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息组织(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讲述了信息组织的基本知识、经典理论,详细介绍了信息的描述、著录、标引和排序等方法,注重引入与信息组织有关的新研究成果,如信息构建理论、本体论、搜索引擎、本体描述语言、SKOS描述语言、学科信息门户等。
《信息组织(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9章,内容包括:信息组织概述、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信息描述语言、信息著录法、信息标引法、信息排检法、信息组织成果与工具、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不同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评价。
每章正文之前有内容提要和本章重点,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小结和一定数量的讨论题,以满足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信息组织(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定位明确、结构新颖合理、注重经典内容和社会实践等特点,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博物馆学及相关信息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图书情报界、各类与信息组织有关的机构或部门、专业工作者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对信息组织感兴趣的读者的自学读物。
作者简介
叶继元,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现为信息管理), 留校图书馆从事外文期刊编目、采访工作。1984年2月至7月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系进修,1987年攻读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获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馆员, 1996年4月破格晋升为研究馆员。1999年―2000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年7月-10月任美国Drexel大学讲座教授。
目录
第1章 信息组织概述
1.1 信息组织的界定
1.1.1 信息组织的概念
1.1.2 信息组织的原理
1.1.3 信息组织的内容
1.2 信息组织的类型
1.2.1 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
1.2.2 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
1.2.3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
1.2.4 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
1.2.5 按信息的存在环境划分
1.3 信息组织的作用
1.3.1 控制整序作用
1.3.2 提升品质作用
1.3.3 传播利用作用
1.3.4 节约成本作用
1.4 信息组织的发展
1.4.1 古代的信息组织
1.4.2 近代的信息组织
1.4.3 现代的信息组织
1.4.4 信息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2章 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2.1.1 有序化理论
2.1.2 信息构建理论
2.1.3 知识论
2.1.4 本体论
2.1.5 分形理论
2.2 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
2.2.1 语言学
2.2.2 逻辑学
2.2.3 知识分类学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3章 信息描述语言
1信息描述语言概述
3.1.1 规范语言
3.1.2 自然语言
3.2 分类语言
3.2.1 分类法的原理
3.2.2 分类法的编制
3.2.3 国内外常用分类法介绍
3.3 主题语言
3.3.1 主题法概述
3.3.2 国内外常用主题词表介绍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4章 信息著录法
4.1 传统著录法
4.1.1 传统著录法概述
4.1.2 文献信息著录规则
4.2 机读目录著录法
4.2.1 MARC在全球的发展概述
4.2.2 MARC记录基本格式
4.2.3 MARC著录的优缺点
4.3 元数据著录法
4.3.1 元数据简介
4.3.2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
4.3.3 元数据描述框架
4.3.4 其他元数据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5章 信息标引法
5.1 分类标引
5.1.1 分类标引要求
5.1.2 分类标引方法
5.1.3 分类标引规则
5.2 主题标引
5.2.1 主题标引概述
5.2.2 主题标引方法
5.2.3 主题标引规则
……
第6章 信息排检法
第7章 信息组织成果与工具
第8章 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组织
第9章 不同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评价
内容索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信息组织(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划分的方法。
根据划分的层次可以分为一次划分(一层)和连续划分(多层)。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划分,叫二分法。
一次划分,就是只对母项进行一次划分,后面不再划分。例如,把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以下不再进行划分。
连续划分,就是经过一次划分后,再把子项当成母项继续进行划分,直到满足需求为止。例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后,又把男人分为50岁以上的男人和50岁以下的男人等。
二分法是根据一个概念中的矛盾关系进行划分,把属概念划分成两个互相矛盾的种概念。二分法可以是一次划分,也可以是连续划分。
(2)划分的规则。
①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就是说,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母项应该是对应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和母项的外延一致,不能多出子项,也不能少了子项。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划分不全”,或是“多出子项”。例如,对于群众的思想状况,应当划分为先进、中间、落后三种,多了没有必要,少了不符合实际。有时,当划分暂时不需要或还无法列举所有的子项时,可以列出主要项目,其余的用“其他”来概括。
②划分出的子项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就是说,划分出来的子项必须是不相容的并列关系,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不能起到划分的作用。例如,如果把人划分成男人、女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男人和女人这两个种概念与中国人和外国人这两个种概念就是交叉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这样的划分就达不到划分的目的。
③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对同一概念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事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划分根据,进行多种不同的划分。连续划分时,每次划分的标准也可以不同。但是同一次划分,只能选择同一个划分标准,违反这条规则会犯“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性别把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可以按照国籍把人划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但是不可以同时按照性别和国籍两个标准,把人划分成男人、女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这和前面的标准“划分出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中所举的例子是一样的道理。
划分的三条原则,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一个划分,如果违反了一条规则,往往也违反了其他两条规则。当然,除了掌握划分方法和划分规则,对划分对象具体知识的了解也是必需的。一个对化学知识一点不懂的人,即使掌握了划分方法和规则,也不能对化学这个概念做出正确的划分。
显然,按形式逻辑将学科划分成线形的上下位类或同位类关系,在管理、研究上有其方便之处,在许多情况下是合理和必要的,但也应清醒看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因为它有可能把本来相互有密切联系的类型隔裂开来了。尤其当人们进入复杂的研究领域时就更是如此。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逻辑的分类,不能一味地“非此即彼”,而应该根据客观的情况,要“亦此亦彼”,即要尽可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当已有的概念、类目名称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应大胆地根据实际情况概括出新概念和类名:当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为导向时,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利用辩证思维,构建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学科体系。这里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适
用范围和一定的研究目的,既不能不顾条件盲目地使用,又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
前言/序言
信息组织(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