秀全爭取民心的意識。  約在同年九月左右 參見夏春濤:《天國的隕落——太平天國宗教再研究》,129頁。,由洪秀全親自刪改修訂的《聖經》開始陸續刊刻,計《欽定前遺詔聖書》(簡稱《前約》)27捲,《欽定舊遺詔聖書》(簡稱《舊約》)前6捲。太平天國起初奉基督教《聖經》為“當今真道書”,大量刻印散發,但來訪洋人依據《聖經》批駁上帝教教義,使洪秀全意識到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他在後期宣布“朕來乃是成《約書》”,對《聖經》文字大幅修改,並加瞭不少硃批。著重修訂《新約》,重點是否定三位一體論,堅持神人同形論,為太平天國立國和自己下凡作主確立憑據。欽定版《聖經》正式與基督教經典剝離,構成上帝教經典中的《舊約》、《前約》。洪秀全將《新約》改稱《前約》,意在強調自己得到的神諭更新、更有權威性。為便於讀者閱讀,本捲在“附錄”列齣瞭太平天國版《聖經》與白話本《聖經》篇名的對照錶。  辛酉十一年(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詔旨14件,以及對英國傳教士艾約瑟(E�盌�盓dikins)一篇宗教文章的硃批,關於英國軍官雅齡(E�盇plin)求見一事的禦照。其內容以論證自己是真命天子、宣揚爺哥朕幼體係為主。據時人記載,天王後期每日午後降詔,“所言皆天話、夢話,並一語及人間事,令人失笑”。其實,太平天國以宗教立國,大講天話、夢話本不足怪,關鍵在於內容:早期的天話、夢話含有豐富的社會內容,能夠提振人心;後期,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存在許多棘手問題,尤其是內部腐敗現象嚴重,人心渙散,而洪秀全卻在宗教情緒中陷溺太深,試圖通過蒼白空洞的說教來重拾人心,不啻緣木求魚。說到底,洪秀全推齣的獨一真神信仰依舊是在造神,難以持久維係人心。  辛酉十一年幼主詔旨2件,下令添設禦林兵,以護守天京;另稱父子公孫永作主,要求臣民真心敬真神、遵天命。  在隨後兩年多時間裏,太平天國局勢急遽惡化。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洪秀全反應如何?可惜這段時間的天王詔旨被毀殆盡,法詳細分析,僅能從片斷記載中略窺一二。  1863年夏,《北華捷報》刊登洪秀全一道詔旨的英譯文。該詔指斥官員私藏財物、壓迫人民,導緻局勢危殆;告誡眾人守正道、遵天教,以免更大的災禍降臨。這說明,洪秀全明曉人心嚮背的道理,憂心忡忡,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  另據李秀成迴憶,天京危在旦夕之際,他建議“讓城彆走”,被否。洪秀全嗬斥道:“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具[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齣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兵,朕之天兵多過與[於]水,何具[懼]曾妖者乎!”顯然,他不甘失去體麵,仍欲維護並寄希望於上帝神話。然而,這番豪言壯語並沒能阻止天京陷落的厄運。湘軍破城後,大肆焚劫,緻使“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洪秀全遺體則被刨齣,刀戮火焚。上帝神話連同天堂之夢遂在烈火與煙焰中化為灰燼。  除上述作品外,另有5種印書或主要記述洪秀全的言論,或由洪秀全親自審訂,是研究洪秀全思想的重要資料。本捲將其列為附錄,以示區彆。  《天條書》是太平天國最早刊刻的書籍之一,輯錄洗禮等儀式中的各種祈禱文,禮拜儀式中的贊美經,以及具有律法性質的十款天條。按照其重要性、專業性,當是由洪秀全主筆。該書引言及結束語,有大段文字直接引自洪秀全的早期作品,僅文字稍有改易。  《幼學詩》共收34首五言詩,以敬上帝、敬耶穌、敬肉親以及朝廷、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男女之道等為題。其風格與洪秀全很一緻,其思想和文字也大多可以從洪秀全著述中找到根源。英國傳教士麥都思(W�盚�盡edhurst)認為這是一本優秀讀物,與基督教教義相吻閤。清方編寫的《賊情匯纂》則嘲笑其“鄙俚不堪”,並揪住“天下一傢”理論,指責太平天國“五倫俱廢”,“何五倫詩諸箴之有”?  《天朝田畝製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獻,約3800字,建都初期頒布,主要反映瞭洪秀全的思想:既根據“天下一傢”說,提齣土地均耕、財富均分,同時又將全體社會成員劃分為“功勛等臣”和“後來歸從者”兩大類,規定前者“世食天祿”,後者則承擔“殺敵捕賊”、“耕田奉上”的義務。該方案滿足瞭廣大農民對土地的渴求和均勻飽暖的願望,有值得贊許的一麵,但未免將小農生活理想化、絕對化。其內容有不少自相矛盾之處,既強調絕對平均,又嚴判上下尊卑;既宣布取消一切私財和商業活動,卻又允許銀錢流通,等等。總體上不切實際,缺乏可操作性。迫於籌餉壓力,太平天國後來不得不正視現實,推行“照舊交糧納稅”政策,即不觸動舊的地權關係。  太平天國實際上有兩個權力核心,洪秀全並不擁有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力,因為他與楊秀清除君臣名分外,還有一層子與父的關係:當楊托稱天父下凡時,作為天父次子的洪不得不俯首聽命。《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主要由楊秀清、洪秀全的對話構成,記定都當年鼕天父(楊)藉天王傢務事發威,指斥後者犯有過錯(用靴頭擊踢懷有身孕的娘娘,對女官太苛,教子方),欲杖責之,以及隨後楊進諫洪的經過。《幼學詩》強調“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而楊秀清此後愈益專橫跋扈,直至逼封萬歲,這是洪秀全斷難容忍的。該書為瞭解太平天國的政治倫理觀念以及天京事變的源起,提供瞭重要材料。  《王長次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又名《福音敬錄》,追記洪秀全丁酉年升天時所唱“預詔”(實際上是洪在神誌不清狀態下所說的“鬍話”),以證明洪是真命天子。由天王胞兄洪仁發、洪仁達奉旨編寫;初稿編成後,又經洪秀全“禦照教導”,並抄入洪的所謂“自證”。因此,該書可以看作是洪秀全的作品。它與隨後刊刻的《天父聖旨》、《天兄聖旨》、《太平天日》一道,構成上帝教的《真約》,即記錄天父天兄聖旨、描寫上帝賜封洪秀全為真命天子情節的書籍。洪秀全錶示“今濛爺哥恩下凡,舊前約外真約添”,即指此事。《舊約》、《前約》和《真約》的問世,標誌著太平天國擁有自己獨立的宗教經典。這是上帝教區彆於西方基督教的一個重要標誌。  還需要說明的是,洪秀全在審讀洪仁玕撰寫的《資政新篇》時,共在31處加瞭批語。這是研究洪秀全思想不可忽視的細節,詳見《洪仁玕捲》,此處從略。《武略》由古兵書《孫子》、《吳子》、《司馬法》閤編而成,約刊印於太平天國戊午八年(清鹹豐八年,1858年),原刻本現藏倫敦英國圖書館(原“不列顛博物院”)東方部。據王慶成研究員校勘,洪秀全對原書所作刪改達一百數十處。例如,將《孫子》“九變”改為“八變”,刪除“君命有所不受”一句,以強調君權至上;三書談及曆代君臣、古聖先賢事跡的文字,如“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等,則被大段刪除,反映瞭洪秀全在定都後的一貫態度,即排斥古人古書。鑒於該書係刪改而非原創,本捲不予收錄。  王慶成研究員、祁龍威教授是我的恩師,均在發掘、整理、研究太平天國文獻上卓有建樹。王師現旅居美國,學生叩見不便,頗為悵然。祁師於去年11月溘然長逝,享年92歲。20世紀70年代,祁師曾編輯《洪秀全選集》、《洪仁玕選集》(中華書局1976、1978年版)。時隔30多年,筆者接著編洪氏兄弟文集,不禁感喟不已。謹以此書寄托對祁師的懷念之情。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